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女人都是水立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0:15
<幸福的女人都是水立方>
可以不结婚,但一定要幸福
都说女人过了三十,就算是大牌也不得不陷入“被打折”的境地。
“班那德太太整天发愁的就是如何顺顺利利地将五个女儿嫁出去”,这是18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但是奥斯汀自己的妈妈终于没有看到女儿出嫁的那天。这样的担心在如今更为普遍,我周围有许多还未结婚的朋友,怕父母的催婚已经怕到不敢接电话、不敢回家的地步。
婚姻对于女人,似乎是一辈子都无法逃避的主题。如果说女人都需要婚姻,那为何有如此多的女人选择单身、独居或同居而不结婚呢?
德国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婚姻可以增加男性寿命,减少女性寿命。在对欧洲各国超过10万名居民的生活展开跟踪调查后,科学家发现:婚姻使每名男性增寿1.7年,但女性的平均寿命将因婚姻而减少1.4年。研究报告分析说:家务劳动和失业的双重压力是女性在结婚后减寿的主要原因。
这个调查有点让人意外,细细想下不无道理。不可否认地说,进入婚姻的女人,必定是更操心更劳累了。
在我看来,结婚,只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它只对相爱的人有效。婚姻套不住男人,同样也无法给女人安全感。结婚并非万事大吉,搞不好还会离婚。
“婚”字很有意思,意思是“女”人一旦头脑发“昏”,就会去结婚。当今社会,女人越来越理性,很少有头脑发昏的了。以前,女人结婚是为了找长期饭票,越是偏僻和落后的地区,那里的女人越是早早结婚,通常20岁左右就嫁人生孩子了。如今经济独立的女性,很少有为了寻找饭票而结婚的。
看看身边的例子,越是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女人,越是单身或者晚婚,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们比那些穷苦的女孩少了一个结婚的动力。穷苦的女孩可能为了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个好的物质条件而嫁人,而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女人,就少了这么一个结婚的理由了。同时与之匹配的男人大都是条件比较优厚者,是香饽饽,免不了被无数女人抢,所以她们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小。这让我想起了宋美龄,她嫁给蒋介石的时候,已经31岁了。别说是民国时期,换到现在那也是绝对的大龄剩女,不过宋美龄应该是黄金剩女了,难怪有此定力。
所以,女人经济条件越好,婚能力和婚动力越低。以前,赚钱、干重活、生理需求,非得要家里有个男主人才行。如今女人自己都能搞定,或者通过钞票都能搞定,所以保持恋人关系就可以,不一定非要结婚。
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新女权运动、种族平等运动和同性恋权益运动兴起,以及性解放运动的蓬勃汹涌,使得很多年轻人在单身时就可以有性伴侣。女性开始进入劳动市场自食其力,结婚的年龄日益推迟,人们的“单身期”增长,但在男女关系上始终比较活跃。
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越是在大都市,恋爱越是谈得长,婚姻来得越晚。大家看看周围朋友的例子,很多人不结婚,也许是因为压力大,也许是为了追求事业,也许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总之就是迟迟不结婚。
来看看那些跑“恋爱马拉松”的名人们:米雪和尹志强谈了28年;刘德华和朱丽倩谈了24年;汪明荃和罗家英谈了21年;刘嘉玲和梁朝伟谈了20年;周慧敏和倪震谈了20年;任贤齐和Tina谈了20年;陈慧琳和刘建浩谈了16年……
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解释非婚现象时说:“不是不结婚,而是人一生在婚姻中停留的时间要比独自生存的时间少了。现在美国男女结婚都晚,如果以70岁算,可能有婚姻的时间是25年。我们已经进入以体验为生命主导的存在形式,婚姻是最重要的体验之一,而非全部。”
看来,世界真的进入以非婚生活为主体存在方式的时代了,而中国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这样的生活。
让老公明白,他有你就足够了
一个网友说:“刚开始,我很担心他变心,后来想通了,如果他真的要变心,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男生不喜欢被约束的感觉,我就给他充分的自由空间,甚至积极提议他去接触更多好女生。我告诉他,我希望他能真正快乐,即使身边的人不是我,只要那女生比我对他好,我就自动消失。他总笑我傻。这虽然这么跟他说,但还是默默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他明白,他有我就够了!”
“对男生不能死缠烂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他时间冷静冷静,如果他需要你,你就陪伴在他身边。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现在的我们反过来了,他总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我会变心!有时候他总问我,为什么不担心他会变心,我就说,谁说不担心,只是信任胜过担心。我相信自己,相信他,更相信我们的感情!现在还是有很多女生会主动追求他,可他每次都会一口回绝,而且会把这些都告诉我。我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留点余地,他说有我就知足了!”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女人,也是一个足够自信的女人,更是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女人。这很难得。
女人是天生就没有安全感的动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讲,安全感是生理需求之上、人的本能需求。
从生理特点来看,女人的直觉更发达,因此也就更敏感,更会“未雨绸缪”。女性更在乎感情,她们追求那种可以托付终身的感情,对婚姻可能发生的变故十分警觉。男人则更在乎感官和理性的决定,他们一旦界定了两人的关系,就懒得去反复考证这种关系的正确性,而仅仅满足于感官层次。
从社会地位来看,女人的弱势导致了她们缺乏安全感。同时,童年的经历也会影响安全感,尤其是童年缺乏爱的女人更没有安全感。比如离异家庭对孩子安全感的影响就很大。如果家庭里缺少父亲,母亲一个人抚育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有外在威胁,母亲自身的不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就很强,并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在潜意识里过多警惕外部世界。另外看到父母的婚姻悲剧,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婚姻产生担忧。
所有这一切,都比不上男人在情感上的不忠诚。女人柔弱的天性,以及对爱情的感性和执著,会造成她们对伴侣的依赖,认为男人就是自己安全感的来源。女人们经常认为,找到了一个男人,有了一个家庭,自己就可以有一个强壮的、可以依靠的臂膀,有一个安全的港湾了。其实事实远没有那么乐观,这也可能是另一场风雨生活的开始。如果男人在情感上不忠诚,这会让女人极度没有安全感。情感上的背叛,或者是准背叛,严重的话会要了女人的命。
因为,女人一旦锁定这个男人后,就很容易陷入感情漩涡,越陷入,越在乎,越是患得患失。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见,老婆怀疑老公出轨,好像神经质了一般,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
总有幸福的女人,她们的确能从一个男人身上获得安全感,而且能拥有一辈子。但这样的女人太少了。女人终究还是脆弱的群体,再坚强的女人也会流下辛酸的眼泪。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女人获得安全感的方法也随着改变,确切地说叫变异。
