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史探秘(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55:00
中国女性史探秘(七)
中国女人 2008-09-04 13:04:06 阅读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男女平权观念
中国男女平等思想萌芽于明王朝中后期。当时,由于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因此,在意识形态上随之产生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反映在妇女问题上,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否定。
李贽,生活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他批判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他肯定妇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反对“夫为妻纲”,“妇人见短,不堪学道”等论调,他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认为男女智力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所以才显得妇女见识不如男子。他例举历史上杰出女子的事迹,说如果让妇女也有学知识广见闻的机会,“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李贽:《焚书·答以女人学道见短书》上册)
李贽还从朴素的男女平等观念出发,主张妇女婚姻自由。针对封建卫道士责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自由结合是“淫奔”,他却赞赏说“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抉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歌颂他们结合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藏书·司马相如传》)他还反对要求妇女守节的吃人礼教,主张寡妇改嫁,也反对男子多妻。李贽自己年老丧子,宁可无后也不纳妾。他的这些言行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
清朝初年,出现几部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讽刺程朱理学等的文学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此后,曹雪芹的《红楼梦》,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摧残妇女的罪恶,并反对男尊女卑,赞美了众多才华横溢的青年女子,歌颂自由婚恋。特别是李汝珍的《镜花缘》,明确表示出他反对妇女缠足、穿耳等矫揉造作;反对算命合婚;反对讨妾;承认男女智慧和主张女子参政等观念。他在书中通过武则天的谕旨,宣称“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异”,书中一百位才女,与男子一样读书、科考,并都名列高科,做官的做官,封王的封王。他不但完全打破了贱视女子的心理,而且把女子的智慧、地位提高与男子平等。这种朴素的女权思想是前所未有的。稍后,道光年间的著名学者俞正燮著有《节妇说》、《贞女说》,认为要求女子守节守贞是不公平的,如果“妇无二适之文”,那么“男亦无再娶之议”。他主张夫妇之间不分尊卑,反对一夫多妻,主张实行一夫一妻制。
明、清这些思想家、文学家的男女平等思想,是中国社会经济上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这些主张虽未形成思想启蒙运动,也未对中国妇女的解放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对以后的妇女运动却起到了促进作用。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一个农村知识分子,他接受了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观念,创造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理论,也包括对妇女问题的观点。在《原道觉世训》和《天情道理书》等书中,他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兄弟姐妹,皆是同胞,共一魂爷所生,何分尔我,何分异同!”他主张男女完全平等。因此,太平天国的许多立法资料中体现了男女平权。如《资政新篇》中,在禁溺婴儿、济施孤寡上,男女一视同仁:“禁溺女子。不得已难养者,准无子之人抱为己子,不能作奴视之,或交育婴堂,溺者罪之。”
太平天国实施男女平等思想,首先体现在妇女参政上。太平天国很重视妇女的参政权,他们独创了一套女官制度,让妇女和男子一样正式参与管理政事。女官主要分为朝内(中央政权)、军中和职同(后勤、生产机构等)三种。在“朝内女官”中,有左辅正军师一员,前导副军师多员,这属于高级政权管理职务,中下级女官的数量就更多了。“军内女官”,女军中各军的总制、监军、军师及各级负责人都由妇女担任。军队的女负责人完全是以平等权力和男性负责人共商军中大事。“职同女官”,主要有殿前绣锦指挥二百四十员,绣锦将军二百员,这是主持妇女刺绣、缝制朝廷及军用冠服和其他劳务的行政管理人员。太平天国的女官数量多,活动广泛,有职有权,真正与男子一起管理国家大事。
其次,太平天国设女子军事组织女营,组建女军,天王下诏令中,有“通军大小男女兵将”,“通军男将女将”等,把男女将士并列,一视同仁。后来,女军发展到四十个军,十几万人,“赤足裹头,攀援岩谷,勇健过于男子”,立下显赫战功。
第三,太平天国重视从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来保障男女平等。他们设女馆,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学习生产技能。太平天国的《醒世文》中,提出:“丰衣足食几安乐,父母妻子准随营。同享天福食天禄,骨肉团聚享福深。”定都南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曾明确规定在经济上男女平权:“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太平天国在土地制度上的男女平权,是中国土地分配史上空前的创举。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土地分配只承认男性家长的权力,妇女完全排斥在外,即使有的朝代也分田给女丁、女口,但是男女分田的数量差异悬殊。遗憾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未及实行。
第四,太平天国还革除了一些歧视和奴役妇女的社会习俗,如严禁奸淫,取缔娼妓,主张一夫一妻制,破除买卖婚等陋习,禁止缠足和蓄妾等。
但是,由于太平天国只经历十几年时间就失败了,而且,太平天国内部也存在偏激与不彻底处,如:他们一方面主张男女平等,一方面又严禁男女交往;他们反对宿妓纳妾,但洪秀全以及东王、西王等却妻妾嫔妃成群,因此,太平天国的男女平权并未超出封建范畴。不过,太平天国的男女平权毕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妇女的觉醒在清朝末年已经形成一股不小的潮流。经过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打击,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晚清政府再也无法按照“祖宗成法”保持它的天朝尊严了。一方面,“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局面单靠宋明理学制造出大量节妇烈女已无法挽回;另一方面,人的觉醒已成定势。拿钦定的《大清律例》来说,“祸之源于男女而起者”的案例占了一大半。官场腐败,娼妓复盛,广大妇女不堪沉默受虐,纷纷冲决种种羁绊,有识之士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大声疾呼。此外,洋务运动掀起热潮,外交、通商、编练新军、开办工厂矿山、铁路、学堂……使得长期封闭的封建“铁屋子”透入了新鲜的空气和阳光。这股开放之风冲击着封建礼教、旧式婚姻,以及各种陈规陋习,也撼动了几千年一成不变的以男子为中心的男尊女卑。女性的发展和唤醒妇女自身的觉悟,已历史地、必然地成为社会改革的焦点。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作词呼吁:“智欲萌芽,权犹未复,期君立挽颓风。化痼学应隆,仗粲花莲舌,启聩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钟!
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维新变法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观念已被引人中国,男女平等思想逐步为维新派人士所接受,并把妇女的解放与社会变革结合在一起,开始冲击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最先提出男女平等思想的是康有为,他在变法前写的《大同书》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妇女问题。他列举种种“妇女之苦”,描述了中国妇女所处的“可惊、可骇、可嗟、可泣”的悲惨处境,责备人们对妇女“忍心害理,抑之,制之,愚之,闭之,囚之,系之,使不得自主,不得任公事,不得为仕官,不得为国民,不得预议会,甚且不得事学问,不得发言论,不得达名字,不得通交接,不得予享宴,不得出观游,不得出室门,甚且斫束其腰,蒙盖其面,刖削其足,雕刻其身,遍屈无辜,遍刑无罪,斯尤天道之至甚者矣”。康有为觉得压制妇女是“损人权,轻天民,悖公理”之事。他提出的解放妇女的纲领是:设立女学,使妇女能接受教育;婚姻自由,女子可自行择夫;废除缠足等摧残妇女的旧俗。康有为说:“男女平等,各自独立”是天赋人权。他抨击封建宗法制度,把妇女问题提到国家、民族前途的高度。
维新派梁启超则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女性依附男性的原因,他认为女子社会地位低下是经济不独立的结果:“惟其不能自养而待养于他人也,故男子以犬马奴隶畜之,于是妇女极苦。”(《梁启超:《论女学》)
此外,梁启超突出地阐述了维新派关于发展女子教育的观点,他从强种保国,培养贤妻良母这一目标出发,论述了兴女学之必要。他的观点突破了“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把发展女子教育同国家富强、民族兴旺联系起来,并付诸实践,兴办女学,制定女子学堂章程等。
而谭嗣同,却十分关注封建伦理道德对妇女的迫害,批判宋明理学对妇女的压制。他认为片面要求女子守节,男子却可以妻妾成群,这是不合理的。他认为男女之间是平等的:“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应该是“平等相均”。潭嗣同的《仁学》一文中,认为“仁”就是要“通”,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包括男女平等。他反对夫妇间的从属地位,并主张婚姻自主,不得强人为婚,不得索取聘礼,不相合可以自由离去。这些观念,对近代妇女运动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维新派们以西方“天赋人权”为武器,把改变妇女非人的地位,争取妇女权利作为他们变法的内容之一。概括地说,维新派们在妇女问题上与封建传统势力直接对立的观点有三个方面:1.维新派批判缠足、守节、从一而终等摧残妇女身心的陈规陋习,提出“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观念。2.主张恢复妇女的人性,赋予妇女应有的权利。提倡妇女受教育,掌握自谋生计的本领;提倡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以取得经济独立,改变女子从属地位。3.维新派把妇女解放同救亡图存和社会改良联系起来,并提出男女一起“治内治外”,共同管理国家。
维新派对于妇女问题的论述,冲击了数千年的封建堡垒,打开了探索妇女解放的大门。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妇女,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女学会,并办起了中国第一张以妇女为对象的报纸《女学报》。该报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主笔约三十余人,都由妇女担任。其中有梁启超的夫人李惠仙、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等。《女学报》刊登有关妇女问题的种种见解,如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抨击男尊女卑,号召女子关心国家大事,要求妇女参政,反对片面贞节观,反对封建婚姻等等,提出恢复妇女独立的人格。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女性的觉醒,并对唤醒广大妇女的独立意识有直接启蒙作用。
在维新派的影响下,不少有识之士身体力行,作出许多空前之举。如一九00年,当时贵为翰林的蔡元培先生,就曾反对封建婚姻,贴出过一张惊世骇俗的“征婚启事”。蔡元培在中翰林以前,曾在家乡跟随上虞宿儒王佐研习经学,并结识了王佐的妹妹王蕙如。蕙如端庄秀丽,知书能文,且十分钦慕蔡元培。但是,王家父母嫌蔡元培家境清寒,且认为蔡元培长得“非寿者相”,借故不予提亲。后来,蔡元培外出求学。一八八六年,他母亲病故,蔡元培回乡为母服丧,他的兄长为他订了一门亲事,蔡元培心中不愿,痛哭流涕,以母亲丧期未满订婚不孝为由,要求取消婚约。但是,父母死后,长兄就是家长,蔡元培无奈,一八八八年,和王昭女士结了婚。
蔡元培由哥哥做主成了家,王蕙如还全然不知。一八九二年,蔡元培中进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消息传来,王蕙如欣喜异常,她母亲也当即差人去蔡家提亲,当得知蔡元培已成亲后,苦苦思恋数年的王蕙如从此郁郁成病,卧床不起,一年后,竟病逝了。蔡元培闻讯后哀痛不已,他对“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深恶痛绝,从此大力提倡女权。
一九00年,蔡元培三十三岁时,他的夫人王昭病逝,消息不胫而走,媒人纷至沓来。蔡元培想起了被封建婚姻害死的王蕙如,他愤然回绝了媒人,磨墨挥笔,写下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宣布择偶条件:“(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合,可离婚。”这张征婚启事公然主张“不缠足”、“离婚”、“再婚”,且出自封建时代一个翰林之手,使人们摇头咋舌,目瞪口呆。一些自认为用心良苦,访得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的媒人看了后,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此事传到绍兴城里一位年事已高、专讲程朱理学的老先生耳朵里,老先生气得捶桌怒喝:“大逆不道,淆乱纲常!”他不顾年高体弱,气急败坏地坐轿飞奔蔡家。蔡元培热情相待,却丝毫不肯改变自己择偶、婚配的观点。老先生见他如此“执迷不悟”,长叹一声“孺子不可教也!”忿然上轿而归。一年后,蔡元培终于觅得江西黄尔轩先生的女儿黄仲玉,一双天足,知书识礼,擅长书画,两人互敬互助,恩爱无比。
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少数女子开始勇敢地尝试自由恋爱。由于“男女相悦,终不免于私通”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已根深蒂固,因此,尝试自由恋爱比反抗包办婚姻更艰难。
清乾隆年间,浙江仁和有一位姓高的姑娘与邻居一位姓何的男子相爱,但父母不知,要将高姑娘嫁绐别人。这位姑娘坚不肯从,约了情人外出,说明情况,先争取父母准许,如不成,就双双殉情。父母不允,当一对恋人自尽后,双方父母以他们“越礼”为耻,竟不前来收尸。当地县令知道后,主动出钱买棺,合葬了这对恋人,并让城中文人学士作诗歌咏他们的爱情。此事流传甚广,因为这位县令竟然支持了“淫秽”、“伤风败俗”之举。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已为社会各层人们所认可了。
戊戌后,因兴办了女学,男女社交已渐渐开始。爱国女学有一位名叫吴其德的女学生和上海公学学生饶辅庭相恋,并订了婚。但是,当他们将要结婚时,有人造谣言,说吴女士有不端行为,婚礼因此而中止。吴女士见饶辅庭有疑心,自己又无法辩解,苦闷中服毒自尽。吴其德是戊戌后较早为自由恋爱而献身的女子。(《神州女子新史》)
总之,戊戌时期对于中国女性问题的论争和反缠足、兴女学、办女报等,使女性的发现日渐深入,拉开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序幕。
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权运动
1、《女界钟》等倡导女权
维新运动方兴未艾,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也兴起了,他们把妇女解放作为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他们对禁锢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大大超过了维新派。他们提出妇女应挣脱封建家长制的压制,摆脱父权、夫权的束缚,争取公开社交和婚姻自由,培养独立的人格;他们提倡女子教育,主张妇女学会自营生计的本领;鼓励妇女参战参政,与男子一样尽爱国天职;并反对纳妾、缠足、为娼等封建陋习。一大批反映妇女问题的论著相继问世,影响颇大。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一九○三年),金天翮写了署名为“爱自由者金一”的《女界钟》,这是一本划时代的提倡女权的著作,也是近代中国论述妇女问题的第一部专著。在《女界钟》里,明确提出男女人格是平等的,妇女应迅速摆脱隶属地位,恢复受教育的权利,公开社交和婚姻自主。金一论述女子拘束之害:“中国女子尊严如帝王,而卑屈不异于囚虏,堂高帘远,居恒不得望见颜色;至于权力圈限,去筐笥数十步即不敢闻问,出门半里不辨方向,世间普通情事,说之犹多茫昧;此非其生而愚也,金闺深邃,绣阍寂寥,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别嫌明微而智识之隔绝者多矣。”作者认为,中国妇女所处的地位自古以来都是畸形的,“究其原因,是没有让她们享有受教育、读书、社交和正当娱乐的机会和权利。缠足不可取姑且不论,化妆的装饰品布满全身,结发空费时间(宜断发),虚有其外表,实际都是愚昧透顶……女子教育即便是从人格教育的向上,社会的改革,健全育儿的立场上来考虑也是完全必要的。既然女性也应有入学、交友(包括男性)、财产所有、出入自由、结婚自由的权利,那么,当然也就可以认可一夫一妻制的确立和妇女参政权”。《女界钟》认为,二十世纪是女权革命的时代,女子应争回她的一切权利,强调女子应恢复六种权利:入学,交友,营业,管财,出入自由,婚姻自由。特别是对女子教育,书中提出八项主张:“(一)教成高尚纯洁,完全天赋之人;(二)教成摆脱压制,自由自在之人;(三)教成思想发达,具有男性之人;(四)教成改造风气,女界先觉之人;(五)教成体质强壮,诞育健儿之人;(六)教成德性纯粹,模范国民之人;(七)教成热心公德,悲悯众生之人;(八)教成坚贞节烈,提倡革命之人。
