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大勇的“王疯子”--王近山将军传奇的一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35:13
大智大勇的“王疯子”--王近山将军传奇的一生
关于王近山同志离婚问题的调查报告
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王近山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偏偏打这时起,王近山触上了巨礁。将军的耿直,出生入死养成的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感情的变故终于使他从辉煌跌落尘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人生曲折。事情起因是王近山要求与妻子———对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的韩岫岩离婚。此事惊动了中央。
抗日战争时期,韩岫岩是八路军医院的护士,是有名的院花。而且,她一家12口人都参加了八路军,还为医院驮来了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这样光荣的背景,加上“院花”之誉,使韩岫岩在当时很有名气。
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的王近山负伤了,一颗子弹击穿肺部,另一颗子弹击伤左臂,伤势很重。经过韩岫岩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王近山很快康复了。自然而然两人就认识了。一同住院的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一看这情景,挺般配的,于是从中牵线搭桥,成就了他们的婚姻。经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应该说两人是有感情的,也有着非比常人的婚姻基础(韩岫岩和王近山生了八个孩子,其中一个送给了后者的司机,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人们都这样认为。但事实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在山城重庆,王近山应邀给大学生们做报告,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把大学生们全给迷住了。大学生们把鲜花、掌声抛向了王近山。抛向王近山的还有爱情。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一方是威风八面的年轻将军,一方是谈吐风雅、漂亮迷人的女大学生,英雄美人,自然而然地靠拢在一块…… 美女英雄才子佳人永远是千古佳话,但如果英雄背后早有了位“女英雄”,那事情就麻烦了。按照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确定的道德准则,喜新厌旧是不可被原谅的,随着王近山和女大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深,和韩岫岩的冷战也在加剧。
韩岫岩当时就身为海军医院的副院长,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要个说法也好,鱼死网破也好,报复心理也好,不管她出于什么动机,事情已经闹大不可逆转了。正如当年陈锡联所讲的,“两人是一个脾气,针尖对麦芒”,过去打仗时聚少离多,现在和平时离少聚多,家中却不断吵闹,真的如“针尖对麦芒”一样地对峙起来。
韩岫岩向组织报告,投诉信最终落到了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被王近山顶了回去。此时的形势已经对王近山很不利了:已经有中央要处理他的风声了;舆论自然对他也很不利,喜新厌旧的陈世美不会受人欢迎;更为他伤心的是女大学生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她背弃了她的爱情,一夜间离开了他无影无踪了。然而被激怒了的王近山像一头雄狮一样无法劝阻,于是这个湖北汉子竟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书。组织上找他谈话,不行;老首长来打招呼,也不行。一位首长批示,离婚属家务事,是法院所管,组织上不好干预。
几天后处理意见下来了:撤消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 虽说在心理上已有所准备,但真正等到处分下来时,而且是一杆子撸到底,却是大大出乎意外,没有了官职,王近山还不太在乎,可是连党籍、军籍也都开掉了,真使他心里感到一片冰凉。人背运,倒霉的事一齐来。让他伤心的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而又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的妻妹并没有和他结合,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一个“情”字,把将军深深地刺痛了。 1964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就在他收拾东西时,曾在他家工作过的姑娘小黄来看他。得悉真相后,温文善良的小黄经过认真考虑,不顾家人反对、朋友劝阻,毅然决定跟着将军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
“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王近山知道,这一去也许就是当一辈子农民。
“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小黄深情地对着将军说。小黄叫黄慎荣,由部队派到王近山家中担任公务员,耳闻目睹,将军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只有星期天,才抽出一点时间带孩子们出去买生活用品(孩子们住校,只有星期天才回来),乐一乐。1959年小黄离开将军家,到某工厂上班。小黄了解他家情况,将军是一个好人,从不说别人一个“不是”。在和人交往中,他认为你是一个好人,他会对你特别的好;对待部下,交待的工作按时完成,他满意了,他会把你当成好朋友一样看待,老远就跟你打招呼。将军怎么会有那样的错呢?在她眼里,将军永远是那么高大,永远对党赤胆忠诚。 看到将军落难,她想:“我应该去照顾他。” 10月初,小黄赶到河南和王近山结了婚,成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小黄被分配到农场幼儿园工作。