在我看来,男人的经济实力与女人的安全感成反比,女人的经济实力则与其安全感成正比。男人越有钱,女人越没有安全感。女人越有钱,她自己则越有安全感。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人的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英国心理学家发现,女人之所以愿意随身携带各式各样的包,是因为它能给她们带来足够的自信,带来安全感。包就像闺中密友或父母,最知根知底。当女人们从家里走进外面广阔世界的时候,正是美丽的包在潜意识层面给了她们某种情感依托。
当今社会,大部分女人认为房子才是自己安全感的来源。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至少可以遮风避雨,累了的时候睡到自然醒,委屈的时候关上灯默默地舔伤口,开心的时候叫上好友来喝香槟。
相比把所有安全感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我倒比较支持女人将安全感分散开来。正如投资学的理论: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归根结底,女人的安全感还是不能依靠外物,尤其是男人,那样太危险也太累。期望一个男人永远爱你,这种期望太沉重了,因为人是有感性一面的,一切都存在着变数。
过分依赖男人,女人就容易把自己丢入一个怪圈,会活在恐慌里,活在自己挖掘的坟墓里。就算现在你的男友或者老公可以供给你很好的生活,让你安心地做全职太太,但是你始终心神不宁,始终对你的男人不放心,没有自信,你一样会觉得自己很彷徨。若你企图靠美貌与身段永久吸引一个男人,最终挫败的依旧是你自己。女人都会老,男人的审美观也会随着岁月而改变,倒不如放轻松一些,让男人指望你永远爱他。
所以,女人要懂得建设自己,完善自己,圆满自己。
安全感来源于自身。女人不能把安全感交付给男人,否则一辈子都没有安全感。
自己强大了、充盈了,安全感自然就来了。
赶紧把幸福包起来,揣兜儿里
假日午餐时,偶然间看见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央视《百家讲坛》正在讲解《破解幸福密码》。以前熟悉的是毕淑敏的短篇散文和小说,这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前辈的思想火花,让我获益匪浅。于是我拾起纸笔,在网上一集一集地追看,而且一边看一边记笔记,勤恳认真的样子俨然一个小学生。正是在这个不断学习、不断自省的过程中,我不禁自问,我的人生目的又是什么呢?
休谟说:“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取幸福。”是的,快乐和幸福,从来就是被人们苦苦追寻的目标,但究竟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快乐,即使那些先贤与哲人也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我们现代人更忙碌于追逐财富和地位,而似乎将寻找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淡忘了。
有钱的人就幸福吗?长寿就幸福吗?多子多孙就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例如,A拥有2元钱的时候,B拥有4元钱;A拥有10元的时候,B拥有20元钱。也许你认为B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但调查表明,人们通常宁愿选择前者。这也就说明人们通常更在乎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明白,虽然我们比从前更富有了,但是却有更多人比自己还富有。于是,产生了更多的不快乐,更多的不幸福。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可以跟自己比,但永远也不要跟别人比。
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乏对幸福的感知。这话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那么,快乐和幸福,有什么区别呢?毕淑敏说:“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对生活的满足,那是一种巨大的乐趣,并希望这种满足保持长久;而快乐是身体的即刻反应,快乐的时候,神经系统会产生内啡肽。而幸福则更为深远,它可以把这种愉快的感觉保持长久。”
我很认可这个观点,以前我也一直在寻找快乐和幸福的关联,经常将二者混淆,今天终于顿悟了:快乐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光芒绽放的,而幸福是可以长久的、经久不衰的、细水长流的。
也可以说,快乐是流星,而幸福是恒星;快乐是烟花,而幸福是灯塔;快乐是能够牵引身体大笑的情绪,而幸福则是可以安抚心灵的舒缓感觉。
幸福是一种能力,既然是能力,那么可以来自天赋,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培养。如果说天赋不可改变,那则可以训练自己的技巧。比如训练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
毕淑敏说:“所谓幸福,就是快乐和意义相结合。”看过一些大师谈幸福,说那是一种空和无,那是一种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而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意义所在,又怎样才算得上幸福呢?
毕淑敏讲了追寻幸福的最终方法:
第一,要有目标感。抽象地说,目标感就是眺望天际最神圣、最崇高的地方。因为人生本虚无,所以要为你的人生确定一个意义。通俗地说,每个人的目标感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意义和追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想要衣锦还乡,有的人想要富甲一方,有的人想要留名青史,有的人想要踏实过日子。我想,这就是目标感吧。
第二,要有目标。这个目标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这个目标是量化的目标感。
第三,找到你的潜力。用潜力将你的目标实现,从而接近你的目标感。这样就容易幸福了。
所以,当你面临挫折的时候,当你走在分岔路不知道如何选择时,问问自己,你的目标感和目标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一个人拥有目标感,明确目标时,他才是离幸福最近的人。至少,是走在了通往幸福的路上。
实际上,追求幸福有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提高我们身体的内啡肽分泌。据专家研究,快乐指数取决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物质——内啡肽。当人体内分泌内啡肽较多时,会感到无可名状的快乐,疼痛减轻,抑郁缓解,充满朝气,创造力勃发;而当内啡肽分泌稀少时,人会莫名其妙地忧郁,对什么都失去兴趣,单调沉闷,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有重度抑郁症或自杀倾向的人恐怕就是内啡肽分泌严重失调的后果。
所以,有意识地让身体分泌内啡肽,快乐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一个经常处于快乐状态的人,自然就是幸福的,而且这种幸福与物质的联系其实并不大。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内啡肽呢?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优美的音乐,充足的睡眠,怡情悦性的阅读,强度适宜的劳动,甜蜜爱人的情话等等,这些都会让身体的内啡肽增加。
比如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马友友的《天鹅》在房间里回旋着,让我的心情无比舒畅。
心灵大师说:幸福就是要无条件快乐。对我们常人来说,这个境界有点高。我们如果要获得幸福的感觉,只有降低快乐的门槛。我们因为朋友的相聚而快乐,因为清晨温暖的阳光而快乐,因为恋人的吻而快乐……
一个永远渴望当第一的人,只有取得第一名的时候才觉得幸福,那么只能说他误解了幸福的真谛。
生命太短,时间太长,弹指挥间,刹那芳华。一切都是太匆匆,一切都是云烟。既然来人世走一遭,那就快乐且有意义地走吧。
记住,你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幸福!