此外,《女界钟》还提倡妇女参政、婚姻自主等等,这些主张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推动了女权运动,正如金天翮在此书小引中说明他为什么要写《女界钟》。他说,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已传进中国,像是一线阳光射进了古老黑暗的中国大地,但中国妇女界仍处在沉沉黑狱之中,他要唤醒二万万女同胞,敲响女界革命的警钟。
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权思想,包括了男女平权。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在一九○六年《军政府宣言》中明确表示:“我汉人同为轩辕之子孙,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还规定废除奴婢制度和禁止缠足,以解放妇女。孙中山先生不仅把男女平权作为民权主义一部分加以倡导,还鼓励妇女参加革命斗争,把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结合起来,培养锻炼了像何香凝、秋瑾等妇女英才。
此外,蔡元培、胡汉民等都是倡导男女平等、鼓吹女权的先驱。
2.妇女刊物与女界的觉醒
随着民主革命宣传活动的展开和兴女学后知识妇女群的出现,二十世纪初,上海、东京等地一些先进知识妇女开始创办女报,集中讨论妇女问题,鼓吹争取女权,宣传妇女解放。
一八九九年,陈撷芬在上海编辑《女报》,出刊六期后停办,于一九○二年改名《女学报》独立出版,这是近代革命女性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一九○四年,丁初我创办了《女子世界》杂志,这是一份当时影响最大、出版时间最长的妇女杂志,柳亚子等人都为该杂志撰写稿件。这《女子世界》除了鲜明地提倡妇女教育、女权和“女子家庭革命”外,还经常通过报导,以触目惊心的事例揭露封建婚姻、家庭对妇女的残酷迫害,反响很大。
此后,各种妇女刊物相继出现,据统计,本世纪初开始陆续出现的妇女报刊,至一九一五年止,约三十余种。影响较大的有《女子世界》(一九○四年)、《中国女报》(一九○七年)、《神州女报》(一九○七年)、《中国新世界杂志》(一九○七年)、《女报》(一九○九年)、《留日女学会杂志》(一九一一年)、《女权》(一九一二年)、《妇女杂志》(一九一五年)、《女子杂志》(一九一五年)……这些妇女刊物代表了中国女性觉醒后的呼唤,要求男女平权,呼吁妇女解放,从多方面启发蒙昧于沉沉黑暗之中的中国女性的觉悟:
第一,揭示封建宗法制度下妇女的苦难,批判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
秋瑾在《中国女报》发表《敬告姊妹们》,沉痛地指出:“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过着“一世的囚徒,半世的牛马”般的生活。《神州女报》针对压制妇女的三从四德,指出:“所谓未嫁从父,出嫁从夫者,举完全无权之人权直等于赠送或买卖之关系。”《女报》说:“所谓女德父道者,不过使女子放弃权利,贬损人格,伏于男子万重压制之下。”《神州女报》则把批判封建道德作为妇女解放的起点,指出:“要提倡真正女权,定要把四千年来三纲三从的邪说破坏得干干净净,然后女子才有见天日的希望。”
对于中国女子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失去婚姻自主权,因为中国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只能依附于男子,婚姻的优劣,决定着一生的幸福,而宗法制度下的婚姻,其特点是家长包办,婚姻当事者并没有选择余地。《留日女学生杂志》说:中国妇女“其出嫁也,或由于父母之专命,或诱于媒妁之甘言。随狗随鸡,遭逢任远,从夫从子,贵贱因人”。此外,许多妇女刊物例举史实,控诉家长包办、媒妁欺诈、早聘早婚、婚姻天定等给妇女带来的灾难,倡导婚姻自主,反对守节、纳妾和娼妓制度,并纷纷撰文,反对缠足,呼吁妇女自身破除缠足陋习。
第二,倡导女权。
十八世纪以来,欧美国家的“女权运动”不断兴起和盛行,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中兴女学、戒缠足以及改革婚姻,提倡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主张,也使几千年高压下的中国女性的生活有所撼动。尽管维新失败后,晚清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但是,争女权的呼声并未停止。辛亥革命前后,许多妇女刊物都提出男女平等是天赋的权利,应从各方面恢复妇女的权利。
秋瑾在《中国女报》上发表著名的《勉女权歌》: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女学报》连续刊文,发出自由平等权利的呼声,并较多地注重人格独立,经济自主,摆脱对男子的依附性。一些报刊已认识到妇女经济不独立是失去人格独立的关键,妇女“不能自食,必食于人;不能自衣,必衣于人”。秋瑾认为,妇女要想摆脱囚徒生活,则必须走出家庭小圈子,取得经济上、人格上的独立。《女子世界》发表署名“三自女士”的文章,提出妇女要“三自”的主张:首先是“自重”,即克服自卑自贱的奴隶思想,自己尊重自己;其次是“自立”,即参加社会劳动,自食其力,经济上不依赖男子;再次是“自主”,即婚姻问题要由女子自己做主,这样才能实行男女平等。
第三,主张妇女合群,与男子一样尽爱国的义务和责任。   辛亥革命期间,许多先进妇女已开始认识到妇女自身解放必须同民族民主革命结合在一起,应把争女权与尽义务并举。
为唤起广大女子的爱国觉悟,《女子世界》以“改铸女魂”为其办刊宗旨,号召妇女“撇脱贤母良妻的依赖性,靠自己一个人去做那惊天动地的事业”。许多刊物认为国家多难,危急存亡,女子应与男子奋袂争先,同尽天职。认为国将亡而思补救,则匹夫与匹妇皆有责任。《中国女报》刊登的《大魂篇》把女权看作大魂,说:“唤起国魂,请自女界始”,“吾之所祝于同胞姊妹者,为我女子群大世界,为我祖国发大光明,为我女界编大历史,争已失之女权于四千年,造已死之国魂于万万世……还以助男子,共争主权于异族……”
总之,这些刊物对妇女问题的宣传和论述,使中国的女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虽然,也有一些主张女子“毁家”求解放的空想主义以及兴女学、培养贤妻良母的改良主义观念,但是,一部分先进知识妇女已从女性角度认识到妇女受歧视丧失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现实,提出争取人格独立、权利平等的要求,并认识到妇女对民族、国家的责任,这是近代妇女觉醒的表现。
当时,觉醒了的先进妇女的代表,当数竭力倡导女权,主张改革婚姻家庭并以自己的行动付诸实践的女革命家秋瑾。秋瑾,浙江绍兴人,出身名门,自号鉴湖女侠。幼年时,曾随为官的父亲在福建,后又随父到湖南。秋瑾擅长诗文,喜爱骑马习剑。一八九六年,由家长包办嫁给官家子弟王子芳。一九○三年,王子芳捐官户部主事,秋瑾随夫迁居北京。秋瑾思想进步,与她那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丈夫 格格不入,加上入京后,丈夫时常嫖赌,秋瑾忧愤不宁,曾作词 《满江红》,抒发郁闷: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
一九0四年秋,秋瑾与丈夫决裂,她忍痛离别幼小的儿女,典卖首饰作盘缠赴日留学。她在《鹧鸪天》一词中盟誓: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 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不断写诗著文,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反对宿妓纳妾,反对缠足,反对从一而终。她主张婚姻自由,男女平权,号召女子走出家门,入学受教育,争取经济独立自主,并鼓励女子体育锻炼,参加反清革命,与男子一样,负起 兴国之重任。在日本,秋瑾与创办《女学报》的陈撷芬相识,成为至交。 后来,陈撷芬迫于父命,准备嫁给一个广东商人为妾。此事引起 留学界议论纷纷。秋瑾为此召开留日女学生大会,向陈撷芬提出 忠告,陈撷芬腼然退席,婚事就此瓦解。
一九0六年,秋瑾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和女子 学校,从事妇女权利的宣传。她在《致湖南第一女学堂书》中说:“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主不可;欲自主,非求学艺不可。 东洋女学之兴,日见其盛,人人皆执一艺以谋身,上可以扶助父 母,下可以助夫教子,使男女无坐食之人,其国焉能不强也?” 更可贵的是秋瑾主张把妇女解放与整个社会变革结合起来,把家庭与国家联系起来。她在弹词《精卫石》中写道:“扫尽胡氛安 社稷,由来男女要平权。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需一例担。” 她在给女友徐寄尘的诗中写道:“祖国沦亡已若斯,家庭苦恋太 情痴。”秋瑾亲自组织妇女和男子一起参加反对清政府武装斗争 的准备活动。《秋瑾集》中有一首名为《失题》的诗,其注解上 说:“据绍兴谭琳致本所函云:一九○七年盛暑六月里,秋瑾得悉杭州有一标清兵渡过钱塘江,要围攻大通学堂的消息后……抄小巷直奔大通学堂,正好路过许一飞同志家门,许一飞也是光复会会员,任大通学堂的体育教员,因他卧病在床,秋瑾进内探望,随手在他案桌上翻了一本书,在书的衬底背面写诗一首。” 这首诗抒发了秋瑾为国捐躯的雄心:“大好时光一刹过,雄心未 遂恨如何?投鞭沧海横断流,倚剑重霄对月磨。函谷无泥累铁 马,洛阳有泪泣铜驼。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秋瑾于一九○0年七月十五日,为组织反清武装斗争而慷慨 殉难。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为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 献身的女子,她以系统的妇女解放理论和自身的实践来唤醒中国女性。
妇女参战参政
1、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五四时期,是一个发现“人”的时期。在揭示数千年封建社会的痼疾,砸碎束缚灵与肉的镣铐的同时,大量的西方现代世界的清新气息,促进中国现代社会思想的解放,也叩击着中国女性被蒙蔽着的心扉,唤醒其寻求独立人格的现代意识。但是,由于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北洋军阀鼓吹尊孔读经重建封建礼教,褒扬节妇烈女。更可悲的是大多数妇女对三从四德等伦理纲常并无反抗意识,许多女子还效法烈女传,如海宁的唐烈妇历十八日之长,以九死之惨为夫殉葬;海盐十九岁女孩俞氏为未婚夫服丧三年归报地下;上海陈宛珍在未婚夫死后三小时服毒殉节等等,竞倾倒了一大批对封建礼教焚香礼拜的妇女。因此,如何唤醒二万万沉湎于愚昧与不幸之中的妇女,中国女子的出路何在,成了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九一六年一月,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九一六年》的关于妇女解放论的文章,高呼打破“三纲”,青年女性要从被征服的地位起来居于征服地位,不要做他人的附属品。一九一七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美国的妇人》一文,介绍美国妇女的社交、婚姻、家庭、就业等情况,胡适称赞美国妇女“自立”的思想,并希望中国女子“把这种自主的精神,来补助我们的依赖性质,若能把那种超于良妻贤母人生观来补助我们的良妻贤母观念,定可使中国女界有一点新鲜空气,定能使中国产生出一些真能自立的女子”。周作人翻译了日本妇女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提出贞操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趣味,一种信仰,一种洁癖,如若夫妻之间没有爱情,而强迫女子对丈夫保持贞节,这是虚伪的,对于女子便是“极大的苦闷”。
贞操观念,是封建宗法制下,为保持继承人血缘的纯洁以及与家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紧密相联的万世不变的成规,妇女已被逼到了“从一而终”的绝径上,这是压制妇女最严酷的规范之一。要使女子成为独立的人,成为能公开社交与就业谋生,乃至参政,能否破除封建贞操观是一个关键。《贞操论》发表后不久,胡适写了《贞操问题》一文,他指出贞操不是个人的事,是男女双方相互的一种态度。中国的男子要女子守贞节,自己却公然嫖妓、公然纳妾,这是不平等的。他认为“褒扬烈妇烈女杀身殉夫,都是野蛮残忍的法律”,完全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此外,鲁迅先生作了《我之节烈观》,他指责用“节烈”这一畸形道德来欺骗愚弄妇女,他分析了“节烈”观念给妇女造成精神上的惨苦和生活上的苦痛。他指出:“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己,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去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与此同时,许多知识妇女也在为寻求自身解放之路著书立说,奔走呼号。有的女作家以其女性特有的感受与理解,致力于妇女问题的探求。如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曾在理论上和文学创作中专注地探究中国妇女的出路问题,她呼吁妇女的“人的恢复”,主张“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做个女人,还要做人”。她在《今后妇女的出路》一文中,从妇女的主观意识上剖析造成女子依附地位的原因。她认为有的妇女懒散惯了,拿拥护母权作挡箭牌,安于过寄生享乐生活;有的妇女存在封建观念,认定“男治外女治内”为真理,甘愿做—个无个性的贤妻良母;还有就是许多以男性为中心的教育家,竭力反对妇女投身社会,制造出许多压制妇女的奇谈怪论来。因此,其结果只能是:“一,失掉了独立的人格。只好躲在男人背后,受尽他们的支配,任他们去宰割,爱之当宝贝,弃之若敝屣,便造成畸形的病态社会了。二,失掉了社会地位。人类对社会负有义务,当然也享有权利。而女子们对于社会似乎不负责任。她们把自己锁在家里,使男子得有垄断社会事业的机会。第三,埋没了个性。人类只有个性的差异,而无男女间的轩轾。所以,女人们虽有喜欢在家操持家务,抚育儿女的,但也有许多人是喜欢做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工程师、医生种种事业。而既往的妇女,为了回到家里去,埋没了个性,牛马般地做着不愿意做的工作。这不但是妇女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甚至还是人类的损失呢。”庐隐对妇女问题的探索,代表了已觉醒女性的心声。 总之,对于妇女解放道路问题,五四时期从反对封建礼教、婚姻自由、社交公开、职业平等、家庭关系、贞操与娼妓等诸方面展开探索与论争,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打破封建封闭式社会格局,中国数千年沉沉女界开始觉醒,开始显露出勃勃生机。
2、争取男女社交公开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视男女有别,认为“男女有别,国之大节也”。因为封建式婚姻把男女两性的结合看作是宗族延嗣之本,为求其纯种正宗,极重视性行为,使男女两性隔离甚远。“七岁不同席”、“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表面上似乎已物化了,但其影响仍深留于中国人的心中,由此,男女社交是不允许的,被视为伤风败俗的行为。
辛亥革命时期,女学堂的开办和女学生成立慈善会,上街义卖,接济灾民等活动,曾被封建顽固派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以年轻女子,横行街市,成何体统”。他们认为女子到社会上活动,男女公开社交,会使国民道德败坏。对男女之大防,防范甚严,尚有伤风化之事发生;一旦公开社交,会造成社会混乱。但是,往往就是这些假道学者,对色情感觉很强。他们对于女子,只视为男性的玩物,他们所注意的也只是女性第一性的特征或第二性的特征——乳房,当时的南北官宪干涉女子服装,其用意也只在于防止女子裸露肌肤。如有的军警维持风化禁令中有“短袖临风,高裙映日,肌肤隐露,肘腕横陈”等词。《顺天时报》有一篇题为《游园客饱览曲线美》,副题为《卖俏淫娃露膝袒胸恣谑浪;无情警土焚琴煮鹤太冬烘》的文章,叙述了因为穿短袖衣而被捕的女子,其中指责道:“且见该少妇赤露双肩胸背迄至膝上,仅着一件坎肩式之玻璃纱衣服,胸乳毕现,并无穿裤,足登高跟底花皮鞋,穿过膝长腰袜,成为半裸体之形状。”可见,社会上所以反对男女社交公开,反对女子上街,参与社会活动,其根源仍在于视女子为男子藏之于秘室的玩物。一方面,对女子严加防范,紧紧禁锢于深宅大院;另一方面,又津津乐道于色情。
男女社交不公开,妇女解放就无从谈起。五四时期对于男女社交公开的讨论十分热烈,并实施成立男女共同主持的社会团体,鼓励青年男女冲出家庭,破除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尤其在男女教育平等,大学开放女禁,中学男女同校等方面,都破除了数千年的陈规戒律,首创新风。
在争取大学开放女禁方面,最先站出呼喊的是西北甘肃循化籍女学生邓春兰,她渴求入学深造。一九一九年四月,她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信,大胆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一个先例。不久,她决定自费赴京求学,她与五名考入北京女高师的兰州女学生为伴,乘牛皮筏离兰州顺黄河而下,到宁夏中卫易船,绕道包头乘坐火车,历经艰辛,行程一万余里来到北京。邓春兰在报上发表一封《告全国女子中小学生毕业生书》,提出征求同志,组织大学解除女禁请愿团,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此后,要求大学开女禁的声浪日益高涨。北大校长蔡元培、教务长陶孟和文学院教授胡适都积极支持开放女禁,实行男女社交公开。蔡元培公开表示:“改良男女关系,必要有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地方,我以为最好的是学校了。外国的小学与大学没有不是男女同校的。”
一九二0年寒假后,邓春兰、王兰、韩恂华、赵懋芸、赵懋华、杨寿璧、程勤若、奚贞、查晓园等九名女学生分别进入北大哲学系、国文系和英文系一年级旁听,成为中国国立大学第一批女大学生。
随着大学开放女禁渐成风气,中小学男女同校也开始促成,至一九二二年,已有近十所中学实行男女同校。男女之间的戒备开始松懈,男女社交逐渐公开和合法化,这在禁束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是颇为不易的。
3、女子就业与经济独立
五四以前,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中国第一代女工,但社会其他职业向妇女开放的都极有限,从事较多的是小学教员和保育员,再就是医务工作。女医生主要从事妇科及小儿科专业,也有少数祖传女中医。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妇女来说,仍只是在家里做主妇,抚养孩子与操持家务,包括许多女校毕业生,因为就业范围限制,只能出嫁成家,生儿育女。
