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共“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9:13
与癌共“舞”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5日 22:00 来源:CCTV.com

编导 朱辉    摄像 姜可千 田新华
【主持人】欢迎收看《中华医药》,洪涛在北京向海内外的观众朋友问好。
我们常把人类与癌症的对抗,比喻成一场正在进行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所面临敌人是非常强大的,因为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万癌症患者,每年有近600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一旦患癌,事实上你已经站到了战场上,关键是,就像战场上的士兵那样,面对癌症这个强敌,你是听天由命,放弃斗争,还是保留斗志,运用智慧和勇气,扭转战局。今天要和您见面的5位人物,在与癌共存的时间里,不仅没有被它击败,反而战胜了它,活出了各自的精彩人生,一起来认识这些与癌共“舞“的勇者。
【解说】她,22岁因饰演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红遍大江南北,谁曾想60岁,她却突然遭遇癌症,然而14年抗癌,74岁的她如今仍能活跃于影坛 。
【字幕】陶玉玲:直面癌症
【解说】自从1956年,在电影《柳堡的故事》中出演二妹子以后,陶玉玲的事业如日中天,一演就是39年。1993年11月的一天,正当60岁的陶玉玲,满怀激情地为一部影片拍摄做准备的时候,她被医院告知,之前的一次体检结果显示,她的口腔有问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电影表演艺术家 陶玉玲】因为还要住院,我就给陈国星导演打了个电话,我说很可能最多一个礼拜,我绝对能出院。
【解说】可是情况并不像陶玉玲想的那样乐观,一个星期后,她不仅没能出院,而且病理切片的检查结果,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电影表演艺术家 陶玉玲】结果是恶性的,是癌症。
【字幕】1993年11月15日,星期一:口腔上颚左后部,小涎腺肿瘤——陶玉玲病中日记。
【电影表演艺术家 陶玉玲】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就觉得我这辈子,我说好像没做什么坏事,人家说,好人一生平安,怎么我就不平安了呢?
【解说】癌症的降临,给了陶玉玲残酷的打击,尽管努力地调整自己,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她的心情都很复杂。
【字幕】1993年12月12日,星期日:昨晚睡得很好,昨天是我发现病至今整一个月,也是生日,希望痛苦与时间一起过去。——陶玉玲病中日记。
【解说】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陶玉玲必须尽快接受切除肿瘤的手术,可是,在她了解到手术方案之后,却怎么也无法接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 柳春明】把这个面部,从这个上唇,整个这个切开,把这个软组织掀开,然后再去切这个肿瘤。
【解说】切开面部,摘除肿瘤!刚刚调整好心态准备面对癌症的陶玉铃,没想到还要面临这么残酷的手术。
【电影表演艺术家 陶玉玲】我不毁容,我怎么面对人家,心里感觉到肯定是不行
【主持人】为什么陶玉玲不愿意面对这个手术呢?您看,这个小涎腺肿瘤的位置,是在口腔上颚的左后部,按最佳的手术方案,就是从脸部的正中向左面切开,摘除肿瘤,很显然这样会导致“毁容”,“毁容”对一般人来讲都很难接受,更何况是作为演员的陶玉玲,脸毁了就意味着,从此将告别心爱的表演事业。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其实医生当时选择给陶玉铃从面部切开进行手术,也是不得已,因为不从面部切开,就要从口腔内切开,这样做,手术后患者有可能失去口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手术操作难度非常大,手术的成功率比较低。那么,陶玉玲该怎么办呢?
【解说】在陶玉玲的要求下,医生还是进行了从口腔进入切除肿瘤的手术,所幸的是,手术比预想的成功,但手术给陶玉玲的口腔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很长一段时间,她不能进食,也不能说话,只能靠输液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解说】对于陶玉玲来说,一方面要面临丧失口腔功能的危险,另一方面,还要面临手术之后,癌细胞复发和扩散的可能。
【字幕】1993年12月14日,星期二: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毙,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陶玉玲病中日记。
【解说】话虽然是这么说,但要真的“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就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可方法在哪里呢?
