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形成一种“集体造假”高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42:50
外国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形成一种“集体造假”高潮
在今年上半年,有如下外媒的造假事件:
1、在3.14西藏事件上,以CNN为代表的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印度等多个国家不顾新闻事实任意拼接画面,窜改解说词,造出与事实完全不同的假新闻。
2、2月19日,法新社德语部发表文章,题为“惊天话剧:温家宝在河南艾滋村握的是‘演员’的手”,称“政府事先把居民们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圈起来,让业余演员们来代替他们”。新华社记者随后重访艾滋病村,并重新整理当时的录音和采访资料,证实纯属杜撰。2月25日,该报道被法新社收回。3月,法新社正式道歉。
3、3月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推出报道,称中国黑客受政府雇佣,入侵了五角大楼网络系统。两天后,CNN采访报道的主人公萧晨现身说法,揭露CNN歪曲事实。香港凤凰卫视评价CNN的乌龙报道只用了三个字:莫须有.
4、2月14日,英国《独立报》刊登了由一些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一些人联合署名的公开信,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政府忽视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公开信中盗用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签名。然而当天,罗格就发表声明坚决否认。2月15日,《独立报》被迫为自己的失实报道公开道歉。
5、2月初,《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奥委会计划自带食品参加北京奥运会,“此举无疑令本届奥运会的餐饮负责人大失所望”。然而,美国奥委会官员2月21日在亚特兰大表示,他们对北京奥运会提供的食品充满了信心,美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部分膳食将在运动员村的“村食堂”解决。
一、要擅于引导并扶植民间话语力量
通过这次抵制家乐福以及网上的爱国行为与舆论,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话语力量能够对西方反华舆论与反华势力起到震慑作用。
以近期互联网上发生的系列事件,如发起反藏独大签名、自建Anti-CNN网站、MSN红心“爱中国”签名为例,中国网民在这几起突发事件出呈现了空前的团结与主流意识,爱国情怀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中国网民的行为让世界震惊,西方媒体没有想到中国网民会这样团结一致,自发地形成这么大的合力。通过这几起突发事件中网民的表现,可以看到中国网民逐渐成熟起来,实现了自我证明与自我超越,网民呈现出一种由非主流向主流转变的倾向。这种对主流靠拢也体现在这次网民的态度上。按照以往大家的习惯认识,网民是更倾向于反政府、反现实的,但这次人数众多的网民却非常旗帜鲜明地和政府站在同一阵线中,这可能是西方最没有思想准备、也是最害怕的一点。
通过这些实例为们可以看到,民间话语力量能对反华势力起到震慑作用,对反华舆论起到制衡作用。
二、要用好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这几次突发事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友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跟网络本身的新技术特征也有关系,新技术降低了参与一项活动,一场运动中的门槛,使网民参与进来的成本和便捷程度越来越低。比如支持奥运签名,整个签名过程中,在互联网上三秒钟可以完成,只要选择国家、地区名字,就可以立即表达你的爱国情绪和支持奥运的热情。手机短信更是一秒钟就可以实现表态。这些新媒体由于新技术带来的便捷,让网民实现自由表达更加便捷。
网民中有长于文字表达的,也有不长于表达的。对长于表达能力的,网络通过博文推荐、论坛贴子置顶等方式来吸引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这些观点吸引更多的网民。如:在揭露某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在国内实名博客博联社里,博友鲍昆的《我对这次拉萨骚乱和西方媒体报道的看法》、博友储献珠的《认清一些西方媒体卑鄙无耻的嘴脸》、博友王哲男的《没有僧人的拉萨街头》等很多文章都被推到了首页显著位置。网名“情缘黄金少”的加拿大华裔青年做的一段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在网上被广为传播,每天浏览量达几十万,评论上万条,引起了巨大反响。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社会动员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好这些新技术,有利于正面舆论的引导。
三、以开展公共外交为切入点,培养一批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代言人或代言媒体
媒介丰盛时代的外交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于媒体展开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核心是要有一批第三方代言媒体:比如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媒体,具有公信力的独立媒体,或者是一批商业网站等等。还要有一批第三方代言人,比如海外华人、国际知名人士等。他们可以为中国政府说话,传递中国的主流民意。而且因为形象上的客观中立,使得这些言论更能够被西方人民接受。因此培养与扶持这样的第三方媒体机构与代言人非常重要。
四、官方媒体在宣传中能动策略
除了上面说的几相因素之外,我们官方媒体在宣传中有如下策略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性。
1、真相、真相,披露,披露。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反应是抢占时机,设置议程,争得宣传制高点。信息披露不及时常常被国人诟病,SARS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而这一点,也常常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我们不开放我们不民主的一个重要事实。
2、“与人民在一起”的媒介形象
突发事件中,官方媒体首要的是确立自己“与人民在一起”的形象,了解人民的声音、需求,捕捉人民的情绪,善解民意并循循善诱,才能让民众产生亲切感与可靠感。
3、提供“信息碎片”与“观点模具”
针对突发事件及反华舆论,在最初的报道中,官方媒体应满足人民对民众的信息需求,应该艺术地提供“信息碎片”,并且隐性地提供“观点模具”,让每一个受众能够获得“自由拼接信息,并形成自我观点”的体验,显然这种体验是一种形式上的假象,因为官媒提供的“观点模具”其实已然规范了受众的观点。     提供“信息碎片”与“观点模具”的好处是,受众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自由地选择信息,并且自主地得出观点,仿佛他们是信息的主人,是他们在揭示真相,而不是被媒体欺瞒和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