女子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对于妇女如何能获得经济独立,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种种设想,还把西方妇女理论家对妇女参加社会职业的观点介绍到中国。许多知识妇女尝试从商、经营。一九二○年,广州有几位女师毕业生自动发起,集资在广州较繁华的惠爱马路上创办女子竞业商店,经营杂货,但由于资本不充裕,又缺乏经营经验,不到一年便在竞争中倒闭了。但这毕竟是女子自谋职业的最早的尝试。一九二一年春,广三铁路用考试的方法录取了高小水平以上的四十名女子,首开录用女职员的先例。不久,上海等地银行和商店也相继向妇女敞开大门。上海银行女子部的职员严顺贞和欧谭惠然又发起成立了女子商业银行,她们集资五十万元,开设练习生班,招收初中毕业的女青年学习银行业务。总之,除女工和教员外,银行、商店、照像馆、电话局等都陆续招收女职员。正如陈友琴于一九二四年发表于《妇女杂志》十卷一号上的《最近十年内的妇女界》一文中所述:“十年前,除了教师及医生,只有少数人从事卑微的不熟练的劳动,现在却已有男子职业的一小部分向女子开放了,如银行员、铁路事务员、商店的店伙以及公司会社的职员等……就是大学的教授里,以及官署中的官吏等,也颇有以女子充任的事情,这都是十年以前所没有的。”
然而,由于中国家庭的组合形式还是封建旧式家庭,男持外、女持内的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能力尚落后于西方,家庭并未普及自来水、煤气、电灯、电炉等设施,妇女还要承担洗烧煮扫、养育幼儿、侍奉老人等家务事,因此,不少职业妇女最终还是回到家庭。比如女教员,一周担任二十几个小时的课,回家还要带孩子、烧饭、洗衣、打扫庭院,晚上批改作业本和备课,稍有空暇,还要打毛衣,做小孩衣裤鞋袜。 即使雇有女仆,许多事还是要亲自做的。如果怀了孕,生儿育女,哺乳操持,那么,就业的意志锐减。一般妇女婚后就不再就业了。这样,妇女自立意识不强,大多数妇女仍把理想建立在嫁一个好丈夫上。
但是,妇女参加社会经济生活,谋取社会职业,这是妇女解放的必经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五四以后,妇女走出家庭,谋职求生,取得经济独立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4、妇女参政
自辛亥革命以后女子参政低落,但是,由于女子能入学接受高等教育,女界中也逐步产生不少人才,她们对女子参政,伸张女权一直没有停止过。女子参政对社会、对女性自身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她们认为有八个方面:
(一)女子参政对于女子思想上的影响:选举制度有一种政治教育作用,女子得选举权后,对于种种政治问题应比从前留意,于是,她们的眼界可以扩大,知识可以增加,判断力可以较前敏捷。
(二)女子参政对于家庭生活的影响:反对女权的人以为女子参政后,家庭生活必大受影响,不知女子如不以政客自任,则执行选权,事亦至简,不必妨及家庭职务。又有人疑夫妻如政见冲突,易生离异;不知男女若都有政治思想,结婚时彼此思想必多一致,思想一致,夫妇关系转而随之巩固。
(三)妇女参政对于女子生活的影响:参政后,女子职业的范围较前扩大,如司法行政各种官吏,女子都可充任,女子求生校前容易。同工同酬的原则也可能实现。
(四)女子参政对于女子权利人格的保障:参政后,可使结婚的女子财产权与男子平等;父母可以不吝惜女子上学;孕母与寡妇可得特别辅助。
(五)女子参政对于儿童保护的贡献:女权派认为儿童教育、儿童卫生、贫儿救济、儿童道德种种问题,须待女子参政始能完满解决;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女子切身问题,而女子的性情能力最能帮助这些问题好好解决。
(六)女子参政对于男子恶德的纠正:男子种种恶德,其影响不仅及于本身,并且间接害及妻子,要求参政的女子对于禁妓、禁酒、禁赌、禁烟等事,都要竭力主张。
(七)女子参政对于政治道德的贡献:女权派以为女子道德较男子纯粹,倘令女子加入政治,尚可刷清政治上恶习,增进一般人的政治道德。
(八)女子参政对于世界和平的贡献:一般关心人类前途,关怀人道的人,在女子身上寄极大的希望,他们以为爱和平的心理,女子远胜男子,如令女子参政,人类战争或可消灭。(引自王世杰《女子参政之研究》,北大出版部)
五四期间,以女学生为主干的女子参政热潮复又掀起,除了在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下直接参与爱国政治活动外,还筹建女子参政组织,由北京中国大学、法政专科学校以及女高师等部分女大学生组织了“参政协进会”。她们在宣言上表明目的:(一)推翻专为男子而设的宪法,以求女权的保障;(二)打破专以男嗣为限的袭产权,以求经济独立;(三)打破专治家政的教育制度,以求知识的平等。继尔,上海也建立了“妇女参政会”。一九二二年十月底,又成立“女权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江苏教育会召开,与会者四百多人,推举章太炎夫人汤国梨为主席,在成立大会上,她提出“国家、社会、家庭方面,女子俱有与男子同等参与必要”的主张。当时,许多知识妇女为妇女的解放或奔走演讲,或著书立说,积极寻求中国女性的出路。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宋庆龄女士陪孙中山先生访问日本时,曾在神户县立女子高等学校以流利的英语向一千多名女学生作过呼吁妇女解放的演说,她说:“一个民族的发展莫过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当今世界之大国,无不承认这个真理。我高兴地发现日本妇女能积极关心与其日常生活有关的事情以及国家的共同福利事业。中国妇女正跟你们并肩作战,推倒古代反对我们妇女,反对我们参与政治事务的歧视的围墙……让我们表达这样一个希望,即日本和中国的妇女要努力创造一个不受制于兽性而受导于理性的人类世界。”
据统计,自五四运动到—九二三年,各地建立的主要女权组织有:广东女界联合会(一九一九年)、全浙女界联合会(一九二一年)、湖南女界联合会(一九二一年)、北平女子参政协进会(一九二二年)、北平女权运动同盟会(一九二二年)、上海女子参政协进会(一九二二年)、江西女子参政协进会(一九二二年)、四川省女界联合会(一九二三年)、四川民权运动女界大同盟(一九二三年)等大约有二十几个较有影响的倡导女权和女子参政的组织。在此势态下,妇女正式出任政界要职的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这在中国几千年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是一次创举,也是中国女性恢复独立人格的开始。
5、花界的觉醒
废娼运动作为现代妇女解放的一个内容,在五四时期也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不仅妇女组织和妇女团体倡导、呼吁废娼,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反对妇女卖淫和男子嫖娼的呼声此起彼伏。有的杂志开辟专栏,讨论妇女解放和废娼问题。一九一八年,上海《大陆报》发表了一篇痛论娼妓性病传染情形,主张禁闭妓院的论文,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许多报刊杂志也纷纷载文揭露娼妓制度的罪恶与危害。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和封建制度,但是,清末施行的公娼制度被保留下来了。据鲍祖宝的《娼妓问题》等资料统计,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八年,北平约有娼妓一万一千人,其中公娼约四千人,私娼约七千人。一九二0年以前,上海共有公娼达六万余人。一九一九年,北平娼妓与居住总人口的比例达1∶81;而与女性人口比,达1∶21。也就是说,每二十一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娼妓。上海和北平的公娼人数密度居世界之首。这是令人吃惊与痛心的现实!
一九一九年四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废娟问题》一文,他认为:“到了今日,人类社会还有娼妓存在,国家法律上仍然认许公娼,真是可痛可耻的事情!”他阐述了废娼的五大理由,并提出废娼办法:“第一,禁止人身买卖;第二,把现在的娼妓户口调查清楚,不许再行增添;第三,拿公款建立极大的感化院,专收退出娼寮的妓女,在院经一定的时期教她们工艺和人生必需的知识,然后为她们择配;第四,实行女子强迫教育,入公立学校概不收费。”这些还只是些治标的办法,根本的办法是把这个社会现象背后逼着一部分妇女非卖淫不能生活的社会组织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一九二0年八月,李无三在《妇女杂志》上发表《废娼运动意见》一文,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上所以有娼妓这种阶级,完全是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下面必然的结果”,“那么,要想铲除娼妓阶级,非先从现在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着手实行改造不可。”
在废娼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各地都把废娼当作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人还组成了“废娼会”。一九二二年八月,女权运动同盟会在北平成立,发表宣言时提出七大纲领,明确提出“禁止公娼”。一九二三年春,四川民权运动女界大同盟成立,她们在请愿书中提出的八项要求中,有一项是“提高人格,废娼妓,不准收花捐”。几乎全国各地的女权组织都把禁娼列为首要条例。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各地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禁娼措施。
对于妓女们来说,自甘堕落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妓女还是希望跳出苦海过正常生活的。她们长期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忍辱负重。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她们也曾想望自省自救,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上海六十年花界史》中,记载了妓女们的抗争:
一九一二年五月,上海由祝如椿发起成立青楼进化团,其宗旨是:“联络同侪,普施教育,作从良之预备,为艺妓之模型。”她们认为青楼女子之所以“沉沦黑海”,是因为没有文化和经济不能自立。她们主张兴办学校,让妓女学文化、受教育,以从良重新做人。她们发动和组织妓女演戏募捐,筹集办学经费;她们以唱歌的形式号召妓女:姊姊妹妹大家来献技, 为今日兮提倡青楼进化计,愿我姊妹努力进行休自弃, 他日达到完美地,大家多欢喜。在花界的响应和社会各界支持下,为妓女兴办的学校于一九一二年七月在上海开办了,入学妓女五十多名,但只延续了半年多就停办了。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分割中国的“二十一条”之后,引起全民公愤,各地纷纷成立“反日同志会”、“救国储金会”等等,许多青楼女子也激发起爱国热情,纷纷响应,她们自觉抵制日货,还捐款作为救国储金。上海清和坊沿马路藏春阁有一妓女寄函报社表明心志:“妾生不辰,侧生曲院,然虽属青楼,终期有家。有家必须有国,故人生当以报国为本。每于歌罢酒后之余,闻诸客言:有某国要求苛例,实欲制我中华为印度、高丽之第二。妾身虽为妓,亦属国民一分子,听闻之下,殊堪痛心。盖我国不能言战,实乏财耳,幸有爱国志士,倡救国储金之举,妾愧无力追随,愿以每日堂差一半收入,作救国储金……”
上海妓女妙莲,捐给国民大会五千元钱,还印了《敬告花界同胞书》分发各妓院,提议花界同胞不购日货;不收日本纸币;将二十一条印在请客票后面;捐助国民大会及学联经费等。有些妓女组织了“青楼救国团”,声明“职业虽贱,爱国则一”。海门妓女自编“爱国歌”、“提倡国货歌”、“讨卖国贼歌”,表达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青楼妓女不甘沉溺,以“国民一分子”参与储金救国,这是最底层女性的觉醒。
特别是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期间,各大中小城市的不少妓女在女权运动的鼓舞下,一方面,拥护废娼运动,控诉娼妓生涯的屈辱与痛苦;一方面积极投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去。花界女子表示:“我们花界,斯业虽贱,爱国则一。愿我同胞,抱定宗旨,坚持到底。” 虽则,延续几千年历史的娼妓制直至当代仍未彻底革除,但是,作为中国女性中较为特殊的妓女阶层,能觉醒并投入到爱国自救运动中去,无疑,对中国女子的解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代女性的阵痛
当代女性的阵痛
有人这么认为:二十一世纪,女性,将从男性宇宙中走出来,发现属于自己的世界。男性,将从庇护女性的世界中走出来,发现属于自己的宇宙。庇护和受庇护,都是历史的痛苦,文明的误会。两性各自的重新发现,是以信息、艺术社会所呼唤的生存个性的灵慧、生存方式的多样化为启动力的,也是以科学理论的进化、宗教意识的淡化和传统意识的弱化为基石的。
女性在发现程度不同地依附男性宇宙的过程中,找回了无形中失去的部分自己——独立生存的智慧和伦理情感的尊严。这将完美地充实女性的温柔。她们将以圣母般的庄重,担负起孕育智慧的下一代的创造活动,她们从迷失中找回一个完整的、与男性并重并存的自我。
男性在发现被女性程度不同地依附的过程中,找回被女性依附所侵占掉的部分自己,驱除庇护欲、占有欲掩盖下的恋母式童年情结,还给自身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世界。
人类两性之间的恩恩怨怨,纠纠葛葛,如同陷入一个巨大的历史迷宫,有眼泪,有欢笑,有相容,有相斥,有困惑,有探索……当人类两性走出迷宫,发现各自是两大智慧半球的对等部分时,人类将会迎来生存智慧的飞跃。然而,当代的中国女性并未完全走出迷宫,她们跋山涉水,在历史的峡谷中艰难地行进着,探索着,眼神中充满了困惑与渴望……当我们辑录其中的一部分加以透视时,引起的思索将是沉重的。
婚姻是什么?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好比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如果这鞋子挤脚,脚趾头能忍着,那便会受到人们的称道;如果脚趾头想伸出来舒服,别人就会用针扎这脚趾头,直到它缩回去为止。”——“一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七位思想巨子聚会豪饮,席间畅谈各自对爱情的看法。觥筹交错之中妙语连珠,宏论迭出。忧郁的阿里斯托芬说:人本来是一种圆球状的物体,四只手,四条腿,一颗头颅上生着相反的两张脸,这怪物把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们吓坏了。大神宙斯不由分说地就像用一根头发丝剖开鸡蛋那样把他一分为二。剖开的这两半都痛苦极了,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拼命缠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希望重新合为一体。由此便产生了尘世男女之间那不可遏制的情爱。”——婚姻是一种义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能凑则凑,能合则合,白头到老,子孙满堂。且不去追究婚姻的真谛,我们不妨剪辑一些婚姻变奏曲中的镜头,来透视一下女性所扮演的角色。
“女性独身者协会”
大龄未婚,已是当代女性社会问题之一。据抽样调查,女子三十五岁以上未婚者,大学生、研究生、记者、编辑或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知识型城镇女子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农村女子或文盲半文盲女子几乎无一遗留,不到二十五岁,都早早嫁人,生儿育女了。对于大龄女,人们同情、揶揄、叹息,或视为怪人。中国女性角色中列上一个特殊的芳冠——大龄未婚女子。而大龄未婚女子因抵挡不住社会过分的热情,过分的关注,不得不严严实实地封闭自己,拒而不谈,甚至成立“女性独身者协会”。她们这样说:“在家里,我实在呆不下去,妈妈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唠叨找对象的事,躲都无法躲。要是家里来个人,不管是什么客人,她都会要求人家帮忙介绍对象,好像要向所有人宣布,她家里有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我们没有什么奢望,只求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但是,无论是同事、上司、亲属、朋友,一见面,一开口,那眼光神色充满好奇与怜悯,仿佛大龄未婚是宇宙问题,我们这些人就像是砂子,溶不进社会生活的水中,于是,搁浅在那里,成为人们挑剔、议论的对象。我也有过含苞欲放的青春,然而,几经生活磨难和专注于学问后,我惶恐地发觉,自己身上缺少了女人应有的柔美和娇憨,理智得近乎几何图形,于是男人敬而远之,越自尊就越感自卑,老姑娘找对象难堪极了,就像打折出售的商品,一次次被摆出来供人估价、挑选,卖者迁就忍让;买者审视、疑惑:为什么嫁不出去?莫非性情古怪?抑或已经失贞?……”
男人的悲哀还是女人的不幸
当代中国家庭的新趋势,似乎是男女两大主义打擂。男女双方在家庭主导权、经济、家务等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再分配,将越来越显赫地凸现于前,不少女性在尚未注意到自身素质、自我意识等实质性问题时,就已超前飞跃,执著而又欣喜地认定:过去是男尊女单,现在必须女尊男卑!——男女如同跷跷板的两头,不是我上你下,就是你下我上!现实生活中的阴盛阳衰,使不少年轻爸爸一说起家庭生活,全无一点婚前的情趣和潇洒,有的只是烦恼、困倦、呆滞、憔悴……有人诉说:一个周末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同学陈约我去聚聚。电话里传来的邀请之恳切,令我难以推辞。于是,我破例离开家人,去叩响了一扇已有五年时间没有叩击的大门,开门的是陈,他看见我的瞬间,我觉察到了他的激动和眼眶里溢动的泪。“她呢?孩子呢?”“今晚就我们两人。”他说话时显得有点颤颤栗栗,当年的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气势已荡然无存。
陈妻将丈夫管得太紧。他俩新婚伊始,我们几位儿时伙伴常去陈家坐坐,陈递糖给我们,陈妻就在一旁指桑骂槐地嚷里嚷外;陈为我们泡茶,陈妻便将热水瓶的开水倒个精光。我们知趣地从此再也不去搔扰他们夫妻了。但是,陈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好过。陈十分娇惯自己的妻子,使陈妻更专横跋扈,而他亦永远无法摆脱自己在装潢考究的房间里听任妻子尖酸刻薄的讥讽和无休止的唠叨。渐渐,陈麻木了。
单位,小家;小家,单位。在这两点一线之间,陈只有付出的义务,而全无索取的自由。陈包揽了全部家务,却没有经济支配权,一切都要看妻子的脸色行事,陈感到压抑,有时只能关上卫生间,声嘶力竭地大哭大叫,发泄心中聚积的郁闷。而陈妻肌肤细嫩,神采飞扬,惟一的抱怨是丈夫没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女人一手造就了与自己心目中形象截然相反的男人,这究竟是男人的悲哀,还是女人的不幸?