【电影表演艺术家 陶玉玲】我心想,想开了吧,你在家要生病,也是要生病,你在家要死你也得死,你到外面去参加活动,该怎么地,就怎么地。
【解说】于是,手术后还在接受化疗的陶玉玲,开始了对抗癌症的生活。
【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只要是不治疗的时候,我全部在做吸吸呼,一天大概6、7个小时
【解说】“吸吸呼”是一种以走路为主的有氧健身运动,有助于恢复人的气力,这样的锻炼陶玉玲从医院做到了家,尽管每天的这么坚持锻炼, 60岁的陶玉玲还是在几次的化疗后,显得比较虚弱。
【解说】可是偏偏就是这个时候,她接到了电影《炮兵少校》剧组约她演戏的邀请。
【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我当时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但是我爱人说去呀
【解说】39年来一直从事表演事业的陶玉玲,渴望演戏的心早就跃跃欲试,只是身体的虚弱,她恐怕力不从心,但是当这次真的被邀请时,她还是心动了。
【电影表演艺术家 陶玉玲】就是叫人家扶着,搀着,这样到了电影局,这是手术后第一次参加社会活动。
【解说】就这样,手术后四个多月,陶玉玲拖着尚显虚弱的身体,开始了电影《炮兵少校》的创作。
【陶玉玲的好友 杨静】后来我一看她,根本就不像个病人,完全是和以前一样,我说你怎么恢复的这么好啊。
【解说】陶玉玲也没想到,她不仅圆满完成了电影《炮兵少校》的拍摄,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好,又和从前一样,一部接一部地开始演戏。
【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不是说谁该有癌症,谁该没有,就该你没有?所以不要这么想,有了,就是要面对现实。
【解说】如今已经是74岁,抗癌14年的陶玉玲,仍然健康快乐地活跃在银幕上。
【主持人】陶玉玲直面身患癌症的事实,并努力寻找对抗癌症的方法,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健康,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哀莫大于心死,面临癌症,首先要正视这个现实,鼓起生的勇气,不惧怕癌症,才有机会把握自己的生命,这一点,在遭遇癌症的同时,又三次经历生命危情的姜寅生,感受更为深刻。
【解说】他1997年被确诊为结肠癌,在肿瘤被切除后的15天内,他却又面临三次开腹手术,三次挺过生命危难,如今已抗癌10年的他,对癌症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解说】1997年的一天,刚刚50岁,事业蒸蒸日上的北京人姜寅生,仿佛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那一天他被确诊为结肠癌。
【姜寅生】第一反应就是脑袋一片空白,热血往上冲,腿发软,心想完了。
【解说】当时的姜寅生认为,死亡已经离自己很近了,为了挽救生命,就必须马上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打开腹腔切除肿瘤。
【姜寅生】我跟我的女儿说,我也活不了多长,你现在正在面临到日本去留学,我今天进了八宝山,你明天马上就要走,不要顾忌我,你的前途是要紧的。
【解说】9月15日,做完最后的交代,姜寅生就被推上了手术台。由于肿瘤是长在肠道里面,肿瘤和肿瘤所在的一段肠道被一起切除了,出乎姜寅生的意料之外,手术还算成功。可是他哪里想到,手术后的第四天,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就破灭了。
【姜寅生】开始就是觉得胃里头憋得慌,胀,肚子非常胀,肚子鼓得非常鼓,他们医学上叫蛙形肚。
【解说】姜寅生非常担心,为什么肿瘤顺利切除了,病情却很快就恶化了呢?
【姜寅生】然后上不来下不去,屁也没有,大便也没有,想吐又吐不出来,非常难受。
【主持人】其实姜寅生病情的加重,不是因为癌症扩散或者转移,而是出现了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极容易发生的——肠梗阻。您看,如果我们把这根管子比做人体的肠子,由于姜寅生手术后腹腔里充血、水肿还有液体渗出,使这里的肠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粘连,那么肠道里的东西还有气体,就会被堵塞不能通过,它就会压力越来越大,出现扩张,导致呕吐、腹胀、排不出气体,解不下大便的梗阻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一般患者都会因此出现生命危险,而姜寅生刚刚做完手术,已经受伤的肠道,就更经受不了梗阻的扩张和压力,当时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解说】姜寅生的肠梗阻情况越来越严重,医生们提出,必须要再次进行开腹手术,可是第一次手术的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就要再次打开腹腔,在已经受伤的肠道上动刀,姜寅生能受得了吗?