多亏有小黄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王近山才能艰难地度过在黄泛区的漫长岁月。他在战争年代负过七次伤,四肢中有三肢重伤,一条腿和一条胳膊都骨折过。医生量血压,都是在腿上量,因为胳膊受过伤,血压量不准,一边高一边低。平时穿的皮鞋也是特制的,一边要比另一边高出五公分,这样将军才能正常走路,站得久。两腿不能吃力,大便不能下蹲,否则就起不来。还有肺部的伤,要定期检查、吃药……
这些困难,如果没有小黄悉心照料,单靠将军自己是无论如何克服不了的。在农场,王近山仍和当年在战场上一样,认真负责,将精力全部扑在工作上。但农场的生活并不平静,文化大革命很快就波及到那儿。1968年麦收时期,其他场长都被打倒了,由王近山暂时主持工作,处在风口浪尖上。造反的学生要求组织大批斗、大批判,阻止人们割麦子。王近山火了,和学生们干上了,拍着桌子大声斥责:“绝不能耽误割麦子,夏收夏种,虎口夺粮,一年就这几天,一耽误就是两季。不信我的话,你们可以回去问问父母亲,是不是这回事。你们说什么都行,但一定要等到割完麦子种上秋粮再说。”学生一下子被震住了,乖乖地跟着他去割麦子了。
王近山还是受到了冲击。有的学生提出来,王近山搞特殊化,生活腐朽,上厕所还要坐一把椅子。学生们不了解,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因为他不能蹲,一蹲下就起不来,于是就在一把椅子上挖了一个洞,大便时就坐在上面,那滋味并不好受。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娃娃,王近山被气得无话可说,无奈地对他们道:“你们说我腐朽,你们也可以去试一试。”
国家多事之秋,一个赫赫战将岂能长期在农场务农?王近山的心不时飞回部队,他要回部队继续为国效力。也就在1968年春,王近山也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肖永银,想到了老上级许世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想通过他们向上反映真实情况,帮助自己摆脱眼前的困境。许、王、肖、尤(太忠)都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彼此有着很深的战友情谊,重于山,浓于水。许当年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看着王从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对其过人的勇气和高超的指挥才能非常器重。一天,肖永银正在南京的家中吃饭,王近山的二儿子来了。他对肖说:一是他想当兵;二是父亲的问题能否向上反映一下,重新处理。肖当即表态:你当兵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关于你爸的问题,是中央处理的,不经过中央谁也不好处理。
沉思了一会儿,肖永银出了一个主意:要王近山直接给毛主席写一封信,第一,自己有错误应该检讨;第二,没有的问题要讲清楚;第三,说一说想法,自己年龄不大,还想为党工作,请批准回部队继续做点贡献。肖又说,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恰是一个好机会,信可由许司令直接面呈毛主席。
不久王近山分别给毛主席、许世友、肖永银写了信。第二年春天,“九大”在京召开,许世友在毛主席面前为王近山说了不少好话,1969年,王近山调到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重新回到部队。当他到南京赴任时,走出火车站,一手提两只土鸡,一手拎行李,简直就象一进城走亲戚的农民,令前来迎接的老部下李德生、尤太忠唏嘘不已。将军将家统统交给了小黄料理。7个孩子陆续来到南京的父亲身边,加上小黄生的两个孩子,家庭显得热闹非凡。小黄原先准备到附近的工厂工作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但王近山不同意,说:“我的身体不好,你的身体也不好,家里的事又多,你老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拿了工资让别人替你干活,行吗?”严格治军之法,被他移植来严格治家。就这样,小黄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打算,当上了部队家属,一心一意在家照料家庭。
1974年,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南京军区总院的护士经常一大早赶到他家里,趁他还在被窝里的时候为他打针,并做一些简单的检查。但是,一到钟点,不管完了没有,也不管你如何劝说,他都会立刻上车去军区上班。经化验,他的病情非常严重。10月30日,医生们把王近山堵在家里,然后“强制”送他到总院进行彻底检查。 11月7日医院决定实行手术检查,腹腔一打开,结果是胃癌。不幸的是,术后他的肠子又破了,造成肠漏,大便从其中不断地漏出。
1978年初,王近山病重,中央领导极其关心。叶剑英打电话到南京军区说:“吃什么药给什么药,南京不行就送到北京治疗。”再次复出的邓小平也多次打来电话询问病情,十分关注将军的生命安危。
1978 年5月7日,中央军委训练部主任宋时轮到南京时对军区领导同志传达了邓小平对王近山的评价:“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在许多艰苦战斗中最后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王近山病重期间,老首长、老部下、老战友纷纷从各地赶到南京看望他,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和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也曾专程赶来。韩岫岩从北京赶来想看望他时,表示愿意为他康复出一份力气,但王近山至死不愿再见发妻一面
1978年5月10日,将星殒落,一代名将与世长辞……
5月17日举行追悼会。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德生、彭冲、宋任穷
等都送来了花圈,而其他生前好友送来的花圈就更多了,摆满了悼念大厅。追悼会的规模原定500人,实际参加1000多人。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之间的感情恩怨不是外人可以随便所了解的。假如一对夫妻的感情真的已经终结,那么靠舆论也好,靠组织也好,全部都是留人不留心的做法,不是吗?!你还要不要你的职位?荣誉?军衔?当然会有人因此而退缩,人是回来了,但能够挽回他(她)的心吗?中国人五千年来有个很难说好或不好的习惯:宁劝人和不劝人离。当时那么多人站了出来,对王近山警钟长鸣醍醐灌顶,说穿了无非是希望王近山在爱情和名利之间选择后者,不要作当代陈世美而已,有了那么多外界因素,这段感情帐还算得清吗??