合乎分乎
人们视婚姻为终身大事,深信穿针引线,成人之美,引出百年好合之姻缘,其功德胜造七级浮屠。因而,谁家女儿初长成,谁家男儿有出脱,便说媒者纷纭。但是,合是合,若合了要分,却众忿难平,流言四起。“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不论该不该分,一概视为“陈世美”、“潘金莲”;一概忠言直陈“和为贵”。合乎?分乎?多少人徘徊难眠。
——“连拖带闹,谁也甭想过好日子!”她确实很不幸,婚事由父母包办,丈夫长年在外工作,自己孝敬老的、抚养小的,只求平平安安过日子。可是,突然有一天,丈夫恳切地同她商量:“咱俩没感情,能不能和和气气离婚?”她气疯了:“好你个没良心的陈世美!俺也不是好欺侮的,谁也甭想过好日子!”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追到丈夫单位哭诉,直到丈夫被降级、调走。她铁了心长年拖,往死拖,从头发黑拖到头发白,豁出一辈子也不准丈夫新生。丈夫心灰意冷,有家难归。人们同情“秦香莲”,不断向“陈世美”施加压力:“糟糠之妻岂可抛?”
——“有病?更不能离!”谢惠从明媒正娶入洞房那一天起,就如同进了兽笼。丈夫一到夜里便褪去人形,牲口般地折磨她。八年来,谢惠一挨床就浑身发抖,那男人在枕头底备有匕首,若稍不顺从,便有刀锋之寒。但白天,他却不要妻子陪伴,他就图床笫之上有个合法的发泄物。谢惠痛苦难言,八年之后,她生出勇气,怀疑丈夫有病,上医院一查,果然是中期偏执性精神分裂症。但当谢惠提出离婚时,却因“男方身体有病”而“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谢惠还得回到兽笼中去“尽一个妻子的义务”!人们的反应更令她寒心:“丈夫睡老婆,天经地义,难道还要规定该怎么睡?有病就想离,什么心肠?”
——“他是一个不喜欢女人的男人。”某地实行妇女病普查,轮到菱花了,她满脸羞红,迟迟没有解开裤带。“结婚五年了,还这么扭捏!”医生不耐烦了。当医生照例用已婚妇女才用的铁制鸭嘴钳给她作妇科检查时,惊呆了,她还是个处女!殷红的血从被撕裂的处女膜边渗出。菱花双手捂住脸哭泣着,吐出一句艰涩的话:“他是个不喜欢女人的男人。”守了五年活寡的菱花长得灵秀、白嫩,怎么也不明白丈夫为什么碰都不愿碰她,自己又难以启齿,这种话,向谁诉说?有人说该离婚,有人说那是女人自己没有本事。不管如何,丈夫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没有离婚的理由。
——“几十年都过来了,习惯了。”这对老夫妻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个在科研所,一个在大学当教授。二十五岁那年,因丈夫多心,怀疑妻子有外遇,冲动下打了妻子一巴掌,这如同劈出了一道鸿沟,妻子心冷了,对丈夫充满诗意的激情息灭了;丈夫后悔了,但男人的自尊又使他不肯俯下高昂的头。鉴于知识分子的视面子如生命的特性,两人开始了分房住,长期的冷战,形成了怪异的一对:当离开家庭,或家中有客时,他们俨然一对恩爱夫妻;但关上门,成两个人天下时,他们如同两个独立的小国,互不干涉。满头白发的老夫妻俩默默生活了三十几年,他们说:“几十年都过来了,已经习惯了。”有人信奉“好人不离婚,离婚无好人”;有人认为“离一次婚,轻松得像换一件衣裳”。女人们将在此徘徊、沉思、选择,直到大彻大悟。大约是出于对上帝的敬畏吧,自从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受到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后,“性”就蒙上了神秘的暗纱,人们不敢直眼正视,因为亚当和夏娃的教训是——性,是丑恶的。在时代飞速前进的今天,人们并未因卫星上天而认真研究过自己,特别是性。性的隐秘性是文明社会的特征,然而,当性隐秘变成性神秘时,必然导致性愚昧,而因为性愚昧造成的悲剧,其主角又往往是女性。
——“我是不是要死了?”颖颖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对女儿管束甚严,从小读的书都是经过严格审视,绝对“健康”的。颖颖举止端庄,不苟言笑,是个爱读书的女孩儿。十四岁的某一天,她放学回家,脸色煞白,如同惊弓之鸟。父母再三盘问,颖颖一声不吭,此后,举止有点异样。过了一个月,颖颖突然晕倒在课堂上,她绝望地说:“我是不是要死了?”原来,一个月前,她发育成熟,月经初潮,但羞不能言,心中充满恐惧。第二次又来月经,且伴随隐疼,她终于挺不住了,极度的恐慌使她觉得末日来临,颖颖从此似乎失去了灵气……
——“我是他老婆……”某医院女子保健室里,医生正在护理一个年轻的女子。只见那女子的下体完全裸露着,两条腿上胶结着大片血浆,下部粘着大块的血团,有些已经滚落到乳胶垫布上。那女子脸色灰白,双眼无神,痛苦和羞耻使她变得呆滞了。这是一个新婚三天的新嫁娘,是丈夫用尖利的指甲抠的……然而,那女子一声不吭,她认命了:“我是他老婆。”也许,她会觉得当老婆的都会受这种折磨?
——“要离婚,我受不了那个事。”这对夫妻结婚才半年,妻子哭着要离婚,是丈夫不好吗?不是,丈夫在生活上百般体贴。是丈夫性生活粗暴吗?也不是,丈夫并没有蛮横。但是,妻子实在受不了。几经查询、劝解,去医院检查,才弄明白,原来他们的性生活出了问题,不是阴道,而是尿道。当他们突然弄明白这个简单性知识后,夫妻俩啼笑皆非。
——“难舍难分的离异。”小雯和小张是同班同学,一起毕业,一起分配,相亲相爱,情深义长。可惜,他们结婚四年,却没有过一次成功的性生活。小雯虽年轻妩媚,但一触及异性身体就会腹部绞痛,吃多少止痛片都无济于事。小张可怜她,夜夜分床睡,忍受生理折磨。小张劝她上医院看看,小雯死也不去。“这种事怎么说得出口?”她提出了离婚。于是,夫妻俩抱头痛哭,难舍难分地离异了,理由是“感情不合”。其实,小雯的病是阴道痉挛女性性功能障碍症,是心理因素。或许是在青春期接受了否定性活动的念头,把性行为与羞耻、恐惧、有罪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遇上性生活,引发情绪,导致痉挛,这种病通过心理疗法是可以康复的。
——“只是试一试。”这对乡村夫妇结婚四年了仍没有孩子,每天晚上,他们如同配种的家畜,早早被父母赶人房内,两人如同操作机器,急急地、乏味地行房事。后来,求孙心切的婆母干脆入房监察,是不是每天都在尽传宗接代的责任。夫妇俩心焦如焚,于是,同时怀疑对方的生殖能力。他们决定试一试。妻子不加思索从娘家带来了妹妹,天真的妹妹尚未明白过来,已被他们夫妇拽人房内,按倒在床上,姐姐亲手帮丈夫完成了强奸亲妹妹。数次后,妹妹果然怀孕。立时,妻子感到抬不起头来,然而,因为强奸罪,他们来不及商定试验后的行动,便因性愚昧加法盲而进了监狱。
中国女性为愚昧而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许多知识型女性因为对于性的罪恶感而患有性冷淡症,使小家庭蒙上沉闷的气氛。而也有不少女性因为过分漠视性的庄严而沦为性犯罪者,甚至疑惑不解:“和男人睡觉惹着谁了?这也犯法?”可悲的是,无论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是愚昧的还是理智的,当代女性都是以自身的性体验传给下一代女性。从地球上第一个蛋白质——单细胞的产生,到人类的出现,经历了三十多亿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生物经过不断淘汰、变异,终于形成了有性生殖的方式——通过两性的结合孕育出新的生命。是两性之爱,使生命永恒。然而,两性之爱,又是一切欢乐和痛苦的根源。
“人流”变奏曲
1.一位“人流”妇女的自述
女性在这儿完全失去了正常生活中的美感,因为裸露着下体接受检查,使每个人的神色都异常难看。主持消毒的护土命令大家一起脱掉裤子,挨个指挥着这些莫名其妙变卑贱了的孕妇在消毒床上爬上爬下。每轮到一个,她就问:“扒胎?放环?”放环的仅仅清洗,流产的就剃去阴毛。手脚之麻利,动作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躺在手术台上,呼吸着冰冷的空气,看着已经很陈旧的手术室陈设,不知有多少妇女在这儿经历她们生活中不幸的一幕。到了这个时候,人世间推崇备至的爱情完全成了一种罪恶,一种耻辱。而来接受苦刑的,却只有妇女孤零零的一个人!“你年纪不小了,为啥头一个不要?”手术医生冷冷地问。我怕她骂我患肾炎还去怀孕,只好说:“我要去进修读书。”“什么?要读书就不要孩子?你算什么女人?……哼!这种人谁知道结婚了没有?”当我忍受了心理与生理的创伤,歪歪倒倒走出手术室时,医生在我背后扔了一句:“以后不会生了不要后悔!”当我换好鞋子时,一位十八九岁的女孩走了进来。她是我在这儿见过唯一真正健美的女子,优美的曲线,红润的脸庞,如云的黑发,尤其是包在牛仔裤里的两条绝美的腿。她天真烂漫地问我:“阿姨,痛不痛?”我说:“你也来人流?……其实,不很痛。”她可爱地笑了起来:“那太好了,我不怕。”我看她麻利地脱下裤子,走向消毒床。这个无知的女孩,将用她的无知来抵挡即将承受的一切……
2.女儿悲
各地妇女保健院的人流室里,每天总要清理许多尚未成形即被搅碎吸入水瓶中的胎儿,它们或是性解放“新潮”的产儿;或是旧观念扼制下的祭品;也有避孕失败的附加品。且从人流室病例中择几位以供考察:
△一位少女向妇产科走来,她芳龄十九,面目姣好,可惜浓浓的脂粉和艳艳的唇膏遮不住眼角嘴边的憔悴。她一脸无所谓,迈人流产房。医生狠狠盯着她,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你又来干什么?!”她不作声,露出任凭宰割的神态。医生火了:“你,你怎么会这样不自爱?宫腔不是口腔,‘人流’不是刷牙,刮一次,宫壁上就是一片疤痕。一年中四次人流,你,你是在找死!”她还是一声不吭,默默地,娴熟地脱裤子,爬上消毒台。
△二十八岁的女研究员小徐憋红了脸,可怜兮兮地哀求医生:“把胎打掉吧,我母亲……”医生皱着双眉,一边查看小徐的结婚登记证,一边不耐烦地说:“你生儿子是合法的,胎儿已经五个月了,打掉头胎你不心疼?到这个月份再流产,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用天花粉催产,硬生生地打下来,比分娩痛苦十倍呐!叫你丈夫再想想,这么狠心!”小徐的丈夫此刻正痛苦地徘徊在医院候诊室,他心疼妻子,心疼妻子腹中的胎儿,自己已经三十岁了,盼孩子盼了几年。好不容易找了对象、登记结婚。两人忙于工作,不想办酒席做形式上的婚礼。可万万没想到,当母亲得知“未过门”的媳妇“未婚先孕”时,气厥昏倒,她才不管登记不登记,没有办酒席就是没有结婚,要是生下孩子,叫她几十年的清白脸面何处放?她以死相挟:“要孩子就不要我!”终于,小徐在分娩床上惨叫着,呻吟着,打下了本该合法生存的胎儿。
△从十八岁的姑娘到三十一岁的女人,她已经是第七次“人流”了。清纯羞涩的姑娘已失去女性的光华,她过早地衰老了。丈夫在城里打工,一回家,便加倍地把她当泄欲物,而且丈夫有个怪脾气,不准她使用避孕药具。就这样,她一次又一次地人流,医生忿忿不平,她却茫然地说:“可我是他的老婆呀。”
“代母”——出租子宫
浙江东部,很早就流行“典妻”,即将妻子典押给别的男人,让她为其生子,或一年,或两年,期约满了便留下孩子,回到自己丈夫家,人财两清。这是一种女人出租肉体的行当,而今,这种古老的典租方式又有了新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女人为别人生孩子已无须连肉体一同供人租用,仅仅出租子宫即成。
杨萌原是一位漂亮纯真的女孩,她结织了一位洋君子,两人很快坠人情网,并在她父母亲的赞同声中迅速结了婚,一同飞往美国。但是,丈夫很快有了新欢,于是,她在哭泣、哀求过后,达成协议:只要帮她领到“绿卡”后,她就离婚自谋生路。她在贫民窟租了一间破旧的小屋,为了生存,她在好心人的引荐下,申请在某“代母公司”当了一名“出租母亲”。她出租自己的子宫,从中提取生活费用,杨萌今年二十六岁,她已为别人生下三个孩子: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另外两个是刚满十个月的双胞胎女孩。她说:“当我在医院里生下代孕儿时,大夫把婴儿交给法定父母时,我深深感到,是我给了人世间一份最好的礼物。”
然而,杨萌仍是孤身一人,当她接受严格的体格检查,鉴定能否胜任“代母”时,她没有想过,自己作为“生育机器”,能运转多久呢?当她体内孕育的婴儿一出世就抱走时,难道就没有心灵的苦涩与缺憾吗?
难以接受的“小天使”
呻吟、挣扎、扭动……在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之后,随着婴儿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所有的母亲都会欣慰地微笑着,充满骄傲与喜悦地望着爱的结晶——可爱的小天使。所有孕期的折腾,变得肥胖的身躯,分娩时的痛苦全都烟消云散了。然而,这一个个降临人世的新生命,并非都是英俊健美,聪颖伶俐的小天使。
1.无辜的兔子
这是一位异常秀美温柔的孕妇,入产房前,她与丈夫含情脉脉地对视了一眼,充满了即将做母亲的幸福。头先露——胎位正常,宫缩有规律——顺产。是个男孩!她那承受了巨大疼痛后显得十分疲惫的眼神顿时放出光华,然而,当她的眼光落在婴儿嫩嫩的小脸蛋上时,她惊呆了——婴儿上唇人中右侧有一条裂口。“是男孩!可惜是个兔子嘴。”医生惋惜地说。初为人母的她悲哀难抑,整天流着眼泪抚摸孩子的唇。祖父母更是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寻根追源是否做了什么伤阴德的事,报复落到孙儿头上。当做母亲的明白了这与怀孕初期自己感冒发烧时服用抗菌素有关时,她后悔莫及。
2.超前的代价
由于家境富足,丈夫体贴,婆母抱个大胖孙子心切、小张吃了就睡,睡了又吃。早餐鸡蛋牛奶,中午母鸡蹄膀,晚餐应有尽有。中间两顿点心,桂圆红枣、水果蜜饯时时不断,临睡再服人参蜂皇浆。为了让即将诞生的小生命白胖健康,与众不同,整个家庭都为此出谋划策,积极进行超前营养。预产期已过三周,小生命仍安睡于宫腔内,吮吸丰富的养料。婆母喜上眉梢:“过头儿子是个宝!”经过三天三夜的折腾,小张终于产下了一个四千七百五十克重的超级男婴。祖母兴奋得逢人便发红蛋。可是,谁也没料到,由于胎儿营养过剩,超长孕期,使胎儿过熟,骨骼变硬、又加上孕妇缺少必要活动,胎儿娩出时已窒息过久,引起脑瘫,可惜,“超前天使”被打人另册,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
3.又一个“傻二”!
