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近年发生的重大“个人恐怖犯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11:27
中国近年发生的重大“个人恐怖犯罪”
222.132.143.* 1楼
中国近年发生的重大“个人恐怖犯罪”
http://view.QQ.com
2007年04月19日10:22
腾讯网
“人们的恐惧和不安不仅在于受害人的数量之多,更在于罪犯杀人没有目的。”当杀人不再是一种“冤有头,债有主”式的复仇,而是面向公共群体的武力报复时,就成为一种恐怖性质的犯罪。一些专家称之为“个人恐怖犯罪”。近几年,我国也发生过多起举国震惊的“个人恐怖犯罪”案件。有专家将此类案件的动因归结于“社会转型期的失意者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分化而产生的心理失衡”。虽然极端分子只是其中极少数人,但由于基数庞大,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扭曲的心态——石家庄爆炸案主犯靳如超日记剖析

2007-4-21 13:32回复
222.132.143.* 2楼
新华网石家庄4月27日电 石家庄特大爆炸案的烟尘渐渐消散,可它留给人们的阴影、疑惑和思索,却久久在人们的脑海中回荡。
“体态较瘦、肤色黄白、双耳失聪、口齿不清、稍有驼背,与人交流常用书写文字方式进行……”当公安部门不久前在全国通辑石家庄爆炸案犯罪嫌疑人靳如超时,人们面对这样一个残疾人在疯狂作案不禁思考:新中国出生的靳如超,曾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是怎样逐步堕落成一个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的爆炸案犯罪嫌疑人?这个残疾人为什么要制造如此重大的爆炸案?作为社会应当怎样防范这些人作案?我们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又应当汲取什么教训?
最近,记者得到两本爆炸现场发现的靳如超1988年至1997年间在狱中写的日记(1988年他因犯强奸罪被判刑10年,1997年被提前释放),似乎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靳如超在8岁感冒发烧时,得了中耳炎,不久开始耳聋。据他家人说,这使他的性格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本开朗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孤僻。他在日记中回忆道:“他们没好好给我治……我的耳聋是从小达(打。以下括号内的字均为记者所注)链霉素中毒尔(而)致聋的,后在90年又多次输液吃药打安定针、氯炳嗪、强疼(痛)定,都引起耳聋严重失去听力。”
一些了解靳如超过去生活的人谈到,他还在小时候,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侮和凌辱。他自己也因为耳朵听力不好,以及家庭生活困难而没有上中学,小小年纪就进纺织厂当了工人,还烧过锅炉,做过按摩,中间曾多次失业。
从孤独走向猜疑,是靳如超性格最为明显的特征。在这两本长达数十万言的日记中,他经常使用“很可能”、“有可能”、“否是(或者)”、“可不可能到底是谁不清楚”等字眼,大胆地也是胡乱地猜测别人的言行,然后加以分析和判断,并做出自己的错误决定。
面对生活的困苦和不如意,靳如超没有从社会和自身寻找原因,却简单地推卸给某个人,这就是他的前妻。从1984年结婚开始,他就对前妻产生猜忌与怨恨:“她使用各种麻脾(痹)恶毒手段,让所有的人对我反感、毒、狠、整、气、害、疏远我……整天就是与别人谈闲话,说我没头脑。”“注意我再回去,我的生活、事业、交友也好不了。我走到哪,她跟到哪出坏,使我无能力为我的生活,使我无能力为我的事业。”
靳如超认为,同样是前妻,把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搞坏了。如他与姐姐的关系,是前妻在中间进行了“挑拨”;他弟弟因犯盗窃罪被判刑,是前妻从中做了“手脚”。特别是他在1988年因犯强奸罪被判刑,本来是自己勾引和逼迫女人而犯罪,竟也怀疑是前妻一手策划的阴谋:“这段时间,他们设下美女故意与我认识,表面与我好使法引逗我,然后让我出手,目的是设法办到让我有强奸行为。”
靳如超还猜测,他母亲1994年被汽车撞死和他父亲被汽车撞伤,都与前妻有关系:“她害我妈的事,有可能我妈当时对她做的事不顺心,她反感了,与我妈吵嘴。恨我妈了,才害我妈。”“也有可能她已经用了我妈旅馆营业执照开了旅馆。怕我回去知道了,把我妈撞死的。”
这一次又一次的猜测与怨恨,使靳如超对前妻恨之入骨,一再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这“血的教训”,决心要“报仇”。他在日记中一次又一次写道:“打她,杀、炸她。”“你要是不早点杀掉她,她不分在任何时候也要设法派杀手杀死你和出钱买杀手杀死你,她对你总是不摆(罢)休的。回去后,迅速立即在市内否着(或者)郊区找个租房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我哥哥总是离不开女人。”因犯盗窃罪如今在监狱里服刑的靳如超弟弟揭发说,“他经常夜不归宿,没有别的事,就是去找女人,他没有女人就活不了。”情况也确实如此。靳如超两次犯罪,一是强奸罪,二是杀人罪,也都与女人有关。看来,他并不是不要女人,只是因猜疑和埋怨,而对前妻产生强烈的憎恨罢了。

2007-4-21 13:34回复
222.132.143.* 3楼
在靳如超的日记里,可看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大段论述,虽然绝大多数是无知的、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然而他却把它们奉若神明。在社会和家庭的误导下,他进入误区的种种错误思想观念,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批评。
按理说,靳如超进过监狱,离过婚,应该重视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可他却这样写道:“不要总是考虑有什么事(能)力(利)用法律保护来做事。现在社会无认(任)何人讲法律道理,说弄你就直接弄你了。你讲法律道理没用,直接把你压起来,反抗也没用。社会上人都是压制人。有权的人,有门子的人什么事都干(敢)做。你只好忍受屈从,设法搞掉他们就行了。”
靳如超还进一步论述道:“社会有经验的人爱弄无经验的人是天天有的事,人人见就弄,也不分是男人、女人、男人、女人也一样,都是同样的弄人骗人,也不管是有经验的华容贵富的,有钱的,有地位的,人人都互相弄争(整),进监狱,世上人现在都不愿意让人活在世上享受。那你来说又是做(坐)过监狱的人,又聋,人人争(整)弄你更加强烈,派出所人也不管你有事无事他们也不愿意让你在社会,见到你就想把你弄进监狱。别说你有一点小毛病了,他们知道了就弄你,望你一定警提(惕)这个注意,希望你要强大的精神力注意。”
靳如超对社会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社会因素也不同,有的人好看美丽,但也报复社会,而他地位底,否着(或者)企业低,否着(或者)经济低。否着(或者)媳妇低,否着(或者)受了刺激。都会找出这种坏的心理来报复人民美好生活地位、经济、企业、媳妇等等的人们。人民、个人、朋友、家庭、自己现在虽(随)着坏人的变化增多,事物增多,变化心理增多;不分好美丑人都有这种头脑了。妇人也是为了自己免避(避免)套圈(圈套)和上当受骗被害等等。现在社会改革开放变化很大,人人都有这种头脑;要是没有这种头脑,人人做事都是惊心、怕事、当心。否着(或者)被害、诱惑、陷井(阱),诬告、陷害判刑等等手段。在你周围人们面前为你说好话当心也是骗你的。”
在靳如超的眼里,世上没什么好人,而多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关系。他认为,人的自私是本性,因而用不着相互同情、帮助和尊重:“可怜、受气、穷、丑的人,你不要相互、他是个无本事的人,你不要解除他的苦难敌(灾)害。他也不会可怜你的。世上人都不向可怜的相互解除疼(痛)苦。人人都为自己的幸福,对任何人都不要尊重,包括自己的父母儿妻,都不尊重。尊重别人是对自己是个大敌灾害,也不要解除受苦的人。”他还用重笔在日记本的封面这样写道:“有权势者生,无权势者死。胜者为王,败者冤死。有钱者生,无钱者冤死。”
靳如超还认为,这是个逞强凌弱的社会,因此不能“受气”,而是要“打”才行:“你可知道你在监狱里你越疼苦别人越弄你。请你一定不要在周围某一个人让你受气,如某一个人让你受气你就没完,打不过也要与他打个没完,这样周围的人让也不最让你受气了。他们就知道让你受气,你闹个没完他们都怕你。”
做个好人还是做个坏人?这是许多人一目了然的事情,可靳如超却有自己的一套歪理:“人的一生学点坏,干点坏事。是好事,这样给你周围人们出点坏干点坏事,使你周围的人与人互相争(整)弄、打闹。他们就毁了他们自己,而就使你安然无羔(恙),也有了地位,而又能获的(得)一切。”“人一生只能学坏,出坏,学骗。这才叫有地位的人。学好永远吃苦吃后果。学坏对自己都有好处。而又能学出经验,和高明骗术手段,往往获胜法律就是这样倒弄的。”因此,自己也要采用欺骗的手段,来对付社会。
至于中国与外国的类同与区别,靳如超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社会变化与国外完全相同,你受到什么压制,什么人弄你受到什么害,你找认何机关都解决不了,只能用枪来解决杀掉他才行,现在社会上的人只能人与人杀,才消除一切灾害和受气、受仇、受辱侮、受逼、受制、受压、受弄、受打、受骂、受可耻、受刺激、受伤害,世界上男人都不如女人权力大,世界上不分什么官员都不如有钱人权力大,但女人都可以毁掉所有的权力地位有钱人和杀手。”有人说,由于失业群体扩大,引发了不安定的因素;还有人说,贫富差距拉开,增加了犯罪诱因,都不无道理。贪图享乐,是靳如超的又一肮脏灵魂。他在日记中,曾多次描绘自己理想的所谓幸福生活,如“找个有钱的女人”,“到开放早的南方去生活”等。为此,设法赚到大把的钱,这是他时刻盼望的事情。但怎样赚钱?却有他个人的小算盘:“回去后设法找到另(零)件活干办个工厂。回到社会后为自己能得财富的生活……如何办的工厂和想法都不要告知认何人,也不要知知你的另婚妻和她的父母;只能让她做你的妻子,不能让她知道你的工厂一些事。免避(避免)她们熟习工厂经验的路子,她们自己搞工厂,吃掉你和与你分离。”
怀有欺骗、侥幸等心理的靳如超,还设想“当男保姆”、“主动与女人搭讪”等手段,来“讨好和献媚那些有钱的女人”;或者靠盗窃来发大财,特别是想靠“大偷”一次而致富,而自己却不被抓住。他写道:“偷就一次偷富不要小偷小摸的偷,100次总有一次被抓住,现在10次总有一次被抓住。光小偷小摸就相(像)个贼一样的姿态。就会被周围人们怀疑你是个小偷,所以只能一次偷富千万元,这样你只偷了一次,也没有留下周围人怀疑,而你也不再偷了……没有100%的把握偷成,抢成看到的千万元的希望就别偷,这儿冒险偷了被抓获。还是等于偷了个零,而又被受怨罚判刑的。”
很显然,上述种种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理应及时加以澄清和纠正。很可惜,在日记上既没有看到两种思想进行交锋的记载,也没有谈到什么人对他进行过任何思想帮助。可见,靳如超存在的种种进入误区的思想观念,是在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而且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批评。正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和错误教育,使他走上了人生歧路。(完)

