有一股暖流能融冰化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8:26
http://www.jxnews.com.cn 2008-02-03 00:39
——来自江西抗御雨雪冰冻灾害第一线的报告
【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我来说两句
匹夫之责,国之基石。
2008年初,在中国南方几十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特大灾害中,有一股暖流能融冰化雪,那是高高矗立在人们心头的一份永不冰冻的责任和奉献精神……
——题记

洁白的雪,漫天飞舞,无声无息却又肆无忌惮地把中国南方“雪藏”成白色苍茫的大地。
如玉的冰,依地蔓延,冷酷无情地把湖南、江西、湖北、贵州、广西、安徽等重灾区的公路、电网“冰冻”起来。
截至1月31日18时,1月10日以来的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程度不同的灾害,因灾死亡60人,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
而更为严重的是,在春运高峰之时,电网大面积瘫痪,交通线路冰封雪堵,给处于雪灾中的中国南方带来更大的考验:
电力告急!交通告急!群众生活告急!受灾地区电煤供应告急!
1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和河北省秦皇岛市,实地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坚定有力的话语鼓舞人心: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1月28日至30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南、广东考察抗灾救灾和春运工作。在1月30日18时回京的44小时后,温家宝总理2月1日再次赶往湖南灾区,部署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措施。
1月28日至2月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的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亲临江西,顶风冒雪深入灾区指导抗灾救灾,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到一线灾区去,到抗灾救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赣鄱大地上打响了“九保一平安”的抗灾救灾硬仗。
坚守,在抗冰战雪第一线,几百万人把责任扛在肩上,激情演绎着大灾里的大爱、大情……
为了被困矿工的生命,蔡新华在冰天雪地里奋战了20多个小时,成了一个“冰人”。他似耸立在高高的电线杆上的一座冰雕,折射出平凡工人在雨雪冰冻灾害面前的坚毅与责任……
电不通,救灾无从谈起。
江西作为重灾区之一,输变电线路遭冰雪严重损毁。1月13日至30日,江西电网110千伏及以上线路断线260余条次,10千伏线路断线4774处,倒杆5600基,受灾面覆盖8个设区市等大部分地区。
一时间,电力供应形势全面告急,19000多名供电员工奔赴抗冰抢险第一线。
1月25日,罕见的冻雨连绵地下着,让习惯了暖冬的人们有些措手不及。1月26日凌晨,丰城大地进入了熟睡中。漆黑的旷野里,只有煤矿矿井上亮着白晃晃的灯。春节前夕,这些矿都已停工改扩建,只有少数工人在做着日常维护工作。
零时45分,肆虐的冻雨显露出了它的狰狞。飘荡在寒风中的一条条电线受不了它的摧残,一根根断裂了;耸立在原野中的一根根电线杆,负不起它的重量,轰然倒塌。城镇陷入了黑暗,矿井陷入了黑暗。不知是谁最先发出惊叫:井下还有人,没有电他们上不来!