喜新厌旧不是件好事,不得不承认这是人性中又一个颇为丑陋的地方,很多人都具有这样的通病。爱情本身是没有过错的,但爱也同时需要履行一份责任,王近山在这个方面并不怎么光彩。但是他在那么大的压力之下,在很可能他一世的英名和所有官位都将失去的情况下还是递交了离婚申请书,微凉又从心底对他有些佩服,他不知道有种战术叫自欺欺人,他也不知道有种战术叫好汉不吃眼前亏,为此,他二十五年的鲜血换来的一切全部付之东流,不管怎么说,他没有为了名利而退缩!他至少忠于了他自己的选择。
此文很有可读性,也很真实,是这么一回事。1978年时12军还在安徽省“支左”,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多为12军的首长,王近山是12军的首任军长(兵团付司令兼),约在6月王近山同志去世,《安徽日报》大幅刊登讣告,在安徽的是很有影响的。
王近山(1915-1978)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叁○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叁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叁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叁十一军第九十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叁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叁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叁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邓小平题写书名的《一代战将》就是描写王近山指挥的战斗。多名国家领导人为其题词。陈锡联和李德生为此书作序,回顾了王近山将军的一生。也有多名昔日近山近旁的警卫、下属写了回忆录!比较客观公正的对他一生作了评价!
王近山将军原名王文善,二弟名为王文庆,叁弟名王文洞。与也同出身于红安的王建安将军(红安桃花沙河人)属同宗,系于同一族谱。(族谱为:建、又、文、昌、作)王近山属文字辈,在我们村中辈份居最长。王近山自九岁投入革命后只在解放后回过村子两次。一次是送父回乡下葬,一次是复出后准备赴前线,不料回后发病不治逝世。王近山这名字是参加革命后从取的。
王近山参加革命时是不是随同詹才芳走出去的,不得而知。但詹才芳、张仁初的村子分别是王近山村的前后。田地相连,说不定儿时他们一块儿放牛也不一定!!按简历推断。詹才芳生于1907年,王近山生于1915年。所以跟随詹才芳出去干革命是可信的!!但在村中除了近山去参军,他的弟弟及村里与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没人相随!!
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他9岁放牛,13岁给地主当长工。某年青黄不接时,到地主家借谷受辱,后多次与人讲:“不打倒富人,穷人出不了头。”王近山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给詹才芳担任警卫员,后任红四方面军10师30团机枪连通信员、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 1931年,30团搞肃反,10个连长10个指导员杀剩2个,詹才芳说:近山,从现在起,你就是连长了。当时王近山才16岁,人称“小连长”。有一次与敌肉搏,抱住一个敌人滚下悬崖,头部被尖石穿了一个洞,仍拔出手枪将敌人打死,从此头部留下伤疤,不能搓洗。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王疯子”。后升任副营长。 1931年,王近山任10师30团营长。黄安战役中,阻援阵地被突破,徐向前赶到前沿阵地,命令作为总预备队的30团反击,王近山冲在最前面,经过血战,反击成功。反“六路围攻”时,王近山任10师28团副团长。一次28团担任防御任务,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红4军政委周纯全不适当地命令守山部队出击,王近山带领3营按兵不动。出击的部队失利后撤,王近山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一次有一次的进攻,保住了全军的后路。王近山在反“六路围攻”战斗中负伤,出院后任团长。反“六路围攻”,28团打了10个月的防御战,顶住了敌人的长期进攻。反击时,王近山指挥4个团作战,他带领28团来到一个村庄,与敌一个旅遭遇。王近山大喊 “同志们,敌人要跑了!赶快抓俘虏!缴枪不杀!”正在宿营的部队对敌突然猛击,创造了我军一个团歼敌一个旅于遭遇战的战例。王近山担任团长时,师政委打电话说1营书记曾绍山是反革命,让王近山把曾绍山抓起来,王近山说:他不是反革命,我不抓!师政委带人到28团将曾绍山捆了起来,王近山闻讯带交通队赶来,王近山说:你以为我的交通队就吃素的。师政委悻悻而去,到徐向前面前告状,说28团哗变了。徐向前听了哈哈大笑:王疯子哗变?扯淡! 1935年在四川江油县的战斗中,他头部负伤,被抢救下来,送往后方。这时徐向前到了前线,问王近山在哪里?王近山得知前线吃紧,强令部下用担架把自己抬回前线,指挥部队反击,取得了胜利,但他头部再次负伤。 1935年,王近山担任10师副师长,当时只有20岁。他带领突击团抢渡金川,登岸时,他随着突击队,端着机关枪和敌人对射,强占了滩头阵地。攻打天全时,王近山带领部队,袭击守敌侧背,敌丢弃阵地,企图关城门闭守,王近山端着机关枪紧追,打死敌团长,追进城内,占领了敌人师部。百丈战斗中,他英勇顽强,指挥灵活,率部大量杀伤敌人。