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0:51:22
财经网  携手意见领袖校园行
主讲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教授
开场白:说实话,《财经》请我来做这样一场讲座,我不想来也不敢来,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是意见领袖…学者本质上都是有点内向的,害怕争议,害怕网民…但是我不得不来,再不来,《财经》就不发我的文章了…
三个话题
一、金融风暴有什么可能的后续?
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可能的新格局以及中国能发挥的作用
三、中国的机遇
金融风暴可能的后续
金融风暴从次贷导致“两房”和雷曼破产以来已经过了九周时间。目前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政策简要地说就是用尚未破产的国家信用发国债向全世界融资,去买进银行不良资产或者直接注资入股。美国民间的资产负债很糟糕,家庭部门已经出现财政危机,私人部门、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已出现信用破产。但是国家的资产负债情况很好,资产远大于负债,国家信用完好。美国大发国债,国债反而上涨,人民宁愿持有国债,也不要货币,不要黄金。(温总理曰“信心比黄金重要”;国债信用是最好的(A A A),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 政府不会亏钱,反而能大赚一笔。这是因为融资成本低,国债利息再低人民也愿意持有。
美国政府现在用1500亿美元的现金收入去买入大跌的股票。这是有先例的:香港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也曾用外汇储备在7000点买股票,后来长到14000点。思考:西方政府会赚钱,谁亏?中国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希望不要成为下家。 主讲人预测严格意义上的金融风暴在2至5个月内就会过去。这里的“金融风暴”是指大规模金融机构破产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由于相互不信任而导致的交易的崩溃停滞这种局面。
原因有二:其一,各国政府、各级相关机构高度一致、不遗余力地救市。92年墨西哥危机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出手援助。而这一次危机中Fed也大力介入,印钞票直接买福特的商业票据,让它发得起工资,还与韩国签订了300亿美元的外汇交换协定。其二,可以看到危机缓和的信号。经济学家发表观点要拿数据说话,什么是数据?数据就是故事的叠加。
几个小故事:美国某著名咨询公司内部人员向主讲人透露,濒临崩溃的产业渡过难关并且稳定下来后,就会找咨询公司做重新整合。而现在该公司在纽约的部门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另外,美国财政部的重点已经从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转移。财长鲍尔森是高盛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对投资银行体系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掌控,12日宣布救市计划大转折,不太可能按原计划8000亿全部收购银行,开始计划紧急援助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特,第三季度财报严重亏损,现金流告急)。金融机构的危机相对不算最当务之急了。
今年1月份主讲人曾经发文预测未来两年内将会爆发金融危机,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现在看来当初还是过于乐观了一些。匈牙利已经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90年改革的时候匈牙利几乎把所有国有银行卖给外资银行。危机出现后,外资银行为保总部,从支行撤资,匈牙利的外汇储备告急。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家也陷入困境。印度长期贸易赤字(占10%的GDP)和财政赤字,大量借贷外资。上周主讲人与印度经济学家会晤,问未来2月国际收支危机的可能性。印度学者回答说一周前是5%,目前看来是65%。原因:企业大量短期债务和流动性负债,印度外汇储备只有3000亿美元,资金一旦流失外汇储备顶不住。但是政府不敢轻易向IMF求助,印度明年3月大选,如果执政党在大选前向IMF求助,必定 给在野党的攻击提供材料。可谓内忧外患,危机重重。韩国危机:过去几年内韩企以大量借债的经营模式扩张。现在有2200亿美元的短期债,国际投资者如果不续债,眼看就要到期了。而韩国外汇大概有2300亿左右。相当危险。(中国已经大力援助,具体数字暂时没有)以上国家的情况对于中国的影响:其一,贸易伙伴受损,中国国际贸易受累;其二,国际投资者可能分不清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一并从中国撤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有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撤资也还顶得住。
未来5至10年内,英美等国将会进入经济增长低靡期。美国信贷受重创,如果过度监管,又会使消费贷款下降。监管过度弊端的例子,比如上个世纪危机后,1933年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完全分离,使美国商行发展受到限制,现在世界最大商行在日本和德国。这部监管不当的法律在1998年被废。“安然”事件发生后通过《萨芬法》,上市公司包袱过重,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调查,许多企业转而到欧洲去上市。