也不知是祖宗八代哪一代上出过毛病,傻二出生时,眼斜口歪,舌头外伸,眼珠突出,前额后陷,父母亲差一点晕倒。无奈,连生三胎都是女孩,于是,他们铁了心,呕心沥血地照料宝贝傻二。转眼到了该给儿子娶媳妇传宗接代的年龄了。可惜,痴呆傻二任凭家境富足,还是没有一个女子愿意上门。父每亲不信傻儿子会再生傻儿子,也不信儿子会找不到老婆。果然,有人掂量着条件,千里迢迢买来一个女子,其模样、智力比傻二好不了多少。居然,两人笑嘻嘻入了洞房。一年后,媳妇的肚子越来越大,婆母虽服侍一对傻儿傻媳,忙得精疲力竭,然而心头乐滋滋的。当这一家偷着结婚的事被发现,有关部门赶来制止时,已经晚了,一个小傻二正呆呆地躺在竹篮里。
4.冒险的代价
婚前检查时,兴奋异常的小赵讲起了他的浪漫恋爱史:某日,他与哥哥外出,遇见了和姐姐外出的她,候车时,两人攀谈起来,不久,竟难舍难分了,真是有缘分。也许,这是因为他哥哥和她姐姐都有白化病的缘故。听到这里,医生警觉了,劝告说:“你们最好不要结婚,如果一定要结婚,就不要生孩子,根据遗传学研究,其中百分之二十会把白化病传给后代的。”小赵不以为然,两人这么健康,孩子从何遗传起?为了爱,冒险也值得,何况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安全系数呢!然而,冒险的代价很快兑现了——他们造就了一个眼睛白、头发白、皮肤白,浑身上下白得令人窒息的白化病患儿。
“超生游击队”
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负荷沉重。人口的增长,资源便减少;国力的增长,平均值却减少,已成为民族发展的结症。只是,数据上反映出来的危机和忧虑远远抵挡不住部分“龙的传人”对繁衍子孙的偏爱。他们以跨省界的长距离流动,逃避生育管理,产生一个又一个超生婴儿:
据说南京长江岸边,曾经有过一个个小棚户。来时,丈夫挑一副担子,一头是五口人的铺盖锅瓢,一头是一架古老的弹棉花机,妻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左手牵一个五岁的女孩,女孩牵一个三岁的妹妹。他们从外地流动而来,这个小棚户是一个驿站,或许,在这儿产下又一个“龙的传人”后,他们还会辗转异域。
这些流动着的船民、工匠、民工、雇工……都有—个既能辛勤劳作,又善于生育,而且无须营养保健的老婆。—位随丈夫雇到广东乡村养鸭的“超生妇女”这样说:“我是江苏人。我大字不识一个,女人嘛,还不是伺候男人,生娃娃!他喜欢娃娃……不多,才四个,我母亲生我时,我已经是老七了。多生几个娃娃,养得活,玩玩嘛。”
有个船妇生育的“雄心壮志”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有六个娃娃,我是‘夹花’生:老大男,老二女,老三男,老四女,老五男,小六子女,我老公乐得不行,说再生两个,看看是不是老七男,老八女!”
(一)女性,神秘的性别
女性,是一个普通人的集合概念,但又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性别。千百年来,人们赞美她,把她看作美妙、爱情、丰饶的象征;人们又诅咒她,认为是诱惑、罪恶、堕落的象征。在中国,“女人是什么”,“女人应该是什么”,“女人能够是什么”,“女人必须是什么”似乎早有定论——“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中国的“女人”,只要保留“女”,作为性的载体即可;而“人”,大可不必。然而,女人就是女人,是“女”也是“人”。于是,各种使女人只为 “女”而不为“人”的礼教、束缚从一而二,从二而四地派生出来。使中国的女性,特别是一部分知识阶层无所适从。在传统的“女”与现代的“人”之间徘徊。男人们对女人众说纷纭。有人说:“当代女性女人味儿不足。”有人说:“不依附于男人的女人不是正宗的女人。” 有人说:“女人就是女人,生儿育女管家务可以,干事业不成。”有的男人直言不讳:“我认为一个好女人是这样的:在家温柔如水;上床放纵如火;社交端庄典雅;办事聪颖干练!”究竟是男人更理解女人,还是女人自己更理解女人?
(二)女性的优势与潜能
对于当代绝大多数女性来说,其生活道路都免不了要有双重角色。第一是传统角色,即性爱→妊娠→分娩→哺乳→育儿,她们必须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第二是社会角色,即与男子平等地受教育、进取,担任各种社会职业。那么,女性能否有足够的潜能,担当起这双重角色呢?实际上,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自有其性别优势:
其一,女性有形象思维的优势。据生物学家研究,女性“右半脑人”比较多。女性在思维过程中空间感、色彩感、节奏感、含蓄感、新鲜感都较强,许多女性有着不能言传的“第六感官”。女性往往观察敏锐,感觉细腻。
其二,女性善于记忆也善于表达,在测试记忆、存储和再现能力中,女性大部分比男性略高一筹。
其三,女性感情丰富,性格温柔,对痛苦和磨难承受力强。据生物学家研究,女性消化系统功能比男性强;女性夜间视力比男性好;女性耐温、耐饥、耐渴、耐寒等能力均比男性强。
其四,节俭忍让,遵守纪律的优势。从整体上讲,女性比较节俭,能吃苦耐劳,且善于忍让,在家里,她们往往先考虑丈夫与孩子;在社会服务机构,她们善于谦让。而且,女性较为忠诚坚韧,遵守纪律。
女性具有的优势和潜能足以使她们能担负起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只要社会真正创立一个男女两性凭能力与智慧竞争的环境,那么,女性的强与弱将有合理的归宿。
(三)“女强人”的悲哀
“女强人”,这是一个何等刺耳、何等令人不舒服的称呼。特别是在中国,女性一直以依附性和弱态的面貌存在,温情、柔顺、无知、脆弱、眼泪、胆怯……这才是传统的女性。就如称男子“如狮子般的雄风”是一种美和褒奖;称女子“河东狮吼”、“母老虎”、“母狮子”,则是一种丑和蛮横、凶恶一样,“女强人”的头衔并未给这部分女性带来幸福。
其一,“女强人”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铁女人的感觉,似乎与贤妻良母是反义词,致使许多事业上有成就的女性大龄独身,因为男人们喜欢柔弱的、依附自己的女人,而不喜欢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现代女性。
其二,“女强人”似乎是“失去女人味儿”的代名词,给人以不安分的感觉。她们之所以成为女强人,是因为在事业上不逊于男性,才干突出,不再有唯唯喏喏的女儿态了,对于闯入本该男人主宰的世界里的女人,可以断定她们已“不像个女人”了,因此敬而远之,“女强人”的内心是孤独的。
其三,“女强人”有着沉重的心理负荷。不论她们在事业上做出了多大的成就,只要觉得自己少做了家务,就有一种负疚感。再加上女强人的丈夫有心理偏见,他们一旦觉得妻子比自己强,便把妻子身上永存的作为一个女人渴望得到的抚爱丢掉了,妻子再也找不回丈夫宽厚博大的可以依赖的胸膛。为此,不少女性不得不把自己苦熬成奋斗于事业与家庭的“超级妇女”。然而,这种精神与肉体的代价是沉重的。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功本来就比男性艰难,为了摘掉“女强人”的帽子,她们又不得不扛起传统型贤妻良母的牌子。这使得她们活得很累,活得很沉,往往心力交瘁。不论何去何从,她们的性格心境已很难找到平静幸福的泊处。
“女强人”的悲哀究竟是非正常的“女性雄化”?还是中国先进的妇女主体意识觉醒后必经的一个心灵历程呢?或许,这是中国女性从父系社会以来,数千年屈辱、依附、抗争,终于迎来了新人格诞生的阵痛?社会飞速发展的压力将促成习惯于依赖社会的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觉醒,有了这种觉醒,一定会达到妇女解放的最终标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的女名
中国女名的主要类型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初民时代,人口稀少,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仅仅是识别形体和声音就够了。但如果在夜晚相遇,双方看不清楚,就需要“以口自名”,说出一个符号作为个人标记,由此而产生了人名。因此,名从“口”、“夕”会意。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从浑浑噩噩、茹毛饮血的渔猎时代向农牧时代发展,逐渐出现私有制以后,姓名就紧紧地与权力、经济、地位和荣辱等联系在一起了。比如在宗法社会中,天子诸侯分封给臣下的土地,必须建立一个宗,即《左传》中所述的“致邑立宗”。新立的宗需要一个名称,这就是“氏”。氏的命名,有的根据官位,有的根据赐封地的地名,有的根据爵位。氏姓其实是构成宗法社会的基本分子。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姓名更是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征。历史,犹如一部浩瀚繁帙、复杂丰富的长剧。人,作为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以各种不同的姓氏标记扮演着历史角色。因此,作为人类意识形态之一的人名的构成和演变,实际上也在从某个角度演绎着社会历史,反映了各类角色的社会地位和嬗变历程。
考察中国人的姓名,“姓”,从女从生,应是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古皇有女蜗,古姓有姚、姬、姜、赢、姑、顷、姒等等,中国的女名可谓源远流长了。如果把中国的女名分列出来加以深沉玩索的话,那么,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中国女名的特殊性。
(一)直接标明性别的女性字
上古时代的女娲是第一个以女性字出现的,此外,还有黄帝妃嫘祖,高辛氏妃娥,后稷母姜螈等等,这是最简明的区分性别的标记。“娘”,是女名中用得很普遍的女性字。如杜十娘、徐十一娘、吴州娘、刘一娘、姜三娘、方二娘、叶四娘、邵六娘、郑三娘、周娘、李娘、徐娘等。称“娘”的女名,又以唐代为多。到近代、现代则日渐稀少,当代女名中,称娘的更是寥寥无几了。“女”,是女名中使用之广泛仅次于“娘”的女性字。如张倩女、王玉女、周琴女、陈秀女、金梦女、黄京女……同样,称“女”的女名也日渐稀少了,到近代开始,多用于艺名,如“红线女”、“红伶女”、“茉莉女”等等。还有许多用“姑、姨、姐、妹”的直接明示性别的女名。如梅姑、香姑、翠姑、十三妹、杨八妹、杜十姨、周二姨、金妹、丽妹、秀姐、玉姐、慧姐、巧姐等。此外,有用形容姿色的女性字为名的:娟、姣、好、娉、婷、姿,娥、妙、嫩等字。如婵娟、文娟、丽娟、静婵、玉姣、月好、芳娉、淑婷、玉婷、琼娥、彩娥、妙玉,妙娟、玉嫩、芳姿。也有的用形容神态的女性字:媚、娴、妩、娜、嫣,娈等等。如柳媚、美畹、娴静、文娴、绛妩、丽娜、娈文、嫣红、婉芳、媚蕊。有一类是显示女性身份的,如媛、嫱,姬、嫔、妃等,这类女性字多用于古代女名中。至现代,女名中还出现了一些颇具洋味儿的女性字,如夏娃、茜娜、丹妮、美妮等等。
以上这类以女性字命名的女名,从古至今较为广泛。由于名字中带有“女”字,因此,这类女名十分简明地表明了女性性别,并且突出显示了中国女性与男性立世为本的根本区别,前者重于表现容貌姿色,后者则重在表示立志图强,求仕报国,谋生聚财,显赫门第,荣宗耀祖。不过,从名字乃是识别一个人的标记这个功能来说,这类直接标明女性性别的名字是十分简洁合理的。
(二)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字
这类女名,有的以花为名:花、兰、蕙、荃、芷、英、华、芝、菊、莲、荷、菡、梅、桃、柳、杏、榴、莉、莎等。如爱花、浣花、百花、春花、玉兰、湘兰、静兰、玉蕙、蕙芳、荃君、荃香、芷君、芷兰、彩英、惠英、毓华、玉华、兰芝、灵芝、秋菊、菊花、香莲、荷花、碧荷、莲珍、玉菡、香梅、冬梅、春桃、桃花、柳黛、杏宝、杏花、丽莎、碧茜、石榴等。还有的女名直接用花名,如茉莉、水仙、蔷薇、玫瑰、桂花、金桂、牡丹、杜鹃、迎春、腊梅等等。
有的以鸟为名,如凤、凰、鸾、莺、燕、鸿、雁、鹃、鹦、鹂等。像鸣凤、彩风、凤仙、凤鸣、玉鸾、金鸾、春莺、小莺、飞燕、春燕、迎燕、惊鸿、秋雁、紫鹃、鹦妹等。也有的女名直接引用鸟名:画眉、鸳鸯、黄鹂、凤凰。
还有的以象征女性美的景物为名的,有月、波、湄、漪、云、霓、雯、霞、露、雪、冰、霜、春、夏、秋、冬等。如抱月、秋月、眉月、秋湄、凌波、彩云、文漪、红霞、丽雯、祥雯、绛雪、冰心、惜春、迎春、夏梅、夏莲、秋云、秋霜、秋水、冬英、冬梅、冬萍等等。
这类以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命名的女名,偏重于女性的外貌姿色,反映了中国历代社会对女性美的审美观。如以花为名的“荷花”、“香莲”、“静兰”、“菊花”、“春花”、“蕙芳”、“迎春”、“腊梅”、“牡丹”等等,寄寓了女性美丽温柔、姿色可人的容貌。这与传统习惯上以“花容月貌”、“如花似玉”来赞美女性是一致的。其次,以鸟为名的“画眉”、“鸳鸯”、“春燕”、“紫鹃”、“玉鸾”、“鹦妹”、“莺莺”等,则是择取了鸟类中体态娇小、性情温和的一些鸟名,鸟声宛转,清脆悦耳,羽毛色彩绚丽,娇柔多姿,或飞或栖,活泼可爱,招人爱怜,显示了女性柔弱娇小、伶俐可爱的特性。这与历代名人雅士怜香惜玉,偏爱女性的柔弱玲珑,娇语俏音相吻。第三,以象征阴柔之美景物命名的“凌波”、“抱月”、“文漪”、“莹露”、“绮霞”、“惜春”、“寒梅”等等,无论是“月”的高洁,“水”的清纯,“冰雪霜露”的晶莹,还是“寒梅”的孤傲、美艳,“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都显示了女性既雅丽多姿,又冰清玉洁的品格,反映了中国女性崇尚贞操、守身如玉、洁身自好的风尚。
(三)根据女用物品命名
有的以首饰为名,用钗、钿、簪、环、钏等字。如宝钗、翠钿、秀簪、玉簪、玉环、金环、宝钏、银钏……有的以服饰为名,用裙、锦、绣、纫、绮、缦、缨等字。如云裳、翠裙、锦茵、玉绣、小纫、茂绮、秀缦、朱缨。有的以化妆品为名,粉、妆、香,黛等字。如美妆、玉粉、香兰、黛眉、胭脂。也有的是以女用物及居室为名的,闺、阁、针、线、纫、台、瓶等等。如闺秀、闺玉、闺容、绣阁、香阁、梅阁、玉针、线媛、红线、明纫、纫蕙、英台、银瓶。
这一类女名,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的一部分。“闺秀、闺玉、绣阁、香阁”是“足不出户”时代女子的活动范围。“宝钗、玉环、翠裙、朱缨、黛眉、胭脂”是部分女性的衣饰妆扮的写照。而“玉针、红线、纫蕙、银瓶”等针线女红物,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出仕从政,经商营生,对女子来说,则主张“倘是女,严闺门。训礼仪,教孝经,能针黹,方成人”。
(四)喜用金银珠宝和艳丽色彩宇为名
中国女名中,以金银珠宝等稀罕物为名的,历来盛行,常见的有珍、宝、金、银、珠、玉、佩、珊、琚、琼、瑶、莹、璎、璧、瑛等字。如婉珍、杏宝、秀宝、婉玉、冠玉、凤金、银凤、玉贞、宝珠、珍珠、鸳佩、佩瑶、静珊、碧琚、洁琼、瑶芳、琼瑶、如莹、美缨、璧君、玉瑛。
以各种色彩为名的有红、绛、绿、紫、素、赤、青、黄、翠、白等字。如嫣红、小红、绛珠、绿荷、绿绮、紫绡、紫艳、素心、素娥、赤缨、玉青、黛青、黄绮、彩霞、翠菡、翠玉、晓白、莹白。
以这一类字命名的,自古至今在中国女性中较为普遍。其寓意也是多层次的。第一,金银珠宝,历来为女性所喜好,或佩戴,或收藏,有的是娘家传物,有的是夫家所赠,也有的为定情的信物。华贵的金银珠宝成为显示女性身份高低的尺码之一。于是,以此为名,体现了父母的珍爱和女子身份的高贵。其次,女孩子以“玉”、“璧”、“珍珠”、“现瑶”、“珊”等字为名,代表了父母亲的一种祈望:如果生男,望子成龙;如果生女,则“望女成玉”:如“珍”,如“璧”,如“琼”……祈望女儿高洁美丽。此外,这类以金银珠宝,绚丽的色彩为名的,看似显示女性的高贵、艳丽,被人视若珍宝,但细细体会,却不无亵渎之味,即女性虽珍贵,虽艳丽,却如同金银珠宝,明彩丽色一般,终是世人眼中的“赏玩之物”,大有貌尊实卑之感。
(五)选用表示情爱以及表情方面的字
以情爱字为名的有选用爱、宠、惜、念、惠、怜、依、可等。如爱姑、爱妞、爱倩、宠姐、宠玉、惜香、婆惜、念奴、念馨、念媛、惠娟、惠姐、怜蕊、怜丽、依人、依红、可妹、可人、可珠。这类字,表达了对女性的各种不同的爱。如“宠、惜、怜、依”,含有强对弱、大对小、长对幼的怜爱之意;而“爱、念、惠、喜”等字,则表达一种较为平等的爱。