这声惊叫让丰城从睡梦中惊醒。半个小时后,一份报告送到了丰城市委领导手中,因为断电,全市有132名矿工被困在21个煤矿井底,他们的生命,正被严寒、瓦斯、积水威胁着。
黑夜里,寒风中,各级供电所的电工,乡镇、村里的“土电工”都整装出发,此刻,他们是雄纠纠开赴沙场的战士。
37岁的尚庄供电所电工蔡新华推开了家门,骑上摩托车,风雪像刀子一样刺痛着他的每一处神经。“你是去救命,全市老百姓都在看着你”,领导在电话里的交待还回荡在耳畔,蔡新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冻得发抖的手不时地加大着油门。
刘庄线路多处断裂。它的下面,连接着东神岭煤矿,井下有3名矿工处在黑暗和寒冷中。更可怕的是,因为断电,送风机、抽水机也都停止了工作,井下积聚的瓦斯、地下水随时有可能夺去矿工的生命。
来不及作热身准备,蔡新华便打响了自己的战斗。电线杆此时已是个大冰条,电工用的登高板无法攀附在上面,他只得用工具敲一段冰,再上一段。平时爬到顶只要20多秒,这次,他却艰难地用了五六分钟。系上保险带,“坐”在3米多高的电线杆上,蔡新华感到每一个毛孔都暴露在严寒里。
寒风在号叫,雨雪在飞舞。黑色衣服慢慢地变白、变白,眉毛、脸庞慢慢变白、变白,那是越积越厚的冰雪,那是越迫越近的严寒。高高的电线杆上,蔡新华成了一个“冰人”,手指已被冻僵,但他抓锤子的手却是那么有力。一下,一下,他敲打着瓷瓶上的冰凌,敲开着被困矿工兄弟的生命之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蔡新华和同事们一起排除了线路故障。推闸、送电,电绞车开动起来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被困了10多个小时的矿工缓缓地升到了地面。他们得救了,可以和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了。
而此时,黑夜里,蔡新华骑着摩托车正赶往另一处战场——马江煤矿。在那里,他在电线杆上呆了7个小时,渴了,抓块线上的冰放在嘴里;饿了,用绳子吊三块油饼上去充饥。他说杆滑难爬,下来吃饭一下一上要耽搁20多分钟,“浪费不起,矿工们在井底下等着救命哩。”
7个小时的苦战,又有3名矿工兄弟平安升井。
有人劝蔡新华:“你回去歇歇吧,连着干了10多个小时,吃不消的。”蔡新华坚定地摇了摇头,他已没有多余的力气说点什么了,骑上摩托车,他默默地奔赴最后一个战场——上峰煤矿。
修复工作在这里遇到很大麻烦。在接通了一处处断头之后,电闸推上却没电可供。此时已是下午5点10分,上峰煤矿的5名矿工已在井下呆了16个多小时。如果再不及时救出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一场大会战打响了。沿途各村的“土电工”来了,村民们闻讯赶来了,他们顶着严寒,踩在泥泞冰冷的稻田里,一段段地用长竿敲碎线路上的冰条。没有人指挥,这支群众大军有条不紊,他们只有一个想法:救矿工的命要紧。
问题找到了!晚上7点多,抢修队伍投入了最后的决战。但此时,天色已暗,蔡新华他们携带的矿灯没电了。急切的人们向公路上过往的车辆求助,一辆、两辆、三辆……16辆车子停下来了,他们调转车头,打开大灯,抢修现场被照得亮如白昼。
晚上8点40分,线路抢修成功。“来电了”,矿井上焦急等待的人们兴奋地叫着、跳着。隆隆的绞车声是此刻最美的音符,亲人们上来了,兄弟们平安了!而更为振奋的消息是:在丰城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下,被困于21个煤矿里的132名矿工全部获救。
夜色里,蔡新华却悄然撤离了。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他已筋疲力尽,在同事来接他的摇晃的面包车上,他睡着了,是那么的香,那么的甜。
在南昌火车站候车室工作了12年,曾传红太熟悉风雪路上返乡人的心情了。她知道,对于这些执著等待的人群,一个微笑,都足以在旅途中烘托出浓浓的年味来。多将一名旅客送上火车,曾传红心里就多了一份甜蜜和满足……
漫天风雪,挡不住回家的心。
1月28日,天飞细雪,寒冷的天气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但南昌火车站却是热闹非凡。