美国大企业纷纷裁员,失业率10月份已达6.4%。但是衰退不会太久。政府积极介入,实施大规模财政扩张(Keynes主义)。Obama政府将从伊拉克撤军。目前Obama与布什会晤,呼吁政府对通用汽车等企业实施救助。但是布什没有回应。(快换届的政府、瘸鸭子国会搞不起大事了,小布什声望也不灵) 美国专业团队非常优秀,但是政府团队不行。(克林顿快卸任时财政盈余,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尚且不鸟他,政府部门居然歇业,只好找一群实习生顶着,莱温斯基小姐就这样走进了历史的视线)中国不一样,今年雪灾地震奥运会,政府身经百战,民心团结。
10年内世界经济格局
第一,如果危机之后在发达国家不出现“去全球化”运动,新兴市场国家将取代欧美发达国家,主导世界实体经济。因为新兴市场国家拥有消费市场和较快的人口增长。而某些发达国家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去全球化”倾向一直都存在,但是目前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其中有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称应该反思全球化对美国市场的不利影响以及对不同人群间福利分配的影响。(说到哈佛,主讲人当年在哈佛经院的时候常和对门的法学院打篮球,后来奥巴马崛起,回忆中当年篮球场上还真有这个黑人)
第二,金融格局不是靠会谈谈出来的。今晚(11-15)是G20峰会开幕,但是可以预测会谈结果无外乎是呼吁共同救世,加强监管,不会有实质性的措施。1944年7月凯恩斯主持的大会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美元与黄金挂钩,
取代英镑成为通用货币。当时历史情况特殊,美国无论在经济还是在道义方面都是绝对主导(当时美国GDP占全世界的40%)。如今情况不同,美国就是危机的源头,虽然仍是经济第一大国,但是世界格局已经变成法德相捆、英美一家、发展中国家崛起这样三家分立的局面。通过会谈不可能谈出由其中一方主导的结果来。未来的金融格局只能是不合作的博弈中产生的均衡。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仍是国际货币,这是现实决定的。原因有五:其一,美元可以自由兑换;其二,美国经济规模很大,拿美元可以买到它的实体产品;其三,贸易规模大;其四,汇率稳步升值,外国愿意持有;其五,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大。这五个条件,中国目前有二、三、四。多国已有持有RMB的意向了。
第三,中国的目标:一,应充分展示大国的关切和责任心;二,努力致力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可以很快成为世界第一资金流出国;三,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谨慎,国内金融体系尚很不完善)。主讲人向政府建议:一,与各国政府一道加强对世界经济的监管和监测;二,拿出真金白银来刺激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拿出40000亿;三,向IMF呼吁增加投票权份额,要求实现货币种类多元化;四,借机呼吁不允许货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奠定日后与奥巴马政府谈判的基础,人民币就可以稳步升值。
中国的机遇
第一,大国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统一大市场(大国经济是与世界双向影响的)。内需必须打开,这对抵御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国国际贸易一丁点变动都会对对方国产业结构、就业市场产生极大影响。中国应充分理解贸易伙伴,充分开拓国内市场,不能光靠贸易顺差发展经济。中国是储蓄大国,消费疲软;美国大量赤字,消费强劲。
好比两个瘸子跳舞,正好互补。现在一个瘸子不行了,另一个就跳不动了。沃尔玛从中国的采购量巨大,占中国出口美国的十分之一,以低端产品为主,价格正合美国家庭节衣缩食的需要。所以短期内贸易顺差降不下来。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把40000亿财政刺激计划切实地搞下去。财政部应该转变思维,搞一点赤字,印国债,帮助地方政府渡过难关。地方政府资金告急,如果中央一味搞政治任务而不拿钱援助的话,不定会出什么事情。况且今天大量发行国债,就是为明天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承诺(政府控股下降)。目前国有银行情况比较好,可以发国债。
第二,各项改革的空间都很大:比如出租车体系需要改革(司机太辛苦,成本最终要由社会共同负担);税制也应当改革,增值税改革千呼万唤始出来,个人所得税也应当改(改成合并报税,并且降低税率,所得税不应当增加收入偏低的家庭的负担)。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正是实施改革的良机。
第三,提升国际领导力: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学会对外交往规则,提升对外话语能力。(今日的中国就好比14岁的姚明,个头已经有了,技术也有了,但是肌肉还不够,经验不足潜规则了解得也不够)。20000亿外汇应该用得巧(澳大利亚的股票和铁矿石都降价了,应该买他的矿还是股票呢?)。IMF呼吁中国把外汇给它,由它来投资给发展中国家,但是如果中国用外汇来买美国国债,美国并不会领情(与美方接触中已经看出来),那么中国是否应该跟风买美国国债?