2007-4-21 13:35回复
222.132.143.* 4楼
扭曲的心态——石家庄爆炸案主犯靳如超日记剖析
http://view.QQ.com
2001年04月18日14:25
新华网  江山 宋晶
记者通过研究靳如超日记,发现他不时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个人需要的强烈渴望,但他的一些正当愿望一直无法实,因而从内心深处表现出了种种误解、焦虑和失望。从这里不难看出,他虽然是一头吃人的凶猛禽兽,但从另外的意义上说,也是一只理应得到关爱、理解、教育和警惕的困兽。
由于得不到理解,靳如超对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得出了消极的结论:“人可怜:无人
相互(信。以下括号内的字均为记者所加)。人疼(痛)苦:无人结(接)触。人生气:无人解气反而给你再加气。人没有爱:反而无人可怜爱你。人生气:别人就高兴。人求人:别人越知道你无能,反而人们离远了你。你穷:别人越破你的财,让你穷。你高兴:别人越不让你高兴。”
了解情况的人告诉记者,靳如超对父母很孝顺,其母亲死后,他曾在监狱里烧过许多纸钱。这次爆炸案时,他恨继母,要炸她,可又怕炸了父亲,就把炸药放在了楼房外面,结果只炸了个洞,起了个吓唬作用。
靳如超耳朵有病,深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而对空气是否清醒等十分敏感,几次在日记里提醒和要求自己:“人生身体健最主要的是室间清洁,空气无臭氧化气。把室内所有的旧物品和有产生气体的物品,全部除掉更换新的,要室内明亮宽广,室外要有草平(坪)绝(绿)化,以向室内提供氧气。有病不能好转反而加重,我的耳聋就是这个关键。最好在南方,丛林,天气热,空气潮,四周满面(地)都是绿化。”他还一再谈到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要长跑、要吃点好的。虽然他的要求可能有点过高,但这些正当愿望在监狱里根本无法实现。一位有识之士指出,要彻底改造一个人,不仅要靠法律和监狱等有形的手段,更需要无形的感情特别是爱的给予。
靳如超对生活有时充满着憧憬和追求。1997年,当他离开监狱获得新生时,是多么高兴啊!这天,他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写道:“1997年9月15日,我顺利度过8年11个月零1天大狱获得新生了,减去了1年零29天余刑,1997年9月15日上午9点30左右出了监狱大门,获了新生,在狱大门,二次乘坐面包车,第一次乘面包车15元,乘换第二次面包车240元,直接送到家门。到家后是12点40分左右,乘坐石市1路公共汽车到达人民商场,乘车在路上看到街头上双侧,高楼商厦和人群,社会生活方面都不繁荣,很土气,所以本人看着非常不顺利本人在狱中回忆的印相(象)本人决定要到达南方和苏联、香港和起(其)它边贸边界繁荣经济收入维持生活。”
然而,当身在监狱的靳如超即将回到社会时,高兴之余,也有不尽的疑虑与担心:“你回社会后你要高大的(特别地)警提(惕)注意你自己要清楚你自己不要麻脾(痹)你自己,因你是住过监狱的狱人,社会上的人都把你看成了贼的坏人,干坏事的人,杀人出坏的人,你要注意,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看待你的,只要你有一点坏事,社会上的人都不会放过你的,你不干坏事,社会上的人也是说你是坏人,也顶着你,你说话他们也认为你说的是坏话,你出门上他们也认为你出门去干坏事去了,你吵架他们认为你要杀人,你说话他们什么也不敢给你说,你问他们什么事,他们都不敢告知你,也是怕你知道后会干坏事,怕你问的事有目底(的)。”
可是,当时有谁能解除他的这些疑虑呢?后来的事实也正是如此。靳如超出狱后,或者是因为单位看不上,或者是因为自己好逸恶劳,结果几次找工作,几次失业。讥讽、嘲笑甚至打骂,那是常有的事。一位有识之士指出,社会本是教育和改造人的地方,但他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关注,导致他的复仇之焰逾烧逾烈。靳如超内心的仇恨和愤怒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而周围人们的冷漠,则是这颗炸弹的导火索。一旦引爆,同归于尽的悲剧就将发生。
“我原来没有想杀人。”当靳如超被抓获后,公安干警问他为什么要去云南杀韦志花时,他交待,他和韦志花先是同居、生活了3个月。这期间,他的父亲、后母及姐姐都不愿意他俩结婚。去年11月11日,韦志花不知何故,突然离开了石家庄,走时还把靳如超家里的600多元钱也偷走了。今年2月18日,靳如超带了6800元钱,前往云南寻“妻”。为什么带这么多钱?“准备在那里跟她好好过日子。”但没有想到,靳如超到了云南后,韦志花不但拒绝跟他结婚,而且大把大把地花他的钱。靳如超说:“她与我结婚的事,她家提出要我出6600元钱,说是奶母钱,我觉得这不是卖人吗,我不成了买人的人,我发觉上当了,受骗了……我想她们是想白花我钱。这样我在韦家住了有15天。钱花了一千多,什么事也没办成。我想韦肯定不想真心跟我结婚,我十分生气,使产生了要杀她的想法……我知道,光杀韦志花这一条罪我就活不成了,所以我想反正也是一死,便想到用爆炸的手法,把石家庄与我有矛盾的邻居章小飞等人杀死。”
虽然靳如超想杀的只是自己的仇人,可爆炸案却伤及了许多无辜,造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本来,他不想滥杀,不想危害社会,如他在石家庄制造爆炸案后,虽然身上还带着半斤炸药和34根雷管,却一直没有作案。在石家庄第一拘留所里,他交待说:“在我想在北海把我制造爆炸和杀人的事写成材料寄给公安部,然后我就自爆结束自己。”后来,在法院一审时,当他在法庭上听到由于自己制造的爆炸致使108人无辜丧生时,他两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一位心理学家说,改造人的心灵是最难的了,心的创伤和扭曲必须靠心来挽救。遗憾的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关部门没能及时发现这本日记,也就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他的思想工作,包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否则很有可能避免这场爆炸案。由此看来,冷漠的人际关系、不良的环境熏染、错误的教育方式和麻痹大意的管教办法,是靳如超犯罪的外因。
正是由于靳如超的病态心理和肮脏灵魂,以及社会和家庭的冷漠氛围,终于挖成了他的死亡坟墓。(完)

2007-4-21 13:38回复
222.132.143.* 5楼
扭曲的心态——石家庄爆炸案主犯靳如超日记剖析
http://view.QQ.com
2001年04月18日14:25
新华网  江山 宋晶
当靳如超制造震惊世界的爆炸案后,许多人不相信一个聋子,能干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当人们看完他写的日记,就完全明白了。实际上,他杀人的动机由来已久。了解他情况的人告诉记者,他办事认真、善于钻研的精神,都用在了挖空心思地寻找、研究和策划各种杀人的手段上,以达到“必死无疑”甚至“双死亡”效果,而自己却尽量不被发现,表现出了他极端的残暴、狡猾、阴险的杀人狂心态。
靳如超在日记中这样描绘自己极力想杀死前妻的心情:“我要制造还击她的邪毒,超过她的,亿计邪毒,来致死她的全家亲属、家族、孙子、后代无一人活在世间。”
靳如超在8年多的牢狱生活里,一直在写日记,总字数长达几十万字,详细记载了自己的心迹过程,而且几乎每一页都扬言要复仇,要杀人,并认真探讨采取何种办法来杀死他的仇人,可说是触目惊心。就在他即将结束自己的监狱生活时,他那复仇的心更加热切和强烈:“记住!记住!狱中的痛苦,血的教训。永远不能麻脾,麻脾(痹。以下括号内的字均为记者所加)再次使自己不幸的,无辜的。永远刺疼在自己的心上,永远清醒狱中之苦血的教训。”人们仿佛能听到他那疯狂的呐喊:“杀杀杀一定杀死她全家和亲属一个也不能剩下杀杀杀一定杀杀杀。”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现将靳如超“潜心”研究的12种杀人方法归纳如下:
一是利用炸药制造爆炸来杀人。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炸药,并策划如何买炸药才能不被公安人员知道:“她(前妻)和公安机关造早就与各县、各工厂、各矿、区、各爆炸原料等地做了准备,你的传真照片,和宁晋素邱(宁晋著名鞭炮产地),只要你一买到原料就抓获你。”
二是利用枪支来杀人。日记中写着:“只能用枪来解决杀掉她才行,把枪支买回来……一定要注意在屋里摆弄枪时,不能让邻居听见有什么动静。也不要扣动搬(扳)机。”“不论在认(任)何情况下,你别望(忘)了你的枪支里还有几发子弹。免避(避免)子弹打尽使(时)敌还击你。”
三是利用药物来杀人。他在谋划如何杀死前妻时写道:“回去后要用盐酸。浓、希(稀)都行,点入她的耳朵里,使她患严重性中耳炎死亡。越点越重直到死亡,无法治疗也无法鉴定出来是中耳炎死亡的。”他在策划如何杀害继母时写道:“后母有心脏病,心脏快的话给她倒入碗里三瓶强心针注射液,使她的心脏跳的更快而死。如果心脏跳得慢的话,以氯炳嗪、冷库丁、强痛定,来使她心脏更慢。”
四是利用刀子、钉子、铁丝来杀人:“对(用)长丁(钉)子、丁(钉)子、丁脚,铁丝、穿臂、穿乳房,注射乳房发烂。”
五是利用动物来杀人:“买一个家庭小狮子狗养成疯狗咬她(前妻)得狂犬病死。用药把他(它)养疯。否着(或者)用人的艾滋病血注射到狗身上,使他全家患艾滋病。如他养这种狗就偷了,注射艾滋病血。”
六是利用触电来杀人:“把水龙管套上塑料长管把水洒到屋里洒满为一至二厘米,二间屋子和走廊都酒满然后按上火电220度。要做试验,220度电能在水里产生几米远的电效果……或者用水龙水洒向身上。”
七是利用制造失血过多来杀人:“利用她(前妻)有病输液之机,把输液管头拔下来,让她流血过多死亡……她有病,别人不会怀疑。”
八是利用激光仪器杀人;九是利用X光来杀人;十是利用化学毒菌来杀人;十一是利用引诱办法在沙地里把人杀死;十二是利用吸毒来杀人。
从孤独与猜忌,到仇视与报复,再到残忍与狡猾,可以说是靳如超这一生思想演变的人生轨迹。(完)

