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记忆存储于DNA而非大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1:45
2009-04-29 23:14
两位美国科学日前公布他们的研究称,记忆可能不像人们过去认为的是储存在大脑中的,而是存储于DNA基因中。
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教授柯特利.米勒和戴维.斯维特在他们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很多遗传基因被覆盖了一层甲基。而当细胞分裂时,这种“细胞记忆”也会被传递下去。
米勒和斯维特发现,如果将一只在笼中经受过轻微电击的老鼠送回笼时,它通常会因为害怕而瑟瑟发抖。科学家发现,这只老鼠在受电击后的一个小时内,它的大脑海马体区域的基因甲基一直在快速变化,一天后,它开始恢复正常。但如果给它们注射抑制甲基化的药物后,再次它们送回笼时,它们就不会有害怕的表现。这说明,甲基化与大脑海马体区域的短期记忆产生有关。
老鼠在受到电击一天后,甲基已与钙调神经磷酸酶基因分离开来,并附着在另一个基因上。这时,甲基化的精确模式最终被稳定下来,并一直保持这种状态长达7天之外,直到实验结束。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甲基的变化可以使记忆成为一种长期记忆。
斯维特还表示,还有一种在DNA受损后可以立即采取行动的酶,它也是形成长期记忆的最重要因素,它会在长期记忆的形成过程中被激活,而阻断这种酶就会妨碍长期记忆的形成。
如果DNA受到损伤,一些细胞的“记忆”就会慢慢丢失。有很多物质都会使DNA受损,但人体也有一种机制,可以防御DNA受损和修复DNA,而这种机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这正好与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退而吻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专门研究大脑长期记忆的科学家马赛罗.伍德认为,柯特利.米勒和戴维.斯维特的研究结果“很酷”:大脑可以借用发生生物学的一种细胞记忆形成,把人们认为值得回忆的东西都记忆下来。
本博主评:此发现意义重大,标志着人们的认知向三维微观(自创语言)又进了一步。以往我们研究微观,总是在一个点上去挖:发现原子、发现质子等等,但对于原子、质子、中微子等微观所形成的面,或是一个三维微观面没有认识,这一点极大的局限了我们的视野,当然对我的研究结论也影响巨大,结果就是加大了我们认知的局限性,人为的造就了好多壁垒,封闭了我们的视野。
其实,对于记忆和人的脾性、秉性等的东西,一直有着许多的未解之谜。比如好多器官移植过的人他们的脾气秉性发生了奇妙的改变,身上添加了许多器官捐献者的脾性,这令众多科学家苦恼的事件,现在可以有一个解释了。
但是,这还不是人体的最微观的事件。我们古老的文明其实早就解释了这个问题。不管释、儒、道那一家都认为人的真正的生命是元神,我们的一切生命因素都是在元神身上带着。我们的肉身不过是在我们这个现实空间的元神的一个载体。所以人死了不是真正的死掉了,不过是退了一层壳,元神还在另外的空间中活着,佛教讲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意思,你还可以转生成其他的生物或在转成人。
我们古老的中医的研究对象也是更微观的事件,有人说什么阴阳啊,什么五行啊,什么气血啊,什么脉络啊,什么穴位啊,我们看不到啊,所以反对,认为是不存在的。其实就是更微观的认识,他们不在我们现实空间表现,但是可以对我们产生影响。所以说我们的古老文明真是非常发达,也是非常先进,比现在的科学体系不知要先进多少倍呢,而其走的路也是与现代科学体系截然不同的,更直接、更微观、更具体、更真相!
类别:宇宙探秘 |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30) |评论 (0)
上一篇:给左粪爱国贼上历史课:红卫兵与...    下一篇:赠送护身福
相关文章:
美科学家称记忆存储在DNA而非大...记忆存储在DNA而非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