年轻的学子,年迈的老人,高薪的白领,薪水微薄的农民工,他们的脸上都有着同一种期待——“我要回家过年”。热切的心情,像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地洋溢在候车室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4点40分,动车组候车室工作人员曾传红微笑地立在进站口,准备用笑容送走即将开往长沙的D205次动车的旅客。由于雨雪冰冻天气,京广线南段被迫中断,大批的旅客被迂回到京九线上来,而南昌火车站便是转移旅客中最大的客运站。1月26日、27日两天,南昌铁路局每天发送旅客近5万人,比去年春运同期的旅客数超过了50%,压力大增。南昌铁路局将这趟从南昌开往长沙的列车由两趟并为一趟,人数陡然翻了一倍,1000多名乘客把动车组候车室挤得满满的。一大半的旅客因为没有座位站着,靠着,甚至坐在了地上,但是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和期望。
忽然,从对讲机里传来的消息让她愣住了:由于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大面积停电,D205次动车发车时间推迟到晚上11点。曾传红知道,这个消息对归心似箭的旅客来说,是多么大的失落。曾传红立即召集其他工作人员开会:“由于列车晚点,1000多名旅客滞留在候车室,我们必须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尽量安抚旅客情绪。”
轻音乐放起来了,柔缓的音乐似潺潺的溪水流淌开来,旅客们虽然无奈,却也渐渐地安静下来;温暖的开水送来了,冒着热气的杯子一个一个地送到旅客手中;泡好的方便面端过来了,怕烫着旅客,方便面下面垫着一叠报纸。
等待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慢,但内心只要充满期待,便有了动力。候车室里的气氛安静而温暖。
时间已经到了晚上10点30分。此时,曾传红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再次传来:D205次动车继续晚点,开车时间预计推迟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旅客开始骚动起来,他们把曾传红和其他工作人员团团围住,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不断地询问原因。曾传红憋红了脸,一肚子委屈。从春运开始以来,她就没有了休息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四岁的孩子一放假就被送到了外婆家,到现在已经半个月没见过了。“但是,更多的人希望和家人在一起过年啊……”曾传红转念一想,心里就豁然了。她不断地给旅客解释,安抚大家的情绪,把大家挨个送回座位上。
夜深了,倦意袭来,很多旅客在座位上打盹,曾传红再一次为旅客泡好了方便面,一个一个送到他们的手上。看到一位老奶奶蜷缩在座位上,曾传红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她的身上,又把自己的暖手包充好了电,塞给一个小孩。同事们也纷纷脱下自己的大衣,给老人和小孩多一点温暖。有一部分旅客要去附近宾馆休息,曾传红记下了他们的电话。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前行。天气越来越冷,而前方却不断传来坏消息——凌晨1点,广播通知:开车时间推迟到5点……
凌晨4点,广播通知:D205次动车停运。
被反复考验的耐心冲破了防线,大家的情绪本来就敏感而易怒。1000多名旅客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否定的结果,有女性旅客低着头抽泣起来,大家的无奈与愤怒在一瞬间全部指向了工作人员,很多人涌向曾传红和她的同事,把她们围在中间,询问、责备、漫骂,甚至推搡。曾传红用身体护着同事,不断地跟旅客解释:“请大家安静!请大家安静!”曾传红试着让大家平静下来,但是她发现这些话在此时显得如此单薄而无力。曾传红的同事,一些年仅20岁的小姑娘,也委屈地哭起来,场面一时间混乱无比……
“我保证大家都能回家!”曾传红提高分贝的一句话,让混乱的场面陡然安静了。大家都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这个身材瘦弱的女子,“请大家相信,现在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全力调集列车,一定让大家能够回家过年。请大家放心。”