2007-4-21 13:39回复
222.132.143.* 7楼
犯罪心理3:极度虚荣步入歧途
此后,黄旻翔经常出入福建省图书馆,看一些爆破学的书籍。在看书期间他就开始设计作案方案。
2002年2月,黄旻翔到海南亲戚经营的一家农场做管理员,单调的生活让他进行犯罪的欲望越来越强烈。2003年2月18日,黄旻翔以回家相亲为名,向单位请了假,带着自己收集的作案工具到了北京。2月25日11时至13时许,黄旻翔开始实施他的犯罪计划,根据当时新华社的报道,黄案致使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造成财产损失22万余元。
黄旻翔乘车逃离现场。当天傍晚,在西单附近,他假冒某报记者给有关方面打电话询问情况,后于当天离京,辗转回到福州。
犯罪心理4:痴迷上网不爱学习
黄旻翔平时喜欢独处,话语不多,不爱玩耍,不爱学习,有时与人下下棋,偶尔去镇上“蹦迪”,有机会就回海口上网。他的思路比较单一,少思考,爱较真,不太容易与人沟通,思维方式与其年龄对不上号。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上网,常常通宵达旦上网。
犯罪后,为了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引起人们对他的讨论,3月6日凌晨3点,他在网上发了一条信息——“将有新闻线索提供”,吸引网民关注自己。清晨6时,又发一帖说自己是案件的制造者。他还提出:“为什么没有人讨论?”以期引起网?讯运的关注。黄旻翔的帖子也引起警方注意,警方开始将其列为重大嫌疑人进行监控。3月7日,他在福州先后换了四个网吧同一名网友进行讨论。当夜11时30分,警方将其抓获。
晨报记者 赵中鹏 通讯员 吴丹慧

2007-4-21 13:44回复
222.132.143.* 11楼
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
通缉马加爵期间,一位负责追缉的高级警官曾谈道:这个案件的犯罪动机很值得研究。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他既不为财,又很冷静,没有冲动的迹象;从行为方式看,思维逻辑也完全正常。
马加爵的作案心理令人想到仅有三月之隔的河南平舆县落网的案犯黄勇。他自己设计了一个专门用于杀人的木马床,连续杀害了十几名无辜的青少年。这两个人有一个完全相似的心理背景:即他们在案情暴露之前都没有任何明显不良的行为迹象;他们都不属于从小就显露行为障碍的问题少年;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基本正常,不属于那种存在明显问题,容易造就“问题少年”的家庭。所以,他们的犯罪动机及相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令人质疑。
于是人们又想到了环境,马家爵的贫困现状显而易见,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当然会疯狂的报复,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思路。随着马加爵的落网,随着他自己的供述,人们更加认为,他的动机源于与同学打牌时发生的一点“小摩擦”。但是,有关马加爵的材料不断公布,他的犯罪心理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内容,也在逐渐浮出水面。
“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记者:通过调查和心理研究,你认为马加爵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李:首先,马加爵智商很高,偏重于理科,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这意味着,他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
比如,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之后还做了第二起、第三起,直至第四起。
其次,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我在问卷中问,你的脾气?他回答,多愁善感。我问,你对别人对你的态度是否比较敏感?这个题我设定了5个级别的答案。他选择的是比较敏感。我还问,在上学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是否很紧张?他回答,很同意,非常紧张。
从他的日记,从他在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内容到他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我曾问他,你心里有事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他回答,说不清楚。实际上,他是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这种心理活动内外的不协调,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他在中学的日记中记载着一件事,他曾因与奶奶看电视时发生冲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之后,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
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但我会坐牢的,我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该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生,不能这样做,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爸爸死掉!这又不可能,我想用药毒害,但受害的也是我们,我无奈,……“我真恨,恨,但我很理智,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很想考上宾中地区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家事,与我无关。
“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只因为听见爸爸妈妈吵架,他内心偏向妈妈而对爸爸不满,就写下了这篇充满仇恨与杀气的日记。从他对父亲的态度中,不难发现导致他现在杀害同学的心理背景。他对吵架极为敏感与愤怒,很容易引起他的杀人冲动。
再有,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家人、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的过程。对于有机会回家而不回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
“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
显然,他不回家并不仅仅是贫困的问题。是因为他认为:即使回家也孤独,不如在学校玩电脑。在他中学的日记扉页上摘抄了一句巴尔扎克的话:“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想必这是他最有同感的一句话!

2007-4-21 13:50回复
222.132.143.* 12楼
事实上,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马加爵的这种言不由衷还表现在最近他写给父亲等亲人的一封信中,一方面他拒绝家属请律师,另一方面他又提到,有辩护,他的情况会判无期或减刑的。
在三亚被抓捕后,他给他的十四叔、十四婶写了封信,信中历数十四叔对他家的帮助,他的这种情感体验特点就是,既记住许多细小事情引发的情感体验,也必然反映在负面的情绪体验当中。
“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
我在心理问卷中问他,你与同学的小摩擦多吗?是每天都有?每周都有?还是每个月都有?他回答,一个月要有一两次。至于什么原因他没有说,可见他和同学的摩擦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每月与同学为小事争吵积累下来时,就会在他内心产生仇恨的膨胀。这种膨胀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教育时,他就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际上这种方式,在他15岁的日记中就已有记载,“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也是一致的,于是,以杀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也就顺理成章。
记者:大家都说他是一个聪明、懂事、温和的孩子,难道这种表面现象,始终掩盖着他内心里那种心理缺陷?
李:这个案子从头到尾应该说是个悲剧,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马加爵存在着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但这个问题没有严重到他必然犯罪,就是一种阴差阳错,外部的某种情境和他的某种心境碰在一起了,在长长的春节期间,他几乎没有出门,而是沉浸在电脑当中,这样他思维的狭窄性就会出现,一旦他与社会恢复交往,一点点刺激就会把他引爆,而且他的情绪反应是很强烈的。
比如那篇写父母吵架的日记,他用了整整6面纸,他写道,起床之后,本来想和他爸爸打招呼,但他爸爸没理他,于是他写道,“我狠狠地瞪他一眼,但是他没怎么样,我的热血又一次沸腾,都集中到两只手上,力气似乎增强了几十倍,结果我最终没说什么,也不想说什么,只做我的事情,今天的事情真使我难忘,我会报复的。狼的眼光是很吓人的,它代表狼的本性,凶狠,但有时它却不表现出它的本性,到了一定的环境它才表现出来,当这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当它向别人求救的时候,它显得很可怜,很值得同情,但一旦它的性命保住了,它会忘恩负义,它会吃了救命恩人。我也真真正正的遇到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希望人们引以为戒不要上当,不要被误解,拿这个外表所迷惑。”
这段话他想说明什么呢?最后他写道,“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的处理掉。”这是他15岁的日记,我觉得他父母吵架的背景,和他打牌与别人吵架的背景非常相似,虽然不能代表马加爵的全部,但是至少我们不能说他后来杀人的心理问题在以前没有踪影,没有轨迹可寻,相隔9年,这两件事有着完全相同的情绪,都是那种狠的心态。应该说明的是,那个时候,他还不存在因贫困背景导致的自尊问题。
记者:马加爵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怎么会这样以自我为中心?
李: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是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他学习出色,自小就在家中备受宠爱。我在问卷中问他,小的时候是否经常被人欺负?另外一个问题是,小的时候是否经常欺负别人?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从没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每月一两次。
从这里看出,他是个不吃亏的、基本上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我还问了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他回答,比较同意。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从他被捕后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他仍在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对于与同学的争执,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与自述。
相反,与他在同一家庭中成长,但排行老大的大姐在得知他的案件后,却与他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在有杀人动机到杀完人的过程中,你有想过你这样自我几乎对父母和兄姐的打击有多大吗?你难道一点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但杀了4个好友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吗?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你这样做毁了5个大学生啊!你难道当时完全丧失人性了吗?”
正如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多次指出的,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
记者:马加爵的事情能否说明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失败的?
李:我认为这个案件可以揭示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的缺陷。我在问卷中问他的成功体验。他回答,物理竞赛一等奖,和别人打篮球,考上云南大学。我问他个人的爱好有哪些,他说是理科工科。教育的缺陷在于,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
记者:你认为把这样个案发生的原因,放到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背景里去不合适吗?
李:我研究犯罪心理经常讲一句话,很多人看一个人犯罪,往往看他眼前有那些刺激,其实当面临同样刺激时,人和人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眼前的刺激不能完全解释人的犯罪心理,必须从他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寻找脉络。马加爵和同学打牌也好,他所说的吵架也好,不管是哪一个,他最终做出这个行为反应,绝对不是打牌这个刺激决定的,这只是一个引发的导火索。所以我特别主张要想真正了解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不能以一般的社会理由去遮掩他个性当中的问题。

