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人物摄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2:28
人物摄影——人贵传神
文/齐欣
“传神”是人物摄影的“魂”,人物作品有了灵魂,才能成为好的作品,也才有视觉冲击力。出色的神态是“传神”的根本。因此,如何捕捉到人物的生动表情,如何通过富有内涵的神态来刻画人物性格,是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想拍出既赏心悦目,又体现一定内涵的人物作品并非易事。要想在画面中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除了依靠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刻理解和认真思考外,掌握一定的人物摄影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善于发现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摄影者要经常锻炼自己的眼力,不断提高鉴别的水平。眼力好坏,并不只是视觉锐利的眼睛,更主要的是思维起决定作用的脑子。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善于分析比较。摄影人能够见微知著,察觉和把握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就能够把握和表现出人物最生动、最感人之处。
第二、善于发现和捕捉。拍摄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要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要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方面。拍摄时要注意占据有利地形;要事先考虑好是拍全身、局部还是特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对人物的活动有所预见,才能更好地捕捉到精彩的画面。
第三、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景象,就会引起特别的注意。
第四、“灵感”的火花。摄影人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不断丰富生活的经验,不断提高视觉感受力。有时如闪光的火花,一晃就过去,然而逮住它却可以燃起熊熊的创作火焰。
第五、勇于解放自己。要从思想观念上摆脱旧经验的束缚和先入为主的框框障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创新与思索
创新,永远是时代的主题和前进的动力。要想在人物摄影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
第一、理性思考。应强调作品画面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个性化特征,注意作品内在本质的体现,注重人物摄影创作的思想性、实践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并努力弘扬具有时代气息和先进文化的人物摄影艺术主旋律。
第二、用心感悟。人物摄影不应停留在表象上,而应该更加注重反映摄影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融入画面之中。高水平的人物摄影是让人看到画面后十分感动,但未感觉到影像的存在。读者不仅仅被你拍摄的画面所感动,而是被照片所传递的一种情感和思想所感动。摄影者不仅找到独特个性化的视觉表现手法,更要找寻对所拍摄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要通过画面突出强调摄影者的个性特征,把思想转化为形象,把瞬间凝聚成思想的火花。
第三、紧盯人物。所谓盯人,不是说画面上有不少人,或者说拍些人物特写,强调的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真情实感。学会用眼睛当镜头,把取景器当作是观察事物的工具,准确地把握住所拍摄对象的灵魂。
第四、抓住细节。贪大求全、求信息量多是一般摄影人的想法。但结果是什么都没漏,什么也没有照顾好。其实,“细节决定成败”,通过凝固典型的画面,可以表现出人物灵魂,使人们更容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善用光线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光线的应用在人物摄影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光的强度、光的颜色和光的方向都会对人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光的方向最为复杂,有正面光、侧面光、逆光、散射光等。一般来说,拍摄老人宜用逆光,能表现其皮肤皱纹质感与神态;拍摄中年人多用侧逆光,能表现其年富力强、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与情感;拍摄年轻人和儿童宜用顺光,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富有朝气、天真活泼的面貌。
第一、室外用光
室外自然光就是太阳光,它是最明亮、最经济的摄影照明光源。拍摄人物即使不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也会受到客观存在的散射和反光。一天中的早中晚、一年中的四季,不断变化的阳光与万物组成了无数奇妙的景观。薄云遮阳的散射光,是非常理想的人物摄影光源。遇到晴天丽日,早晨和傍晚时分是拍摄人物的最好时间。如果实在无法回避强烈的日光或正午阳光(俗称顶光),可以利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消除阳光直接照在脸部形成的浓重阴影。
第二、室内用光
主要有室内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情况。
室内自然光指的是从门窗外投射进来的太阳直射光和散射光,它比室外自然光的运用更复杂一些,光线照射的地方亮,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黑,画面很难取得比较舒服均匀的曝光效果。这里有一条重要拍摄经验,那就是着力刻画人物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人的脸部,曝光应以人脸为主,使其鲜明突出,其他的地方暗一点也没有关系。
室内人工光可以是普通的灯泡、碘钨灯、聚光灯,也可以是人们常用的电子闪光灯。无论哪一种光源,都有照明和造型两个基本作用。照明方式分为单灯、主灯与辅光的配合、多灯运用三种。单灯多放在人物正面45度角的地方;主光与辅光配合应注意光比适当;多灯照明就是除了主辅光之外,还有顶光、背景光、轮廓光等,这种方式最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光线。
第三、突出眼神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人们思想情感和外界沟通的桥梁。眼睛能够微笑,能够闪烁智慧,能够传达心声,而且能够揭示人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眼睛是带有感情的。
眼睛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它在外部的表现常常有赖于眼睛的方向,例如人物的眼睛惊慌焦灼地直视前方,会令人感到惊悸和不安;目光低垂,有沉思、娴静之感;女性斜视的眼睛,则带有妩媚感。在表现方式上,可以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手段对面部进行适当地补光,使眼睛具有明亮的光点,从而达到强调或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效果。
