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4:49
网上有这样一个消息在流传:剑桥大学遗传学系的奥布里·德格雷(AubreydeGrey)认为,30年后,人类寿命“随着药物功效的增强”有可能大幅度延长,如今在世的许多人完全有可能活到150岁,甚至更久。
目前发达社会的人均寿命大约为75岁,若再多活75年,岂不是一个人活两辈子?真是大美事!
英国历史上有过一位152岁的老寿星,叫Thomas Parr,人称“老伯(Old Parr)”。这人80岁时第一次结婚,有一儿一女;122岁时再婚。后来英王查尔斯一世赐他一幢伦敦住宅。去世以后,他被英王葬在西敏寺诗人墓地里了。从此英国有了一个威士忌品牌,就叫“老伯(OldParr)”,咖啡色酒标上有印象派巨匠所画的老寿星头像,那是个闻名全球的商标。
我真想和老伯一样活150岁!不过话得说回来,要看怎么活。
如果活得磕磕绊绊,本来有句老话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可以给自己希望。可是人要都能活150岁,这话就不那么有魅力了,因为还有可能遇到第二甚至第三个倒霉的“三十年河东”,彻底翻身就很难了。
如果日子过得像当年的阿Q,稀里糊涂被人抓去砍脑壳,临刑时就不能再喊“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因为二十年后县太爷之流正当壮年,没准还要咱家再画一回认命的圈呢?
暂且不提扫兴的那一方面,来看看怎么做就可以多活这一辈子吧。
原来,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德格雷。他领导着一个叫“人工控制减缓衰老工程”的科研项目,已识别出七种与衰老有关的分子或细胞的破坏情况,每一种“都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尤其令人振奋的是“这些技术手段有的现已存在”,当然,“有的正在积极发展”。
这意味着寿命延长的前提是技术手段。秦始皇活在当代,肯定不会派徐福直接东渡了。应该是分两步走:先直飞英伦,买得长生;再去东渡,寻求不老。
按现在的通行规则,技术都是有价的。德格雷的技术肯定要通过金钱才能买到。所以,这是有钱人欢欣鼓舞的事情,普通大众中的我这样的人,虽然“如今在世”,但不在那“许多人”之列,届时无疑难遂其美。这可真是“长寿大门八字开,有愿无钱莫进来”。
如果这样的技术进步并不能够“普渡众生”,而只能为少数富翁所垄断,造福的只是个别人而非全人类,它的价值何在呢?一旦芸芸众生看着眼红,为了来钱快,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干非法勾当,那这项技术带来的就更非社会福利而是混乱了!
积极一点考虑———假设这项技术在不远的将来就能迅速降低成本,普及千家万户。人人都面对150岁的寿命,当然是充满期待的。
我首先算了一下:假如我30岁时用了德格雷的药,原来剩的大约40年寿数就变成了120年。如此一来,30年后我达到不惑的水平,60年后我刚刚知命,90年后我才够耳顺的资格。哇,我这“惑”的时期是不是太长了一点?而且我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明白自己身为人子的使命是什么,东摸西撞,尘埃总也不能落定,那是不是也会显得太迟钝?一想到自己处于那样的情况下,我就会禁不住羞愧难当,心头起急。
要是智力的发展没有被药物减缓,依然是常人的速度,而体力则靠德格雷的药物减缓了衰老,那是不是就好了?———不,我有新的担心:正常人到70岁以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越来越小,智力的发展异常缓慢,还有可能发生老年痴呆症之类的问题。我当然不愿意傻里吧唧地活上70年!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我们全家老小,八世同堂,还将为了漫漫人生的养老问题而面面相觑!
当生活里再没有什么事物能令我感到新鲜从而兴奋起来的时候,当我对周围的一切再也不能生发出旱苗盼甘霖般的求知渴望的时候,当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从我身边蜂拥而过我却茫然不得其解不知其乐的时候,当每天的二十四个小时里我每一分钟都觉得那么熟悉的时候,我也许不会再活下去!
纪伯伦说,“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
150岁!如果我够正常,我很可能不愿意活那么长;如果我不正常,我为什么活那么长?
两千年前的人,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经过进化,至今已经延长了将近一倍。照这个速度再翻两番,即五百年以后,人类的寿命有可能自然地进化到150岁。
虽然那时我肯定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我相信,那时不仅人类能够自然而免费地“好上加好”,地球上的一切也都仍然是和谐的,是好上加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