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红色管理开创者张建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44:40
来源: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0-09-14 16:54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红色管理开创者张建华:向解放军学习---红色管理,我们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弱小组织是如何成长壮大并最终战胜强大对手的?要解决的是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人的问题。
360docimg_0_
改革开放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于是有了对企业管理工具的需求。松下幸之助、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彼得?圣吉……他们在不同时期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偶像,从对偶像的崇拜上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前15年是学日本的管理经验,后15年则以美国式的公司治理为范本。
21世纪初期,对管理的渴望更是在出版市场显现出来。在2001年至2002年间,管理图书出版呈井喷式爆发,《杰克?韦尔奇自传》、《谁说大象不会跳舞?》、《从优秀到卓越》、《把信送给加西亚》等图书火爆市场。随后,管理“伪书”层出不穷,反证了中国企业家的管理饥渴。
可是每一轮管理模式的学习热潮,都会伴随着各种危机的出现而烟消云散。
在经过多少次的迷茫和反复之后,人们终于找到了管理的核心问题:组织问题。从2005年左右,中国的管理学者开始反思究竟谁能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谁才是中国管理者最值得学习的榜样?
当我们以虔诚的姿态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我们其实忘记了中国管理史上最大的MBA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近现代中国最成功的两大组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企业组织建设专家,中国红色管理的开创者张建华教授,为您揭开红色组织管理的神秘面纱。
解放军是个先后有4500万人参加、在中国从根本上成功解决了困惑所有组织“如何招聘、如何培养、如何留住以及如何使用人才”问题的组织,打造了一支世界上最忠诚、最勇敢、最有执行力的组织;解放军是个和世界上许多堪称强大的军队,日军、印度军、苏军、越军作战并战胜了他们的的组织;是20世纪唯一两次打败世界“牛人”--- 美国军队的组织 。
解放军这是个始终高举理想、使命旗帜、不发工资的组织,但却打败了发工资、发奖金的蒋介石部队 。
这是为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成功的企业家,多为军人背景。
这些是为什么?
红色管理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张建华:向解放军学习---红色管理,我们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弱小组织是如何成长壮大并最终战胜强大对手的?要解决的是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人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一个企业组织要想高效运转,首要的解决是员工愿不愿意干的问题,其次才是会不会干的问题,最后才涉及到岗位职能的问题。
组织中人的问题指的是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战斗力。企业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无非也是这二者,不管你是一家一万人以上的大企业,还是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不管你的企业存在着怎样的管理问题,你首先要思考的是人有没有问题。员工有没有良好的工作意愿;积极性是否被激发;人心是否向着企业;有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解决了全局通,不解决,处处掣肘。
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欠缺凝聚力的民族,孟子称“春秋无义战”这是有道理的。毛泽东成功解决了中国人凝聚力的问题,在民族内忧外患,饱受欺凌的情况下,发动群众,组织起最广泛的人力资源,最终带领中华民族取得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独立。“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毛泽东服务”,这是凝聚力的根本。人民军队的使命,愿景同样大大激发士兵的士气,对祖国忠诚,为人民而战。同时,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内耗。
关于战斗力,我想说的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翻开中国的近代历史,从满洲八旗军到湘淮军、绿军、到袁世凯的新军,在外战中鲜有胜绩,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与所有的对手打了一遍,取得胜利无数,其战斗力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支军队从诞生那一刻起,几乎每一步都创造着世界战争史上的惊人奇迹,四渡赤水的千古绝唱,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传奇式神话,三大战役的宏伟经典,可以说,这支军队的传奇式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最优秀的世界军事教科书。
一个企业对内能否团结一致,对外能否取得竞争的胜利,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个难题恰恰能够在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两大组织的成功案例中吸取经验。
将红色管理成功导入企业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张建华:向解放军学习什么?首先要考虑效率问题。解放军是中国近代160余年来最有效率的组织。其效率在于这个武装集团始终处于“准战争”状态。这种时刻做好战争准备的氛围,使这个组织对环境具有高度灵敏的反应,因而使军队具有了强大的活力。企业从创立到奠定在行业内具有话语权力的地位,大约需要15年到20年左右的时间,而15年到20年这个时间段常常成为企业生命周期中从上升变为下降(衰败)的转折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能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势必难逃企业自然周期的法则,而自然衰败下去。也因此,张瑞敏提出:海尔的每年都是一个马拉松长跑,每天都是一个百米冲刺。