结语:对北大清华的毕业班同学们表示同情,部分国企外企招聘都明显缩减了。但是危机中酝酿着改革突破的潜力,相信挺过这一关,中国的未来会比不发生危机更好。让我们共勉,为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做出贡献。
Q&A 环节:
Q: 对中国的影响
A: 主要是信心影响,金融危机尚未完全传递到欧美实体经济,欧美实体经济的危机也尚未完全传递到中国实体经济。央视连搞了8场跟踪报道,主讲人两次被弄去做节目,觉得这样会对人民信心造成很大影响。贸易顺差(8~9%)不可能迅速降下来。韩国和印度的资金可能撤出,但是历史经验,危机中大量撤出的其实是中资。中国外资总量大概5000亿,外汇储备20000亿,就是撤了也还挺得住。主讲人乐观地表示,40000亿财政支出如果用得好,经济困难会得到妥善解决。如果GDP能够保住9%增长,每年就能增长1000万就业。政府会考虑采取措施保证就业。(如果1/3的北大学生没有饭碗,政府就得注意通往某广场的某些道路了)欧美产业受创,正好是中国某些产业的发展机会。底特律汽车工厂每厂有
800个华人工程师,如果能够把人才搞回来,对中国汽车产业是个促进。
Q: 人民币汇率问题
A: 欧元对美元贬值,中国也应当适时对美元贬值,帮助外贸。这样未来跟奥巴马政府谈判也有基础(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Q: 中小企业贷款难,大批倒闭的问题
A: 全世界的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都很难。农民工工资上涨非常快,许多产业从沿海转移到内地(某沿海市长到内地任省委书记,带走了一大批投资),面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应该寻求新的增长点,寻求技术创新。(比如中小企业有联合做二极管以及一条龙服务,就此获得投资)况且企业发展过程中,是要经历自己掏钱—大企业投资—银行投资—上市融资这么一个过程的。沿海小企业贷款难不能完全归因于银行。
Q:个税改革问题
A:首先明确改革目标:促进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这样才能提升社会和谐度。可以搞试点改革,把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合并,以家庭为单位报税,并且降低税率。(普金最成功的改革就是税改,合并改革、减税,营造社会积极纳税的良好氛围,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Q: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A: 研究发现,如果人民币能自由兑换,到2020年,人民币将占世界各央行比重15~22%,相当于今日欧元的地位(美元占65%)但是短期内,坚决不能搞人民币自由兑换,要逐步来。怎么办?实行双轨制。在香港试点,让首钢宝钢等大型企业到香港去发行人民币债券,让投资者持有RMB组合。RMB金融产品组合被看好,因为它会带来货币升值和投资收益双重收益。主讲人曾经与众多外国金融家探讨,都表示愿意购买。试点改革不会对香港造成损失,香港可以变成澳门(赌场),国际投资家来赌人民币升值,香港收赌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