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炼: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2:22
时间:2010-01-20 16:50 作者:肖炼 字号:大中小 点击:312次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次贷合同一般在30年),正处在发酵期。从2004年到2007年的四年时间里,美国银行大约发放了1500万个不良抵押房贷,这些不良贷款中大约有2/3可能出现违约。金融行业的未偿还债务从2002年的10万亿美元增加到16万亿美元。1980-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上升到140万亿美元,增长了1166%;金融资产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2008年的325%。
次贷危机使全球虚拟资本大大超过实体资本。全球金融衍生产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猛增到2007年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全球GDP总额50多万亿美元的10多倍。其中,一半以上(近300万亿美元)在美国。
美国政府对付金融危机的措施无非是以下五种方式:①减息;②减税;③增加支出;④发行的债券;⑤印刷钞票。在前四种措施无效的情况下,美联储终于开动印刷机,出动1.2万亿美元的资金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为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达到3万亿美元。开动印刷机将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信誉和秩序受到空前的伤害和挑战。
危机使美联储的功能发生变化:从降低资金成本转化为信贷提供者。美联储取代私募市场购买大量债券、商业票据、资助私人借贷者。2008年年底,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超过7000亿美元,银行对放贷没有信心,而对"去杠杆化操作"感兴趣。花旗银行资产负债2万亿美元,政府仅注资250亿美元,实在是难解其燃眉之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都是"无追索权"的贷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仅房产抵押和按揭就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被蒸发掉了。
美国政府救市的重点是挽救银行系统。美国政府持有大量"无追索权"的贷款会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投资者可以以80%的价格购买这些资产,所承担的风险只有20%。美联储使用TALF(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为私人投资者提供股本支持,如,投资50亿美元可以购得价值上千亿美元的资产。当然,这些不良资产的价格要通过公开市场竞拍的方式来确定。私人投资者可以用2000亿美元从银行购买4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或者6000亿美元的美联储资产和3.2万亿美元的财政部资产。美国政府救市政策能否成功,还有待于观察。
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不同,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美国是债权人,而在本次危机中,美国是债务人;8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发生在国际经济的边缘地带,而本次危机发生在全球金融中心和经济的中心;在80年代以来的济危机中,国际金融的重大问题都是在国际金融组织的框架下解决,而这次危机中,国际金融组织工作瘫痪,金融危机的重大问题放在主要国家的首脑层面讨论。主要靠主要国家的行政当局和货币当局联手救市。
单靠美国自己,摆脱危机的成本太大,因此,美国希望拉G7国家参与救市,希望拉G20国家参与救市。美国是危机的肇事者,G7其他6国、G20国家以及全球170多个国家是受害者。肇事者和受害者在救市中的权利和作用是不一样的,由此必然引起国际金融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改革。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危机造成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09年全球经济将收缩1.3%。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3.6%,日本经济将下降6.2%,欧元经济区将下降4.2%。本来人们以为,亚洲经济会与美国经济危机"脱钩",但实际情况是,亚洲经济衰退程度大大超过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美国-6%;欧元区-6%;日本-13%;新加坡-16%;韩国-20%。
1.重创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危机无论从持续的时间上,还是从衰退程度上都超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发生两次最大的经济衰退。1973-1974年和1981-1982年两次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都在16个月,目前的经济衰退将至少持续19个月以上;1973-1974年经济衰退4%以上,1981-1982年经济衰退6%以上,而目前的经济衰退预计在8%以上。更有悲观的观点认为,美国本次经济衰退的时间可能是36个月,而不是19个月,是前两次经济衰退时间的3~4倍。2009年,美国实际GDP将下降到-2.2%,2010年实际GDP也仅达到1.5%。
美国家庭财富损失了12万亿美元,其中,2/3是由于股市大跌,1/3是由于自住房屋市值下降。这些蒸发的家庭财富将导致消费在今后几年里每年下滑5000多亿美元。住房开工率只有几年前的1/3,由此减少消费需求2500亿美元,蒸发的总需求达到7500亿美元,占GDP的6%。
2.重挫欧洲经济
冰岛国家财政面临破产,匈牙利、爱尔兰、卢森堡、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国经济(战后最大的经济衰退)受到的影响将最为严重。2009年,东欧面临4000亿美元的贷款还款压力,占该地区GDP的1/3,目前东欧面临银行亏损、外资抽逃、货币贬值、出口锐减,赤字走高,一旦东欧违约,债务就会传导到西欧。欧洲取消了对东欧1900亿欧元的"一次性救市资金"援助,使东欧经济形势火上加油。
3.重压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2%。日本经济在连续保持13年经常项目盈余后出现逆差。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1728亿日元的赤字,为13年来首次逆差。
4.重伤发展中国家经济