2007-4-21 13:51回复
222.132.143.* 13楼
穷,只有在比较的情况下才会痛苦,马加爵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仅仅他的贫穷不如人家,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素质不如人家。
他性格内向并不是缺陷,真正决定他缺陷的是他以自我为中心。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他被抓住之后,他要求看看他的通缉令,看的时候他说,没想到我还值20万。显然,在这个时候,他仍然在想,他值20万。他不知道我们的通缉令是为谁发的,我们是为那4个那么冤屈的大学生发的。马加爵在用石锤砸唐学李的时候,唐嘟囔了一下,都没说出话来,他接着就是第二锤,第三锤砸下去。他那么残忍地夺去了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同窗好友年轻的生命,而此时他仍然想的是他自己。
再有一个,他在以后的谈话中,从来没有一点点反省他在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哪些问题导致同学对他的反感。以自己为中心是很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缺陷,他们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首先想到别人怎么对不起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是否对不起别人。
记者:你刚才说到马加爵的情感强烈细腻,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会如此冷酷无动于衷呢?
李:事实上,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都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内向,含而不露,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相关的正面引导太少,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答案。
他的大姐在马加爵上中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弟弟心理上有些问题,她问过,但是弟弟没有说。后来马加爵在逃亡期间给姐姐的录音中谈到这个问题。
“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其实,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前是钻牛角尖……”
所以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观才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
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他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还有亲人彼此间的牵挂,人间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逃亡是人的一个特殊的经历。他在逃亡当中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人,这期间他终于“聪明”地悟出了这个道理。但是,这一认识来得太晚了。
记者:为什么说他悟到这点是聪明呢?
李:因为这时候还没有抓住他,还没有人教育他。他在逃亡过程当中,他在思念亲人的过程当中,自己悟出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道理。
我在对他做了心理测试和分析以后,真想把这个事情告诉所有和他有同样背景的大学生,一定要好好想想,你活着是什么意义,生命究竟是什么。
我想告诉有相似人生疑惑的、有相同情绪冲动的、活着但不明白人生意义的人们,人生容不得夺命的过错,你夺去了别人的性命,这个过错是无法挽回的。人生观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认识问题,能决定我们人生的很多大事,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
记者:你曾经提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包括给熊泼硫酸的大学生,他们作案极其冷酷的特点。
李:对,这些年轻人缺乏情感体验,他们不愿与他人交往。他们不懂得,社会生活本身就要求必须与他人协调、与他人合作。他们尽管极其聪明,但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不知何为自我约束或遵纪守法;他们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他们不仅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作出贡献,相反,精密的犯罪设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就像马加爵现在认识到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其实每个人活着都不单单是他自己的事情,有他父母对他的爱恋和牵挂,有老师对他的期待,还有周围朋友和他友好相处的关系,我们身边一个人生病去世了我们会非常难受。这种情感反应是人和人之间很有意义很重要的东西。
“应该利用这一真实的案例在大学、高中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
记者:既然马加爵情感丰富,他为什么会没有情感体验呢?
李:因为他更多的是获取别人的情感,这个可能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爸爸妈妈非常爱他,他自己也承认,父亲一个指头都没动过他。他还有一些亲戚,都对他非常好,他感受了很多人对他的好,可是他对别人没有做什么,他也没有形成为别人付出的意识和感受。到了学校之后,他还在敏感地体察别人给了他多少。他总是接受别人的情感,也能记住别人的情感,但他从来没想反过来为别人去做什么,这个心理特点是符合他的家庭背景的。
在云南,我问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成就一番事业。我问,你活着什么东西最重要?他说,第一是快乐,第二是亲情,第三是钱。你看,他把钱放在第三位,这又从一个角度证明贫困不是他的主要犯罪动机,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了。
我问,谁是你最崇拜的人?他回答,周星驰。
记者:因为周星驰搞笑?
李:对,有可能,这也看出马加爵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通过测试来看,他的心理大部分是健康的,情绪各方面也都正常,只是有些敏感多疑,在公共场合表达是他的弱项。所以现在归结起来,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个很好的心理指导,或者如果他大姐在他身边,他可能不会犯罪。

2007-4-21 13:53回复
222.132.143.* 14楼
我也是一名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甚至有时在课堂上:学生要求教师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因为他们此时远离父母,缺乏指导,身边的同学又与自己同属一个年龄,谁都帮不上谁。更因为大学里只开专业知识课,政治课又离人生苦恼问题太远,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他们非常希望掌握具体的技巧: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学校学得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
因此通过对马加爵的心理分析,我感慨很多,如果这个事情做在前头,如果他能事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好几条性命啊,我们现在做什么补救都是应该的。
我现在很希望把对马加爵心理研究的真相告诉社会,而不要误导,如果把这个问题归到贫困上,不仅仅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公平,也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而且可能会对社会带来一个负面效应。
既然马加爵案件已经因为A级通缉令变得家喻户晓,我想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应该利用这一真实的案例在大学、高中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即“人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同一题目的讨论。
其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等,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
另外,在各大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有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大学应该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类似于一个民事调解委员会,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心理疾病如同生理疾病,既有慢性病、终身性疾病,而更多的是一时性的急性病症,后者若不及时治疗,如同阑尾炎、急性肺炎一样,也会夺去人的性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若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干涉,必然会酿出马加爵类的案件,还会有大量的自杀、情杀等案件出现。

2007-4-21 13:54回复
222.132.143.* 15楼
一个人的“恐怖主义”
http://view.QQ.com
2004年11月15日13:49
新周刊  蔡崇达
长沙公交车发生爆炸 北京青年报图片

2007-4-21 13:56回复
222.132.143.* 17楼
爆炸前的笑脸
王女士说她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那张扭曲的笑脸。
嘴巴一直紧张地念叨着什么,手有点哆嗦,拉开手提包的时候,抬起头“紧张甚至有点兴奋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竟然是一张笑脸。“那张笑脸扭曲得很恐怖。”这是阳进泉在引爆炸弹前的最后表情。那一张面孔烙印在王女士记忆里,她当时就坐在阳进泉的后面。接着她看到烟火开始弥漫,然后“轰”的一声,她失去了知觉。她被送到医院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个人笑得好可怕。现在王女士仍在湘雅医院接受治疗。
“可以理解他那时候的满足,这是一种被放大的仇恨。把家庭和个人之间的矛盾,投射到社会的范围,转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仇恨,在这里,爆炸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用来张扬或夸大自己的情绪,甚至是用来证明自己的。”李玫谨教授分析道,“从这个笑脸我们可以分析,这些犯罪分子要的不是简单的复仇,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甚至是证明自己的一种心理。所以他们可能会很兴奋。”
无独有偶。近期那些“个体恐怖犯罪”案件中的罪犯,犯案前往往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满足亢奋状态。苏州幼儿园暴力事件案发前一天的9月10日晚9时多,吴中区一家水果铺的老板娘马秀梅惊讶地看到,一向节约且手头拮据的杨国柱,居然一口气花了400多元买了墨镜、西裤和T恤衫。而9月11日早上8时,洁雅美发店刚开门,老板娘金萍就看见一个右腿微瘸、身穿浅灰色衬衣的中年男子提着两个塑料袋进了她的洁雅美发店,要求剪个光头。“要冷了,干吗要剪光头?”金萍觉得奇怪。“叫你剪就剪。”剃头只要5元,但他付了10元后就匆匆离去,整个过程表现出一种莫名的亢奋。而2003年犯下北大清华爆炸案的黄翔在案发前多次和很多人兴奋地表示自己将“做一件大事”,并且在实施爆炸后,还在QQ上不断向别人炫耀。 著名犯罪学家、江西社科院法学教授李云龙认为:“他们的作案动机是因为某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产生了一种绝望的心理,对社会仇恨并希望通过报复社会的方式来引起社会关注。由于他们本身都是比较弱势的一个群体,他们只好选择一个更弱势的群体来泄愤。”而在那个时刻,他们仪式性地完成了他的复仇,也完成了自认为的生命的价值。
事实不幸佐证了李教授的说法,原本“疼爱孩子”“仁慈好心眼”的杨国柱是在认为父母被人逼死求助无门投诉不了的情况下才拿起刀,而他当时选择幼儿的原因也只是刚好路过;长沙公交车爆炸案的阳进泉在村民眼中则是所谓的“窝囊”,被妻子抛弃,和女儿断绝来往,由于体质差常被同居的女人殴打,他策划爆炸案只是为了“不让人瞧不起”;2003年北大清华爆炸案的作案者黄翔策划整个案子的动机竟然也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黄翔曾经有过理想,却四处碰壁碌碌无为。黄翔一句话让人惊心:“我只想让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永远记住我,记住我曾经这么受人瞩目地活过。”
纷乱的事件中不难理出些条理:不起眼的人、简易的工具、直白的动机,如此简单元素的结合,最终产生了极大的杀伤力和震撼力。这是一种被扭曲的人格,暴力后面不是报复,而是一种精心构造的证明过程,这种变态的心理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引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在正常社会中显示不出自己的价值来。他想干一些事情干不了,只能通过不寻常的方式。”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以北大清华爆炸案的作案者黄翔为例来描述此类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这是一种人格障碍者的行为模式。” 而这些人,可以说是埋藏在人群中的定时炸弹。