第二,解放军是个具有远大理想的组织,同时,解放军也是一个十分重视、关心成员物质利益的组织。在人类组织中,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组织,是不可战胜的。解放军就是这样一个组织。一个没有使命的组织是走不远的,而一个忽视了组织成员物质利益的组织则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的诞生,是源于人类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价值、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个目的。所以,从投资者创办企业的角度说,是通过赢利实现利益;从员工的角度说,是通过付出劳动、智力,换取报酬。一个不能赢利的企业,没有存在的价值;一个不能给员工以物质回报的企业,谁还愿意为他付出劳动和智力?一个好的企业、商业运营的成果是业绩,而好的业绩不仅包括好的财务业绩,还应该包括股东回报率与员工满意度。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所有组织的产生,其最终使命都是为了使所有组织成员“过上好日子”。
第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保持组织的延续性,就要把组织需要的人吸收进组织中来。而进入组织的这些人,从普通士兵到将军,都要经过组织的锻造,成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的可靠人才。解放军是一个吐故纳新的组织、动态的组织。组织成长了,人员不成长,是要被淘汰掉的。
管理没有终结的答案,只有永恒的问题。企业学习红色管理不是照搬硬抄,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导入。一个成功的组织必然存在许多成功的要素,企业家在自身企业管理实践中缺少哪些方面,便借鉴学习哪些方面;或者有自己成功的实践,独特的见解,可以完善红色组织管理科学。
诸如任正非、张瑞敏等中国著名企业家都出身行伍,他们的成功无疑是中国企业界学习的标杆,但在中国却似乎很难出现第二家华为或者海尔。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建华: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就像彭德怀和林彪的部队不一样,是因为将领风格迥异,带兵方式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都能够打胜仗。同样道理,任正非的华为和柳传志的联想企业风格是不同的,因为其走的路线是不同的。但不论是“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两家企业都可以算取得了成功。路线虽然不同,但关键看领导怎么带?
创业企业家能带领企业团队走到什么样的高度,取决于三个因素,使命,纪律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两大组织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在80多年的历史中,每个进入解放军的成员可以带着不同的个人目的,但这些不同的“个人目的”,必须统一到组织的“使命”上来:“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跟踪研究了100余家在中国堪称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搭乘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抓住市场而赚到了钱。但其中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由于满足于暂时的市场成功,而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进入“滞长”状态或倒闭。世界上任何组织要想聚集起更多的成员,要想更长久地生存,都需要设立足以担当此任的组织使命和目标。诸如卡耐基,比尔•盖茨等企业家都有一颗伟大的爱和理想,他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他们的企业具有无限的社会价值。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军队制胜的法宝。组织的效率来自于组织成员的执行力,执行能力的具体表现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 某些时候,对一个组织来说,“不能干什么”比“能干什么”更重要。企业同样需要自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85年,张瑞敏到海尔任厂长,他规定的第一条纪律竟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听起来可能感到有些可笑,但事实是,没有“不准在车间大小便”这条纪律,就不可能有海尔的今天。
创新是组织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创新,墨守陈规,就意味着死亡。联想把“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作为其公司的使命,把“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作为其核心价值观。
做不做“华为”、“海尔”没有关系,创业企业家如果能把这三大基因深深根植于其企业文化,必然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企业发展道路。
“中国式管理”的提法现在很流行,您怎样理解这个概念?红色管理可以说是“中国式管理”吗?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哪里?
张建华:中国式管理是台湾曾仕强教授提出来的,迎合了大陆企业家的特点,但是05年之后,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已经引起了怀疑,我对中国式管理有三个疑问,中国既然有这么好的管理思想,中为什么不能产生伟大的企业?中国式管理的那个组织那个企业是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取得了市场竞争的胜利?中国为何只有出色的商人而没有伟大的企业家?
我认为,“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对目前的中国企业界更为实际。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决策和执行提高人的效率,德鲁克就讲,“谁是你的客户,你能为客户创造什么?”如何做市场,如何做渠道,这些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大道何来?
