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起伏保持“淡定”一个养猪户的多味1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9:27:48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青椒回锅!”同往常一样,一走进这家叫做“红河谷”的餐馆,孙有林菜谱都没看“扯”起就是一嗓子。而这次,他却未能如愿。“吃鱼嘛?味道好得很,还八折优惠。”服务员顾左而言它。
部分餐馆不卖回锅肉的背后,是近期来猪肉价格的上涨。但对此,一位拥有10多年养猪经历的养殖大户却能保持“淡定”,因为,这已是他经历的第四次肉价上涨。
都快立秋了,雨也一场接一场,咋还没点退烧迹象呢?
8月5日,成都市双流县新兴镇。望着门口如织的人流车流,再过几天就45岁的饲料铺老板吴让晏连称“有点搞不懂了”。整个下午,不时有熟面孔“晃”过,每每这时,他都要从躺椅上起身问:“哎,今天买几包哦?”“啥子几包哟?猪儿都莫得了。”
叹口气,又躺下去,椅子一阵吱呀作响。“生意咋这么孬呢?”他想。陪了一整天笑脸,才卖出去1包。而整个7月,总共才卖出去两吨。放在去年,“哪个月少过20吨?新兴镇上20多家饲料铺,我都这样,别的还用说?”早在1980年,吴让晏就开始跟父亲吴玉章一起在双流中和镇养猪。前年,儿子吴德谋中专毕业,“子承祖业”,并在邻乡新兴镇开了个饲料铺。
就着一杯茶,20多年一家三代养猪史,尤其是10年来的酸甜苦辣,随着一股淡淡的烟,缭缭而起……
10多天前,他买下100多头小猪,开始喂养1993年,年过而立的吴让晏“脱离”了父亲的帮衬,开始独立发展。当年,玉米每公斤不到1元,毛猪却9元/公斤。初次尝到甜头的他,一时热血喷涌,“夫妻俩睡觉前都要把钱拿出来点几次”。随后,他扩大了规模,当年底就达到200头。但1994年,他尝到了“冲动的惩罚”:玉米涨到1.8元/公斤,猪价却跌到5.4元/公斤。“一头猪净赔200多元,不仅先前赚的赔光,差点老本儿都输完。”
而那之后的两年一直低迷。1996年有了一次反弹,随即又陷入长达3年的低迷期。最艰难时,母猪瘦得不到50公斤,喂猪不敢用玉米,只能打猪草、用“肚渣”(宰杀后的猪肚里尚未消化的食料),15公斤重的仔猪只卖四五十元,还要给别人说“下话”。
在吴让晏记忆里,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肉价都达到过高位。对于经过大风大浪的他而言,虽说已“宠辱不惊”,但或许因为当前上涨的行情,更有这么多补贴措施,他还是忍不住动了心。10多天前,他买下100多头小猪,开始喂养。不过,他也有些担心:“我们还是想稳当点好,谁经得起大起大落啊。”
在吴让晏信心不太足的时候,8月5日中午时分,几个在新疆从事房地产开发回来的四川人,来到双流县煎茶镇养猪场老板杨林办公室,商量合作养猪。算过一番账后,一位姓刘的先生告诉记者:“当前养猪,有搞头。”
他哪知道,去年收购母猪的“红火生意”,竟是今年自己生意冷清和全省猪肉价格高涨的“伏笔”?
顺着家门口奔腾的河水向上13公里,就是剑阁县老县城普安镇———几年来,家住闻溪乡的梁星余一直往来在这条路上,靠贩卖母猪、狗肉、间或也带点鸡,来“滋润”一家人。而最近1个月,他虽天天在乡下奔波,却一无所获。放在以前,哪天不是五六头?