【姜寅生】那么我也豁出去了,做第二次手术就做吧。
【解说】在1997年9月,姜寅生第二次被推进了手术室,他的腹腔再次被打开,医生们对他出现肠梗阻的部位进行了处理。恢复知觉的姜寅生,庆幸自己大难不死。
【姜寅生】生活多美好啊,还要看看21世纪什么样呢,当时是这样想的,就是真的不愿意死。
【解说】姜寅生盼望着自己赶快好起来,6天过去了,一切都显得正常,他以为很快自己就能够回家休养了,但是就在第二次手术的第6天早上,他又感到了突如其来的难受。
【姜寅生】一张嘴,胃里头的东西就像喷泉一样喷这么一大盆,然后过一会儿又一大盆,都不知道哪来的这些东西。
【解说】肿瘤切除了,肠梗阻的危险也解决了,怎么还会这么难受呢?
【姜寅生】当时我就吐完以后也站不起来,一条腿跪在床边,拍着床我就大声喊:老天爷啊,你干吗不让我死了。
【解说】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原来姜寅生再次出现了肠梗阻,这样反复的梗阻现象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医生们也始料未及。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 何小东】这时候我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是指把这一段肠道梗阻剪除,或者把这一段肠道给切除。
【解说】还要第三次手术!这就意味着,姜寅生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要第三次打开腹腔,三次在同一个地方手术,而当时已经历两次手术,极度虚弱的姜寅生,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姜寅生的妻子】跟我交代遗嘱,先是说对不起我,一辈子你跟我,那意思也没享着福,这明儿我走了,你该改嫁你就改嫁。
【解说】尽管第三次手术很危险,但眼看姜寅生的病情还在继续恶化,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手术已是势在必行了,然而就在手术前的一刻,有医生提出用中药一试。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 张振寰】治疗肠梗阻这个中药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承气汤,承气汤它是《伤寒论》里面一个很有名的方子,主要成分有中药厚朴、枳实、大黄、芒硝,我们用在肠梗阻,主要作用是通腹攻下这方面的作用。
【主持人】提出给姜寅生用承气汤治疗张振寰教授,是中西医结合的著名专家,他认为连着两次手术的姜寅生,显然不能承受第三次腹腔手术了,而相对于手术来说,这个时候用中药更安全有效,因为中医在治疗急腹症上功效很显著,从急腹症的特点来看,一般都是气血不通,引起阻塞的病痛,而中药方剂承气汤,恰恰能够有效地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通里攻下,所以张振寰教授想做最后的努力,用承气汤缓解姜寅生的急性肠梗阻,当然如果这个方法也行不通的话,那风险再大,姜寅生也必须面对第三次手术,剪掉梗阻的那部分肠道。
【解说】姜寅生很快吃下了第一服承气汤,一天过去了,这个方法究竟能不能救姜寅生的命呢?所有的人都在等待!