人物与环境
拍摄人物,除了反映拍摄对象的表情和姿势外,还要反映出人物所处的环境特征,尤其是置身于浓烈民俗风情特色环境中的人物,善于利用环境,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身份、职业、地位和思想等。选择适当的人物背景,一方面取决于摄影人对被摄人物的了解,另一方面取决于摄影人丰富的想象力,拍摄时要注意:
第一、人物和环境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主体人物处于好的位置还不够,陪衬的人物和景物也要恰到好处。
第二、拍摄人物活动,要在画面的前方留出空白,以便有向前伸展的空间余地,才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
第三、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要有助于传达画面的意图,应尽量避免由于人物和环境之间的模糊关系而产生的错觉问题。
第四、人物和环境的视觉心理平衡也极其重要。
谨慎构图
通过摄影构图,将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摄影构图多种多样,这里不做一一详述,但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最佳的规则还在于突破陈规,根据实际情况、表达好思想内容。要想获得有创意的人物画面,构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清主次。妥善地安排主体,使主体人物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都能成为视觉中心,不能让主次关系混淆倒置。可以让次要人物和景物处于不重要的位置,也可以或将其背朝镜头,或开大光圈将其虚化。
第二、画面均衡。不要把人物置于画面中央位置,避免画面呆板,缺乏感染力。比较好的构图方式是把主体人物稍稍偏于上下或左右一侧,可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比较理想的构图是把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上,也就是画面三等分的“井”字四个交汇点上。这种微妙的画面平衡,能较好地发挥主体人物在画面上的主导作用,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拍人物特写,则让拍摄对象的眼睛处在画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位置。只要眼睛位置“正确”,不要怕裁掉一部分头发和头饰等。
交流与沟通
加强沟通和交流是获取好照片的关键所在。与室内拍摄相比,虽然户外摄影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但要想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态表现好,关键还在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尽可能充分地调动拍摄对象的激情与真情,做到愉快心情与自然表情相统一,忧郁心态与痛苦的姿势相协调,才能拍摄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人物作品。
捕捉生动瞬间
喜、怒、哀、乐等都集中在面部,生动的神态在于人的面部的表现。对于人物摄影来说,魅力不在于拍到什么样的表情,主要是所拍摄的表情要真实、自然,要能够打动人心。有时真情实感的流露只在极短的一瞬间,只要能够敏捷地拍摄下来,就留住了生动和精彩。此外,反映神态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录人物的外貌特征上,更在于表现人的内在性格。原则上说,摄影不能干涉被摄人物的活动,防止被拍摄人物的言谈举止拘谨,出现很不自然的神情。
摆拍与抓拍
摆拍与抓拍是相对的,抓拍是在不干涉被摄对象情况下进行拍摄;摆拍是属于摆布的摄影方法,照相馆、影楼中的人像摄影大多是摆拍的;在艺术摄影中,摆拍也是完全允许的。摆中有抓、抓中有摆,摆抓结合都没有问题,总之“艺无定法”,一切要看最终的画面效果。
相对于摆拍来说,抓拍或摆抓结合的方式更容易拍到接近人物性格的照片。同时,人物的表情还应与身体的姿势联系起来,达到表情和姿态和谐统一,有利于突出人物的生动表情。
重视肖像权
肖像权的问题是现在摄影师和影友必须备加重视的问题,一不小心,得意的作品可能就会惹祸上身。从《民法通则》第100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构成侵害肖像权的要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欠缺其中一点,便不可认定侵害被拍摄者的肖像权。因此,在不以营利为目的活动中,比如新闻摄影报道中出现了公民可辨认的形象,并不存在侵犯肖像权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作品没侵害被拍摄者的肖像权,但仍有可能侵害了被拍摄者的隐私权。
拍摄的利器
现在,自动对焦的35mm单反相机具有携带方便、操作轻快等特点,最适合拍摄人物。相机的反应速度都比较快,很少有时滞的现象。单反相机都有手动挡设置,可以按照摄影人的要求有效地控制曝光组合。
轻便型数码相机十分小巧,携带方便,但是大多数相机的快门时滞较大,快速连拍人物时有一定的难度。
在人像摄影中,镜头的适当运用非常重要,使用超广角和鱼眼镜头,有助于得到戏剧性的画面;使用200mm、300mm等长焦镜头,有助于虚化背景、简洁画面。多数情况下,采用标准镜头拍摄全身的人像较为适宜;拍摄带肩部的局部头像使用100mm左右的镜头最为理想;使用135mm以上的镜头拍摄头部特写十分得心应手。然而,使用150mm或2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会对被摄人物和景物产生高压缩的空间效果,使面部显得有些扁平,让人看了感到不太舒服。长期以来,人们在人像摄影中最多地是使用85-135mm焦距范围的镜头。
相机的运用
现代的相机已非常先进,为摄影人拍到拍好影像提供了周全的技术保障。拍摄者要充分发挥相机的各种有效功能,就能更好地拍到传神的人像作品。例如:
第一、采用灵活多变的对焦方法(如区域对焦或超焦距),确保自己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抓取典型瞬间。
第二、多拍连拍。
人物神态是瞬息变化的,在关键的场景中,在快速的动作变化时,最好采用多拍或连拍的方法,确保成功率的大大提高。
第三、光圈和速度
抓拍人物时,快门速度最好不低于1/125秒,可以保证拍到的画面基本上都很清晰。如果要拍摄动感较强的画面,可以使用三脚架,运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能够得到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人像摄影作品。
概述
人是社会的灵魂,人是新闻的主角,人是最具活力的。用镜头对准人物,用人物去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的事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以让我们更加喜爱人像摄影的创作。人物的喜怒哀乐是生动的、独一无二的;透过镜头表现人物形象,挖掘内心世界,才能让心灵产生共鸣。总之,人物摄影要靠心灵去感悟,靠理性去判断,靠经验去完成。抓眼神、抓情绪、抓动作,应成为人物摄影的主攻方向,也是作品容易传神的创作诀窍。
作业:拍摄一张人物作品,要求主题感人,技巧丰富,用光得当。
(目的是为了锻炼大家发现主题、运用画面语言表现主题,运用技巧服务主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