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教研员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9:43
从事教研工作,光荣而神圣,平凡而伟大。因此,人们称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引路人,是引领教师走向成功的人梯和铺路石,是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楷模,是学科教学的领头雁,是教师心目中的专家。那么,我们应怎样名符其实地当好一名教研员呢?我认为当好一名教研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履行教研员岗位职责,努力适应教研工作要求
首先,要正确认识教研员工作:教研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研工作,积极钻研,不断创新;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研员。教研员的工作作风应该力求严谨、务实、创新、高效。
其次,进一步明确教研员的岗位职责,这有助于把握工作的方向。总体看,教研员的岗位基本职责包含以下几方面的责任:①教育科研,指导和参与教改实验,②教学研究,③政策研究,④教学管理,⑤教学指导,培养教师,⑥组织教研活动,⑦评价教学,分析教学质量,⑧总结推广教学经验。
再次,教研员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把工作既当成学习的机会,也当作对自我能力的挑战。要立志(给自己一个目标,不气馁),立言(规范自己的说话,不随意),立行(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违规)。
另外,教研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研员在工作中,还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强化本体知识、条件知识、科学文化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适应现代教研工作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 制定教研计划应突出科学性与可行性
首先,教研计划制定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工作计划应有一定的格式)。其次,计划制定中,要严格落实市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再落实自己学科相关计划。计划执行要考虑量力而行,不能出现“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再次,计划制定最好有提前的思考,应当事先与中心组教师充分酝酿,同时要考虑计划的可执行与可实现程度,不能图形式而最后计划没有落实。计划的可执行与可实现程度,主要考虑:你需要做什么,你可能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你必须做什么。
另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善于学习,多看,多读书,多了解同行的计划,值得学习的地方,做有心人。二是善于模仿,计划、常规工作模仿、借鉴与移植,特别注意跨学科的移植与模仿很有实际意义。三是善于请教,向同事、学科名师请教和学校管理人员请教。四是善于反思,进行工作的阶段性反思,或教研项目的反思。比如,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落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反思教学方式、手段是否改革创新,反思测试与评价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
三、整合学科优秀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作用
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各类教师发展的机遇。平时,应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为以后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名师资源。为教师创设发展机遇,当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也才会感激教研员给他搭建的台阶。
要对本区域内各层次教师有一个基本的专业发展支撑的规划,而不是仅凭个人感情和关系的远近来确定帮扶的对象,这样不利于形成、树立自身在教师中学科影响力。与此同时,要注意不能把教研员的一些学科职责当交易。比如一些评估和评比,不注意公平、公正,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按标准操作,遇到问题,及时汇报,不擅自违规操作。在工作中,教研员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要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学科中心组是在学科教研员指导下,以学科教研为核心,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考试命题、学科评估开展研究、指导与服务的学术性团队,是学科骨干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学科的智囊团,是课改理念的先行者,是学科教研的研究者,是“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经验的示范者和辐射者。其工作职责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①服从教研员管理,能积极参与学科教研计划的研讨与制定,统一学科教学进度,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能协助教研员进行学科课程建设,对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教材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学科教学的基本思路,编制教学建议,对学校教研组与备课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②积极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收集和处理最新教学信息,坚持“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并重的校本教研方式,积极推进学科校本教研,促进品牌学科的打造,努力使中心组真正成为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③能积极参与本学科教研活动,注意发挥专业示范和学科引领作用,协助教研员组织专题研讨、观摩示范等形式,推广教学经验,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能主动参与在本学科各类研究课、讲座和主题教研活动的策划、准备、指导与点评;