2007-4-21 13:59回复
222.132.143.* 19楼
无法设防?
怎么设防?这成了问题。
李玫谨教授表示了担心:“往往干这事的人都挺老实,性格内向,工作表现特好。但他首先有人格缺陷,行为模式往往是触景型,突变的。很少有实施犯罪行为的预兆,因此防范和侦破都非常困难。而另一方面,他们身份平常,没有犯罪前科,因此常常在治安防范体系的重点监控范围之外。”
她指出,对于目前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急迫需要一个舒缓压力的渠道,然而,在中国,看心理医生还是太过奢侈的消费,因为大部分需要消费的人往往都是经济上的失败者,这原本是一道防线,然而在中国目前仍旧无法建立。
李教授还提出了她的看法,她认为最大的最好的防线来自每个人的内心,如果内心有一种自我的劝戒力量,那这类事件就会得到遏制。专家介绍,在美国,每个医院乃至社区,都有心理咨询机构,人们觉得看心理医生和看外科医生没有两样,是很常见的一件事。美国警察很重视罪犯的心理问题,经常依仗专家分析描述罪犯心理从而破案。同时,美国监狱里常设心理教官,经常对犯人进行心理矫正。这些,在中国似乎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应该说这是一次没有世界观没有道德观的杀戮,如果罪犯头脑里有所谓的民族观念、同胞概念,甚至有宗教信仰,都不会发生这个后果。“正是因为这群人不信什么,不相信来世,不相信因果,也不相信所谓的同胞情谊才变得异常危险。”李教授说。正像电影《杀死比尔》中的女主角“新娘”所说:“我缺的不是理性,而是仁慈、同情和宽恕。”
没有心理咨询的保险阀,没有内心的约束力量,一个人的焦虑便很容易变成整个社会的恐怖,而担心可能还不仅于此,恐怖的后果可能也不仅于此。采访中,和儿子一起目睹爆炸的黄女士很担心地告诉《新周刊》,她11岁的儿子现在逢人便说他看到爆炸了,仿佛拥有这样的“谈资”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跟人吵架时再也不说“信不信我打你”,而改成了“我炸你全家”——这是另一种令人担忧的爆炸。

2007-4-21 14:02回复
222.132.143.* 20楼
庭审艾绪强:法庭上的“仇富者”
http://view.QQ.com
2006年06月18日14:42
《法律与生活》  杜智娜

2007-4-21 14:04回复
222.132.143.* 22楼
走进法庭,他微扬着头
“我与本案当事人无任何关系,只是出于对这个案子的关心,才来旁听的。”当法警核实旁听人员身份时,本刊记者身后的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回答说。
本次开庭定在上午9点30分,预想到旁听的人会很多,北京市二中院特意安排了大法庭。
离开庭还有10分钟,旁听席已经坐满了人,除了当事人的亲朋,更多的是媒体记者,他们齐唰唰地架起了摄像机或照相机。
同时,伤者之一田长元坐着轮椅被家人推进法庭。被撞伤的人及其代理人陆续走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席,前后坐了整整两排。
9点45分,主审法官的法槌落下,庭审正式开始。随着法官一声“提被告人艾绪强到庭”,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法庭右侧门。
伴着脚镣与地面的摩擦声,艾绪强被两名法警带进法庭。他刚站在被告席上,记者们的镜头就已经转向了他。他并没有躲闪,反而是哪有闪光灯就将头转向哪边,微微地扬起了头,目光冰冷。
这时,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席上,已经有人在低声抽泣。
法庭询问了艾绪强的基本情况。现年31岁的他,初中文化水平,来北京打工已经5年多了。对于这次开庭,他很清楚:“我是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局拘留的。”
庭审刚刚开始时,艾绪强的情绪很稳定,他用生硬的普通话回答着公诉人的提问。
“我很少去王府井,因为那里是富人购物、旅游的天堂。我对这些富人很不满,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穷人无法生存。我只能选择在那里与那些富人同归于尽。”
艾绪强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仇富”心理,是因为他曾受过“太多的不公平待遇”。
他于2000年来北京,打工期间,曾出现过被拖欠工资的事情。“我找过劳动局、记者、国家建设部,还给北京政府打了六次电话但没打通,他们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

2007-4-21 14:07回复
222.132.143.* 23楼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表示,2004年10月,他们确实接过艾绪强的举报,后艾的工作单位补发了他的703元工资。
而令他做出报复行为的另一个原因,在别人听来很可笑,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借口:“作为一个河南人,我受到了很多人的歧视,特别是在北京打工这几年感受很深,我们河南人已经忍无可忍了,我有意制造了这起暴力恐怖事件,就是想给河南人出口气。”
对于艾绪强,公诉人的评价是“天生嫉妒,胸无点墨”,艾绪强也当庭承认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能力致富。
后来,有媒体记者采访艾绪强的哥哥时,他表示弟弟在案发前几个月,情绪一直不稳定。他还曾给家人留了遗书。
面对受害人家属,他低下了头
“难道你杀害的出租车司机李文发也是富人吗?”
面对公诉人的指责,艾绪强的头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席上轻转了一下,然后低头不语,沉默了近一分钟后,他用河南话说:“我很遗憾,这是我策划的失误。”很显然,他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镇定。
按照他的计划,他只是想用铁块将李文发打晕,再开他的车撞人。
“难道你撞的人里面就没有无辜的人吗?”
公诉人的追问使艾绪强第二次陷入沉默,他再度抬起头时,貌似镇定地说:“我只想报复富人,假如我想报复平民百姓,我会选择小市场,干嘛要跑到王府井?”
在法庭辩论期间,说起对社会的不满,艾绪强情绪激动,曾四次停顿表示自己很紧张,“我想说的话很多,但现在的内心很不稳定,情绪控制不了。”他原本不标准的普通话完全变回河南腔。
最后,在附带民事原告人提出一百五十多万元的赔偿要求时,艾绪强再次向受害人表示歉意:“我确实没有能力赔偿,我希望国家能给他们补偿。”
“我只想法官判我死刑,立即执行。”这是艾绪强在法庭上说的最后一句话。

2007-4-21 14:08回复
222.132.143.* 24楼
邱兴华心理档案:人生挫折与人格障碍的恶性循环
http://view.QQ.com
2006年08月24日22:10
南方周末  柴会群
8月19日晚,在安康数百名警察连续围捕近一个月之后,杀人嫌犯邱兴华一身疲惫地潜回佛坪县大河坝乡五四村的家时,被在此足足蹲点了22天的4名警察当场擒获。
至此,这场牵动了无数人心的血腥大案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包括警察在内,所有人都想揭开这样一个谜:这样一个年近50岁的普通农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犯下如此令人恐怖的罪行?
邱兴华的回答同样超出人们的意料。在看守所里,邱对警方说,他在一夜间残忍地连杀10人的理由,竟是因为铁瓦殿道观住持熊万成“摸了他媳妇一下”。
他开始说,杀人是因为看不惯道士们的“作风”,便学水浒里的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熊万成作为“一庙主管”,应该对此负责。
后来他又说,真正原因是熊万成“侮辱”了他的妻子。他承认自己没拿到证据,但他坚定地认为这是事实。所以把他杀了——他自己就是死一万次,也要将熊杀了。
他同样憎恨他“不要脸”的妻子,说打算回家把她也杀掉。但后来他又说,“没必要”杀妻子,因为毕竟是他儿子的母亲。
他还想杀他的“舅老倌”(妻兄或妻弟),他们把他“欺负得太狠了”。他说他应该先回老家把他们杀掉,再投河自尽或死在爸爸坟上。但后来又说,他想跑,去找“婊子”炝嬉桓觯杀一个。在记者面前说这番话时,他咬着牙齿,仿佛对这些人有着对熊万成一样的仇恨。
他坚称不后悔,只是认为对不起儿子,因为儿子是他亲生的。难道女儿不是亲生的?他说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震惊全社会的特大凶杀案主角,自从被抓获后,一直以一种近乎荒诞的逻辑解释他的杀人动机。在他看来,这些不可思议的解释是那么的天经地义。
个 性
(7月16日,据最早到达铁瓦殿现场的警察介绍,10名受害人的致命伤大都在头部,系斧头类利器所伤,惨不忍睹。
案发后,警方迅速锁定了重大嫌疑人邱兴华。邱兴华迷信问卦,上山祭祖时多次与铁瓦殿管理人员发生冲突结怨。案发前,他曾扬言要报复,此情获警方和邱妻的证实。)
邱兴华的哥哥邱兴富最近一次见邱兴华,是今年3月份。
邱兴华是来借钱的,但邱兴富最终只能拿出五十元钱,邱兴华显然生了气,“一瓶啤酒没喝完就走了。”
尽管为一母同胞,邱兴富与邱兴华却性格迥异。前者被村民们形容为“老实厚道”,后者则是“华而不实”。
他们的家乡是陕西省石泉县后柳镇一心村何家梁。这是一处仅有8户人家的小村落。当年土改时,邱兴富的父亲从外地来此落户,分到一间房。何家梁8户人家中有5户姓何,邱家是单门独户。邱兴富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则自他记事起便有精神病——她经常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自说自话地说上两三个小时,几乎天天如此。
“脾气大,不能惹”,是邱兴富对弟弟性格的基本概括。他第一次见识弟弟的“厉害”,大概是在邱兴华二十岁时的某天。当时已是上午十点多,邱兴华还躺着睡觉。邱兴富心里有气,就打了他一下。“没想到他恼火得很,抓起一把镢头就要打我。”
不过邱兴富承认,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在外人面前,邱兴华很少发脾气,受到欺负时,尽管心里恼火,却一般不会外露。只有一次例外,那次,一位本村女子去他家,结果其哥找上门来,动手打邱兴华,开始邱兴华没有反抗,但当被打狠时,他爆发了。“我使劲搂住他的腰,怕闹出人命。”邱兴富说。
邱兴华爱看小说,常把自己与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作比。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怕36岁死(韩信卒年),就怕死后无名。(在接受采访时,邱又重复了这句话)
由于被认为“不务正业”,当地每每发生案件,邱兴华总是容易成为怀疑对象。在邱兴富记忆中,邱兴华曾经坐过“4次牢”(应为拘留)。最早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村里的广播线因为事故掉下,被邱兴华捡回了家,结果被派出所拘留15天。
此外,他还曾因为“走私黄金”、“拐卖妇女”、“偷铁路设施”等罪名三次被抓。但后来大多被证实并非他所为。所以,在汉阴县看守所,当被问及有无前科时,邱兴华只提到因捡广播线被拘一事。
在邱兴华眼里,这是他47年的漫长人生中,所犯下的惟一一桩案件。当然,本次连杀10人案除外。