2008年,全球资本损失占GDP的比重平均在80%-85%;亚洲资本(不包括日本)损失9.625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109%;拉丁美洲资本损失2.119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57%。2009年,新兴市场中有2.5万亿-3万亿美元的债务需要偿还,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压力。融资极其困难,国际金融机构无力填补缺口。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变动。20国集团峰会很难达成共识。能否取得阶段性实质结果,将取决于:①西方7国集团内部美国与其他6国之间的利益协调;②西方7国集团与非7国集之间的利益协调;③非7国集团之间的利益协调;④20国集团与170多个国家之间利益协调。
三、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
1.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为9.0%,连续十几年的两位数字增长降为个位数字增长。国外权威预测,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下调至5.6%-7.5%。中国经济需要保持10%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目标,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达不到5%,就意味着"经济硬着陆"。因此,中国政府提出8%的经济增长任务艰巨。
2009年财政赤字至9500亿元,绝对数字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之最,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负债率约20%。
作为基础产业的中国地产市场销售量急跌。根据现有的存量房与月销售速度推测,存量房消化需要2-3年以上。当房地产销量迅速下滑后,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钢铁、水泥、建材和诸多家居产品等60多个产业必然市场萎缩。
20年来,中国企业的存货增长率出现过三个高点。第一个高点是1996年的26%,第二个高点是2004年的25%,第三个高点是2008年的28.5%,这说明本次经济下滑要比以前两次更严重。
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是虚拟经济过剩,而中国实体经济相对过剩,与美国虚拟经济过剩有着本质的不同。国内纳入国家监控的650余种商品类别,产能长期过剩的就有620余种之多。
2.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
中国30年采取"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美国公司投资中国赚钱(投资收益率在10%-20%)--中国制造出口到美国--美国支付中国美元--中国买美国国债(投资收益率5%左右)。美国获取高额利润和廉价的中国产品,而中国则以低廉的劳动力和消耗高价的世界资源(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跌价)换取日益贬值的美元纸币和不断缩水的美国国债。
中国能否不买或减少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储备,以提高巨额外汇储备的效率呢?能买资源吗?美国否决了中国公司购买优尼科石油公司的议案;能买高技术吗?美国有高技术出口管制法案;能买美国大金融公司吗?美国法律限制不可以超过其10%股权;能采取主权基金投资吗?美国说中国政府干预经济违反自己市场经济原则;能在美国直接投资吗?美国联邦和地方的各种限制措施使中资企业不知所措。
美国以几乎为零的低储蓄支撑70%以上的高消费;中国则以40%-5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企业的储蓄)的高储蓄率维持30%左右的低消费;中国的高储蓄和低消费填补了美国国库空缺并养肥了美国消费者。
3.对进出口的挑战
2009年中国实际出口增速将放缓。全球GDP变动1%,影响中国出口近5%。如果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比2008年下滑1.5个百分点,就会造成中国出口增速回落7.5个百分点。出口下降拖累了工业增加值的上涨。2009年1-2月,在推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投资、内需和出口这三大车轮中出口和外需拖了后腿。
4.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挑战
"两房"出问题的债券总金额是5200亿美元。其中美国自己占了3/4,1/4是海外投资者持有(很多欧洲大银行都买了)。在这1/4里面,中国占大头,最高的时候,近4000亿美元。股票、其他债券的风险,大约在1000亿美元左右。中国企业销售给美国产品所形成的2000亿美元以上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各种银行金融机构(包括QDII)和个人投资的风险。中国政府持有的超过7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资产面临贬值的风险。FDI每下降l%,中国外贸出口将下降15%。
5.对建立和谐社会的挑战
大量企业倒闭造成失业率上升。中国有6000万-7000万人直接从事出口行业工作,有2000多万农民工面临失业率问题(占全球失业总人数的一半)。780万毕业大学生中有25%是用助学贷款,不仅没工作挣不到钱,还不了钱,而且还要继续借钱留在城市务工,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
四、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危机使美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相对下降。应对危机的恶果已成为奥巴马政府处理内政的头等大事,优先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内部压力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相对下降,以往的单边主义难以推行,寻求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将成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必然选择,也为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条件。
中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为中国发展提供战略机遇,3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一定的财富:2008年的GDP为30多万亿人民币,约4.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3,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有2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5,这也为中国制定新型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该注意解决如下矛盾:在财税改革方面,存在保护地方政府积极性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矛盾;在价格改革方面,存在国家长期根本利益与既得利益集团局部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在社保体制改革方面,存在沿海发达地区与欠发展地区既得利益分配的矛盾。当前要警惕如下三种现象:①银行从"惜贷"转向超量放贷现象;②财政"惜税"现象;③消费者"惜现、持币待购、持币待政"现象。