红31军93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 “围剿”、长征和山城堡战斗。 1936年,王近山到红军大学学习。他性格好动,但刘伯承来讲课是他听得十分认真。陈康问他:刘校长讲课你能稳坐静听,为什么?他说:刘伯承校长是中外闻名的军事家,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敬重他,佩服他,对阵打仗都怕他。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们在他的教育下,也许能成为常胜将军,也许还能成为一名军事家。抗日战争开始后,王近山还是像红军时期一样指挥战斗,经劝阻后才有所注意。但与攻城受阻,他还是要往前冲。在战场上经常要6、7个警卫员跟着他,不听劝说时拉着他,甚至几个人压在他身上。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在神头岭伏击战中负伤。他得知敌千余人的辎重部队要经过七亘村,在来不及调兵的情况下,他率领772团5个连伏击,歼敌300余人,搬战利品用了一天一夜。两天后,他按刘伯承的部署,一反兵家“战胜不复”的常规,在同一地点附近再次设伏,又歼灭日军100多名。不久,772团与2000多日军激战一整天后转移,又与另两路日军遭遇,王近山在战斗中负重伤,一处伤在肺部,一处伤在左臂。王近山后担任385旅769团团长、旅副政委、新8旅代旅长、旅政委、386旅旅长、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
1943年,中央军委命令王近山率16团赴延安扩编,保卫党中央。陈赓嘱咐他尽快去延安,路上不要求战。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2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带16团开始出发。10月21日队伍经过离临汾城不过几十里的敌腹心地区韩略村,这时有了敌情。王近山一看周围是打伏击的有利地形,就决定顺手干一家伙。但其副手政委参谋长都不主张动手,因为敌情不明,一但有了个闪失,误了保卫中央的大事,谁都担当不起。 但疯子不讲人理。
10月22日晚,王近山带部队进入了伏击阵地。在第二天早晨进入疯子望远镜视 野中的鬼子,是13辆汽车上的二三百人。对于准备包饺子的16团的1200多将士来说,这“皮”和“馅”的比例,恰当的不能再恰当了。这饺子馅,真比得上天津馆的三鲜韭菜饺:)这是应冈村宁次所邀,到太岳区来观摩“铁滚式扫荡”新战法的,由冈村的亲信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带队的骨干军官,其中包括一个旅团长,6个大佐联队长(团长),180个中佐和少佐大队长(营长)和中队长(连长)。不用说,这187个皇军骨干军官,其中有日军战地参观团的一名少将旅团长,都被王近山和他的16团美美的、统统的米西米西的了。被疯子吃掉的至少是6个联队(团)上的军官架子,那时有戏话:王疯子笑,冈村宁次跳。
战斗结束后,敌尾追而来,封锁了16团所有的道路。王近山将部队分叁路乘夜暗突围,用一个连在几个不同方向佯动,让司号员从四面八方吹号,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王近山到延安后,任陕甘宁留守兵团新4旅旅长。老毛接见了新4旅的领导干部,老毛握着王近山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革命就需要这样的疯子!谈到韩略村战斗,老毛表扬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了个漂亮仗。王近山说:我跟刘、邓、徐首长学打仗。老毛说:刘、邓、徐他们是我军第一代军事家,你要做我军第二代军事家。老毛鼓励王近山:你还年轻,要努力学习文化,掌握更多的革命理论,将来仗可以打得更好。老毛从此对王疯子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以后王近山在山穷水尽之时,还没断柳暗花明之念,就是基于对这种印象的信念。 在延安期间,王近山到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王近山指挥新4旅等部急行军,叁天路程一天半赶到,出敌不意抵近爷台 山,全歼守敌5个连和一个营部,夺回爷台山阵地。老毛对王近山的指挥给予很高的评价,在庆功会上,老毛举杯向王近山祝贺。上党战役时,王近山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战斗中,他在前沿指挥所,发现敌炮兵突然盲目射击,敌军阵地上有人扛着弹药箱在运动,立即向陈赓建议:敌人要逃跑,马上派20团迂回到土落村一带,断敌退路。纵队政委谢富治认为敌人不是逃跑,陈赓哈哈大笑:这回我要听王近山的罗!20团果然切断了敌人的后路。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副司令员、1946年7月代司令员、司令员。6纵成立较晚,红军连队少,多数团由地方武装改编。王近山重视主官的配备,对主官的选拔尤其严格。他对部队要求严厉,完成任务不容打折扣,但对部队的教育讲究方式方法,他重视部队作风养成,狠抓战术、技术训练,树立了王克勤这一典型。6纵补充了许多新部队,王近山用老部队打冲锋,待敌人溃退时,再让新部队去追击,使新部队首战取胜,培养士气。在王近山的指挥下,6纵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纵队。《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向6纵学习》的社论。6纵的干部、战士一听说是王近山指挥战斗,都信心百倍,奋勇当先。国民党国防部评价6纵“长于攻坚,指挥及纪律性” 兰封战斗前,他派了两名旅参谋长,化装到敌人深远纵深的兰封、考城侦察,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他采用远途奔袭的战法,指挥部队全歼守敌,并缴获 11辆坦克。