【妻子】第二服,第二服的第二剂都没吃完,然后就是那天早晨突然间就听见他放了一屁。
【解说】肠道能够排气,就说明姜寅生的肠粘连有缓解,肠道有通畅的希望了。
【妻子】哎呦,我当时我就觉得,我高兴得不得了了,恨不得要手舞足蹈了。
【解说】姜寅生终于幸免于第三次手术,也终于熬过了15天里艰难的三道生死关。
【姜寅生】我总算能活了,总算能活了。
【解说】挺过了三次的生命危险,1997年10月,姜寅生出院了,三次的生死经历,让他不仅不再惧怕癌症,而且由于积极的锻炼,10年过去了,他现在仍然非常健康,如今对“癌”字他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姜寅生】上面这个是个品字,品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要品味山的性格,品味山的本质,你看大山,从来高昂的头,从来不弯腰,九千个雷霆也击不垮它,我们如果得了这种病,那首先要学习山的这个坚强,不能怕死。
【主持人】有人说,经历过生死的人,才更懂得生命的意义,你看,姜寅生在15天、经历了三次生命危险,他对癌症、对生命的认识,有了彻底的改变,癌症给姜寅生带来的除了痛苦和磨难以外,也让他变得睿智,变得会更多地去思考,而有一个人,她不仅因为癌症改变了自己,还把自己经历癌症、对待生命的过程纪录下来,想警醒和改变天下所有的女人。
【解说】她,只是众多乳腺癌患者中的一个,她却是用镜头对准自己,拍摄乳腺癌患者患病经历的第一人,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纪录片《珍爱乳房》。
【字幕】2002年4月拍摄实录
【解说】画面上这个人就是叶丹阳,2002年4月20日,36岁的她,想请理发师为自己做一个特殊的发型——剃成光头,并请自己的朋友用摄像机记录下剃发的全过程。
【颜允】在我的镜头里,叶丹阳她始终是笑着的,就是说我都觉得能看出来,顾刚的这个推子不是特别有力。
【解说】顾刚,是当时为叶丹阳剃头的理发师,这也是他最为难忘和特殊的一次理发。
【顾刚】我真的怕她很难接受,真的很怕刺激她,所以我当时就是每当推掉一部分,就是都这样拿这个手在前面这样挡着。
【顾刚】就是尽可能让她看到和原来的差别小一些。
【解说】和所有女人一样,叶丹阳也是个极其爱美的女人,也曾经因自己的一头秀发而自豪,可是她为什么要剃去秀发,又为什么要请人记录这样的时刻呢?
【解说】事情要回到2002年3月30日,那一天,36岁的叶丹阳被诊断为乳腺癌,必须接受肿瘤切除手术,。
【叶丹阳】当时心里就觉得特别想哭,但是其实我觉得所有的人哭的时候,流眼泪的时候,都有一种惯性,就是忍着不让自己哭。
【解说】乳腺癌通常有两种手术方法,一种是切除肿瘤而保住部分乳房,另一种是将长有肿瘤的乳房全部切除,叶丹阳选择了保乳手术,她保住了自己的乳房。
【解说】手术之后,叶丹阳被推进了病房,在那里她看到了同病房的乳腺癌病友,这些病友胸前空空,取代乳房是两道伤疤。
【叶丹阳】没有乳房对一个女人的打击,我想不管她是年轻还是已经步入老年,都是一个打击,因为乳房不同于其它器官。
【解说】那一幕让叶丹阳彻夜难眠。
【叶丹阳】在我生病之前我对乳腺癌一无所知,我相信很多人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而且这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它会对女人的身体和精神有双重的打击,所以我想我要拍一个乳腺癌患者的故事。
【解说】叶丹阳是一名电视编导,作为一个乳癌患者的她,想到用镜头记录乳腺癌患者的经历。
【叶丹阳】要反映她们的生活,当命运给她们安排了这样一个厄运的时候,她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她们会遭遇什么样的痛苦。
【字幕】2002年4月,手术后12天,叶丹阳开始化疗,这一天她把镜头对准自己,一个36岁的乳腺癌患者
【叶丹阳】这手都已经不能打弯了,活动活动这个大拇指,大拇指这个关节疼的忍不了。
【解说】化疗是癌症病人手术之后,又一个难以承受的病痛。
【叶丹阳】这个针扎进去之后,扎到血管里面就是有半小时的时间,这个疼痛就不能忍受了,就好像液体就随着那个针头,就进入你的身体之后,那个疼痛就随着你的血管在往上蔓延。
【丈夫 王军平】她要一说疼,我就觉得束手无策了,但是她自己,当时一种心态特别好,虽然是很疼,但是她根本就没有,给我感觉,当时她自己很疼,但是她说没事,扎吧。
【解说】虽然被病痛折磨着,但是为了真实地记录自己患乳腺癌的全过程,她始终没有中断过拍摄。
【颜匀】去走近她的时候,就会发现生命是这么的阳光,生命可以这么的美好,即使在灾难降临的时候。
【叶丹阳】我觉得有微笑的那种状态可能是最好的,无论是对你还是对你自己的亲朋好友这种状态是最佳的。
【解说】但随着一次次的化疗,让叶丹阳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字幕】2002年4月,化疗后14天的拍摄
【叶丹阳】说实话,在我心里也挺难受的,就是无论你做好怎样的思想准备,等你真到了那一刻的时候,还是有点吓人,,一点都不疼吗,不疼不疼,真的不疼,你知道吗,我就怕我洗澡,我一胡掳,全都掉下来,然后满池子全都是,那就更吓人。