同梁星余一样,剑阁县城北镇动物检疫中心的赵从树这段时间也“闲得慌”。晚上7点多,还在自家小楼前逗儿子玩。而往天,他早和同事出发了。上班地点就在剑(阁)金(子山)公路和绵广高速公路交汇处。那里是剑阁生猪出境的必经之路。他们的工作是守在这个“咽喉”,对出境生猪进行检疫。去年同期,每天晚上有10来车,而最近2个月,每天只有10来头。
两个人的现状,共同佐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猪肉价格上涨,供应不足是关键。
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粮食和饲料价格上涨幅度为20%,人工、免疫、屠宰、销售等环节的利润基本没有变化,而仔猪价格是去年同期4倍。仔猪供求不足,症结在哪?明眼人一看便知。“留得母猪在,不怕猪肉涨”,10多年养猪经历,吴让晏悟出这样一个道理。
正因如此,经过1994年“大落”,吴让晏“做空”了自家全部商品猪,从1995年开始改养母猪,规模一直维持在300头左右。虽然也有起落,但由于养母猪的风险远远低于商品猪,所以,经过10多年发展,吴让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前段时间猪肉价格涨幅处在历史最高位,内在原因也是不同以往的。”在省畜牧局,生产科教处副处长富刚分析认为。此轮价格上涨由四大因素同时发力。首先是正好遇到2005年以来猪肉价格下跌的触底反弹。由于我省部分地区2005年遭遇猪链球菌病影响,川猪出川停滞3个月之久,猪肉价格较全国市场下跌周期提早半年,并在去年6月与全国同时降至最低谷。在长达近两年低谷的“逼迫”下,母猪存栏数大大降低。
当其时,剑阁县的梁星余遇到了他“事业”的顶峰。“整整1年,几乎天天有人求我买母猪,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有人牵着猪在门口等着。一头50多公斤重的母猪,60元钱就可以买到,简直跟买大白菜一样。”回想起当时的“盛况”,冷静下来的他也觉得“有点不正常”。
成都的吴让晏却没有坚持下来,卖掉了自己的全部小猪,准备彻底“金盆洗手”。1年来,他没养一头猪,时间全花在帮朋友杨林建养猪场上。
第二个因素是由于去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遭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袭击,对四川猪肉的需求大增。从数字上看,去年全年川猪外销87万吨,而今年1-7月,就达72万吨。即使在肉价涨幅最大的7月,依然有9万吨猪肉出川。但是,四川每一轮肉价上涨,总要迟于周边省市约1周左右,被动涨价趋势明显。
此外,近两年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增加,导致养猪农户减少,加上饲料上涨,共同推动了肉价攀升。
紧急行动之后,效果何时显现“中央财政对能繁母猪补助的保险费今天已经到省上了,有望在8月15日前发到农民手上。”8月6日,省畜牧局生产科教处副处长富刚告诉记者。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另一部分人也在紧急行动中。
双流县黄水镇兽医李成书马上就满60岁了,这段时间却依然“马不停蹄”。尽管早在2004年,镇兽医站就撤销了,但每月,他仍会组织各村兽医员“碰个头”,了解各地生猪生产情况。近几天,他奔波在农户家中,帮助农民搞好免疫和消毒工作。“政府为此下拨了3万元专项资金。”同黄水镇一样,全省各地都在开展大规模生猪免疫工作,政府下拨专项资金上千万元。
在成都市郭家桥菜市卖肉的张从民这两天也开心不少。前段时间,由于肉源减少,每天晚上1点,他要赶到定点屠宰场守着,为了拿到肉,还被迫出高价。这两天,工商部门派专人职守屠宰场。“排队拿肉,保证供给。”一下子止住了少数人借机抬高肉价的行为,他也轻松不少。
在这背后,一场以稳定猪肉价格为目的,联合物价、工商、检疫等多个部门的专项行动正在全省展开。“由于生猪生产的周期性特点,根据我们的判断,今后几个月内,猪肉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但随着供给的增长,继续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小。”省物价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8月5日,当记者来到位于双流县煎茶镇养猪户杨林的猪场时,他正在制定“宏伟”计划,打算半年内扩大至年出栏12万头生猪的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而这仅仅是第一期,第二期将达30万头。
除养殖户的行动外,双流县农村发展局局长苏一全透露,新近成立的双流县农业投资公司,将把扶持重点放在规模养殖场和种猪生产企业上。