红色管理也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名称而已。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两大成功管理案例的一个成果,并不敢说一定要代表未来中国企业管理的方向。我一向坚持,中国的企业学者的使命不是让自己的学说理论做成不朽,而是要帮助中国企业做成不朽;不是你想怎么样,便能够成为现实的,而是历史会选择什么。80多年前,历史选择了条件并不出色的毛泽东,而没有选择陈独秀、王明,是因为毛泽东解决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中国的企业学者来说,到一线去,到市场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要相信市场,相信企业的实践。今天谁能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他就是适合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不适合了,我们再尝试寻找新的方法。
时势造英雄,是因为英雄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对中国的态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作为中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市场,是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的,如何搭上组织成长的快车,中国的企业需要向共产党和解放军两大组织学习。
我坚信,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市场,中国一定能够产生伟大的企业。
红色管理——时代呼唤
"红色管理"概念是相对于西方现代管理而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说白了就是独具一格的中国共产党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从管理学角度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治党、治国、治军思想精华和实践经验的提炼,是中国特色管理体系中最基储最根本、最核心的中坚支撑,也是新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中最重要、最现代、最辉煌的组成部分。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红色管理"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将来仍然管用。尤其是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的当代中国,大力倡导"红色管理",不仅是反复实践后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
曾几何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涌入,洋概念、洋理论、洋案例、洋专家纷至沓来,铺天盖地。不应否认,这些"洋货"给中国大地带来了新鲜空气和有益启示,但也引发了"邯郸学步"后的理论模糊和实践混乱。在西方各种学派、学说冲击之下,国内学术界、管理界、企业界一些崇洋之人,对中国的本土化管理失去了信心,迷失了方向,抱着"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不放,盲目跟风"江北驴子学马叫"。个别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共产党的一套,搞革命可以,搞建设不行";"过去凑合用,今天行不通","红色管理"过时论、无用论一时间甚嚣尘上。"红色管理"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受到冷落,面临严峻挑战。
盲目的理论必然导致盲目的实践。南桔北枳的例子不在少数,盲目嫁接导致企业惨败的教训更是不胜枚举,秦池的一日溃堤、巨人大厦的轰然坍塌,都不难找到盲目运用西方理论的根源。问题出在哪里?一言以蔽之:水土不服!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遗害无穷。另一方面,也有些过于"怀旧"之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陶醉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光环中,一味"寻宗拜祖",挑几个"典故"改头换面、冠个现代名词就作为现代管理学说大力推崇,结果这种简单的"仿古式"抵抗,最终也被时代摒弃。
正反两面的经验和教训再一次昭示:片面的"洋为中用"解决不了"水土不服"问题,片面的"古为今用"解决不了与国际接轨问题。只有"红色管理"既能解决"水土不服",又能解决"国际接轨"问题,成为国有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管理优势。这同样已被无数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实践所证明。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国有企业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但许多企业沉着应对,坚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国有企业优势相结合,把本土优良传统与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大力深化改革,不断强化管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回顾这段艰难历程,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深有感慨:是"红色管理"把国企带出了困境,带进了新的天地。"红色管理"再一次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展示了独特优势和神奇力量。
"红色管理"为何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为何保持长盛不衰的强劲力量?追本溯源,就是因为"红色管理"是在艰难曲折实践中蕴育成长的,而且根植于中华土壤,融于民族灵魂,是本色的、主色的、正色的管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形势和环境不断变化,但只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体制不变,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变,坚持"红色管理"的信念就不能变,这是实践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理性呼唤。
红色管理——核心内涵
"红色管理"是历史的、时代的,又是具体的,其内涵非常深刻和丰富。只有全面、系统理解并掌握"红色管理",才能真正把握"真经",才能身体力行大力弘扬"红色管理",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出"红色"力量。
"红色管理"是一种成就升华。"红色管理"是一种传统之光,实事求是是其本质和精髓所在。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炼升华而创造形成的,在不断思考总结把握规律性中丰富发展的。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揭示了国有企业发展规律,形成了符合国情、行之有效、体现独创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含了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创新等核心管理要素,结构严谨、衔接紧密、有机统一。既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共同价值观、基本准则、方针政策等系统理念和原则,又有加强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法和技术,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
"红色管理"是一种时代精华。"红色管理"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与时俱进是其永葆活力的源泉。"红色管理"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既应运而生,更应运而进,它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具有不同重点的"红色管理"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容,使"红色管理"能够始终顺应管理学发展的潮流,走在时代前列。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诞生;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不动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从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倡导自主创新,等等,无不体现着"红色管理"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
"红色管理"是一种方法凝华。"红色管理"理论闪耀着治党、治国、治军、治企的智慧光芒,其时代内涵体现在各个领域,包括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它集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和管理方法之大成,既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也有调查研究、矛盾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科学的认识方法,还有群众路线、精兵简政、集体领导、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典型、"一切行动听指挥"、"三老四严"等有效的管理和工作方法;同时,还包括注重学习改造,不断更新观念,强调保持精神状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大量实用、管用的管理方略。其实质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