抓住19个小时的高潮
何谓高潮?
著名的性学家海蒂在她的性学报告里,对女性的性高潮感觉是这样描述的:“我的身体感到悬浮飘起,充满力量,一股奔腾喷涌的烈焰,强烈吞噬一切,美妙至极几乎是人无力承受的极度狂喜。”“我感到极度兴奋——我的呼吸急促——同时我的头变得轻飘飘的,像是在一个梦幻的世界,声音遥远,时间像停滞一样。”
还有的人会这样形容高潮:“高潮来的时候,我觉得全身都是紧绷的,会情不自禁地颤抖!”还有的女人则说:“腾云驾雾,好像在天堂的感觉。”
专家称,享受过性高潮的女人,得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概率会小很多。所以,女人们,不管是为了家庭幸福还是为了身体健康,都要务必了解自己的身体,都要主动追求享受高潮的快乐。
据国外调查显示,在新婚后的3个月里,有70%以上的女性没有体会到强烈的性快感。女性的性觉醒既是逐渐的,同时又是被动的,因而需要丈夫来对她进行培养和训练。已婚妇女中在婚后第一年体验到性高潮的占19%,第二年占15%,第三年11%,第四年、第五年占14%,所以结婚5年内能达到性高潮的女性只占60%,10年内达到性高潮的占80%。据某媒体组织的女人性爱大调查发现,65%的女人在假装性高潮。现实中,能兼而得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女人一辈子都不曾高潮过……
再回到国内,现在女人的性意识已经觉醒。我身边有女性朋友说:25岁的女孩选名车,35岁女人选男孩。从这话就可以看出,她们对高潮的渴望远胜过对名车的追求。但是,由于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和贞操观念的影响,很多女人仍然很容易陷入高潮的误区。虽然内心特别渴望高潮,但真正在一起的时候又很不好意思,陷入矛盾。于是就使有些男人这样评价:“像一条死鱼一样。”
还有的女人在做爱时顾虑特别多,担心自己高潮的时候,眉头紧锁动作是否优雅,担心叫声是否好听。其实,你的忘情投入就是对男人最大的褒奖、最大的鼓励,就是最美的状态。调查中发现,有些女人承认她们在做爱时有负罪心理,原来她们担心多重性高潮会玷污了婚姻的纯洁神圣。
事实上,女性在做爱时出现多重性高潮并不是什么性变态的表现,也并不表明是“性欲过度”“兽性的”“非女性化的”。体验性高潮,是一种促进夫妻性情融合,促进性成熟的过程。
性爱是一种交流,不仅仅是身体的交流,还是情感意识的对话。这是一场互动的游戏,女人是必须要有感觉、要有回应的。做爱时不用装,对于男人来说,女人在床上越真实越好,越动物本性越好。要不怎么会有男人希望自己的女人“出门是淑女,床上是荡妇”呢?如果在床上还装,什么时候才能摘下面具呢?
制造高潮,双方的技巧很重要。如果伴侣的先天条件不好也没有关系,可以借助后天的道具弥补,可以借助调情工具,蜡烛、香薰、情趣内衣等等。当然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两人内心的爱慕,这才是高质量性爱生活的保障。
之前,我在书中曾介绍过一个叫做angel的朋友,她的高潮观很有意思。她说:我尊崇的三个字就是“爱无我”,我享受那种空明的状态,那是生命中的高潮。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人一般能活75岁,而高潮仅有19个小时,而我的人生意义就在于如何超越这19个小时。
你也要超越19个小时的高潮吗?
水立方女人衷情的“虐恋”不…
“这小说太好看了,太虐了!”朋友一边哭一边说。
“我在找虐的小说,越虐越喜欢。”我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跟我说。
难道女人有天生的受虐症吗?的确是有的。而且,虐并快乐着。
弗洛伊德曾写道,每一种痛苦都包含了快感的可能性。男人的性欲中夹杂着侵略欲和征服欲,从生物方面表现,假如他使用其他温和的求爱方式去征服性对象,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弗洛伊德认为爱及生存本能与攻击和破坏本能虽然是对立的,但也可相互转化(如爱转化为恨),而且还可以结合在一起。当性欲本能与攻击本能结合后,如指向外界的性对象时则形成强奸,如指向自身时则形成性受虐心理。
我们可以将这种促使吞噬和被吞噬形成的本能,称为施虐与受虐本能。施虐与受虐本能,是爱的开始。
前些天看到一段话:“女性对于生理欲望,存在着天生的罪恶感,因而有期盼快感和逃避快感的矛盾心理,也就进而希望,自己在享受快感的时候,处在被动和不自由的状态。这样既可以为自我欲望的疏解找到合适的理由,又可以接受得到快感的惩罚。”
这就说明了女人渴望被压制、被侵略、被臣服的本性。对于女人来说,女人喜欢霸道的阳刚男人,喜欢被压制被臣服。体现在性行为上,往往男人越猛烈越粗鲁女人越喜欢越有快感。
自古英雄配美人,越是勇武的男人越是有无数的女人臣服。只要爱了,女人会觉得对方越是粗暴越发性感。甚至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犯贱的表现。
当女人的受虐心理被激发,身体自然产生强烈的反应。“吸收天地之纯阴之气”,旧时看的书上这样说。这固然没什么科学道理,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女人的确有天生的受虐倾向。她们喜欢温柔的鞭子,精神再独立也渴望有男人绵长而甜蜜的情感。
在一般的情形之下,恋爱具有“跷跷板”的特性。男方热情起来时,女方就会逃避;男方冷淡,女方又会热情起来。爱情中的进退,好像太极一般。也许这样才能让女人享受到小女人的快乐吧。“没有你的话……”对方如此一恳求,立刻就会刺激到她的“自怜”(自己爱自己)心理。当对方说出“你是我心爱的人”,她却又要抑制自己的感情,满足她“被虐”的心理。
这是一种陷入恋爱中的小女人的快乐。短暂的抑制是巨大的酝酿,随之而来的感情将会如波涛汹涌。所以,男人追女孩子,只要厚着脸皮进攻,早晚会取得成功。
女性心理学者赫莉尼·多易秋说:“女性与生俱来有‘被虐’的倾向。”因为有被虐心理,内心容易涌起渴望怜爱渴望保护的情感和欲望。也就是说,女人的“受虐欲”是表演给男人看的。如果把女人放在一个孤独的岛上,没有男人,恐怕那时候的女人也不会享受被虐甚至自虐了吧。