用女性表情的字为名的有愁、怡、痴、喜、舒等等。如莫愁、怡红、痴玉、痴娇、喜珠、舒怡、舒眉……这一类字,选择了女性表情中较为内向、温柔、多情的一面,而排除了怒、慢、哀、乐、憎等外向的、激烈的表情字,以此体现女子的柔美、恬静和多情。
(六)用表现女性德行和才智的字为名
显示女性德行的字有贞、淑、端、庄、娴、静、守、洁、德、善、雅、清、勤、慎等。比如闺贞、葆贞、壶贞、守贞、九淑、淑仪、淑昭、宜淑、玉端、端容、丽庄、秀庄、文娴、娴倩、静薇、静华、守玉、守贤、洁心、懿德、德珍、德秀、慕善、善玉、雅声、雅宜、冰清、兰清、勤芬、勤芸、慎容、思慎。
这一类字,是针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诸方面而来的。“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木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女诫》,汉·班昭)这些女名中,“贞、守、清”等字,是女性的贞操规范;“淑、贤、德、善”等字,是女性的品德规范;而“端、庄、慎、娴、静、雅、洁、勤”等字,则是女性言行举止的规范。因此,这一类女名,既体现了自古以来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约束,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女性对这些规范的崇尚和东方女性温顺勤勉、端庄娴静和贤良忠贞的秉性。
女名中表明才能智慧的字有巧、慧、玲、敏、颖等字。如巧姑、巧英、雯慧、慧心、琪玲、玲珠、慧敏、敏芝、若颖、颖超。这类名字,大多是表示女性的灵敏、慧巧。
(七)选用男性字作女名
有的直接用男性字,如男、弟、兄等等。如亚男、次男、弱男、亦男、比男、胜男、犹男、来弟、招弟、顺弟、宜弟、惜弟、引弟、慕兄、依兄等等。这类女名的特点是,字面上用了男性字,但是,实际上是在男尊女卑的前提下,以男性字作比较而已。“次男、弱男、亦男、胜男、亚男、比男、犹男”,表示女子不如男子或希望能胜过男子;“招弟、顺弟、惜弟、来弟、引弟”则是父母望男心切的寄托,祈望再也不要生女儿了,而“慕兄、依兄”,是女子对兄长的一种敬重与依靠。
也有的女名选用一些男人的称谓:子、君、卿等字。如薇子、子君、兰君、慧君、玉君、艳卿、美卿、莲卿。其中“子”,本来是对古代有美德的男子的称呼,如“孔子”、“冉子”、“老子”等。但古代把西施称作西子,后代也有以子为女名的,只是较少见。倒是日本女名中,“秋子、菊子、美子、纯子……”比比皆是。“君”字,古今女名中都用。古代鲍宣妻桓少君最先以“君”为名。现代女名中用“君”的,又以城镇书香门第女子为多。“卿”,古代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称,也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间。有一段时期,“卿”字带有狎昵之意,偏用于女伶爱妾、名妓中,后来逐渐普遍。而且,重又带上文人名士的风雅色彩。现代女名则极少用卿字的。
也有的女名直接引用男名,丝毫不带女性色彩。如古代梁鸿妻叫孟光,字德曜;汉武帝后卫子夫;孙权长女名鲁班……近代的陈衡哲、沈兹九、史良等等,这类女名不多见。
(八)与政治关联的特殊女名
古代有两个最特殊的女名,一个是汉代的吕后,一个是唐代的武则天。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名雉。雉,俗称野鸡,与多用于女名中的“莺、燕、画眉、黄鹂”等相比,虽体态较大,但亦属羽毛绚丽的彩禽。可是,由于吕后凶残冷酷,后世避其恶名,再也不以雉字为女名了。
吕雉生于公元前二四一年,卒于公元前一八O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凶残出名的女强人。她与刘邦在患难之中奋力创业,又曾经被项羽掳去做过人质,拘留两年多。楚汉停战后,当她大难不死,重又回到刘邦身边时,已经不是一个孤陋寡闻的普通妇女了。刘邦立汉后,吕雉被封为皇后。她积极参与国政。她帮助参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治、清除了一些手握兵权的建国勋臣。其中第一个被杀的就是为立汉而东征西杀、战功显赫的大将韩信。刘邦畏惧韩信才能,恐其谋反,设计软禁韩信。韩信心怀怨愤,称病不出,并意欲策应反汉。吕后得密报后,不动声色,与萧何合谋,伏兵于朝,诱韩信入宫,一拥而上,未加审讯就立斩于长乐宫。韩信死前自叹,一世英名竟丧于一妇人之手。而吕雉当机立断,消弭了一场兵变。对于另一个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彭越,吕后不仅杀了他,还把他剁成肉酱,分送诸侯,警诫谋反者。至此,吕后的所作所为已触目惊心,然而,她还有一个震惊世人的残忍之举。刘邦死后,吕雉嫉恨刘邦生前的宠姬戚夫人,她以淫乱宫廷之罪,剃光戚夫人一头秀发,叫戚夫人身穿粗布囚衣,脖颈上带锁链,每天舂米不止。接着,又用毒酒毒死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并对戚夫人动用一连串惨不忍睹的酷刑:灌哑药,烧耳朵,挖眼睛,把她弄成非人非鬼的怪物。戚夫人不堪忍受,只求早死,但吕后嫉意难消,残忍地继续折磨,直到最后,在戚夫人身上已没有施刑的地方了,她才命人砍去戚夫人的四肢,扔进粪坑,称作“人彘”。吕后的凶残冷酷至此可谓登峰造极了,无怪乎后人纷纷避恶,再也不用“雉”字为名了。
另一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历代对她褒贬不一。武则天原名武媚,公元六八四年,她正式临朝称皇,自己取名“则天”,后又改名为“”(音“照”),“”是她自造的一个字,意思是日月当空,不可动摇。以这个“”字为女名,在中国女名中独树一帜。
武则天出生于仕宦之家,白幼注重权谋,热衷于政治。十四岁选入宫,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后,她被发落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但武则天毕竟不同于一般女子,在内宫时,她已凭着姿色和机敏,取悦于少不经事的太子李治。当高宗李治继位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妃争宠激烈,王皇后谙知高宗喜欢武则天,便私自让她蓄发人宫。果然,武则天很快得宠,封为昭仪,排挤了萧妃。但是,萧妃一除,武则天回过头来,明里侍奉皇后,暗中向王皇后进攻。武则天生了孩子,王皇后听说后十分高兴,前来看望,并抱在怀里,喜爱地抚弄了一阵才离去。王皇后一离开,武则天立即亲手将婴儿扼死,并用被子复盖住。不一会儿,皇帝来探视孩子,他欢喜地揭开被子,却见婴儿已气绝死亡。武则天假装惊恐得晕了过去,一会儿,又声泪俱下,痛不欲生。高宗得知王皇后刚来过,疑团顿生,大怒:“皇后杀吾儿也!”武则天趁势列数皇后罪状,终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把她与萧妃一起囚于密室,而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残忍地使人鞭打王氏、萧氏,并砍断她们的手足,投入酒瓮之中。两人被折磨死后,还命人断其尸首。此后,武则天一步步运用手腕,争权夺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从政期间,她曾惩治腐败贪官,起用狄仁杰等人才。她改革科举制度,试行较开明的人才政策。为提高女性地位,她曾两次举行极隆重的祀先蚕(女性先祖)典礼,并召集名士著撰《列女传》二十卷,《古今内范》一百卷,以彰明妇女的伟大和不容忽视。但是,武则天在集中权力,巩固统治中,也采用十分狠毒的手段,她大杀唐室,起用酷吏掌握刑部,盛开告密之风,大兴恐怖冤狱。武则天可谓是历史上淫杀并举,威福自专,功过皆有的女皇帝。她自造的“”字,成为中国女名中一个最特殊的名字。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女名。有的女孩出生时,正逢民族、国家大事件,父母为纪念,就以此为名。比如“建国”、“解放”、“抗美”、“抗抗”、“胜利”、“援朝”、“跃进”……这些女名已不再具传统女名的特征,而是代表了一个年代、一件大事,一般男女都通用。如出生于一九五八年的,起名为“跃进”的男孩、女孩都很多。有的女孩出生于“文革”时期,尤其是在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二年之间出生的,由于当时正值现代迷信、个人崇拜颠狂之际,因此,女名大多带上时代色彩。如以毛泽东的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出发点,起名为“爱武”、“奇志”;以“红卫兵”、“捍卫红色政权”为出发点,起名为“爱红”、“卫红”、“红卫”、“一兵”、“向红”等;以忠于领袖为出发点,起名“卫东”、“忠东”;还有的热爱、崇拜军士,起名“爱军”、“拥军”。
当代许多女孩儿,因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大多实行一胎制,这些独生女儿的地位显然不同于以往历代的女性,父母亲在为她们取名字时,往往喜欢采用父姓加母姓的方法,比如“虞杨”、“王郑”、“李成”、“张林”。有的则在父母姓氏上加一个“赞”字,如“杨钟资”、“方许贸”等,以示女儿是父母亲的宝贝。还有的父母在为独生儿女起名时,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和理想,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有“振华”、“亦斌”、“鸿飞”等名字。
这些女名与历代女名已是大相径庭,一方面,这些女名失去了女性阴柔美的特征,摈弃了对女性的偏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人的心态及现代女性的气息。
既然人之所以有名,最根本的是为了识别,那么,女名应该具备女性的特征。“名者实之宾,男女有别,命名应有可识。”就此而言,历览中国的女名,倒是颇具“女”色。如常用的“媛、婷、娟、娴、婉、莲、薇、蕙、兰、莺、燕、;鹃、蝶凤、绮、茵、珍、珊、琼、瑶、珠、莹、丽、秀、绮、绛、翠、怡、贞、淑、静、玉、芬、慧”等,无论是择字或是音韵,都显示出女性阴柔之美。其次,中国的女名不但极具“女”色,可识性强,而且,还以其丰富多变的组合显示出女子的各种神态姿色,品格性情,使人具体可感。如“静娴”、“淑仪”、“玉端”、“文秀”、“静兰” ……给人以,端庄尔雅之感;“玉姣”、“丽娟”、“芳娉” 、“静婉”、“绛妩”、“秀倩”、“丽雯”、“冠玉”、“琼花”、“美娜”……给人以秀丽妩媚之感,因此,中国女名除可识性强,女性特征显著外,就名字本身而言,也是声色俱美,丰富多姿的。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玩索中国的女名,以此体察中国女性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话,那么,至少可以体察到这些特点:
(一)中国女名作法较为稳定,历代变化甚微
中国女名的作法局囿于与女性狭窄的生活天地以及与女性性别特色相关联的一角,无论是用直接标明性别的女性字命名,还是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或是以奇珍异宝、女用物品、才貌德行字为名,都紧紧扣住一个“女”字,除了在表示德行方面的女名稍有起伏变化外,其女名用法历代并无显著变化,光从名字上几乎很难区分时代。许多女名沿袭几千年不变。而中国的男名则历代变更,各具特色。如春秋的命名,《左传》中桓公六年,太子出世,桓公问其大夫申,该如何命名,申陈述命名的五种方法和六项规定:“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六种规定是:“不以国,以国则废名;不以官,以官则废职;不以山川,以山川则废主;不以畜牲,以畜牲则废祀;不以器帛,以器帛为废礼;不以隐疾。”而五代时期,男名中多用“彦”字,如徐彦章、史彦琼、卢彦延、李彦韬、王彦温、焦彦宾……据统计,自唐末入五代至宋,见于史册的以彦为名的大小人物就有150人左右。到了宋代,男名中又多用“老、叟、翁”字命名。如胡唐老、苏元老、王涣老、李德老、陈朝老、汤莘叟、徐清叟、刘温叟、王积翁、徐存翁、程楚翁、刘展翁等。其他,男性名字有用天干地支、金木水土火五行命名的,也有以志向、德性、身份、称谓等等。总之,中国的男名历代变化无穷,而中国的女名,相形之下,总显狭窄、单一和刻板。
(二)中国女名与阶级职业、宗族思想等关系疏远
中国的历史,乱多于治,朝代更替频繁。虽没有较为强盛持久的宗法制和显赫于世的贵族世家,但是,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却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富者和贫者分得清清楚楚,每个人出生于贵贱贫富不同的门第,教养不同,文野各异,所命名用字也绝然不同,帝王族、土大夫阶层、豪门巨富、书香门第或村野农夫、市井百姓,都带有本阶层、本职位的色彩,只是这种现象又以男名为显著,女名则区别不大。豪门贵族与乡村农夫之女都以女性容貌、柔情、才德或花鸟景物字为名,豪门千金有名淑贞、玉英、莺莺的,贫家女子也多用此名。
又如宗族思想,受儒家思想支配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由于提倡孝道,提倡亲亲,提倡齐家睦族,因此,含有承先、启后、敬宗、孝祖、延续等理想的名字比比皆是,如“绍祖、继祖、念祖、光祖、孝先、广嗣、延嗣、裕孙,绳武、绍裘、延族、光宗,悦宗……”但是,这仅仅反映在男性名字上,中国女名并无此类寄寓。这当然也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和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宗法思想的缘故。
(三)与中国男名比,女名使用简单,范围狭小
由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变化错综,中国的人名早已超出“识”的职能,其组合、使用和嬗变成为历史文化的一个特殊的凝聚点。华人中盛行多名制,这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一个人的名字多少,一般视其社会关系的单复和文化程度的深浅而定,事业越大,社会关系越复杂,起落升沉、流转颠簸越厉害,名字也随着增多。因此,每个中国人至少拥有二三个名字。就多名制本身来说,其构成有“正名、小名、字、别字、号、别号,室名”等,显官还有封爵、谥号,卖艺的添艺名,写文章的有笔名,逃亡的有假名,还有绰号,信教的有教名,出洋的有洋名,从商的有商名,男女相爱有爱称,君主登极有年号,死年有庙号、谥号。其他,还有随思想潮流、历史变故等时时改变或增加的名字。总之,一人多名,且每个名都有其特殊意义。
如小名,也称乳名,大多只让父母兄弟呼唤,偶尔也流行于亲朋好友之间。如“老大、老二、阿三、阿四、小狗、阿兔、咪猫、扁头、大眼睛、小耳朵、康康、小小、阿福、阿宝、阿囡”等,小名浅俗亲昵,洋溢着亲情之爱。
正名,较为庄严和慎重,一般代表了本人的权益、志向等等,在较正规的场合使用。有的在入学时取一个雅驯、意义深远的学名,沿用为正名。有的以代表族系行辈的族名为正名,如萧氏,辈序为“奕、朝、师、寅、亮”,孔氏辈序“宪、庆、繁、祥、令等。而现代,大多是在出生之际就已取好正名了。
名之外还有字。名一般在幼年时就有了,而字是成年才加上去的。《礼·檀弓》:“幼名,冠字。”按古人习俗,命名是用来自称的,表示谦虚;命字,是用来给朋友呼唤的,表示客气。名除自称外,几乎是神圣的,绝不轻意让人称呼。而字较随便些,有的是一名多字。
号,包括人号(官号、谥号、爵号等)、自号、别号、室名和绰号等等。或示尊重,或示志趣。号,一般庄谐并出,轻松自如。
然而,上述繁复壮观的多名制使用,大多是以男性为主,女名的使用则简单多了。除少数上层女子外,大多数女子只是乳名加正名,或乳名、正名加宇。而且,汉代以前,中国的女性没有名字,大多是以字配姓(伯姬、仲子、孟姜、季赢),或以姓搭在夫氏上(孔卫姬、晋赵姬之类),或以姓连在夫爵上(楚息妫、齐棠姜、鲁秦姬等),或以姓与字连(陈夏姬、宋景曹之类)。