【解说】化疗对于女人来说,另一个残酷打击就是满头的秀发快速脱落,叶丹阳无疑也要要面对这样的残酷。
【解说】为了减少头发脱落那种心里的痛苦,叶丹阳做出了一个决定。
【叶丹阳】那么多的头发,让它一根一根,一缕一缕的掉完,长痛还不如短痛,还不如直接剃了,剃了就完了,它就不再掉了,你可能是面临另外的一种状态,你就把这种让心里会难过的这种状态提早的结束。
【字幕】2002年4月,拍摄剃发的过程
【解说】尽管对自己剃完头发的形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在满头黑发真正掉落的那一刻,叶丹阳还是流泪了。
【顾刚】在那一刻,心里面真的是很难过。
【颜允】就是那种真的是要落泪那种感觉。
【解说】然而瞬间的难过之后,叶丹阳又恢复了她先前的坦然和平静。
【颜匀】我觉得它可能纪录的是叶丹阳的一种态度,一种心,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可贵的东西,而且不论是对她,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有意义的。
【字幕】化疗结束后,叶丹阳还在继续拍摄自己的癌后生活
【主持人】叶丹阳这一拍,就拍到2005年,那一年由她拍摄的中国第一部乳腺癌患者的电视纪录片---《珍爱乳房》问世,尽管这部纪录片让人有一些不忍目睹和酸楚,但是丹阳面对癌症的勇气,面对镜头的坦然和从容令人震惊,这不能不说是癌症让叶丹阳在苦痛和折磨中更加的坚强,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就是说在最濒临死亡的战场,越不怕死,越坚强的人,生命力就越强,也许叶丹阳是这样的,但还有一个古稀老人更是这样,即使在因癌症手术后最虚弱的日子里,她都能凭着顽强毅力,站在舞台上挥舞着指挥棒。
【解说】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被称为"有魔法的指挥家",然而70岁高龄的她却遭遇癌症,经历9年抗癌,如今,78岁的她依然站在指挥台上。
【解说】这是2005年3月的一天,在厦门的一个音乐厅里,当时76岁的郑小瑛正在指挥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乐。
【厦门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 蹇爱】你完全不能体会到她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的精力太旺盛了。
【解说】然而,您能想到吗,这样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女指挥家,竟然是一个直肠癌患者。
【解说】那是1997年11月底,郑小瑛在一次身体检查中,被诊断为直肠癌,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后,郑小瑛赶紧找到了医生。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他说你这个没问题,我可以尽量给你保,就是保肛,这个可以治好。
【解说】在医生的鼓励下,年近70岁高龄的郑小瑛,开始了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 。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给我打了麻药,我就跟他们叽里呱啦说话,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其实死亡一点不可怕,那就叫死一次了。
【解说】手术在郑小瑛的坦然中,进行得非常顺利,而手术后的郑小瑛,想的最多的就是尽快登上指挥台,继续她的音乐事业。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又问医生一句,我说我好了还能指挥吗?他说可以,他说飞行员上天都可以!
【解说】医生的话给了郑小瑛很大的安慰,可是手术后的化疗,她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化疗不但让她满头的长发化为乌有,而且很快让她这个迅猛有力的指挥家,身体变得十分虚弱,这显然与上指挥台产生了距离。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因为指挥是一个体力活儿,我要没有体力,我就没有办法号令那么多人!
【解说】可是恰恰就在郑小瑛身体还十分虚弱的时候,她却接到了一个邀请。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1998年5月5号到8号,爱沙尼亚塔林国家歌剧院和国家交响乐团对我有一个邀请,我不太想放弃,因为那个是一个东方艺术节。
【解说】登上舞台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但郑小瑛的体力能否胜任呢?