话说回来,女人还是要善于“自虐”。其实,台湾言情小说“教母”琼瑶就是善于自虐的代表。导演林奕华曾这样剖析:“琼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自虐,琼瑶最成功的一个地方,在于她掌握了‘女人是很恨女人的’这种心理。从《窗外》开始,这是她的一部自传,写她妈妈对她早恋的迫害,一个女人借着爱的名义,无情地迫害另一个女人。到最后的《还珠格格》,写的还是容嬷嬷等人对小燕子的迫害,一个老女人迫害一个小女人。”此话可谓相当精辟,难怪琼瑶作品如此畅销,因为有庞大的热爱自虐的女人群体充当读者呢。
女人骨子里的受虐性都避免不了,但是却不能太过,太过就是犯贱。像那些嫁给“凤凰男”的女人,长期在精神和肉体上被虐,她们最多也就是上网说几句发泄一下,回到生活中还是乖乖地继续被虐;也有不少男人说,对有些女人好得不得了,百依百顺,但是这些女人往往就是不喜欢,心里想的总是当年骗了她们、玩弄了她们身体的男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那些“让女人怀念的男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施虐。
尼采说,如果你到女人那里去,不要忘记带鞭子。当年我看《捆着我,绑着我》,看《禁室培欲》,看《上海异人娼馆》,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在被虐待后还会对男主角产生奇异的感情,直到看了李银河的《虐恋亚文化》,才知道有“虐恋”这个词。当然,我不提倡病态的虐恋。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女人的内心都有这种受虐心理。那是一种柔到极致、阴到极致,渴望与刚阳结合的信号。
当然,不管是施虐还是受虐,都不是精髓,“虐”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能从虐中找到幸福,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偏偏有些男人一知半解,以为女人喜欢受虐,就拼命虐待她,对女人实施家庭暴力,甚至伤害她。错了!这样只会吓跑女人。
女人的受虐心理是非常微妙的,是一种或温柔或粗暴,并且交替出现的情愫。这就像管理,恩威并用,方能真正留住人。
虐只是秀而已,爱才是真意。
我们都是“半个人”,寻找你…
在柏拉图《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Aristophones)讲了上古时代的一个神话故事:最初的人是球形的,两个个体背靠背粘合在一起,有两张脸,八只手和脚,两副生殖器。宙斯和众神担心人类过于强大,不敬神灵,于是把球形的人劈成两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半个人”,“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求与自己相结合的另一半”,“爱是成就这种功德的神,使我们恢复原初状态,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之中”。
英文里的表述是“soulmate”,翻译成中文就是“灵魂伴侣”。“灵魂伴侣”是我最近经常听到的词汇,灵魂伴侣人人都向往,可很少听到有人说遇见过。世界上真的有灵魂伴侣吗?难道灵魂伴侣只是一个传说?
搜索有关灵魂伴侣的资料,总结出灵魂伴侣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我们常讲到的爱情层面的灵魂伴侣。唯有经由爱情的激发,意识向上提升,看见了更高的生命本质,这样的情侣才称得上是灵魂伴侣。这是俗世的初级境界。
第二个层次是天下之人皆是灵魂伴侣。灵魂关系超乎一切关系之上,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符合宇宙真相的关系。
第三个层次是一切众生都是灵魂伴侣。蝴蝶甚至水滴都是灵魂伴侣。敌人也是我们的灵魂伴侣,只是以激烈的手段教导我们学习爱的真谛。
第二和第三个层次是超乎俗世的境界。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爱情层面的灵魂伴侣,那么,这一层面的灵魂伴侣有什么特质呢?
这样的灵魂伴侣是最自然的一种关系。爱与被爱,都是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义务的,一切都是最自然最真实的表白。这种自然,仿佛是受了神灵的指引。正如托马斯·摩尔所说:“一个灵魂伴侣,就是一个我们感到自身与之深深联系在一起的人,好像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不是出于凡人的刻意努力,而是凭借神恩的导引。这种关系对于灵魂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说没有什么在生活中比它更为珍贵的了。”
这样的灵魂伴侣是超脱肉体的。在我看来,这种灵魂伴侣关系尤其适合年老的人。那时候,肉体的欲望已经渐渐退却,人们往往会更关注灵魂以及生死的命题。
这样的灵魂伴侣是能精神交流的。我们经常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感觉很美妙。灵魂伴侣是知音,是默契,是懂得。正如马特·戴蒙主演的经典老片《GoodWillHunting》(心灵捕手)中所说:“一个能勉励你努力向上,能令你体会生命,能够触及你灵魂深处的人。”
灵魂伴侣和生活伴侣有何不同呢?
生活中经常听到牺牲,责任,那是生活伴侣的范畴。胡茵梦说:“藏在牺牲奉献背后的却往往是掌控、依赖和自命神圣。依赖和占有是上瘾症的表现,依赖者希望不断地得到所倚赖之人的情感保证,他或她无法面对内心的那股巨大的不安以及怕失去对方的恐惧,故而更加逃避自己,依赖对方。”而灵魂伴侣则是无条件无义务的,有一种“对她好就是对我好,她开心我就很开心”的感觉。
怎样才能遇到灵魂伴侣呢?