老毛对疯子有深刻印象,小平同志也一样。
1946年,是国军最抖最神气的年头。那年6月,国民党军30万,包围中原解放军6万余人。除了一纵一旅的皮定均把他的部队成建制地全部带到了华东,李先念在突破国民党军重围,撤入鄂西山区之前,损失了70%的部队。为此,中原解放军没有象一二三四野那样骄人的战史。不仅如此,中原解放军首长的“中气”也是很有推敲的地方,比如说,王树生在给皮定均和徐子荣交代任务后,留了一句悄悄话:准备一套便衣。当然,皮和徐都作了相反的决定:与部队同生共死!那年8月,刘和邓的日子也不比李先念王树生的日子好到哪里去。5万人枪不到的晋冀鲁豫解放军被30万装备精良的国军压迫陇海路以北老黄河以南的狭窄地区。刘邓与李王不同,他们决定以攻对攻,集中兵力先打掉国军的精锐-整编第3师。
参谋长李达介绍完敌情和决定后,邓扫视4个纵队的军政主官,提出了问题的 核心:如果不打,我们只有回太行山去了! 他和刘伯承觉得会有人站起来请战。 没人作声。这些不作声的纵队司令员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是后来官拜上将的杨勇、陈锡联和陈再道。于无声中响惊雷的是疯子。32年之后,在王近山去世时,老邓和许多他的战友对疯子当时的英勇形像和肺腑之言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和政委商量过了,我们纵队打。我王近山今天下军令状,我们纵队和整3师干!我们6纵比起兄弟纵队来说是个年轻的纵队,拿我们去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纵队能保存下来,晋冀鲁豫解放区就能坚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打,纵队如果打得只剩一个旅,我当旅长,老杜(义德)当政委;打得只剩一个团,我当团长,老肚当政委;打得只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纵队全打完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 刘和邓被疯子所感动了。
这就是1946年9月的大杨湖之战,王近山到距敌300米的指挥所指挥战斗,激战两天叁夜,关键时刻集中7个团兵力实施打击,全歼敌整3师主力59团。疯子嬴了,整3师师长赵锡田被活捉了。那年疯子30岁。
10月,王近山指挥部队突然跨过黄河,强行军百余里,在任庄打了一场预期遭遇战,在敌人大兵团眼皮底下,歼灭敌119旅356团。 11月滑县战役强攻上官村前,王近山组织全纵营以上干部抵近前沿侦察,按预定计划全歼守敌。
47 年跃进大别山的强渡汝河。若不是6纵18旅(旅长就是百战将星之一的肖永银少将)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敌人一个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这个大雷岗渡口,17旅(旅长就是后来的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少将)又拼命掩护了侧翼高山集,中野12万大军将全军覆没,跃进大别山将成为笑话。可以说,没有6纵打好这一仗,就没有整个中野。所以当时刘伯诚司令员才会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送给6纵:狭路相逢勇者胜!
同一年,王近山因车祸摔断了大腿骨,邓小平去看他,他说:邓政委,我的腿断了,不能再去打仗了。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1948 年王近山指挥6纵、陕南12旅、桐柏28旅打襄阳时,他一反“攻城先攻山”的常规,提出“撇山攻城,直捣西门”,避开敌军主阵地,猛虎掏心,直接攻城。他采取声东击西、隐蔽作业、梯次隐伏的手法,连蒋介石、白崇禧也上了当。总攻西门时,王近山以一个营担任突破,一个营配合,16个营梯次跟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两万余人,活捉敌中将康泽。
敌副司令郭勋祺见到王近山说:当年红军过四川,我这个师长没能堵挡住你这个师长,可是那回我逃脱了。这回我这个副司令,没能逃脱你这个司令的手啊!淮海战役中,6纵将敌黄维兵团引至大洪山地区,采取敌急我急,敌缓我缓,不即不离的方针,拖住该敌。当黄维兵团东援时,6纵实施尾击、侧击,并超越黄维兵团,在蒙城阻其东进,随后参加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
王近山采取重点配备兵力,加大纵深,多级控制强有力的机动部队的部署,依托村落,构筑野战工事,阻敌突围。他强调一线和纵深之间要挖通交通壕,村落要布置火力阵地。阵地要安排生活设施,以利坚守。由于部署妥当,6纵击退敌猛烈进攻,杀伤敌3000多人,使敌无法突围。他和政委杜义德处 置妥当,接受了廖运周110师战场起义。王近山用兵无私。他将本纵主力团46团留做预备队,当7纵遭到敌军反扑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把46团拉上去拼杀。黄维以号称“威武团”的54团防守双堆集东侧野战核心据点,王近山指挥17旅 49团“襄阳特功营”,协同华野3纵“洛阳营”,攻占敌据点,全歼“威武团”。黄维施放毒气突围,被王近山指挥部队围追堵截歼之。