【主持人】指挥的确像郑小瑛说的,是一个体力活,不仅要站着,而且还要全身心地投入,没有相当的体力是支撑不了一场音乐会的,记得2001年11月7日,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日本传奇指挥,71岁的大贺典雄老先生,由于疲劳过度,体力不支,在指挥下半场交响乐的时候,突然倒在了舞台上,幸亏是抢救及时,他才脱离了危险,指挥家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当时接到邀请的郑小瑛,刚刚经历手术、正在接受化疗,体力和身体机能都是最弱的时候,她能够承受指挥乐队的高强度工作吗?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音乐对于我来说等于生命,在音乐里那是一种幸福,能够做音乐那是一种幸福。
【解说】郑小瑛接受了邀请,但同时,她也必须接受很大的困难。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我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病容啊!因为一个指挥者她是一个司令员,如果是一个病泱泱的司令员,大家都没有信心。
【解说】郑小瑛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开始积极寻找锻炼的方法。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每天从100米,200米,后来能够走到差不多1000米,我就开始在楼上楼下,我就爬楼,爬一层,两层,然后就可以到底下,我就可以从底下爬上来!我一定要锻炼。
【解说】郑小瑛进行着各种方式的锻炼,两个月之后,演出的日子眼看就要到了,她到底能不能如期赴约指挥呢?
1998年5月8号,人们惊奇地看到,癌症手术后四个月的郑小瑛,又穿上了她那标志性的黑色长袍,戴着假发套站在了爱沙尼亚国家歌剧院的舞台上。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当我那天站在乐池里头,聚光灯又打到我身上的时候,我真感觉好像乐魂又附体了,演完了以后,那些演奏员们在乐池里头,哗,就使劲的跺脚,我走上台去谢幕,舞台上的合唱队,哗,大家都欢呼,那么我也非常高兴,我觉得好像我的艺术生命又回来了。
【解说】郑小瑛终于圆满成功地在爱沙尼亚国家歌剧院指挥了两场中国交响音乐会。
【音乐指挥家 郑小瑛】就是我在日历上写了一句话,我说这是女指挥的复活节。
【解说】从那一次开始,郑小瑛又挥舞着她的指挥棒,沉浸在音乐的幸福之中,直到今天,已经78岁,走过10年抗癌路的她,依然强劲有力地站在舞台上。
【主持人】醉心于音乐,醉心于舞台,如今已78岁高龄的郑小瑛,依然有着那么充沛的体力和灵敏的反应,也许正是这种对音乐的酷爱和执着,让癌症也对她望而却步,其实中医就有这样的说法,当一个人身患绝症,极度悲伤的时候,能够投入到她最喜欢也最有兴趣的事情中去,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让患者首先在心理上得到康复,然后辅助患者达到生理上的康复。接下来这位要出场的女士,她在患癌症期间,也是把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当成对抗癌症的方法,最后不仅成功抗癌27年,而且成就了她今天的精彩生活。
【解说】她,38岁时,因癌症晚期被医生断言只能活3个月,然而她却牢牢地掌控着自己的生命,活过了27年,不仅征服了癌症,而且活出了精彩人生。
【解说】1980年,曾是助产士的张玲钦,突然有一天胃疼难忍,她觉得可能是自己的老毛病——十二指肠溃疡病又犯了。
【解说】可是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张玲钦的丈夫,张玲钦的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活检后进一步确诊。
【张玲钦丈夫 徐霄翔】 当时在手术台上就做冰冻切片,冰冻切片的结果,报告给我,告诉我,她是癌。
【解说】一直以为是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的张玲钦,直到手术后也不知道自己已被确诊为十二指肠腺癌,并且已经到了晚期。
【张玲钦丈夫 徐霄翔】先说第一步吧,能活三个月就不错了。
【解说】张玲钦丈夫徐霄翔也是医生,才38岁妻子,生命就已进入倒计时,他无法把这么残酷的事实告诉妻子,可是出院后不久,张玲钦却偶然发现了丈夫给他家人的一封信。