虽然对灵魂伴侣的向往是人原生的欲望,但并不代表要投入全部心力寻找。想遇到灵魂伴侣,总得先了解自己,如果不能了解自己,又怎么会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哪些是你自己真正的好恶,哪些是因为迎合别人迎合社会所产生的好恶?深入了解自己,和自己相处之后,自然就能更清楚辨认“灵魂伴侣”的模样,而不是凭空设定条件。
“吸引”是自然而然的动力,并不是精心设定的情节,遇见的当下往往出乎意料,刻意安排是抓取,抓取的爱情只是填补一时的欲望,却无法互相扶持成长。
当我们失落在人间,尚未找到生命中的灵魂伴侣时,内心永远有一个孤独的黑洞填补不了,人生的其他痛苦与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一旦灵魂伴侣在茫茫人海里相逢时,就在双眼对视的瞬间,真爱的电流窜遍全身每一条神经纤维,每一个细胞都会忍不住欢呼歌唱。
对于灵魂伴侣,徐志摩一直都在苦苦追求,可是最后他不仅没有找到灵魂伴侣,反而将自己的爱情消磨殆尽。他说: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仅此而已。
他不爱张幼仪,他很爱陆小曼并为此妥协了很多,最后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拮据让他们经常争吵,爱情也变得苍白。他爱林徽因,林徽因才貌双全,正是他要寻找的灵魂伴侣,可是林徽因理性地选择了梁思成。由此可见,这是他的命。
在我看来,生活伴侣有世俗的快乐,而灵魂伴侣则有空灵的惊喜,各有各的快乐。那就一路走一路寻找并一路用心享受。
新“四有”男人VS.“草食男”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小三儿?”的确,从读者的来信看来,百分之五十都是关于小三儿的。其实,不仅小三儿,小四儿、小五儿也不少。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现在的女人越来越务实了。女人都盯着条件不错的男人,比如有事业有房有车有存款的新“四有”男人。
这样一来造成的局面就是条件好的男人越来越抢手,越抢手的男人受到的诱惑就越大。而又穷又没能力的男人,可能原本属于自己的女人也会跑掉,或者被抢走。
在破解这个现实的难题之前,还是先来听个故事吧。
《异类》中揭示了曲棍球成功者的秘密。为什么取得曲棍球冠军成员生日都是在1月、2月和3月?原来,在加拿大,曲棍球联赛法定的注册时间是1月1日,这意味着,一个9岁的男孩必须是在1月1日之前满了9岁,才可以进入9岁以上曲棍球联赛,也就是说,一个在1月2号就已经10岁的男孩,他可以参加联赛,而在同一年的12月份之前还没有满10岁的男孩,却只能暂时晾在球场一边。这个年龄的男孩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12个月的差距会让他们的体格有很大不同。
一个球员如果能有幸进入曲棍球巡回赛,他将获得什么?他会拥有优秀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一个赛季50到75次的出场机会,而不是像社区联赛一样,一个赛季只有20次的出场机会,他的比赛时间增加了两到三倍。起初,他的优势或许并不明显,但只要他是一块好料子,通过良好的培训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他就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优秀者,当他13岁或者14岁的时候,他就很可能被选进加拿大曲棍球联赛,从这里,他将接触更为顶尖的比赛……
小三儿和曲棍球的例子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是的,马太效应。爱情中也存在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等众多领域。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严峻的贫富两极分化,使得女人的择偶观也更加现实。女人越来越在乎物质条件,尤其是房子。这样一来,一方面形成了大批不愿屈就的剩女,一方面造成了条件好的男人可能脚踏几只船,或者就算结了婚也可能有二奶三奶的现象。因为为了物质妥协的女人大有人在。
那么男人怎么办呢?有些男人认为与其花时间和精力与女人交往,倒不如好好犒劳自己,所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草食男”,他们大都对恋爱不积极。没钱的男人更加抱怨,更加愤世嫉俗,尤其是自己的女人被抢走的男人,更加不相信女人。就算有一天这些没钱的男人奋斗成功后,可能也会报复那些“虚荣”的女人。
这就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那么这样的现实是否会成为成功男人的天堂呢?不一定。因为成功男人会变得更有压力。因为无数的男人都明白金钱和地位的重要性,就算他今天拥有亿万身家,但面临的风险却更大,要保住自己的位置也会更难。这就好像擂台比赛,你可能是暂时的冠军,但是台下有无数挑战者在跃跃欲试,说不定哪一天某一个人就能把你打倒。
同时,成功男人虽然成为无数女人追逐的对象,但选择越多,越不知道如何选择。渐渐地可能就会被诱惑晃花了眼睛,跌入欲望的深渊,心中渴望的美好爱情将变成遥不可及的梦。女人可能有很多,但内心所爱的可能很少。
这就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
只是,让他们多余的,未必是他们想要的。
寻找爱情里“新的利润增长点”
你有时候是不是觉得老天特不公平,为什么这么丑的女人居然找了一个好老公?为什么这么漂亮能干的太太却守不住自己的婚姻,经受不住小三儿的进攻?
这离不开“长尾理论”——商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何谓“长尾”?畅销书《长尾理论》提到:“传统的市场曲线是符合80/20铁律的,为了抢夺那带来80%利润的畅销品市场,我们厮杀得天昏地暗,但是我们所谓的热门商品正越来越名不副实,比如说黄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几十年来一直在萎缩。尽管我们仍然对大热门着迷,但它们的经济力量已经今非昔比。那么,那些反复无常的消费者们已经转向了什么地方?答案并非唯一。他们散向了四面八方,因为市场已经分化成了无数不同的领域。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得99%的商品都有机会进行销售,市场曲线中那条长长的尾部(所谓的利基产品)也咸鱼翻身,成为我们可以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实,情场和网络非常类似。网络存在二八现象,情场同样也是。网络存在长尾现象,情场同样存在。
情场上,总会有人饿死,有人撑死。爱情,同样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尤其是互联网时代,选择性大大增加,而选择成本大大降低,每个人都具有被选择的可能,任何两个人都可能擦出火花。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爱情选择区间变大,选择性也大大增加。从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候通过生活圈子窄得不能再窄,就算是王公贵族,选择对象也是有限的,大都是姑妈或舅舅的儿子。至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择偶状况更是可想而知了。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我们只要打开电脑,打开手机,全世界的人都尽在“掌”握。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变得微小,我们可以通过交友网站认识任何一个人。六度空间理论告诉我们,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六个人,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所以,我们的恋爱对象变得无穷的多,我们的选择区间变得无穷的大。