此时的曾传红甚至比旅客更加着急,因为那些无奈却满怀期待的眼神让她揪心。她立即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得到的消息是:已经在抓紧安排车次,一定会把旅客送走。
不断有消息传来,原计划从别处调来的两趟列车最终没有成行,1月29日下午两点,南昌铁路局为1000多名滞留旅客临时增开了一趟临客,大家终于可以走了。
“谢谢你啊,妹子,陪着我们在这里呆了这么久……”一位中年妇女拉着曾传红的手说。“闺女啊,我能回家全靠你了……”一位老奶奶脱下披在身上的大衣还给她。
回家,是无数归乡人的心愿,风雨难阻。
让旅客回家,也是无数春运工作人员的心愿。
曾传红,抗冰战雪中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整了整制服,又微笑着站在候车室的进站口,用笑容送走滞留在此22个小时的1000多名旅客。而此时,她已经连续工作了33个小时,没有合过眼……
陶四元穿行在被阻的车龙中,她一辆一辆地拍着车窗,叫醒睡梦中的司机。十米、二十米……在风雪中,陶四元一步步地往前走,她的头发被风吹了起来,被冰“定格”在空中。她的裤腿、鞋子、袜子都湿了、冻了,但她浑然不觉……
“妈妈,今天没忘带降压药吧,记得吃药,注意休息。”电话是远在美国的女儿打来的,这些日子女儿每天都会从大洋彼岸传来这样的问候。
“陶姨,路上风大,天凉,多加几件衣服,注意休息。”短信发送者没有留名,类似这样的“匿名”短信,这些日子每天都会出现。
“小陶,你还是那么拼命,五十好几了,身体又不好,千万注意休息。”手机里传来的是老领导、老同事的声音,苦口婆心的叮嘱,这段时间常常会响在耳畔。
妈妈、陶姨、小陶,这些角色指向的人叫陶四元,赣粤高速公司昌樟管理处总经理,一位在高速公路系统摸爬滚打了18年的老交通人。
句句贴心的话暖在心里,“注意休息”的提醒却成了耳旁风。陶四元不是不想休息,最多的时候她连续5天4夜在寒雪冻雨中抗灾,有两个晚上甚至是在路上过的。对于一位年过五旬,患有高血压,得过面瘫的女人而言,她最缺的就是休息,但她最不能为的也是休息。因为她的肩头压有千钧重担:她保障的昌樟、温厚两条高速公路是全国南北、东西交通命脉,她一丝一毫的懈怠,都会让路上的车辆摆起长龙,让物流不畅,让归程中的人翘首盼家。
战斗打响在1月25日,罕见的冻雨袭击我省许多地区。老交通人陶四元立即嗅到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氛。一大早,甚至来不及拿每天必备的降压药,她便一头扎进了寒雪冻雨中……
“肠梗阻”首先出现在温厚高速上的张家跨线大桥。该桥全长1300多米,坡度3%。连续的冻雨已让大桥成了冰道,汽车根本无法驶上桥面,焦急等待的车队已排了三四十公里。在陶四元的调度下,破冰机械很快赶到。但现场冻雨太大,气温太低。一层冰面刚被辗碎,另一层新的冰面又凝结起来。
汽车依然无法通行,车队越排越长,怎么办?“机械开路,人工除冰,铺设草袋!”陶四元果断下令,并拿着铁锹率先冲上了路面。她身边几位年轻同事连忙劝阻,要知道,陶四元患有严重高血压,路面这么滑,万一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甩开同事们搀扶的手,陶四元的话掷地有声:“我是老交通,我带头干,大家才更有干劲”。寒风在怒号,冻雨在肆虐,陶四元一锹锹地铲着碎冰,她心里却没有一丝寒意。她仿佛回到了18年前,那热气腾腾的昌九高速建设工地,她也是这样一锹一锹地铲着,为了交通的通畅,为了百姓的出行。
碎冰一米米地被清除,草袋一米米地在延伸。5个小时,桥面被打通了,等待的汽车轰鸣了起来,过往的司机、乘客不约而同地向除冰抢险人员挥手致意。在陶四元眼里,这是对交通人最高的褒奖。
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种褒奖,更大的灾情接踵而至。昌樟高速上的药湖高架桥全线冰封,汽车长龙最长时排到了峡江县,绵延一百多公里。
数万人被困公路,意味着数万个家庭在焦急等待;数千辆货车被堵途中,意味着几百万的物资不能及时出现在春节市场。省政府领导的电话来了,分管领导的电话来了,全省的关注目光也聚集过来了,陶四元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尽快打通药湖高架桥!
