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处理示威自有心战妙法(南方周末 2008-5-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0:55
【放眼四海】处理示威自有心战妙法
作者: 梁文道 发自 2008-04-30 20:03:00 来源:
奥运火炬抵达香港,香港政府把打算前来示威的丹麦艺术家高志华遣返出境处理。这让早已习惯了反对派存在的香港人十分错愕。
奥运火炬抵达香港,世界必将静观。一来这是奥运火炬传送历程在华首站,二来大家会很想知道在一国两制底下一向宽容各种示威活动的香港将以何种手法应对抗议的声浪。结果香港政府做出的第一件事是把打算前来示威的丹麦艺术家高志华(Jens Galschiot)遣返出境。这项罕见的行动或许会得到不少内地同胞的掌声,觉得特区政府站稳了民族大义的立场,处理异见分子(或曰“反华分子”)毫不手软。但许多香港人则感到十分错愕——不是他们全都支持高志华的行动,全都赞成借着火炬传送历程所发出的不同意见;而是他们早已习惯了反对派的存在,一时间不能理解不让人专程来示威的原因。至于外国传媒的意见,那就更是可以预料,一定是大声叹息香港的失色和一国两制的消亡了。
香港特区政府这次决定确实不寻常,因为它不符合港府近年处理示威的惯常模式。那么它的惯常模式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化艺术”和“政治心战”近年也开始在港流行,尤其自从曾荫权上台之后,对于这套英美等国政府擅用的技巧,更是玩得得心应手。许多“愤青”在所谓的“西方反华浪潮”里感到的是一套由上而下,从政客到传媒的阴谋和计划。他们大概以为那些平日貌似中立客观的媒体其实都是受到政治势力支配的,而且还是上头有命令下面就执行的那种硬性支配模式。没错,这些媒体是会受到政客的摆布,但其中的机制和过程却绝对不简单,发挥效用的就是当今世界政坛最为崇尚的“政治化艺术”了。
就以香港政府应对每年一度“七一大游行”的手法为例,它知道香港市民有示威游行的权利,绝对不可硬性阻挡,否则只会激起更大的愤怒甚至一场公关灾难。它一方面要保持自己开明的形象,另一方面则要确保这些游行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它定调,淡化它的分量。第一步是鼓励亲政府的团体上街——不是高举支持政府的旗帜,否则只会强化双方的冲突,让反对派的身影显得更高大;相反地,它是要平素亲己的组织也出来抗议,抗议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最好还是些政府迟早也要处理的缺漏;如此一来,事后方显政府顺应民情之大度。
第二,媒体再怎么独立自主,也总有立场贴近政府的时候或者一向与官方友好的朋友吧,这时就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好时机了。办法不是要他们大力抨击反政府的声浪,也不是要他们干脆什么都不报,而是暗示他们要“平衡报道”。所谓“平衡报道”,就是把篇幅和时段平均分配给支持政府的队伍,小骂大帮忙的亲政府团体的“抗议活动”,以及真正的反对派活动。这还不止,懂行的媒体还会自行再分割反对派,让它们成不了一股“反动大气候”。举个例子,假如是抗议火炬传递的游行,就让记者分别采访“藏独派”、“人权派”、“达尔富尔危机派”以及有其他诉求的主张者,好让原来看似完整的“反华势力”分裂呈现为截然不同的小股人马。
如此一来,整场抗议游行就变成一趟五颜六色的嘉年华了。最后再由政府发言人甚至特首本人发言,说些什么“多元社会有不同声音很正常”之类的话,一锤定音。若换了是奥运火炬的传送遭到示威,那就来段“每一届的奥运都会有人发出不同的意见,也都会有人借机表达政治主张,这是很正常的事”。于是原来抢尽风头激起矛盾的事就变成了四年一度的家常便饭,而政府则可摆出一副开明自由的样子,不只模糊了对手的焦点,说不定还能赢得掌声。
遇到反对自己的声浪,每一个政府都会头疼;然而在不同的社会体制底下,政府却要懂得使用不同的处理手法。以香港的情况而言,媒体相对自由,人人皆可上街,使用这套西式的“政治心战”术本是不二之选。可是奥运火炬一事全国关注,特区政府当然明白它的观众不只是香港市民与国际传媒,所以也只好改弦易辙,不让示威者入境了。
(作者为凤凰卫视主持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