加上互联网的搜索成本很低,我们很容易找到对方。从前,我们要找一个人,必然要经历千山万水,众里寻他千百度。如今,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我们要找到一个人比从前容易多了。不管是谈恋爱还是闹外遇,都变得很容易。
这样一来,就使得追求成本变得很低,外遇成本也变得很低。长尾理论指出,我们选择那些冷门产品,货架成本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得到这些冷门产品不用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些产品看作外遇对象。网络上有无数的外遇对象,人们可以随时搜索到,而且可以相对容易地追到手,这种“容易”体现在比较少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诱惑无处不在,会让男人心痒痒,但男人还是会掂量掂量。如果出轨的成本变得很低,甚至零成本的话,那么男人就会控制不住了。
对于人们来说,玩一场游戏,聊几次天,发几条暧昧短信,把对方弄得心神不宁,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比如,只要开心网上的一个暧昧动作,一朵玫瑰花,就能搅动心湖,掀起新一轮的婚姻大战。
爱情长尾理论相比爱情的马太效应,的确更能体现“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机会”等更开放的理念。这也体现了爱情的开放和平等,会让人们看到希望。
显然,爱情长尾更加务实,给大家更多的可能性,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但这种收获不是建立在完全功利目的基础上的交往,也不是弱者和强者之间某种暂时性的契合,而是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一种细水长流的关系。
同样,不管对方是丑的傻的,都会成为你潜在的情敌,这也同样带给我们更多的不确定,带给我们更多的不安全感。
找到潜力股男人,用爱占稳他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习惯去教室提前占位置。其方法就是将一杯水或者一个小本儿往桌上一放,就表示这个位置有人了,其他人就不要再打主意了,选其他位置吧。
与上学占座位相似,北京小升初圈子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占坑”。现在,一些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往往开办一些针对小学课程的课外班或培训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讲授奥数、英语等课程,于是,“占坑班”应运而生。也就是说,要想上某所重点学校,参加和这所学校挂钩的培训班是一条必经之路,这种课外班有点“占位”的性质,俗称“占坑班”。
其实,爱情也需要“占坑”。
朋友是一名律师,长年无男友,总跟我说羡慕从前的大学同学情侣,如今在小地方稳定地工作,压力不大,经济富裕,孩子也出生了,无风风雨雨,颇为幸福。她说:“其实啊,爱情也需要占坑。你看,优秀的男生,早在大学甚至高中就已经被女孩子提前预订了。只要没经历大挫折的,顺顺利利地结婚生小孩,一切都很好。不至于像我们现在这样剩下来,高不成低不就。以前觉得自己考了一个好大学,听老师和家长的话成为乖学生,成绩好就是王道。如今看来,一切都是枉然,现在天天加班,吃的都是快餐,生活过得没质量,而且经常因为职场的事儿上火,多赚的钱也还是被自己花掉了,存款也所剩无几,哎,真是没意思。当然,我们还是能撬动某些有主的‘名草’的,不过这些‘名草’也明白离婚的代价,所以最多是玩暧昧或者搞个外遇,最后还是带着人和工资乖乖地回家。”
这个例子很现实。她告诉我们:女人,务必要在爱情上早“占坑”。
的确,从来都是优秀的男人或者女人早早就被抢了,要么是看着不错的男人已经戴上了婚戒,要么是姿色尚佳的女人们早已经被金屋藏娇。剩下来的,要么是心气高的,要么是条件不那么好的。
实际上,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于青春时期的恋情更为眷恋,都会认为那时候的爱情更加纯粹,更加美好。等真正到了三十而立的时候,有了一些感情经历之后,对于感情的态度则更为物质、更为务实一些。所以,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会怀念学生时期或者刚毕业时候的爱情,也许不一定是爱情美好,而是青春很美好。
所以,这些从学生时代开始的恋情,这些提前就占了坑的婚姻,到了30岁的时候,可能两个人在一起都10年了,这样漫长的岁月和情分,第三者是很难插足的。就算那时候有比较强悍的第三者来“松土”,你也是有婚姻证在握,有孩子在手,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两个砝码。
这样说来,占坑就是一种避险行为,避免自己到最后两手空空。女人是需要爱情的,女人是需要男人陪的,如果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确有点凄凉。我身边有很多女人,永远是看着天外天,望着山外山,对身边的男人不闻不问。最后,原来对她有意思的男人全都有了女友甚至当了爸爸,她才惊醒,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最后,望着别人的木已成舟,留下自己独身一人。
其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男人,更没有完美的男朋友。这也正是女人的使命,女人的改造和培训使命。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尽管占坑得来的伴侣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占着,就会有改造和培训的机会。
这种占坑就是女人危机意识的体现。占坑对于女人来说尤其重要,正常情况下,时间对于女人是一招杀手锏。随着年龄的增大选择优势就会降低。这时候,先到先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至少,自己青春的岁月,是付给了一个男人的。
这就好像融资,永远不要在自己的企业最差的时候去要钱,这时候你可能一分钱都要不到,而要在你的企业状况最好的时候去要钱,甚至此时你不去要钱也有无数人给你送钱。感情也是这样。当一个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优势渐渐变弱,那么在婚嫁市场上就会很被动。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没坑的挖坑,有空坑的就放萝卜,夫妻就像已经塞了萝卜的坑,一切好像顺理成章。现实其实并不如此。有时候一个萝卜占了几个坑,有时候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没占着。爱情没有平均分配,更不是理所当然。