1月26日7时,除冰抢险工作正式展开。站在桥头,风吹雪打,陶四元紧张程度不亚于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她深知,她现在每一项调度都关系到万千人的冷暖,关系到万千家庭春节的祥和。
路面太滑,施工车辆上不去!紧急向南昌陆军学院求援,防滑链很快运到了现场。路面除冰的人手不够,进度缓慢!紧急向沿途乡镇救援,600多名农民加入了战斗。路面容易两次结冰,10万吨工业盐被调到现场,紧急抛撒……
见招拆招,9100米长的药湖高架桥上,冲天的干劲化解着无情的风雪,路面的冰层被似火的热情一点点地消融。19时,大桥被打通了!南北大动脉被打通了!但此时却没有欢腾的笑声,桥的两端,许多等待着的司机们已经进入梦乡,他们没有想到,这么艰巨的工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1月27日深夜,一个身影穿行在被阻的车龙中,那是陶四元。她一辆一辆地拍着车窗,叫醒睡梦中的司机,因为天寒地冻,路面不及时辗压很快又会被封冻。十米、二十米……在风雪中,陶四元一步步地往前走,她的头发被风吹了起来,被冰“定格”在空中;她的裤腿、鞋子、袜子都湿了、冻了,但她浑然不觉……
这个时候,电话响了,女儿打来的。一声“喂”之后,陶四元才发觉,长时间的指挥、叫醒司机,自己的声音已变嘶哑。电话那头,细心的女儿听出了异样,轻声的啜泣,关切的问候,让陶四元眼角流出了泪花。那是幸福的泪花,一半是为女儿,一半是为了交通的通畅。
白的雪,黑的夜。一支支特殊的电力物资和食品运输队,肩挑手提,依杖徒步,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山野之间,路不通、电不通,但人心在连通:让受灾的农民不挨饿,不受冻……
茫茫的大雪,断断续续地下了半个多月。白了屋,白了田野,白了连绵不断的山,也把江西许多边远山村掩埋、切割在一片白色苍茫之中。
这样的一组数据让人揪心,截至2月1日9时,江西受灾人口1800多万人;倒塌房屋1.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09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74千公顷;饮水困难人口71.5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40.9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65.56亿元。
1月24日,武宁县新宁镇东坑村。沉沉的冻雨,冰封了东坑村通往外界的公路,压垮了几十里电线,电网全面瘫痪,全村停电,东坑村80多户农家与外界隔绝。未到天黑,全村200多老小都早早地爬上床,在沉睡中度过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天。
刚开始的几天,对于吃苦耐劳的农民来说,停电,似乎就是不看电视而已,生活也似乎没有多大影响。而随着雨雪冰冻天气持续的时间越长,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80多户人家的米缸都快空了,有的已经开始断粮了。
农民家家都有谷子,但是没有电,不能碾米。山路又遭冰冻,一般人又没有办法出去,全村人顿时陷入了对饥饿的恐慌中,
1月28日晚上,在接到东坑村的求助电话后,新宁镇党委、政府立即布置了救助方案:购买150公斤柴油,由李枝仁、张聘华等6名干部把柴油挑进山,利用村里的柴油机来碾米。
1月29日一大早,脚打着绑带,手拿拐杖,6名干部每人肩挑25公斤柴油,带着一部分生活照明的蜡烛,踏上了通往东坑村的山路。寒风凛冽,冰雪刺骨。走一程,歇一程,7个多小时后,他们到达了东坑村,迎接他们的是鞭炮、热茶,还有83岁的五保户王义贞老人盛开的笑脸,她已经断粮两天了。
柴油机响了起来,碾米机转动起来。每家都先碾50公斤米,每家都发了10根蜡烛。李枝仁、张聘华的特殊运输队让寒冬的山村抹上了一层春色。黑夜里,蜡烛光透过窗户,折射出点点亮光,让难以入睡的运输队员们心中涌动起一股暖流:灾情里,又见干部百姓鱼水情。
不让一个灾民受冻挨饿。2月1日,江西又打响了抗御第四轮雨雪冰冻灾害的战役。各级党委、政府组成的一支支特殊的电力物资和食品运输队,肩挑手提,依杖徒步,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山野之间。
2008,有一股暖流能融化冰雪:通路、通电、更通民心!
2008,在冰天雪地中的坚守,有一份大爱让我们感动:匹夫之责,国之基石!
(郭力根刘勇张雪 图片:燕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