封建时代女性的名字,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使用的空间很窄,只在闺阃之间流行,因此称作闺名、阃号。而且,男女授受不亲,女人与女人之间也没有广泛的交际,因此,大多女名只在家庭和亲戚邻里之间使用。女子出嫁后名字基本销声匿迹,只称“X太太”、“X夫人”或以夫姓、自姓加氏相称,如“陈李氏”、“洪梁氏”、“张蔡氏”等等。
总之,除名女人外,中国女名的使用极为简单、狭窄。当然,随着妇女自身的觉醒和解放,女子与男子一样参与社会活动,一样公开社交,男名与女名在使用上的区别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当代,中国的许多女名已是久闻其名难见其人了。
(四)中国女名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子审视女性的尺度
历览中国的女名,其用字范围、音韵色彩,都可窥见社会对于女子的审视尺度。固然,历代以来,也有不少女子在重重束缚下,自学成才,其才能在政治、外交、武艺、文才等诸方面并不比男子逊色。但是,从历代女名的作法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女子只是作为男子的附属物而存在,即第一,要有姿色。 “天生丽质难自弃”,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的女子,使男子赏识,女名中寄托了这种愿望。第二,要有技艺。针线女红,能歌善舞。第三,要有才慧,能诗工词,多愁善感,柔情万千。第四,恪守贞操,三从四德,贤淑温顺……
总之,中国的女名正是按照这样的审视尺度来寄寓的。当然,这仅仅是封建社会的审视尺度,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寄寓在女名中的印痕已十分淡薄了。
汉·班昭《女诫并序》(注)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导无素,恒恐子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他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做《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者用其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敬慎第三
阳阴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他,持久之谓也。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黩。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日妇德,二日妇言,三日妇容,四日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词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惟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祗,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淫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人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渭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人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和叔妹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臧否毁誉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 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内外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叔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仗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彰,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愚蠢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阙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 《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注:本文录自《后汉书·列女传》,系班昭为规诫正准备出嫁的几个女儿而作。
唐·散郎陈邈妻郑氏进《女孝经》表(注)
妾闻天地之性,贵刚柔焉;夫妇之道,重礼义焉。仁义礼智信者,是谓五常。五常之敬,其来远矣。总而为主,实在孝乎!夫孝者,感鬼神,动天地,精神至贯,无所不达。盖以夫妇之道,人伦之始,考其得失,非细务也。《易》著乾坤,则阴阳之制有别;《礼》标羔雁,则伉俪之事实陈。妾每览先圣垂言,观前贤行事,未尝不抚躬三复,叹息久之,欲缅想余芳,遗踪可躅。妾侄女特蒙天恩,策为永王妃,以少长闺闱,未娴诗礼,至于经诰,触事面墙,夙夜忧惶,战惧交集,今戒以为妇之道,申以执巾之礼,并述经史正义,无复载于浮词,总一十八章,各为篇目,名曰《女孝经》。上自皇后,下及庶人,不行孝而成名者,未之闻也。妾不敢自专,因以曹大家为主,虽不足藏诸岩石,亦可以稍补闺庭。辄不揆量,敢兹闻达。轻触屏,伏待罪戾。妾郑氏诚惶诚恐,死罪死罪,谨言。
《女孝经》
开宗明义第一章
曹大家闲居,诸女侍坐。大家曰:“昔者圣帝二女有孝道,降于妫,卑让恭俭,思尽妇道,贤明多智,免人之难,汝闻之乎?”诸女退位而辞曰:“女子愚昧,未尝接大人余论,曷得以闻之?”大家曰:“夫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多闻阙疑,可以为人之宗矣!汝能听其言,行其事,吾为汝陈之。夫孝者,广天地,厚人伦,动鬼神,感禽兽,恭近于礼,三思后行,无施其劳,不伐其善,和柔贞顺,仁明孝兹,德行有成,可以无咎。《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之谓也。”
后妃章第二
大家曰:“关雎麟趾,后妃之德,忧在进贤,不淫其色,朝夕思念,至于忧勤。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后妃之孝也。《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夫人章第三
居尊能约,守位无私,审其勤劳,明其视听,诗书之府可以习之,礼乐之道可以行之,故无贤而名昌,是谓积殃;德小而位大,是谓婴害。岂不诫欤!静专动直,不失其仪,然后能和。其子孙保其宗庙,盖夫人之孝也。《易》曰:“闲邪!存其诚,德博而化。”
帮君章第四
非礼教之法服,不敢服;非诗书之法言,不敢道;非信义之德行,不敢行。欲人不闻,勿若勿言;欲人不知,勿若勿为;欲人勿传,勿若勿行。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祭祀,盖帮君之孝也。《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汕。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庶人章第五
为妇之道,分义之利,先人后己,以事舅姑,纺绩衣裳,社赋蒸献,此庶人妻之孝也。《诗》云:“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事舅姑章第六
女子之事姑舅也,敬与父同,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清,昏定晨省,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礼信立而后行。《诗》云:“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三才章第七
诸女曰:“甚哉!夫之大也。”大家曰:“夫者天也,可不务乎!古者女子出嫁曰归,移天事夫,其义远矣。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天地之性而人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防闲执礼,可以成家。然后先之以泛爱,君子不忘其孝慈;陈之以德义,君子兴行;先之以敬让,君子不争;道之以礼乐,君子和睦;示之以好恶,君子知禁。《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孝治章第八
大家曰:“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也,不敢遗卑幼之妾,而况于娣侄乎!故得六亲之欢心以事其舅姑。治家者不敢侮于鸡犬,而况于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欢心以事其夫。理闺者,不敢失于左右,而况于君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九族和平,萋菲不生,祸乱不作。故淑女之以孝治上下也如此。《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贤明章第九
诸女曰:“敢问妇人之德,无以加于智乎?”大家曰:“人肖天地,负阴抱阳,有聪明贤哲之性,习之无不利,而况于用心乎!昔楚庄王晏朝,樊女进曰:‘何罢朝之晚也,得无倦乎?’王曰:‘今与贤者言乐,不觉日之晚也。’樊女曰:‘敢问贤者谁欤?’曰:‘虞丘子。’樊女掩口而笑。王怪问之。对曰:‘虞丘子贤则贤矣,然未忠也。妾幸得充后宫,尚汤沐,执巾栉,备扫除,十有一年矣。妾乃进九女,今贤于妾者二人,与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爱,夺妾之宠,然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见博闻也。今虞丘子居相十年,所荐者非其子孙,则宗族昆弟,未尝闻进贤而退不肖,可谓贤哉?’王以告之,虞丘子不知所为,乃避舍露寝,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遂立为相。夫以一言之智,诸侯不敢窥兵,终霸其国,樊女之力也。《诗》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又曰:‘辞之辑矣,人之洽矣。’”
纪德行章第十
大家曰:“女子之事夫也,缅笄而朝,则有君臣之严;沃盥馈食,则有父子之敬;报反而行,则有兄弟之道;受朝必诚,则有朋友之信;言行无玷,则有理家之度。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夫。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殆,为下而乱则辱,在丑而争则乖。三者不除,虽和如琴瑟,犹为不妇也。”
五刑章第十一
大家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妒忌,故七出之状标其首焉。贞顺正直,和柔无妒,理于幽闺,不通于外,目不徇色,耳不留声,耳目之欲,不越其事,盖圣人之教也,汝其行之。《诗》云:“令仪令声,小心翼翼。占训是式,威仪是力。”
广要道章第十二
大家曰:“女子之事舅姑也,竭力而尽礼,奉娣姒也,倾心而罄义。抚诸孤以仁,佐君子以智,与娣姒之言信,对宾侣之容敬,临财廉取与让,不为苟得。动必有方,贞顺勤劳,勉其荒怠。然后慎言语,省嗜欲。出门必掩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送兄弟不逾于阈。此妇人之要道,汝其念之。”
广守信章第十三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刚柔,天地之始;男女夫妇,人伦之始。故乾坤交泰,谁能间之。妇地夫天,废一不可。然则丈夫百行,妇人一志。男有重婚之义,女无再醮之文,是以苤苡兴歌,蔡人作诫。匪石为叹,卫主知惭。昔楚昭王出游,留姜氏于渐台,江水暴至,王约迎夫人必以符合,使者仓促,遂不请行。姜氏曰:“妾闻贞女义不犯约,勇士不畏其死,妾知不去必死,然无符,不敢犯约;虽行之必生,无信而生,不如守义而死。”会使者还取符,则水高台没矣!其守信也如此,汝其勉之。《易》曰:“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广扬名章第十四
大家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忠可移于舅姑;事姊妹也义,故顺可移于娣姒;居家理,故理可闻于六亲。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诸女曰:“若夫廉贞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妇从夫之令,可谓贤乎?”大家曰:“是何言欤?昔者周宣王晚朝,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宣王为之夙兴。汉成帝命班婕妤同辇,婕妤辞曰:‘妾闻三代明王,皆有贤臣在侧,不闻与嬖女同乘。’成帝为之改容。楚庄王耽于游畋,樊女乃不食野味,庄王感焉,为之罢猎。由是观之,天子有净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净臣,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夫有诤妻,则不入于非道。是以卫女矫齐桓公不听淫乐,齐姜遣晋文公而成霸业。故夫非道则谏之,从夫之令,又焉得为贤乎!《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
胎教章第十六
大家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习也,感善则善,感恶则恶,虽在胎养,岂无教乎!古者妇人妊子也,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靡声,口不出傲言,手不执邪器;夜则诵经书,朝则讲礼乐。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过人,其胎教如此。”
母仪章第十七
大家曰:“夫为人母者,明其礼也。和之以恩爱,示之以严毅,动而合礼,言必有经。男子六岁教之数与方名,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岁习之以小学,十岁以从师焉。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有私财,立必正方;耳不倾听,使男女有别;远嫌避疑,不同巾栉。女子七岁教之以四德,其母仪之道如此。皇甫士安叔母有言曰:孟母三徙,以教成人,买肉以教存信,居不卜邻,令汝鲁钝之甚。《诗》云:‘教诲尔子,式似之。’”
举恶章第十八
诸女曰:“妇道之善,敬闻命矣!小子不敏,愿终身以行之。敢问古者亦有不令之妇乎?”大家曰:“夏之兴也以涂山,其灭也以妹喜;殷之兴也以有莘氏,其灭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任,其灭也以褒姒。此三代之王,皆以妇人失天下,身死国亡,而况于诸侯乎!况于卿大夫乎!况于庶人乎!故申生之亡,祸由骊女,愍怀之废,戮起南风。由是观之,妇人起家者有之,祸于家者亦有之。至于陈御叔之妻夏氏,杀三夫,戮一子,弑一君,走两卿,丧一国,盖恶之极也。夫以一女子之身,破六家之产,吁可畏哉!若行善道,则不及于此矣!”