从全省情况来看,去年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户年出栏量只占全省总出栏量的19.2%,这意味着,年出栏总量的80%是由千千万万的散户贡献的。而以往年份,这一数字也没有太大变化。“这说明,四川生猪的市场格局是以散户为主,认识这个基本现状是我们制定一切措施的起点。”富刚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由于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依靠打造和扶持养殖大户来改变当前养殖格局,短期内难以实现。为此,今后促进生猪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小规模、大群体,专业化村和依靠农户。在政府适当支持下,让养殖户逐渐从散户向适度规模扩展。
据记者调查,资阳市正进行一种模式的探索。其“六方合作”有效地把农户、饲料和肉制品加工企业、保险公司、协会、政府、银行整合在了一起。农民可以低于市场价从指定饲料公司赊销饲料、从种猪场购入仔猪,也可以高于市场价把猪卖给指定加工企业。企业愿意低卖高买,是因为能得到金融机构的低息贷款,而银行敢贷款,是由于政府和各方共同出资设立了风险基金,专门用于补偿贷款风险。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参加保险,进一步降低养殖风险。比如一头猪花10元,就可以承保400元。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末,资阳市已有2万余户农户参与“六方合作”,累计出栏生猪180万头,比一年前增加了1倍左右。
一种肉价,多种心态
记者梁现瑞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猪肉价格一路攀升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政府到百姓,出政策、定措施,出主意、想办法,目的是让养猪户能挣到钱,让老百姓菜篮子里能有肉。而我们关注的,是你———一个普通百姓,吃肉的、卖肉的、养猪的,与肉价有关的生活状态。
8月6日,早上8点刚过,一场零星阵雨不期而至。在四川大学职工宿舍区开了个杂货店的陈建英为小区住户送完牛奶后,忙着赶往附近的郭家桥菜市。市场上肉价仍未见下降趋势,排骨和精瘦肉都在28元/公斤左右。“还是有点贵。不吃肯定不行,只有少吃。以前一般每次买两三斤,今天比较了几家的价格,买了1斤2两,还要分成两天吃。”晚上不再吃肉,确实想了,就买点鱼。比起猪肉,鱼价要“温柔”得多,鲫鱼11元/公斤。
陈建英一家三口,开的小商店出售些日常用品和水果,为了补贴家用,她还承揽了为小区送报纸、牛奶的活,满打满算,每月收入不超过1200元。“如果像以前那样每天吃1斤肉,每月要多支出200元。”对这样一个家庭,还真不是个小数目。“老百姓不精打细算怎么行?”
“到口的肉少了。”这是当下一些人的切身感受。8月6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红星路旁的一条小街上,一辆卖盒饭的三轮车,车上几个大铝盆装着红烧茄子、炖冬瓜、干煸四季豆、红烧豆腐等好几个菜。几个建筑工人正在买菜打饭,黄瓷碗内,显然荤少素多。“五块钱一份肉,哪个吃得起?”一位来自简阳的张师傅告诉记者:“确实馋了,晚上下班跑到菜市上,拣八九元1斤的肥坨坨炒回锅肉。”
10多天前,同一条街上一家小型中餐馆,回锅肉、鱼香肉丝等菜品“悄悄”涨了2元钱。面对记者的疑问,胖老板一脸的过意不去:“包涵一下,确实坚持不住了。”“价涨了,赚的钱并没有增加?”“账是明的:一份回锅肉,至少要4两猪肉,得5元钱,配菜、调料、油2元,还有人工、房租、水电,算下来光成本就要10来块。涨的两块,都到猪肉那去了。”
“养猪一年,不如杀猪一天。”卖猪肉的又怎样呢?广元的肉贩赵子军已有10多年杀猪卖肉的“历史”了。“我们的利润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一笔账算过:一头100公斤重的肥猪,现在要1600元,加屠宰税和工商税,成本1700元。可以得到80公斤肉,其中包括15公斤的头、蹄、尾、骨、内脏,按照均价11.5元计算,可以卖1850元左右。利润约每头150元。“多少年都是这样。”
但他告诉记者,尽管这样,挣的钱比原来少了。因为先前一天可以卖两头猪,现在却只有一头。“买头猪太困难了。”民间一个新“行业”———生猪线人生意兴隆。为猪贩子联系一头猪,可以得到10元钱线索费。
养猪户的心态呢?“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养猪不仅赚钱,而且利润比较高。”在剑阁县闻溪乡一农户家,主人宋良军告诉记者,一头25公斤重的小猪,现在约需750元,3个月饲料400元,加免疫、人工等费用,成本1250元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到时候可以卖1600元,有300多元赚头。但他现在却没有一头猪。“不敢养啊。小猪成本太高,更重要的是市面上买不到,想养养不成。”自从6月底家里两头肥猪出栏后,一直没有补栏。
记者梁现瑞 编辑:官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