1949 年王近山任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政委。当时杨勇担任五兵团司令员。邓小平对王近山说:打仗你比杨勇强,但其他的他比你强,所以,你当副司令。渡江战役时,12军司令部作战科按常规草拟第一梯队展开两个师,每个师各展开两个团的作战方案。王近山认为成败在此一举,将叁个师的主力团编组成渡江突击队,强渡成功。渡江以后,他指挥部队以疾风扫落叶之势,追击千里,连克18座县城,歼敌35000人。他曾自己开着吉普车赶到前线布置追击,路遇敌散兵游勇,浑然不顾。向西南进军时,军参谋长按上级规定的进军路线做了行动部署,王近山说:部队背着粮食、背包,沿途还要攻打敌人占领的山头,什么时候才能打到重庆?他将12军的汽车全部集中起来,搭乘部队疾进,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夺取了重庆,弄得蒋介石头天晚上睡在机场的飞机上,第二天凌晨飞走。动作慢的飞机被12军先头部队打得无法起飞。
王近山是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倚重的战将。刘伯承称赞王近山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邓小平称赞王近山骁勇善战,战功卓着。徐向前评价王近山打仗勇敢顽强,指挥果断,机动灵活;有压倒敌人的气概,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条件多么艰苦,从不叫苦;他敢打硬仗、恶仗,有时伤亡很大,也能顽强支撑局面,坚决完成任务。王近山说:勇敢是向徐向前学的,指挥是向刘伯承学的,果断是向邓小平学的。王近山重视思想工作,他经常把纵队政治部的干部请到指挥所,向他们介绍作战思想、战斗部署和战况,因此他所在部队的宣传鼓动工作做得好。
王近山说:我这个人别的不会干,打仗是我的本行。我愿意为人民打一辈子仗!他在战争年代7次负伤,其中4次重伤。王近山的“烧铺草”精神全军闻名,老毛曾称赞:“这个‘王疯子’,疯得有水平呢。”而陈赓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就说过:看来疯子并不疯!王近山1950年任川东军区司令员,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叁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60军一分为叁,181师配属12军打穿插,179师配属15军,180师为兵团预备队。第二阶段作战,60军命令179师、180师、181师归建执行掩护任务。180师被敌包围,179师和181师接应未果,180师分散突围,严重受损。战役结束后,王近山给彭德怀打电话:“180师受到严重损失我十分痛心,怪我考 虑不周。” 彭德怀说:“180师受损失我负主要责任,你不要想不开”。
老毛为此召见王近山。王近山带了个参谋去见老毛。老毛要王近山汇报第五次战役详细情况和180师受损失的原因。王近山勉强讲完180师的情况,说了句“180师受损失我负主要责任”后,就再也说不下去了。随行的参谋做了补充汇报。毛泽东说:王近山,你这个参谋说得比你有条理,他在为司令员辩护哩。有关第五次战役和180师情况,60军的领导是否也是这么认识的?王近山说:60军的干部对第二阶段战役指挥有不同意见,主要认为我指挥方面失误出的毛病。老毛说:现在是调查研究,还不到做结论的时候,谁负什么责任,调查完就会明确的,有责任推不掉,无责任也拉不上。现在,要把志司、兵团、军、师各级责任分别搞清楚才行。王近山同志,刚才听你们汇报后,看来各级均有不同的责任,而主要责任谁负,还得进一步调查。有人给我写信说是由于你的右倾造成180师的损失,看起来还不能马上做出个恰当的结论,你能把汇报的情况拿出充分证据吗?随行的参谋说:战役的两个阶段,我都记了阵中日记,敌情、我军部署,实战进行的时间、地点和情况都是准确的。老毛说:那好,把这个日记拿来给我看看再说。
5天后,随行的参谋去送日记,老毛与他谈了话,老毛问参谋:你老实讲,你们王司令有没有右倾情绪?参谋做了回答。之后,老毛单独召见60军军长韦杰,接着同时召见12军军长曾绍山、15军军长秦基伟。老毛还找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做了调查,彭德怀、解方回国,加上陈毅都替王近山说了话,老毛确信王近山没有右倾问题。老毛再次召见王近山,他说:王近山啊,第五次战役和 180师受损失的问题,现已全部查明,主要责任并不再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我给彭德怀和韦杰都讲过,180师那个师长必须撤职,今后不能让他带兵作战。你是个常胜将军,我早就知道,但不能轻敌和骄傲。你这个兵团司令员,对今后的作战方针,可以提些建议。王近山说:我认为在朝鲜我军应采取以阵地为依托,局部反击的歼灭战,不打则已,要打就吃掉敌人一块,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联合国军要赖在朝鲜,咱就跟他耗,看谁耗得过谁?老毛:我们想到一起了。怎样巩固阵地,你想过没有?王近山谈了构筑山洞工事,集小胜为大胜的战法。老毛:王近山啊,你真不愧是我的优秀军事人才,名副其实的一员战将,我和叁兵团的3个军长都谈过,他们也提过类似建议,但都没你这么 深刻。回朝鲜你向彭德怀同志汇报一下,我正在考虑改变对美军作战的总方针。
王近山指挥15军和12军进行了上甘岭战役。王近山要求部队不急不躁,依托坑道坚守,集中炮火消灭表面阵地的敌人,量敌用兵,坚守坑道与反击配合,大小反击结合,以小兵群灵活作战为主。同时组织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上甘岭战役前,他向林彪讨教上甘岭战役如何打,林彪只说了一个字:“熬”。王近山两次获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上甘岭作战是第叁兵团的作战。是叁兵团中的十五军。那时王近山是兵团代司令(司令陈赓在国外就医),秦基伟是十五军军长。而且十五军在此役前建树不大,比十二军这支叁兵团的头等主力是没法比的。并且防御五圣山,王近山派出了他的嫡系十二军两个师的精锐由李德生参与协防。上甘岭战役中十五军打出了气魄!!但十二军起的作用能低诂么!!战后,十五军基本上赔上了血本,休整补充了好长时间才恢复点战斗力!好在有功被选为空降兵团