注:本文录自《说郛》卷第七十。郑氏因其侄女策封为永王妃,作此文以规诫。
唐·宋若莘 《女论语》(注)
曹大家曰:“妾乃贤人之妻,名家之女,四德兼全,亦通书史,因辍女工,闲观文字,九烈可嘉,三贞可慕,深惜后人,不能追步,乃撰一书,名为《论语》,敬诫相承,教训女子,若依斯言,是为贤妇,罔俾前人,传美千古。”
立身章第一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学作章第二
凡为女子,须学女工。纫麻缉苎,粗细不同。机车纺织,切莫匆匆,看蚕煮茧,晓夜相从,采桑摘柘,看雨占风,滓湿即替,寒冷须烘,取叶饲食,必得其中,取丝经纬,丈匹成工。轻纱下轴,细布入筒。绸绢苎葛,织造重重。亦可货卖,亦可自缝。刺鞋作袜,引线绣绒。缝联补缀,百事皆通。能依此语,寒冷从容,衣不愁破,家不愁穷,莫学懒妇,积小痴慵。不贪女务,不计春冬。针线粗率,为人所攻。嫁为人妇,耻辱门风。衣裳破损,牵西遮东。遭人指点,耻笑乡中。奉劝女子,听取言终。
学礼章第三
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问候通时,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备办茶汤,迎来递去。莫学他人,抬身不顾。接见依稀,有相欺侮。如到人家,且依礼数,相见传茶,即通事故。说罢起身,再三辞去。主若相留,礼筵待遇。酒略沾唇,食无箸。退盏辞壶,过承推拒。莫学他人,呼汤呷醋。醉后颠狂,遭人怨恶。身未回家,已遭玷污。当在家庭,少游道路。生面相逢,低头看顾。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遍乡村,说三道四,引惹恶声,多招骂怒。辱贱门风,连累父母,损破自身,供他笑具。如此之人,有如犬鼠,莫学他人,惶恐羞辱。
早起章第四
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捡柴烧火,早下厨房。磨锅洗镬,煮水煎汤。随家丰俭,蒸煮食尝。安排蔬菜,炮豉舂姜。随时下料,甜淡馨香。整齐碗碟,铺设分张。三餐饭食,朝暮相当。侵晨早起,百事无妨。莫学懒妇,不解思量。黄昏一觉,直到天光,日高三尺,犹未离床。起来已晏,却是惭惶。早起梳洗,突人厨房。容颜龌龊,手慌脚忙。煎茶煮饭,不及时常。又有一等,啜争尝。未曾炮馔,先已偷藏。丑呈乡里,辱及爹娘。被人传说,岂不羞惶。
事父母章第五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昼夜思量。若有不是,改过从长。父母言语,莫作寻常。遵依教训,不可强梁。若有不谙,细问无妨。父母年老,朝夕忧惶。补联鞋袜,做造衣裳。四时八节,孝养相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衣不解带,汤药亲尝。求神拜佛,指望安康,莫教不幸,或致身亡。痛入骨髓,哭断肝肠,三年哺乳,恩德难忘。衣裳装殓,持服居丧,安埋设祭,礼拜烧香,追修荐拔,超上天堂。莫学忤逆,咆哮无常,才出一语,应答千张,便行抛掉,说着相伤,如此妇女,教坏村坊。
事舅姑章第六
阿翁阿姑,夫家之主。既入他门,合称新妇。供承看养,如同父母。敬事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随行,不敢对语;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早起开门,莫令惊忤,换水堂前,洗濯巾布。齿药肥皂,温凉得所。退步阶前,待其浣洗。万福一声,即时退步。备办茶汤,逡巡递去。整顿茶盘,安排匙箸。饭则软蒸,肉则熟煮。自古老人,牙齿疏蛀,茶水羹汤,莫教虚度。夜晚更深,将归睡处,安置辞堂,方回房中。日日一般,朝朝相似。传教庭帏,人称贤妇。莫学他人,跳梁可恶,咆哮尊长,说辛道苦,呼唤不来,饥寒不顾。如此之人,号为恶妇,天地不容,雷霆震怒。责罚加身,悔之无路。
事夫章第七
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将夫比天,其义匪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居家相待,敬重如宾。夫有言语,侧身详听。夫有恶事,劝谏谆淳。莫学愚妇,惹祸临身。夫若出外,须计途程,黄昏未返,瞻望相寻。停灯温饭,等候敲门。莫学懒妇,未晚先眠。夫如有病,终日劳心,多方问药,遍处求神,百般医疗,愿得长生。莫学愚妇,全不忧心。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莫学愚妇,斗闹频频。粗丝细葛,补洗精神,莫令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菜饭,供侍殷勤,莫教饥渴,瘦瘠苦辛。同甘共苦,同富同贫,死同棺椁,生共衣衾。莫学泼妇,巧口花唇。能依此语,和乐瑟琴,如此之女,百口传闻。
训男女章第八
大抵人家,皆有男女,年已长成,教之有序,训诲之权,亦在于母。男人书堂,请延师傅,习学礼仪,吟诗作赋,尊敬师儒,束修酒脯,五盏三杯,莫令虚度。十日一旬,安排礼数,设席肆筵,施呈樽俎,月夕花朝,游园纵步,挈提壶,主宾相顾,万福一声,即登归路。女处闺门,少令出户,唤来便来,教去便去。稍有不从,当叱辱怒,在堂中训,各勤事务,扫地烧香,纫麻缉苎。若出人前,训他礼数,道福逊声,递茶待步。莫纵娇痴,恐他啼怒;莫纵跳梁,恐他轻侮;莫纵歌词,恐他淫语;莫纵游行,恐他恶事。堪笑今人,不能为主,男不知书,听其弄齿,斗闹贪杯,讴歌习舞。官府不忧,家乡不顾。女不知礼,强梁言语,不识尊卑,不能针黹,辱及尊亲,怨却父母,恶语相伤,养猪养鼠。
管家章第九
管家之女,惟俭惟勤。勤则家起,懒则家倾;俭则家富,奢则家贫。凡为女子,不可因循。一生之计,惟在于勤,一年之计,惟在于春,一日之计,惟在于晨。奉箕拥帚,洒扫灰尘。撮除,有用非轻。眼前爽利,家宅光明,莫教秽污,有玷门庭。耕田下种,莫怨辛勤。炊羹造饭,馈送频频。耘耨田土,茶水勺停,莫令晏慢,饥饿在身。积糠聚潲,喂养牧牲 呼归放去,检点搜寻,莫教失落,忧乱四邻。夫有钱米,收拾经营;夫有酒物,存积留停。迎宾待客,不可偷侵。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猪鸡鹅鸭,成队成群,四时八节,免得营营。酒浆食馔,各有馀盈。夫妇享福,欢笑欣欣。
待客章第十
大抵人家,皆有宾主。蔟滚汤瓶,抹光橐子,准备人来,点汤递水,退立堂后,听夫言语。若欲传杯,即时办去;若欲相留,待夫回步。细与商量 杀鸡为黍,五味调和,菜蔬齐楚,五酌三杯,有光门户。红日含山,晚留居住,点烛擎灯,安排卧具,枕席纱厨,铺毡拥被,钦敬相承,温凉得趣。次晓相看,客如辞去,别酒殷勤,十分注意,夫喜能家,客称晓事,莫学他人,不持家务,客来无汤,慌忙无措,夫若留人,妻怀嗔怒,有无匙,有盐无醋,争啜争哺,打男骂女,夫受惭惶,客怀羞惧。有客到门,无人在户,须遣家童,问其来处。客若殷勤,即通名字,却整仪容,出厅延住,点茶递汤,莫缺礼数,借问姓名,询其事务,记得夫归,即当说与。客下阶去,即当回步。奉劝后人,切须学取。
和柔章第十一
处家之法,妇女虽能,以和为贵,孝顺为光。翁姑嗔责,曾如不曾;姑嫜有责,闻如不闻。上房下户,子侄团圆。是非休习,长短休争,从来家丑,不出外传。东邻西舍,礼数周全,往来贺问,款曲盘旋,一茶一水,笑语忻然,当说便说,当行则行,闲是闲非,不入我门。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奉劝女子,量后思前。
守节章第十二
古来贤妇,九烈三贞,名标青史,传到而今。后生宜学,亦匪难行。第一守节,第二清贞。有女在堂,莫出闺庭。有客在户,莫出厅堂。不谈私语,莫起淫言。黄昏来往,秉烛擎灯,暗中出入,恐惹不情。一行有失,百行无成。夫妻结发,义重千金,若有不幸,中路先倾,三年重服,守志坚心,保家持业,整顿坟茔,有生有死,一命所同。此篇论语,谈尽题容。后人依此,日月相逢。切须记取,不可朦胧,君依斯言,享福无穷。
注:本文录自《说郛》卷第七十。仿《论语》而作。为《女四书》中之一篇。
明·郑氏《女教篇》(注)
坤道成女,厥性阴柔,幼而不学,长也多尤。所学伊何?先论女德,阃范既端,妇顺可则。方其成童,当立女师,出入与俱,夙夜必稽。勿离亲侧,勿出中门,勿窥穴隙,勿越墙垣,男女当远,嫌疑早避,不亲授受,不相游戏。食不共案,眠不共榻,衣不共架,栉不共匣。勿蓄悍仆,勿延优娼,勿近尼婆,勿结缁黄。勿为夜饮,勿为暗行,勿观淫戏,勿习讴吟。凡此数者,皆为德累,一有不谨,家法斯溃,及其稍长,当习女工,无作淫巧,无敢惰慵。或事蚕绩,或作衾裳,或冶醢,或善酒浆。上供祭祀,下养父母,身不辞劳,口不言苦。惟女之言,贵乎谨默,勿为强辩,勿持长舌。勿谈人短,勿夸己长,勿讦人非,勿称己良。诈不可逞,众不可欺,巧言乱德,利口贻讥。惟女之容,贵乎和婉,坐立恭庄,步履详缓。头容常直,目容常端,淑尔威仪,正尔衣冠。勿为巧饰,勿为侈靡,冶容诲淫,丽服祸己。四善既备,三从宜知,在家从父,古语有之。供奉食饮,补缀衣褶,夏扇蚊蝇,冬暖褥席。言则必从,呼则必应,晨昏侍侧,出入禀命。有过劝解,有疾扶持,有劳必代,有难必驰。张俭之女,幼事双亲,昼夜省视,宛如成人。若吕良子,痛父不起,焚香祝天,父疾乃已。河东女胜,哀母之终,不入水浆,不绝啼声。窦氏二女,执节而亡,一身投崖,万古流芳。有彼不良,凶狠暴戾,傲其尊长,凌其奴婢。高声笑谑,任意奔趋,习巧言语,择美饮食,不务女工,不修女德,有一于斯,女中之贼。为父母者,宜戒之亟,无使长恶,贻家之戚。长而适人,克遵古礼,父母有命,无违夫子。合卺而饮,誓与终身,必敬必戒,永坚此心。翌日之辰,乃拜舅姑,必恭必谨,无敢怠忽。三日夙兴,乃谒宗庙,必诚必信,冀守先祧。每事舅姑,鸡鸣而起,整其面发,固其衣履。适舅姑所,亲执箕帚,蠲除堂室,拂拭几斗。釜甑必洁,器用必净,饮食必精,供奉必敬。悦其心志,乐其耳目,候其寒暖,省其安不。命不敢违,怒不敢怨,言不敢訾,物不敢玩。或赴其难,或侍其疾,丧事尽哀,祀事竭力。汉陈孝妇,奉养其姑,夫戍不还,孝心弥笃。元有张氏,舆载其舅,害及乃身,名垂于后。唐氏乳姑,姑为康宁。闻氏舐目,目为复明。似彼不良,悖逆天理,蔑视乃姑,对翁乳子,或恃其财,或骄其贵,伦理罔知,国法矣畏。明有人责,幽有鬼诛,恶报昭然,嗟尔之愚。及相夫子,婉娩听从,既嫁从夫,传有明证。朝侍巾栉,暮司枕被,昼营家务,夜思防卫。有食必侍,有怒必劝,有命必记,有过必谏。劝夫远色,助夫延宾,戒其安逸,禁其贪淫。克勤克俭,惟宽惟明。尽此四者,室家以宁。何以曰勤?助此中馈,日不遑食,夜不暇寐。何以曰俭?量人为出,禁止华丽,撙节饮食。其宽维何?器量洪廓,不责小过,不念旧恶。其明维何?贵有远虑,勿敛群怨,勿贪小利,勿生猜疑,勿为争竞,勿私财蓄,勿责报应,勿傲伯叔,勿凌妯娌,善事宗亲,和睦州里。奉祀必丰,自奉必约,责人必恕,自责必苛。父母归宁,岁不再适。兄弟来谒,见不逾阈。有故而出,必掩其面。有变而逃,宁死不乱。姜后脱簪,待罪劝勤。少君屏装,短衣从贫。乐羊子妻,断织勉学。李仲义妻,愿烹求活。若彼不良,妇道罔闻,晏安奢侈,刻薄愚昏。淫荡无耻,强悍无忌,助夫为恶,家业乃堕。良人有子,教子义方,宁为严峻,无使骄狂。或训以礼,或授以书,劝交贤友,敦礼严师。优给食饮,时供水薪,生理既足,学业自勤。孟母迁居,柳母和丸,教子向学,俱成大贤。嗟彼不良,务为姑息,溺爱不明,子多忤逆。良人乏嗣,置妾与处,勿怀妒嫉,勿为间阻。忌美者奸,专宠者强,肆谗者,祝压者亡。太姒仁明,群妃进御。赵姬谦让,外妻获续。恨彼不良,狼狠蛇毒,视妾如雠,遑恤其夫。潜取异姓,乱尔宗系。为人夫者,所宜深忌。良人云亡,妇失其天,夫死从子,昔有格言。身不可更,心不可转。忠谏即听,谗言即远。慎勿夜哭,慎勿修容,慎勿延客,慎勿礼僧。不幸无子,亦完乃节,坚如铁石,劲如松柏。或依其姑,或从其女,或贫而生,或缢而死。泰山可颓,此心不易;白刃可蹈,此志不屈。卫有共姜,以死自誓;晋有荀采,以带自缢;柳氏投井,王氏啮指,身殒一时,名传万纪。羞彼不良,二三其心,夫骨未寒,乃适他人。夫若驿舍,妻同寄游,纲常扫地,风俗日偷。余为此训,作女之程,善者可劝,恶者可惩。凡尔女子,所当深体,朝诵数句,夕书一纸。大义既通,允矣其良,迫古贤淑,此为梯航。
注:录自胡文楷选订、王秀琴编集《历代名媛文苑简编》
明·徐淑英《女诫论》(注)
妇女之美,不在于容貌娇冶,在于德行端庄,故语丑貌若宿瘤甚矣。仁义有当王心,期月而化行邻国,后星告陨,遂有燕人之祸焉。予观自古理乱,莫不由于宫壶者矣。夏之兴也以涂山;及其败也以妹喜。商之盛也以简狄;及其衰也以妲己。周之隆也以邑姜,及其替也以褒姒。谁谓理乱不关于内助乎!总之,未有出于仁义之一言也。
注:录自胡文楷选订、王秀琴编集《历代名媛文苑简编》
清·贺瑞麟《改良女儿经》(注)
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学针线,莫懒身。父母骂,莫做声。哥嫂前,请教训。火烛事,要小心。穿衣裳,旧如新。做茶饭,要洁净。凡笑语,莫高声。人传话,不要听。出嫁后,公姑敬。丈夫究,莫生嗔。夫子贵,莫骄矜。出仕日,劝清政。抚百姓,劝宽仁。我家富,莫欺贫。借物件,就奉承。应他急,感我情。积阴德,贻子孙。夫妇和,家道成。妯娌们,要和顺。邻舍人,不可轻。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公婆言,莫记恨。丈夫说,莫使性。整肴馔,求丰盛。着酱醋,要调匀。有器物,洗洁净。都说如,贤慧人。夫君话,就顺应。不是处,也要禁。事公姑,如捧盈。修己身,如履冰。此小事,莫出门。坐起时,要端正。举趾时,切莫轻。冲撞我,只在心。分尊我,固当敬。分卑我,也莫陵。守淡薄,安本分。他家富,莫眼热。行妒嫉,损了心。勤治家,过光阴。不伶俐,被人论。若行路,姐在前,妹在后。若饮酒,姆居左,婶居右。公婆在,侧边从,慢开口,勿胡言。齐捧杯,勿先尝。即能饮,莫尽量。沉醉后,恐颠狂。一失礼,便被谈。肴面物,先奉上。骨投地,礼所严。动匙箸,忌声响。出席时,随尊长。客进门,缓缓行。急趋走,恐跌倾。遇着人,就转身。洗盅盏,轻轻顿。坛和罐,紧紧封。公姑病,当殷勤。丈夫病,要温存。爷娘病,时时问。姑儿小,莫见尽。叔儿幼,莫理论。里有言,莫外说。外有言,莫内传。勤纺织,缝衣裳。烹五味,勿先尝。造酒浆,我当然。无是非,是贤良。姆婶事,决莫言。若闻知,两参商。伯叔话,休要管。勿唧唧,道短长。孩童闹,规己子。是与非,慎勿理。略不逊,讼自起。公差到,悔则迟。里长到,不可嗔。留饮酒,是人情。早完粮,得安宁。些小利,莫见尽。论彼此,俗了人。学大方,人自称。晒东西,也莫轻。秽污衣,寻僻静,恐人见,起非论。他骂我,我不听。不回言,人自评。升斗上,要公平。买物件,莫亏人。夫君怒,说比论。好言劝,解愁闷。夫骂人,莫齐逞。或不是,陪小心。纵怀憾,看你情。祸自消,福自生。有儿女,不可轻。抚育大,继宗承。或耕耘,教勤谨;或读书,戒鄙吝。倘是女,严闺门。训礼义;教孝经,能针黹,方成人。衣服破,缝几针。鞋袜破,被人论。是不是,自己寻。为人母,所当慎。奴婢们,也是人。饮食类,一般平。不是处,且宽忍。十分刻,异心生;若太宽,便不逊。最难养,是小人。再叮咛,更警心。妯娌多,都一心。本等话,莫生嗔。同茶饭,莫吵分;一闹嚷,四邻听。任会说,非为能。吵家的,个个论。公姑闻,不安宁。各自居,也要命。命不遇,只是贫。那时节,才耻论。这等事,当自忖。管家娘,更须听。赶捉牲,莫纷纷。动宰割,忌刀声。亲锅厨,休铮铮。最不孝,斩先脉。夫无嗣,劝娶妾。继宗祀,最为切。尊三从,行四德,习礼仪,难尽说。看古人,多贤德。宜以知,为法则。周姜正母仪,国人尽被格。太姒和众妾,子孙甚多广。缇萦朝上书,愿婢赎父身。卢氏不避盗,冒刃宁卫姑。侃母断己发,换酒筵嘉宾。村媪识光武,宰鸡而谢之。烹伏雌,乃是百里妻。练裳与竹笥,戴女能自亲。荆钗并布裙,孟光能安贫。冀却夫妇睦,相见如敬宾。仲妻止夫召,灌园自食力。少君更短衣,提瓮出自汲。御妻能激夫,晏荐遂得封。唐氏乳迈姑,孝名啧啧称。孟母能教子,显扬于后世。玖英畏贼辱,先自投粪秽。李氏负夫骨,因牵断其臂。令女志誓孀,引刀割其鼻。亿万贤妇女,罄竹难尽述。贤妇依比教,百世留芳声。淑女能听训,万代永标名。
注:明朝有《女儿经》,经过不断增删,在民间刊行甚广。清同治间贺瑞麟将它订正为《改良女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