④能协助学科教研员对学科教学质量、教学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研究,为教研室教研工作决策提供服务。积极参与本学科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控调研测试等常规性命题研究,协助教研员组织学业质量监控的阅卷、质量分析的数据统计工作;
⑤能承担本学科一定的教育科研项目和任务,认真参与本学科常规性教学竞赛、学科论文、课题、学科教学成果等专业性项目评审,并做到公平、公正;
⑥重视学科教学中问题的诊断与调研,根据学科需要,参与学科教学视导,对学校学科教研组日常过程性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按规定完成相关工作;
⑦能解放思想,创新教研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不断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合作和共享,积极协助区教研员完善和维护区学科教育信息网的建设;
⑧参与对学科教研员教研活动绩效的评估。
四、 恰当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高效的教研氛围
教研员要密切联系一线教师,正确认识教研员与教师的关系:教研员与教师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关系.教研员要善于与教师交朋友,切莫摆架子,要做教师的知心人。教研员应慎言而敏于行。尤其是在评课上、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工作布置上,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协调,不盲目行事,更不意气用事。因此,工作中要注意协调好以下几类人员关系:
与学校校长、教学校长的关系:不要轻易越过教师找校长反映问题,个别问题与教师直接交换,全局性的问题,可以与校长交换。交换意见的原则,以成绩肯定不保留,问题剖析要到位,解决办法要明确。另外,也可以通过教研室主任途径进行意见转达。
与教导主任的关系:常规性教研工作,在学校内落实阶段,有问题最好与教研组长不能解决时再去找。
与备课组长的关系:常规行教研工作,可以直接找,这样有利于工作落实和推进。说话口气要平等,不能以命令式,要以商量和建议的口气比较好。
与普通教师的关系:对教师要热情、热心,关心教师教学上的困难。帮助想办法解决实际困难。不要无原则性的对教师事事做承诺,不确定的事不要轻易表态,可以以退为进。比如说自己要问问情况,了解清楚再答复等。另外,要重视和善于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这是支撑本人教研工作的持久动力与源泉。同时也要注意发掘中年教师的潜能,他们蕴藏在地下的火山的能量。
与名优教师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其次,多征求意见,但不能事事都没主见,要有原则性。同时,也善于利用机会发挥其示范作用,这类教师自己也高兴。
与同事的关系:彼此尊重,团队合作意识,要能吃苦,不能太计较吃亏,不斤斤计较。工作中遇到困难要善于向同事和领导求助,适当时机进行工作想法和进展汇报。另外,教研员要适当的坚持独立人格和自我特色,并善于借助外力与资源。
五、深入一线,准确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研业务能力
教研员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教学情况。教研员应有计划的深入课堂,接触教师,收集信息,了解全区学科教学现状和全区学科师资状况,有利于选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从而对自己教研工作提供业务支撑。
教研员要准确把握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工作特点。教研员要按工作计划的进程,有序安排工作,使自己工作忙而不乱,紧而有效。不受周围不良工作方式与氛围的影响。
教研员要重视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提高教研业务能力。具体应做到“六要”:
一要聚焦课堂,重视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究。因为教师专业化研究的第一现场在课堂。教研员要积极提高观课、学科指导、评课能力,即对教学工作的示范能力要强,要做到能教能研。在备课、上课、命题、质量分析和评估教学工作等各个方面成为教师的榜样.
二要有一定的文字能力,勤于动笔,善于总结。应经常撰写论文、教育叙事、博客。作为教研员,一年发表1~2篇文章是基本能力。
三要具备很强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能逐步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不断吸收和更新知识,收集教学研究情报,使教育思想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其次,教研员应明确研究的主攻目标,如研究方向,确定科学的研究规划和研究课题。第三,要开展扎实的系统研究,有系统的研究成果.
四要不断加强教研员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体现在工作思维方式、工作魄力、组织程序安排、活动的管理调控、语言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要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策划能力。工作安排要有序,活动要讲求实效,富有特色,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要切实提高教研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研员必须有效整合传统教研手段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创设数字化的教研环境,实施全天候教研引领。比如要能熟练掌握基本的课件制作,网络资源的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学科网站维护、命题的电子化等。同时,借助现代复合型教研手段实施专业引领,积极开展网络教研,能够弥补单一传统教研手段带来的不足,提升教研效率,放大教研成果,有利于引导教师快速走向专业成熟。
六要教研员要尊重教师,不能以权压人,霸占学科教研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