2007-4-21 14:10回复
222.132.143.* 25楼
曲折婚姻
(8月2日下午,藏身深山密林的邱兴华,被当地一名上山打猪草的村民发现。安康警方当即调集200余名警力展开围山搜捕。发现疑犯数处藏身地点和一些遗弃的随身物品。)
虽然贫穷且“不务正业”,但邱兴华的婚姻却充满了曲折,并因其“靠法律武器”取胜而闹出了颇大声响。
在僻静的何家梁,自称谈过11次恋爱的邱兴华,偏偏看上了何家的姑娘何冉凤。这桩婚事理所当然的受到何家抵制。于是,两个年轻人选择了逃婚。
何冉凤的父母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在他们的恳求下,何家派出包括何冉高、何冉富在内的四人,最终将二人找到,“押回”何家梁。
回忆当年的情景,何冉富至今仍津津乐道。“我们把他先弄到派出所呆了一晚,一通好揍。”巧合的是,当时的派出所所长尽管不属何家,却恰好也姓何。
何冉凤则被锁在了何家。挨打后的邱兴华并没罢休,他找人写好“状纸”,乘人不注意从何家窗户里塞进去,让何冉凤按上手印后,将未来的岳父告到法院。
最后,乡法庭与司法所介入,何家因“干涉婚姻自由”受到批评。何冉凤被锁9天后被放出来,最终与邱兴华结婚。
何冉凤至今仍想不明白,当初为何就看上了邱兴华。她慢慢回忆说,当时的邱兴华头脑灵活,能说会道,曾吸引不少同村女子主动去其家里。
此事过后,有一位好事的村民将其概括为:四个姓何的没搞赢一个姓邱的。在汉阴县看守所,当本报记者对邱兴华提及当年此事时,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仿佛是平生莫大的成就。
不过从此后,尽管同住一个院子,两家互不再踏门槛。何家一直当没有何冉凤这个女娃。
有一次,邱兴华不知何故得罪了何家,结果何家几个上门问罪,见邱兴华“不老实”,何冉高顺手将手边一只鸡抓过来,一刀将脑袋砍下——言下之意是,如果邱兴华还不识趣,下场便如同这只鸡。之后,何冉高又让吓呆了的何冉凤将鸡烧好,给何家几个人吃。
这对邱兴华而言无异于一场奇耻大辱,但他选择了忍耐。然而,在铁瓦殿犯案后,邱兴华也曾杀过一只鸡,并蘸着鸡血在纸盒上写下:“古先帝不淫乱违者杀圣不许将奸夫淫婆以……”
邱兴华立志要生一个儿子。在生了两个女儿之后,他终于有了一个儿子,为此被罚款5000元。邱家没有钱,只能打欠条。一直到其1998年搬家,这笔罚款也没有交。
儿子是邱兴华一生的希望,也是他被抓后最大的牵挂。“我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将来能够成器。”

2007-4-21 14:12回复
222.132.143.* 26楼
六次搬家
(据汉阴县公安局李副局长讲,搜捕行动工作刚开始时,由于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200余名搜捕队员上山时只能带一瓶水,一个馒头,一包榨菜,最艰苦的是没有水喝。专案组发动群众参与到追捕中来,打响了安康市前所未有的追捕战)
计划生育罚款,以及无法相容的何家,最终促使邱兴华决定搬家。1998年腊月二十六,邱兴华离开了生活了39年的何家梁,从此过上背井离乡的生活。
从离开何家梁至今,邱兴华搬了六次家。原因各种各样,但结果却都一致:越搬越穷。何冉凤承认,离开何家梁之后,孩子上学的学费几乎从未按时交齐过。
邱兴华自己则说,频频搬家的原因,是因为所处的邻居不好。记者采访中发现,他的几个住处的邻居,都没有真正接纳邱家这个“外来户”。上次搬家时,上一个房东找上门来,讨他欠下的60元房租。他让邱兴华保证某天之内还,并故意将声音提高。一向爱面子的邱非常恼火。但还是从别处借了钱,赶在限期之前还上了。
离开何家梁的邱兴华从事过至少十个行业。其中惟一一个有着较稳定收入的是捕鱼。据何冉凤介绍,他一天能捕40斤鱼,两天即可赚到100元钱。但是,由于需要交房租、买粮食,给三个孩子交学费和借读费,所以,仍无法保证这个家庭过上宽裕的生活。
捕鱼也好景不长,2002年,汉江发了一场大水,没法下网了,只能另找出路。之后,他陆续从事过建筑、养蚕、修补等数个行业,但均没有很好的收益。
邱兴华的窘迫令其哥邱兴富印象深刻。去年腊月三十,邱兴富提着150多元的东西去看望弟弟。结果发现到了晚上11点,弟媳妇还不做饭。最后还是他自己提出来说:“我带来的东西,你们做熟不就行了”,何冉凤这才动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何冉凤就开始感觉到邱兴华有些古怪。他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经常无缘无故地发火,抱怨何冉凤瞧不起他。
而就在去年下半年,邱兴华承包的一处土方工程,因为事故赔偿了一名受伤工人4000块钱,导致这一年几乎没有收入。邱兴华的情绪由此跌入谷底。他晚上经常一个人闷头抽烟,一坐就是一通宵。
邱兴华的古怪也渐渐升级,他开始有了奇怪的想法:两个女儿不是他亲生的,因为她们走路的姿势与他不像。
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成为夫妻吵架的理由。通常是邱兴华先动手,可当何冉凤还手的时候,他往往又会逃。孩子们通常帮妈妈的忙,每次吵架,他们很少感觉父亲有理。吵完或打完后,邱兴华有时会反省,向家人道歉。然而他似乎无法控制自己,之后不久,同样的事情又会发生。
“爸爸变了”,大女儿英英(化名)说。

2007-4-21 14:14回复
222.132.143.* 27楼
初上铁瓦殿
(8月9日清晨,“7·16”汉阴特大杀人案专案组200余名公安干警和武警,从犯罪嫌疑人的老家石泉县后柳镇一心村向深山密林展开了第二次大规模武装搜捕行动。)
2006年6月18日之前,铁瓦殿与邱兴华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建在海拔2000多米山顶上的道观,从山下走上去至少要4个小时,曾让办案的公安人员和前来采访的记者吃尽苦头。
邱兴华为何去铁瓦殿?在与记者三次接触之后,何冉凤终于道出,丈夫邱兴华拉她上铁瓦殿的真正原因,是怀疑两个女儿不是他亲生。
今年4月24日,外出打工两个月的邱兴华突然回到家,说找到一个高速路“挖坑”的好活,一个人干不了,让何冉凤跟他去干。何冉凤不想去。因为家中三个孩子还要她做饭。可是她知道,自己拗不过丈夫。
后来何冉凤才知道,邱兴华拉她外出的真正原因,是对家中的她不放心——何冉凤发现,最近一年来,一度很自信的邱兴华越来越喜欢“吃醋”。
活没干完,邱兴华便提出,要去铁瓦殿给孩子求签。他有两个目的,一是看看儿子的运——三个孩子当中,只有儿子是他的命根子;更重要的是,他想让道士算算两个女儿到底是不是自己所亲生。
在此之前,邱兴华曾对何冉凤说,一旦挣到钱,就要去最好的医院做亲子鉴定。
6月18日上山之前,夫妇俩买了大约三十元的香火。但上山后发现,别人求签都是给现金的。他们没钱,就没给。道士给他们看签时并没说什么,可能明显感到他的不悦。
铁瓦殿的香火是近几年才旺起来的。在出事前,有关部门曾打算对铁瓦殿进行旅游开发,准备给道士们制作几件正式的道袍——据何冉凤讲,她后来见到道观住持熊万成时,发现对方穿的是西装。
道士无法回答邱兴华的第二个问题,只是建议这对夫妻和气相处,莫争吵。在山上呆了三天后,邱氏夫妇下山了。
这一次,邱兴华与他的“仇人”、铁瓦殿的住持熊万成并未谋面。
二上铁瓦殿
(经过连续8昼夜的搜捕,疑犯仍不见踪迹,为此,8月11日上午,搜捕指挥中心毅然决定:活捉邱兴华者奖励10万元,提供有效信息帮助警方缉拿到疑犯者奖励5万元。)
在下山途中又发生了一件让邱兴华耿耿于怀的事:他在下车时,被车门碰伤了胸口。他告诉何冉凤,觉得心口疼,要到石泉县城去看病。
几天后,何冉凤接到邱兴华的电话,说碰到一个算卦的白胡子老头,老头说,铁瓦殿的两块石碑上刻着两个姓邱的人,那是他的先人,他得上去,将两块石碑挪到屋檐底下,这样运气才会好起来。
但是,在汉阴县看守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邱兴华却对当初算卦一事并不承认,“那都是骗人的”,他含混地说。
6月25日,邱氏夫妇二上铁瓦殿。果然在两块石碑上发现了两个邱姓——这并不奇怪,因为两块石碑上各写有数十个姓名。但他们却将其归为算卦老头的灵验,并果然将石碑从院中挪到了屋檐下。
这个举动很是让道士们反感,邱兴华与他们发生了争吵。据何冉凤称,当时的冲突并不严重,她和邱兴华妥协了,将石碑又挪回了院中。但她承认,就像以前碰到的一些事情一样,邱虽然屈服,但心里并不情愿,而是把这些都记在了心里。
邱兴华仍然念念不忘两个女儿的事。他让何冉凤拉着铁瓦殿供着的真武祖师的道袍发誓,女儿是他亲生,否则心就坏掉,眼就瞎掉。
他们决定让熊万成住持再给儿子看一次签。因为听殿上人说,“熊师”看签准得很。为得到这个机会,何冉凤义务给殿里人做饭,而邱兴华也为殿里做些劈柴之类的杂活。
6天后,熊万成才上了铁瓦殿,这也是其被杀之前,邱兴华与他惟一一次会面。熊上山后,何冉凤曾跟几位香客一起,去看了慕名已久的“熊师”一眼。她因此而被邱兴华训斥。晚上,做饭的何冉凤被熊万成喊去吃饭,一起吃饭的还有殿上其他几位工作人员。何冉凤说,邱兴华由于不见踪影,所以没被喊去吃。
据何冉凤回忆,这天晚上,邱兴华接连做了两件怪事。
按道观规矩,夫妻不能同住。因此在铁瓦殿的七天里,邱兴华一直跟殿上几位工作人员睡一起。而何冉凤由于性别的原因,一人住邱兴华隔壁一间。
晚上,邱氏夫妇跟另一个做饭的老婆婆在厨房烤火。邱兴华突然提出,让何冉凤去喊一下“熊师”,提醒他明天给儿子看签。何冉凤拒绝了,因为熊已经休息,而且,自己去喊也不方便。何冉凤称,邱兴华一共说了三次,最后一次,老婆婆有点不耐烦,说明天一早亲自去帮他喊。
邱兴华安静了没一会,又提出,房间里住的木匠打呼噜,吵得睡不着。他要睡何冉凤的房间,并且让老婆婆跟何冉凤去住隔壁一间。
尽管不情愿,但何冉凤不想再吵,也就答应。
半夜,邱兴华突然起身敲何冉凤的房门,问,“外面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叫?”何冉凤清楚地听到邱兴华的这句话,但她不想理他,所以没吭声。老婆婆替她应道:没啥东西。
事后回忆起来,何冉凤不禁颇为后悔:如果自己当时应一声,或许就没有日后那起惊天血案。因为她猜测,邱兴华其实并没听到什么动静,而是想探查一下她是否在里面。她没有应声,他便可能据此认为,她当时没在里面,而是跑到了住持熊万成的房间。
第二天一早,邱兴华情绪大变,甚至一度不想再去看签。在何冉凤坚持下勉强看完签,在下山路上,邱兴华痛骂妻子“不要脸”,并用膝盖顶她的胸口。
两人下山后到了池河镇一李姓表弟家,晚饭的时候,邱兴华开始扬言要杀人。李何二人对其分别进行劝阻——他们万没想到,邱兴华几天后真的去杀了人。

