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处罚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2:08
四个月以下——轻轻握住他的手四个月大的宝宝抓扯你的头发,你要了解此时的孩子根本不会有意伤害你,他也无法知道如何自我控制,以免下次再犯。因此,如果宝宝抓头发你就处罚他,只会吓坏他,增加他对问题的困惑而已。此时你只须要大声说“不可以”,就可以收到导正的效果。此一阶段要多给他关爱,让孩子觉得安全无虞,此时管理好他的冲动行为才是你重要的责任。宝宝想动手打人,你轻轻握住他的手就可以了。也许宝宝会哭、会闹、会发脾气,但是,请注意,他绝不是坏孩子。
学步期的孩子——应带离现场当孩子进入学步期,家里开始慢慢有战场的味道,因为此时的孩子想站起来自由行走,也会抗拒父母的权威。父母对孩子的规范要求开始增加,当谈判出现问题时,难免产生对立。这是此一时期家庭的正常现象。三岁以下的孩子并没有很好的判断力,因此,可能出现的危险动作要及时示警(譬如不可以抓沙子丢人),并且明白告诉他不听话的后果如何(如果你做了,就不让你在沙堆玩耍)。要再三提醒他,给他简短明确的指示,不能有太复杂或彼此冲突,或超过他理解程度的规定。对学步期的孩子,处罚应该列为最后手段,因为此时的孩子仍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如果你的劝止无法生效,最后不得不处罚他时,最好的处罚方式是让孩子离开闹事现场,或中止他参与当时的活动。譬如,如果孩子在朋友家闹情绪,就带他回家;如果他拿玩具敲哥哥的头,就没收他的玩具,以免愈闹愈僵,战火蔓延。
三~六岁的孩子——不要太苛责三到六岁的孩子,对是非观念和因果关系已经有了较清楚的概念。这表示,他知道如果他做错事就会受到处罚。由于他的智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已较成熟,在行动之前他会先想一想。他也知道,有意犯错和无意做错会得到不一样的惩罚。家长要了解此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对超乎其自我控制范围(譬如弟弟撕破他的书)而做错的事不能处罚;由于技术不纯熟(譬如打翻牛奶)而犯规,也不能惩罚。这些都与孩子能力的发展阶段有关,如果是他的能力尚未发展至此而无法完成某事或遵守某项规范,你再怎么骂也没有用,只是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焦虑而已。当你决定提出一项规范要求孩子遵守时,必须要能贯彻到底。空洞的威胁不会发生作用,还会降低你发言的权威感,并让孩子对于更重要的规范产生认知混淆。所以,有必要的规范才提出来,而且要能说到做到。
六~十岁的孩子——处罚须谨慎六到十岁的孩子已经很有责任感;他们也会开始自己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自己的社交活动和自己的朋友。这时期的孩子心思比较理性,情绪也比较稳定。所以,孩子对于你的期望会作出反应,也会要求减低对他的惩罚。因此,当你不得不惩罚孩子时,可以选择禁止他平日最喜欢的活动;但是,一些特别活动(譬如只举办一次的活动)则不宜禁止,因为这会让孩子有一种“丧失此次永无机会弥补”的痛心。禁止的活动也不能包括与自我认同有关者,譬如学习和体育活动等,因为他的同侪也都很在意这些活动,无故不参加可能被视为不合作分子。这个年纪的孩子也正是建立强烈自尊心的时期,最忌讳别人说他是“爱哭的小孩”,这会很伤孩子的心。父母之所以处罚孩子,总是希望此后孩子在行为表现上有所改善,能分辨是非,并且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行承担后果。因此,如果实施惩处时父母能慎重为之,罚则也合乎孩子的发展阶段,恰如其分的处罚,那么,你的孩子才会成为非常有教养的人。
广州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首席心理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何维就表示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家长对策可以分几步走。
第一步:判断类型游戏打闹正常“我们成年人之间是很少肢体接触的,但孩子不是这样。”她表示,孩子之间的“欺负”有两种:一种是游戏式的打闹,这种肢体接触很正常。“这种打打闹闹、追追赶赶的方式,正是他们在学习交际的一种手段。”她举例说,有些孩子很喜欢你,想吸引你的注意,他就会时不时的掐掐你,捏捏你,用这种方式吸引你注意。“这种时候,就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的行为,要注意这种心理。”
第二步:告诉老师寻求正确帮助第二种“欺负”,不排除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的问题,教养比较差,喜欢打别人,欺负别的孩子。“即便是碰上这种情况,也不一定要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解决。”何维建议说,有些孩子自己个头不够大,与其以牙还牙,不如教他学会自我保护。“可以警告打人的孩子,打人是违反校规校纪。如果警告无效,告诉老师会比较好。”
第三步:忍无可忍打一架也无妨“如果种种方式都使用了,还是无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要打一架,也不是很大的问题。”何维说,自己也不是很赞成孩子用暴力还击,但对于屡教不改的对象,孩子能够勇敢反抗,用拳头教会别人不要随便来打我,也是一种成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