生活中也有人总是对着自己的坑,心里想着别人的坑,觉得人家的萝卜比自家萝卜好看,人家的坑比自家的坑大,就成天想着怎么夺人家的萝卜,挤进人家的坑。最后,不是死了萝卜就是毁了坑。萝卜粘着泥巴,泥巴拽着萝卜的根,都是身体的一部分,硬扯开只会有撕裂的痛,到头来小心断了根,塌了泥,最终弄得一团糟。
也许最后经过努力能占了别人的坑,也许最后仍然是白费力,无论哪种情况,代价都是巨大的。
所以,女人不如提前就有占坑意识,虽然犹豫,虽然不太满意,但还是要犹而有决。别等到头来,发现身边的人个个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那就会真的很凄凉。
当然,并不是说占了坑就万事大吉了,感情的道路上还会挑战重重,前有埋伏后有追兵。但不管怎样,占了坑总比没占坑要好。
水立方女人,你是M属性,还…
一位老朋友“加菲猫”讲了她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目前,我辞职准备要小孩,旅游,研究美食……
“加菲猫”在上海,回家之前工作也做到一定职位了,而且按照她的年龄是晋升蛮快的了。本来去年谈好一个公司的,职位更高了,但是她知道,她一旦去了后,再回来要小孩也许更难放下工作。她有事业心,也希望自己有成就,但是她和老公年龄都不小了,也不准备丁克,所以还是回来生孩子吧。
因为经济情况允许,她准备自己带到孩子3岁上幼儿园。去年5月辞职后,她就出去旅游,作为上班和怀孕之间的过渡,去玩了很多地方,远的近的,都是自助游。还学会了烧菜,做甜品。她说以前上班出差虽然很多,但是总不能玩得尽兴。
她说现在能够这样让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她要感谢老公从不干涉自己。现在的她和以前有了180度的转变。以前她做销售,工作节奏快,出差多,天天报表数字、高跟鞋、化妆品,一副女强人的样子,菜场从来不去,厨房从来不进。以前很刚性,现在是柔性。以前是出得厅堂,现在是入得厨房,总算可以完满了。
现在,“加菲猫”为怀孕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谓把玩的精神发扬光大。她说,等到孩子6个月后,就带他出去玩,早点感受世界,培养他独立、坚强、开朗的好性格。当小孩2岁半到3岁上幼儿园后,她就重新出去工作,或者自己开个店。她现在开了个卖童装的淘宝小店,还差几十个评价就3钻了。她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心态年轻,感受世界的美好。
当“加菲猫”讲述她的职业规划时,我觉得有句话特别经典:“女人的发展是M型的。”怎么理解?女孩刚毕业时,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进了社会,就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拼搏,那就是M的左半边;拼搏了几年,也许会取得一点点小的成功,离目标近了一步,但是女人还有另外的天职,那就是养育后代,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龄,碰到合适的人,就会结婚生子,生子和抚育的过程就是M的左半边往下的一笔;过后会有停滞,孩子大一点,进幼儿园了,女性又可以重新起航,那就是M的右半边了。女人在职场的发展实际是一个升降升的过程。女人不能有了事业不要家庭,也不能有了家庭不要事业,所以需要更多的智慧分清阶段。女性的两个职业生涯高峰:一个是工作后的5-8年,一个就是生完宝宝后,这个过程刚好构成一个M。
女性是一个家庭的主导者。事实上,细算下来,女人在事业上花的时间只有男人的一半。大多数女人会在刚刚有了工作经验的时候生孩子,事业和工作从此停滞不前,而同时期的男人却在不断高升。等到女人生完小孩或者把小孩送到幼儿园的时候,男人已经超过自己一大截。当女人重新熟悉上手后,男人可能已经爬到顶端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职场中高层大都是男性的原因。因为怀孕生子已经让女人在职场上落后了一大截。
从女性就业角度来看,刚出校门20岁到24岁的女性为最初就业时期,有三分之二就业。婚后,生了孩子,女性的就业率逐渐滑入谷底。等到完成孩子的养育工作,40岁到44岁的女性再度出击为第二就业时期,也大致有三分之二的就业比率。据日本所做的一些调查报告,第二就业时期的女性,置业意识较高,有时候甚至比年轻女性认真。因为就某种意义说来,她们已经完成结婚生儿育女的生命历程,较能心无旁骛。
从20岁到24岁和40岁到44岁,是目前女性就业最高的两个年龄时期。这种“双高峰”的现象,也就形成了女性事业的M型属性。
不过,如今,大城市的女孩子结婚生子已经推迟到了30岁左右,也就是说女人很有可能在30岁之前已经做到总监甚至总经理职位了,然后安心回家生子,等到小孩稍大一点,再重战江湖,要么继续辉煌,要么转战其它领域从头开始。
工作,生子?事业,家庭?女人总在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而且越来越多的女人希望二者兼得。对于女人来说,家庭也是事业,而且是终生的事业。
当然不要小孩的女人可能会逃避M属性,让自己呈现△型,就好像男人一样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到了40岁左右人生的顶峰后走下坡路。
当然,对于还没小孩的女人,可能还体会不到有小孩后的收获,但有了小孩后,也许停滞是为了更好地上升。
“移情式关系”,你能打破吗?
那天,和好友聊天,她特苦恼地告诉我:“我发现我自己无法逃离一个怪圈,谈了三段恋爱,男友全都是一米八以上的理想主义者,都是属于精神发达但执行力差的男人,每次为男友执行力差而纠结的时候,我就发誓下次再也不要这样的男友了。可是没办法,下次喜欢的还是这一类型。”
难道,我们真的只爱同一类人?
其实,只爱同一类人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生活中,我们往往被一类人吸引,我们感兴趣的圈子,常常是同一类型的。于是,我们下意识地排除了其他类型。就好像有爱情过滤器,把其他类型过滤掉了,虽然理性上拒绝,但下一次爱情来了仍然挡不住。
这种恋爱现象跟一个人的审美密切相关。张艺谋喜欢瓜子脸的女人,所以他的电影女主角大都如此,巩俐、章子怡、董洁的眉眼之间都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章子怡刚出道时,就是顶着“小巩俐”这个名号的。
于是便有“某某是我的菜”这样的话,所谓的“菜”,也就是说喜欢的类型。推及开来,有的男人喜欢大胸的女人,有的男人喜欢皮肤白的女人,有的男人喜欢长腿女人,有的男人喜欢大龄女人,有的男人喜欢小萝莉……
这种现象背后,有什么奥秘吗?有的。按照心理学理论,我们会爱上哪一类人,需要归结到自己接触的第一个异性。那就是我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一次和心理学家安澜夫妇的聊天让我很有收获。作为心理咨询师,安澜非常看重父母和童年经历对人的婚姻观和爱情观的影响,在他们眼里,婚姻是一种“移情式关系”。
“小时候,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对我们后来的生活是有重大作用的。于是,父亲或母亲就分别扮演了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后来,我们长大了,对父亲或母亲的依赖开始渐渐转移,却本能地在寻找与此相接近或者类似的关系。于是,我们先投入情感,然后彼此察觉。如果小时候就得到了充足的父爱或者母爱,我们自己就很充足,不会太依赖恋人。”安澜说。
朋友听完这个理论之后,恍然大悟,“我的父亲就是这种类型,胸中有无穷大的理想,可一到现实中就搁浅了,但我仍然对父亲的理想崇拜无比。”这就是症结所在。我们选择恋爱的对象,往往受到第一个接触的异性的影响,并且根深蒂固,于是,长大后,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
那么,我们能打破这个怪圈吗?