【张玲钦】说我得的是十二指肠腺癌,我当时懵了,真的是癌。
【解说】和大部分患癌症的病人一样,张玲钦极度悲伤和绝望。
【张玲钦】觉得特可怕,我那时候就想那肯定是死路一条了。
【解说】那一晚,张玲钦彻夜难眠,一直坐到了凌晨四点。
【张玲钦】你哭天抹泪也好,你精神萎靡不振也好,或者你痛苦也好,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如果要是能够寻找到一根活命的稻草的话,我就抓啊,首先要活啊。
【解说】张玲钦首先想到的活命稻草,就是过去偶然间听人说过的一种抗癌健身操,然而,丈夫徐霄翔并不赞成她去锻炼。
【张玲钦丈夫 徐霄翔】又化疗,又做完手术,你还这么去透支去。
【张玲钦】他让我休息,让街坊邻居也都看着我,观点不一样。
【张玲钦丈夫 徐霄翔】最后她还是要坚持去,那坚持去就让她去吧。
【解说】就这样,张玲钦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多月后她的饭量增加了,身上也觉得有劲儿了。
【张玲钦丈夫 徐霄翔】我说只要过了三个月以后,我就请客。
【解说】三个月后,张玲钦依然活着,而活过三个月的她并没有欣喜,而是有了更多的担心。
【张玲钦】洗澡的时候,我会摸摸这儿摸摸那儿,也摸摸淋巴结。
【解说】害怕癌症出现转移的张玲钦,一直在想,自己该怎么办?
【张玲钦】我觉得要分散精力,分散注意力,不要把这个精力都放在这个病上。
【解说】那么,干什么事才能不老想着自己的病呢?一直对服装很感兴趣的张玲钦,想到了学服装裁剪。
【张玲钦】我女儿带着中药,然后陪着我一起到大生服装学校去学高档服装制作。
【解说】就这样,张玲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服装制作当中。
【张玲钦】后来学着学着,也都钻进去了,然后衣服也都会做做得样子也很好看,把病都忽略过去了,有的时候就忘了。
【解说】穿着自己做的衣服,不仅张玲钦自己觉着好看、漂亮,其他人见到了也不禁要多看上几眼。
【张玲钦】我倒反而不在乎癌,后来我跟别人说,我就觉得像感冒一样,我不觉得这个病是个特别大的疾病。
【主持人】从对癌症的恐惧,到把癌症看成感冒一样的轻松,主要是因为张玲钦对服装热爱和在服装方面的成就,让她忘记了自己是一名癌症患者、忘记了生活中的忧伤烦恼,其实这正好契合了医学上的“康复作业治疗”,所谓“康复作业治疗”就是从患者本人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某种作业训练,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转移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达到改善情绪、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进而增强免疫力,逐渐缓解病情的一种康复方法,而这正好与中医“情可致病,亦可治病”的观点相吻合。
【解说】不知不觉中15年过去了,1996年,张玲钦完全征服了癌症,她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在50岁的时候开始了她的模特生涯。
【张玲钦】这件衣服是我在新星时装杯的时候,得的一个优秀奖,时装表演的时候这样,就挺潇洒的。
【解说】如今,距离1980年发现癌症,张玲钦已经走过了27年, 64岁的她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张玲钦】我毕竟那时候还是年轻的,我可以又做了好多事,我也活过来了,我有那么多的经历,真是太丰富了,丰富了我的人生,我知道健康怎么掌握到自己手里,我觉得活到100岁都有信心。
【主持人】张玲钦现在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于她来说,得癌症不是坏事,而是人生给她的一件特殊礼物,因为对抗癌症的经历,让她获得了更加健康的身体,还让她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也此改写了她生活的轨迹。
其实癌症对于每个患者来说都是一种灾难,可是面临灾难的时候,陶玉玲、郑小瑛、叶丹阳、姜寅生、张玲钦,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与癌共“舞”,在与癌症强敌的对抗中,最终获胜,将他们遭遇的人生灾难改写成了人生的精彩。
感谢收看《中华医药》特别节目《与癌共“舞”》,下周同一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