中国在扩大内需方面应该解决如下五大问题:①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大于GDP的增长;②地方政府开支增长大于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③人均GDP的增长小于GDP的增长;④投资率(30%-5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企业的储蓄)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22%);⑤消费率(30%左右)过低,不到美国的一半(70%以上)。
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帮助国际金融机构渡过世界金融危机,推进世界金融体制改革。在刚刚结束的G20伦敦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同意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00亿美元,这是迄今世界金融危机中发展中国家中对IMF最大的援助金额,仅次于美国、欧盟、日本对IMF援助金额。中国的援助行动表明:
第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不太富裕的国家,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和责任,落实IMF关于"支持经济以恢复信贷、增长和就业"的决议。作为新改组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简称"FSB")的成员,中国与其他FSB成员共同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中国尽己所能,支持对IMF及世界银行等金融组织的增资计划,以增加全球金融资本的流动性,提高IMF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救援能力。
第二,中国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00亿美元,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无关。尽管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但是,中国的人均GDP和人均外汇储备在世界排名100位之后。正如中国副总理王岐山所说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源增加的规模应考虑国家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发展的阶段,人均GDP,外汇储备的性质、构成和支撑,以及该国经济安全对外汇储备的依赖程度等。"仅仅通过外汇储备的规模大小来确定贡献的规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
第三,IMF的份额与投票权结构没有反映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但是IMF的份额与投票权结构基本没有作过大的调整,没有反映出这种变化。因此,IMF的份额与投票权结构应该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IMF的份额(出资额度)与投票权应该由各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决定(如GDP、人均GDP等)。在增加IMF资金的过程中,第一要务是增加配额。如果短期内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应当按照当前的配额来决定出资。中国400亿美元的援助已经大大超过中国在IMF中的配额。同时,应该指出,中国在IMF的份额与投票权要与中国规模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适应,如果中国在IMF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从目前的不到4%提升到6%左右,那么其增资额就应该在50亿美元左右。与其他成员国一样,中国增加的份额不是对IMF的援助,而是对IMF所承担的义务。这些资金会得到利息收入,就像把钱存入银行一样获取利息收入。其利率等于特别提款权(ADR)的利率。
第四,中国400亿美元援助,可作为成员国直接融资向IMF提供2500亿美元可用资源的一部分,如果IMF配额出资不能达到当前需要,那么这400亿美元可作为中国将来购买IMF发行债券的储备资金,必要时可根据IMF的要求,在40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购买额度,在确保安全和合理回报的前提下,中国将加大支持增加IMF财政资源的力度,帮助IMF完成向市场举债的举措。
第五,中国400亿美元援助中的一部分,将用于支持由各多边开发银行(MDB)大幅增加至少1000亿美元的贷款,包括向低收入国家提供贷款,并确保所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安全,包括拥有适当的资本。这部分款项主要用于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鉴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存在不发达地区,因此,中国这一部分援助的比重不会太大,其担负的世界责任有一定的限度,这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不一样的。
第六,为了反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贫困国家的声音,使IMF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应该修改IMF关于重大决议需85%票数通过的"一票否决权"。目前美国在IMF的投票权为17%,欧盟在IMF的投票权为32%,如果美国和欧盟任何一方面行使否决权,任何涉及IMF的重大决议都不可能被通过,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公平的。
第七,为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在IMF和世界银行中获得更多发言权,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选举人要依据透明、开放和按功绩原则来选举,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进入IMF等国际组织的管理高层创造条件。发展中国家要在IMF的资金管理和用途上拥有更多的决策权。
第八,改革IMF的特别提款权结构,将目前基本上由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构成的特别提款权扩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人民币列入特别提款权构成。同时,为特别提款权成为世界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
第九,中国援助IMF应该与IMF成员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挂钩,并作为中国援助IMF以缓解流动性短缺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却接受来自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资金,既自相矛盾,也不利于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