!!秦基伟也因此逐渐成为大军区首长,国防部长。王近山也是功苦劳高。
听虎将王近山哽咽思忆朝鲜战场
1964 年-1970年,王近山将军和我共同生活在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我是62年高中后从首都下放到那里的知识青年,熟了后我们经常见面,也常到他在农场的家中吃饭聊天。每周场部有露天电影放映,我记得很清楚,《上甘岭》很受大家欢迎,几次放映无论寒暑,自始自终都是满场黑压压的男女老少。王将军也带着妻子和两叁岁的妞妞,都坐在小板凳上,但他时常看不完而退场。
我碰上他的一次提前退场,忙跑过去陪他回家,却发现他在用手帕拭泪。这位在红军时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八面威风的猛将,被刘邓也被叁军称为“拼命叁郎”、“王疯子”的一员虎将,此时为何如此老泪频弹呢?他拖着伤残的腿,虽是秋天他已披上朝鲜战场上发给他的皮大衣。我替他拿着小板凳,扶着他边走边聊。“王叔叔,电影上的上甘岭英雄们都是真的吗?” “小万啊,都是真的!不过电影只表现出,当年我们残酷无比战争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啊!就说你们都知道的上甘岭的大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可何止这几个呢,我说有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都不为多!不过,他们叁个是英雄的代表而已。”
王叔叔动容地答道。我听得出了神,一边扶着将军伤残的手,一边难过地看着他显得僵直不自如的脖子(弹片还卡在脖后,永远不能取出),脸上的肌肉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抽动。王叔叔虽然身经百战,身体上下弹痕累累,又遭贬下乡务农,但他仍是漆黑剑眉高扬,刮得干净的下巴泛着青光,没有帽徽的军帽戴得端端正正,旧军装上没有领章,但风纪扣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系得紧紧的,胸膛挺得高高地,衣服上面毛主席的头像和“为人民服务”的像章闪烁金光。
他看着我没有经过任何战火的平滑幼稚的脸,止住泪水,意味深长地说:“小万同志,多少像你这样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个个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啊!美国鬼子几十万发炮弹射向上甘岭,这个不足四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小万同志啊,美国鬼子动用了六万兵力,叁四百门大炮削掉了上甘岭二、叁尺,白天他们依仗飞机大炮把我们压住了,晚上就是我志愿军的天下,几易阵地,真正的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敌人冲上来,手榴弹、机枪不解决问题了,像排长孙占元双腿打断,他爬行指挥,拣起敌人的机枪又打退敌人五六次反扑,他一人就歼灭敌人七八十人!子弹完全打光,被敌人包围,叫他投降,他大喊一声,拉响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老将军讲到这里又掏手帕,我被将军的话深深感动了,我问:“有电影里这位漂亮女护士吗?她还和坑道里的志愿军一齐唱我的祖国?” “那里有什么女护士,哪儿还有力气唱歌呢,正常人生活的基本要素水、空气、阳光、食物我们的官兵都得不到满足,他们甚至喝自己的尿来维持生命……”将军此时讷讷地声音低沉下来。
我陪伴将军来到他农场的家,房子里可以说四壁皆空,除了正面墙上一张毛主席像外,没有任何装修和装饰,只是里外两间,中间还没有门仅仅挂了一个白布单子而已。在房后接了间厨房,由将军湖北老家的亲弟弟帮做饭。将军很好客,常留我这个单身小青年在这里吃饭,而且文革中到农场看我的二弟仲翔和四弟季飞都在他这个小灶上打过“牙祭”,无非是炒个鸡蛋,炖碗肉,再到农场酒厂沽瓶自酿的米酒,当时大家都高兴地不得了呢,因为当时食用的粮油酒都要凭票供应!里间一张农场木匠自制的大木床和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上面吊着一只带罩的25瓦灯泡,床对面用砖头垫起两只大木箱和一个皮箱,这就是将军当时的全部大家当;除了两个从北京带来的红色铁皮、大磅热水瓶和一个熟人黄振荣从北京带来听新闻的收音机外,没有任何显眼的、带点现代化生活气息的物品。
我看了一下将军戴着的老旧的夜光“欧米加”,可能是战利品吧,说:“时间还早,再讲讲上甘岭的战斗吧!”(随着近来阅读各种关于他的书籍杂志,我今天才真正了解他们这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英雄豪杰是多么令我们后代肃然起敬,他们将成为我们不畏艰险困苦而永远向上的学习楷模啊!)老将军说:“上甘岭是我指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了,这场战争我不仅下命令到军部,我还直接指挥到师、团,甚至指挥到连、排、班,真是惊心动魄的血战啊!我的指挥所设在离这两个高地不远的地方,望远镜里战士们和美国鬼子浴血激战,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也是两天叁夜的吃不下饭,我们不光是缺飞机、大炮、弹药,就连常人需要最基本的空气、阳光、水都没有啊!连拉屎的自由也没有,因为到外面去时刻就有死的危险,有的战士到坑道外出恭,就被敌人突然飞来的炮弹给炸死了呢!因此只好拉在里面,再加上阵亡战士的尸体、伤病员身上所散发的气味、那空气是什么滋味,你们谁受过呀……”,我睁大了眼睛迷惑不解:“尸体为什么不安放到外面?”“你们那里知道,放到外面就会给敌人的炮弹炸碎,这都是烈士的遗体啊!另外活着的战士连伤病员都照顾不过来,加上战斗激烈也顾不上掩埋烈士的遗体。我们在上甘岭外巡察时就遇到过在炮声中突然飞到眼前一只残缺的血淋淋的手和腿什么的……”