2007-4-21 14:15回复
222.132.143.* 28楼
回家之路
(8月19日,邱兴华到家时是晚上八点多钟,他进门先拉灭了电灯,何冉凤正在剁猪草,让大女儿英英出去看看。此时,守在屋中的四名警察早已冲出将邱围住,他们并不确认此人就是他们找得千辛万苦的邱兴华,直到英英出来,喊了声“爸爸”,才迅速将其扑倒。之后,邻居们听到全家人的哭叫声。)
邱何二人在李家分手,何回老家——她一直想念在家没人做饭的孩子。而邱则称要回工地把“挖坑”的钱要回来。自那之后,一直到8月19日落网,邱兴华再没回过位于佛坪县大河坝乡的家。
邱兴华没回工地,而是去了老家何家梁。从搬离之后整整八年时间,他没有回过家乡。
7月9日,满脸胡子的邱兴华出现在一心村。先去看了岳父岳母,然后到几个邻居家串门,还在父母的坟上把草除掉。在几位邻居家,他明显表示出对对方“过好了”的羡慕。而邻居也无一例外地看出他的落魄。一位邻居劝他把胡子刮刮,结果让他很不高兴。
村民阮仕强发现了邱兴华的怪异,因为他看到邱兴华在脸盆里放了两块石头,“你放石头做啥?”阮问,“不是石头,是螃蟹。”邱兴华说。
村民何冉高看到邱兴华胸口被车门撞伤的伤痕,便问邱兴华是不是有啥事。邱兴华瞪大了眼睛问:“怎么,你会算命?”——他显然以为何冉高猜中了他的心事。何冉高摇头否认。
在邱兴华作案后打算继续杀的几个“仇人”当中,何冉高是其中之一。
另一个“仇人”是何冉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邱兴华尚未被抓住。何冉富说,邱兴华根本打不过他,当年他曾追了一里路把邱兴华追上,一把把他推倒。
7月12日, 邱兴华去探望一个外村的朋友,对方一周前刚捡来一条花皮狗。邱对朋友说:这是你和它的缘分,得好好待它。又说:如果你不想养,就给我养吧。
他牵着那条狗回了老家,次日天还没亮,邱兴华便不辞而别,走时敞着门。
事后证实,邱兴华离开后,即牵着那条花皮狗上了铁瓦殿。邱兴华作案后,曾牵着那条狗逃亡,但狗后来不想走了,他便把它放掉了。
7月15日凌晨两点,他用斧头和弯刀残忍地杀死了熟睡中的10名道士和香客。那个应了邱兴华一声的老婆婆,也在那起惨案中丧生。他从道士身上取了700多元钱,但没有动香客身上的手机和现金。
邱兴华说,作案之后,他即向大河坝赶,想最后看一眼儿子。他知道警察在抓他,为此白天睡觉,晚上爬山,饿了吃野果和包谷。其间曾经迷路走错方向。到家后,他仍然保持着较好的体力。他究竟是如何逃出数百名警察设有三道封锁线的包围圈的,仍令人费解。
“对不起邓老师”
(邱兴华落网后,陕西省公安厅在第一时间向公安部作了汇报。并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取消对邱兴华的通缉令。“之所以这样快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是为了以正视听,消除人民群众心里的恐慌情绪。”陕西省公安厅厅长王锐说。)
邱兴华结交甚广,曾认下多门干亲戚,并大都从他们那借过钱。不过,邱兴华对本报记者称,自己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他说自己只有一个好老师邓国凤。“我从小没有母爱,感觉她就像我的母亲。”他至今还记得,由于自己家穷,邓老师曾买了本本和铅笔送给他。
从二年级到四年级,邓国凤曾教过邱兴华三年。在她印象中,小时的邱兴华“老实,一点也不坏”,不过经常穿一双草鞋。她也还记得,邱兴华每当家里能吃上米饭(当时条件艰苦,平常只吃粗粮,米饭很难吃到)时,总不忘将她喊过去一起吃。“我一直想不通,他怎么走上了这么一条路。”邓国凤说。
大概五六年前,邱兴华刚刚搬家时,曾经到邓国凤处借了300块钱,用来给孩子交学费,这笔钱至今未还。但邱兴华仍然清楚记得,并为此感到愧疚。何冉风对记者证实了此事,说邱兴华曾多次对她讲,等将来挣到钱,一定要买点东西去看邓老师,把钱还上。
邱兴华说,自己在逃亡途中,想起邓老师的时候哭了。“我觉得对不起她。”
但如今的邓国凤已不记得自己对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优待。“我只不过将他跟其他孩子一样看待而已。”
记者采访时,邓老师的丈夫正在看当天的一份报纸,那天有四个版登的是邱兴华,上面除了他,还有何冉凤及三个孩子的照片。