老将军哽咽了,夫人忙说:“小万,让你王叔叔早点休息吧,别谈打仗了,今晚他又睡不着了。” 王将军经常从场部下到分场视察。开始有农场工作人员或黄振荣陪同他下来,后来他经常独自一人跑到地里视察春耕秋收,也常冒着炎热大暑或顶着刺骨寒风深入到田间地头、职工家属宿舍,掀开锅盖看看我们吃些什么。那时不让有自留地,但屋前屋后有荒地,职工的日子不宽裕还是让种点蔬菜,搭个瓜棚豆架什么的。王叔叔说:“屋前房后业余劳动垦点荒,毛主席说这叫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嘛!”他还让自己的亲弟弟和妻子也养几只鸡和两只羊,补充很瘦的小妞妞的身体。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干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在当时困难的时期也是很重要的补给呢。时光飞逝,整整叁十年又过去了。
王将军和我先后离开了农场,但那几年的生活却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叔侄之情,78年春王将军在南京军区任顾问,在与癌症病魔搏斗,听着为他专门播放的军号,英魂到硝烟迷漫的战火中找到了最后归宿。去年我见到了王将军的女儿巧巧,她告诉我:“我父亲在上甘岭是3兵团的代司令员,指挥四、五个军还有二万多朝鲜人民军呢!3兵团驻有朝鲜人民军的联络官!他的掩体指挥部离上甘岭不远,一个连队在前线,被打的只剩几个人了,但他们仍然顽强的战斗,被打瞎的战士眼里流着血,背着被打断了腿的战士仍在向扑上来的敌人射击。父亲告诉我:“上甘岭上不算24000伤病员,每平方米平均就有咱们阵亡的2、3个官兵,这是他指挥过的最惨烈的战役。”我父亲那时才30多岁,虽多次在战争中负伤,但看到这样的情景,那股子‘拼命’和‘疯劲’又上来了,夺过卫士的冲锋枪就往掩体外冲,已忘记自己是几万部队的司令员,警卫班五、六个人硬是把他拉住了,后来兵团党委做出决定,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卫兵在掩体口专门阻挡王司令随便出去。”
将军的第5个女儿媛媛,这位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女士,去年秋天专程陪我到北京通州区采访了跟随将军经历了解放战争、朝鲜战场的司机老朱,也就是她的“朱爸爸”。他开过美吉普-苏吉姆-中国212吉普,以忠诚勇敢和机警深受首长信任。媛媛说:“有一次,朱爸爸驾车带我爸非常机警地躲过了敌机的追击和轰炸,,我爸非常感慨地说:‘老朱,就凭今天你的勇敢机智,你要什么奖励我都可以给你!’‘我什么奖励都不要!’我爸爸就说:‘我回去后,一定为你找一个最好的大夫治好你的不育症’,朱爸爸说:‘谢谢你了首长,我想恐怕是没有这个福气了。’爸爸坚持说‘我回去后就把朝鲜战争结束后第一个出生的孩子送给你。’我是朝鲜战争后第一个出生的孩子,爸爸就决定把我送给朱爸爸,当时我妈妈不同意,但我爸爸作为一个军人,也是一诺千金,他从来对自己的承诺都不食言,为此我有两个爸爸了,爸爸还从他的津贴中每月拿出40元钱补贴我朱爸爸。我朱爸爸特别疼爱我,从小抱着我长大。”
在通县一座的老式简陋的楼房里,我见到了这位可称为英雄司机的朱师傅。英雄司机并没有得到优厚的待遇,除了大床和一个简易木沙发占据一室,另一厅一个单人床,有病的老伴住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厕所和狭窄的只允许一个人活动的厨房,还有一个首长送给他的北京单开门的雪花牌冰箱和18寸的彩电,倒是他和将军在朝鲜的黑白照片和一个装着牙具的、在朝鲜战场发给他的碰掉了磁的白色茶缸引起了我久久的注目和敬意,因为那上面有一行鲜红如血的字:“献给最可爱的人”。他已退休多年,今年已经85岁了,人精瘦,背微微的弯着。真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岁月不饶人呀,1 米 8的大个子,满头银丝,理的很短。但只要提起王近山将军,他的眼睛立刻明亮起来,也不咳嗽了,他充满了无限敬意和亲切深情回忆首长,更像回忆自己的长兄和父辈:“是啊!我这一辈子跟首长学会了什么?”
他猛然抽了一口纸烟,“学会了不怕艰难困苦,学会了不怕死!”“就说在朝鲜首长的办公室,他已是兵团司令员了,指挥部半掩体里面除了一张行军床和一张石头壁上挂着地形图、敌我兵力分布的作战地图,子弹箱做成的桌子,上面铺一层白布,上面挤满了五六部电话。美国人根本不相信兵团司令部这么简陋,在这里首长指挥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啊!而且离两个高地这么近。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共打了43天,前线的士兵们个个视死如归、勇猛上前,下面的部队又整装待发,毫无惧色。敌人封锁太利害,我听首长给志愿军后勤部长洪学智挂电话:洪麻子,我缺弹药,缺食品,缺水,你得保证供应,我的司机警卫眼都饿花了!洪回话:王疯子,你别着急,我想法供应,就是背,老子也给你背上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