2007-4-21 14:17回复
222.132.143.* 29楼
邱兴华陷入人格障碍和人生挫折的恶性循环
李玫瑾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曾参与对张君、马加爵、黄勇案的犯罪心理分析。
□本报记者 沈 颖
“他的个性存在明显的问题”
记者:你认为“邱自幼丧父”,母亲是间歇性精神病这种家庭出身,给他的犯罪会带来怎样的心理影响?
李玫瑾:邱兴华没有很好的早年经历,这是个最初的心理背景。他自己也承认自己极度缺乏亲情。一个人的早年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家庭的氛围,可以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个人在身边哪怕安静而温暖地坐着,也能感觉到一种幸福。更重要的是一些做人的基本理念也需要在早年灌输教育。
贫穷并不会必然导致犯罪。马加爵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有很多人说是贫困导致他杀人。马加爵自己后来在狱中说,不是贫困,他们班和他一样穷的孩子有好多,也不是就业的压力,而是自己人生观的问题,对生命的体会。这些都来自早年的教育。
记者:邱兴华杀人手段极其残忍,但他杀完12岁的小男孩,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流泪了,他本性中的东西似乎并不是完全坏透的,你能否分析他为什么心理扭曲至此?
李玫瑾:他在行为过程中不分有无冤仇,包括12岁的小孩都杀掉的行为很恶劣。这说明杀人时他处于崩溃边缘。他是怎么一步步崩溃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能是他自身的人格障碍和不良的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恶性循环的结果。
首先他的个性存在明显的问题,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活上的压力对他犯罪也有一定影响。但我们又不能这么简单地看。在那个地区和他经济水平差不多的人并不少,为何别人没有选择去杀人呢?邱兴华人挺聪明,但他是完全在生活的挣扎中长大的,这导致了他性格中的缺陷,小聪明,不择手段,占眼前便宜,从长远来看,这种性格是吃亏的——借别人钱不还,别人就不会再借钱给他了。
性格问题导致他越来越失去个人的信誉,社会资源用尽,路越走越窄,但他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生了3个孩子生活压力更大,他外出打工想挣更多的钱,这意味着他的风险也高度增加,但他又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人生挫折的积累,让他脾气越来越暴躁。这种失败会引起连锁反应,例如老婆经常数落他说“别人都能大包小包的带回去,我那么长时间回不了娘家”,这一切都会使他的男人自尊受到进一步伤害。他不愿面对自己的失败,但又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他的压力来自这种复杂的内外交困问题。他选择逃避,搬家是他逃避的重要方式,逃避别人的讨债,逃避自己的无能,最重要的是他找不着出路,因此而迷信,算卦先生的一句话成为他改变困境的一棵救命稻草。
“邱兴华的犯罪属于发泄型报复犯罪。以发泄为主,报复为辅”
记者:人们对邱兴华的作案动机有很多猜疑,有情杀说,有和管理人员发生冲突说,你认为邱兴华的作案动机究竟是什么?
李玫瑾:我认为他与道观的冲突只是他犯罪的导火索,这些为什么能让他有那么强大的杀人冲动,而且一夜连杀十人?我认为其实是长期生活积累的仇恨、愤怒、挫折感、无奈,需要找个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所以邱兴华的犯罪属于发泄型报复犯罪。以发泄为主,报复为辅。
记者:邱兴华被捕后最早告诉媒体,他回来是想杀他妻子,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又说,“妻子先不杀了。”你认为他的态度转变背后有什么心理背景?
李玫瑾:其实他现在的生活基本已是一无所有,妻子对他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他爱他的孩子,所以不能让他们失去自己的母亲。另外,可能是他从小没有得到母亲的爱,对女性的感情有很强的依赖感。他对女儿应该也还好,他的大女儿一直认为父亲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这说明他在他女儿面前应该表现得不错。
从各种迹象来看,邱兴华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情是,年轻时力排各种阻力,将妻子娶进门。他当时很懂得合法维权,去告状说他的妻子家人干涉他们婚姻自由。在他的生活中有很多失败之处,唯一能拥有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但后来他发现妻子对他的抱怨越来越多,妻子越来越不受他控制,这使他压力越来越大,猜疑心也越来越重,他怀疑他妻子和道长有染,不过是这种紧迫感的一种心理结果。其实不管这事情是否属实,只要他产生这种怀疑,甚至到了别人看一眼妻子他就怀疑的地步,说明他的心理压力已经快到极限,他越来越不能掌控局面了。他杀人前曾去过母亲的坟前,说明他对妻子已经非常不信任了,对女性的依赖重新回到母亲那里,但只是一个坟而已。他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都崩溃了,他的整个心理世界也随之崩溃。

2007-4-21 14:19回复
222.132.143.* 30楼
“邱兴华强烈的报复心和靳如超很相似,但也有所不同”
记者:有一种意见认为邱兴华可能有精神病,你怎么看?
李玫瑾:心理障碍与精神病还是有些区别的。如人格障碍中的偏执人格都有一点轻度的妄想,但是,人格障碍的人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精神病是指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邱兴华属于人格障碍(即轻性精神障碍)而不是重性精神病人。他认为邻居都坏,只要邻居和他老婆说一句话,他都怀疑他老婆和别人有染,这种判断确实有轻度的妄想表现。我们对刑事责任的判断,最重要的是看他的犯罪行为实施是不是有因果关系,犯罪前后他自身有没有明显的自我保护行为,他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是要受惩罚的,比如光天化日之下无理由的拿刀乱砍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经过司法鉴定可能是没有责任能力的,但邱兴华自述有为什么杀人的逻辑,同时懂得选择夜里趁人熟睡时作案,作案后又躲进山中藏了这么久,据说一路还换了几双鞋子躲避追踪,可见他知道自己犯罪警察在抓他。
所以我认为他不是精神病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当然还要进行司法鉴定来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有人格障碍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原因是他成长经历中有很多的失败点,造成了很多的心理症结。他失败的地方很多,所以他的障碍点也很多。
不自信是他心中比较深的一个症结。他那种侃侃而谈很多是掩饰和伪装。
记者:邱兴华的犯罪心理和制造石家庄爆炸案的靳如超有什么异同?
李玫瑾:很多犯罪在内容上千奇百怪,但是从犯罪心理上能找到很多相似点。邱兴华被抓捕后说他回来想杀他老婆和妻弟,想报复所有那些对不起他的人,强烈的报复心和靳如超很相似,靳有耳朵的缺陷,生理缺陷导致心理问题,猜疑心极重,反复无常、乖戾,又极聪明,精通爆炸。他把同居的女友杀了后,通过爆炸来报复那些他觉得曾经对不起他的邻居。
据邱兴华的妻子说,案发前,她在山上曾看了比邱更年轻的道长一眼,邱的反应就很大,怀疑妻子和道长有染。这一细节和靳如超也极其相似。1988年,靳在监狱里,他妻子去探监,他的一个狱友给他妻子仅仅倒了一杯水,他就怀疑他老婆和狱友通奸,想杀了那个狱友。但邱兴华还没有像靳如超那种反社会行为那么明显,但是有人格障碍。
记者:和靳如超等人相比,邱兴华的犯罪行为对社会来说,是可以预防的吗?
李玫瑾:我觉得靳如超犯罪属于自然犯罪,自然犯罪是指那些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为人类的基本情感所不能接受的犯罪。国外研究表明,在人群当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是自然犯罪人,如张君、靳如超、杨新海等人,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以人类为猎杀对象,到了以犯罪为生、犯罪为乐的地步。法定犯罪是事出有因的,但自然犯罪是没有理由的,不择手段的。这在世界各国都几乎是无法防范的。
但邱兴华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他对那个小学女老师和自己的子女仍是有感情的。具备基本的感情色彩,他还不是没理由的坏,还是和生活不顺有一定关联。
此外,邱兴华的犯罪被广泛关注后,他的孩子已经感受到了压力,为了避免邱兴华的悲剧在他的下一代身上重演,他的3个孩子不应受到歧视,此事只能政府出面,建议给他们换一个安静的环境继续好好读书。如果想从预防犯罪的本源做起,真正改变一个人,最好的干预时间是18岁以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如果逐步积累到了成年,几乎很难改变。邱兴华说他杀完10人逃跑途中,想到小学时一个对他很好的女老师时他后悔了,如此温暖的记忆如果能再多一些,邱的不忍之心就会多一些。

2007-4-21 14:21回复
222.132.143.* 31楼
导游丽江伤人案引关注 行凶者动机有初步说法
http://view.QQ.com
2007年04月01日16:43
新华网
4月1日,云南省著名旅游城市丽江四方街头,男性导游徐敏超因与其他导游发生争执,挥刀连伤无辜人员20人。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敏超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羁押于云南省丽江市看守所。
目前最新消息是,受伤者有2人已经出院,尚有18人在医院治疗,其中8人重伤。有15人为外地游客。对于犯罪嫌疑人徐敏超的行凶动机和原因,众说纷纭,警方也正在调查之中。
不满擅自更改旅游线路
据丽江警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徐敏超作为雾凇旅行社的全陪导游,负责带40人的“夕阳红”旅游团于3月26日从吉林出发,3月30日到达昆明,4月1日下午3时到丽江。从昆明到丽江时,由昆明大家旅行社导游彭丽萍一路陪同接待。到丽江后,徐敏超和“省陪”彭丽萍带游客到古城四方街游玩。到四方街后,彭丽萍安排游客在古城自由活动。然而,在从昆明至丽江期间,徐敏超几次与彭丽萍为团队的行程、进店等安排发生争执。到了丽江古城后,两人再次为此发生争吵,徐敏超还拉扯了彭丽萍。可彭不听,自行安排团队在古城自由活动,后彭弃团离开。随后就发生了徐提刀伤人的惨剧。据丽江市古城区委宣传部部长李朝红介绍,徐敏超本来情绪就不太好,从昆明到丽江途中,一路上因为游客进店购物等问题,多次与大家旅行社导游彭丽萍发生争执;到了丽江古城后,彭丽萍又擅自改变行程,这样就促使徐产生了过激行为。
少儿时受父亲三次离异伤害,又刚与女友分手,心理失衡
警方的案情通报材料显示,徐敏超提刀伤人的动机,一方面是从小父母离异,没有得到家庭温暖,亲情淡薄,无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社会有不满情绪,这是导致案发的根本原因。据了解,徐敏超出生于1982年,大专文化,其父今年48岁,在家务农。徐敏超5岁时,其父母离异,此后其父又有两次婚变,给徐敏超幼小心灵带来潜在伤害。
另一方面,据说他曾有一个女朋友,前不久分手了。徐在从昆明到丽江途中,与人提及此事及身世时还颇为伤感。
曾患精神分裂症,警方尚未进行鉴定
据雾凇旅行社的张副总经理介绍,事发后,有同事反映徐家中最近可能发生—些纠纷,他常常在接到家人电话后,情绪非常激动。徐敏超的父亲与旅行社取得联系,他说,徐敏超在1998年上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曾患过精神分裂症,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医院治疗过,症状好转,以后未曾犯过病。目前警方尚未对其进行鉴定,徐是否患精神疾病不得而知。
一位犯罪心理学家认为,从徐敏超此前及行凶前后的表现来看,存在心理及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被他伤害的人并不是与他发生冲突和矛盾的人,他是“滥杀无辜”,目标和针对性不明确。从其成长的过程来说,父亲多次离异,给他的心理上肯定带来阴影。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童年是否过得幸福,是否有过精神创伤,对他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初中时得过精神分裂。而导游工作,居无定所,竞争激烈,要经常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精神压力很大。一遇到外界刺激,就可能导致精神病复发。如果旅行社知道徐敏超有过精神病史,而仍然让他从事导游工作,就应对他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7-4-21 14:24回复
117.42.212.* 32楼
http://www.jbtalks.cc/viewthread.php?tid=328784
我绝对支持奥运会,这首歌自已评论吧。
2008-5-9 10:07回复
共有25篇贴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