能!但很困难。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感情过滤器。心理学上,感情过滤器是指一个人最深的情感积淀,跟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很隐秘,它往往是人的无意识或认知偏差导致的。感情过滤器是比较学术的称呼,通俗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感情惯性,是我们对某种类型的人产生的依赖,甚至条件反射。
人的“情感冰山”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水面上的部分是情感中的意识部分,在“理性-逻辑”思维层面运行;水面下的部分是情感中的潜意识部分,在“感性-直觉”层面上运行。当爱情来临时,很少有人能够理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过滤器,它会跟随一个人一辈子,很难更改,而且也是一见钟情的基础。
正是这种感情惯性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爱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这也就不奇怪情感替代品的存在了。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后来爱上的人都和初恋有或多或少的类似,让朋友惊呼简直是“某某的翻版”。经常听到人说:“她很像我的初恋女友!”实际上,他爱的还是初恋女友,后来的大都是替代品。这是残忍的事实,这仍然是“移情式关系”的延续!
初恋初期,我们对世界、对感情都是懵懂的,那时候是探索阶段,所以恋爱对象会没有规律。但到了一定年龄后,通常30岁后,感情的模式趋于稳定。当一个人的爱情观固定下来之后,他的爱会显得比较可靠。因为这时候的爱情观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上的综合产物,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这个人的好恶。
所以,“替代品”是正常的,这样我们就不必觉得自卑甚至苦恼,也不用在对方爱我还是爱前任的问题上纠结。
就算心里知道有感情过滤器,有替代品,也千万不要对恋人说:“你长得很像我以前的女朋友”,“你长得很像我从前的男朋友”。因为,不管是从面子上,还是从心理上,对方都不会好受。没有人愿意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替代品”。此话一出,在以后的相处中,对方可能会不自觉地排斥这份感情,哪怕对方发现你真的爱自己,也会自欺欺人地捏造出种种理由来否定你。争吵、猜疑甚至恋情的失败恐怕都在所难免了。
水立方女人决定家庭的幸福…
女人决定家庭的幸福指数,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女人是女儿,女人是妻子,女人是母亲……女人的影响无处不在。
那么一个女人究竟是如何决定家庭的幸福指数的呢?安澜给我讲了一个案例:
她是一个女强人,一个妻子,一个妈妈。她见到我说,我太累了,我觉得自己像一头老牛再也拉不动了。后来,我知道她生长的家庭和她现在的家庭比较类似。她的母亲很强势,父亲很软弱。按传统观点,男人应该自强不息女人应该厚德载物。可她的父亲不像父亲母亲不像母亲。
我对她采取了三步治疗。第一是表达。让她把她的愤怒和抱怨全部表达出来。第二,发现爱。当她把愤怒的闸门打开后,压力就被释放了出来,于是才有空间去承载更多的爱。第三,表达爱。让她好好地表达我爱你,于是她的先生会因此而有安全感,因为有安全感所以才会更自信地去爱她。
经过治疗后,这个女人果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她懂得了说不。当她能说不的时候,她更自由了,便会少了很多压力,变得更加轻松,于是周围的人也会很轻松。
她开始探索自己真正的需要。以前她会疲于应付,现在她会跟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因此她也变得更有力量,更能自我满足,而且不会再有抱怨。
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体验。以前她看不到身边的小美好,而现在她由生存状态变成了生活状态,她快乐和放松了,她的整个家庭也因此变得快乐和放松。
是的,女人直接决定了家庭的幸福指数。一个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她稳定了、放松了,她才能给先生足够的爱,才能给孩子足够的爱,才能给身边的亲人足够的爱……
所以,为了家人的幸福,作为女人自己,我们务必先让自己幸福。
尤其是当女人升级为妻子和母亲后,这个重担就更加大了。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影响力。我们已经变得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没有给丈夫足够的爱,那么他可能无法好好上班,可能不会给同事好脸色看……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影响就更大了。孩子的童年直接影响了他未来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母亲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那里都是种子,最后都会发芽长大……
女人的行为,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中的第一块,是一辆列车的车头。只有自己幸福了,才能让家洋溢幸福,才能带领全家人向幸福进发。
该恋爱时恋爱,该生子时生子
好友Cindy跟我聊了她的故事,让我感慨良多。
Cindy曾经在一家大企业做过政府接待工作,接待省级领导干部,于是也渐渐认识了很多的企业家,包括女企业家。她经常被邀请去赴宴。时间久了她发现,那些经常出现在电视媒体镜头上的商界名人们,真正交往到一起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另一面真是不敢相信。“当看那些报道的时候对他们好敬仰,好敬佩,刚见了他们的时候还恭恭敬敬的。可是通过交往慢慢熟悉后,和他们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会发现,成功除了我们想象的能力以外,更多的则是阴暗的交易。所谓情色交易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包括一些女性企业家也不例外,哪有几个正派的没有情人,没有后台啊。”
认识了很多有地位有层面的人后,Cindy便有自己创业的想法,可是她又很清高,想洁身自好。她也为此很是苦恼,因为她自己也是很有追求,很有抱负的女孩。但迈入商界肯定就得牺牲很多,如果这样,自己事业是做起来了,可是有很多时候却必须要出卖灵魂,该怎么办?
Cindy想自己一定能把握好,觉得自己就要做得跟别人不一样,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他们,要做一个令别人刮目相看的女孩。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的想法和初衷也许是没有错的,那些人也许欣赏你,但是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目的。
后来她选择了一个能源方面的项目,跟政府挂钩的,恰好是要用到这些有头有脸的人。项目启动没多久,就要用到许多家政府单位出示的资质证明,凭借关系她很快就拿下来了,可谓一帆风顺。随之而来,这些人邀请她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了。Cindy很犹豫:不去吧,不好拒绝,都是大领导,去多了也很头疼,尤其是那些人吃饭喝酒之后又要去KTV。
“记得有一阵子每天晚上回家都两三点了,真的支撑不住,晚上醉醺醺、白天昏昏沉沉的一点精神都没有。周末到五星级饭店贵宾厅赴宴,刚进门那一刻,傻眼了,局长厅长坐一起。想走也不能走,坐下去就要受煎熬。没办法,硬撑着走进去,那天我喝了很多酒。”
Cindy说:“后来我一听到电话响都怕了。”Cindy渐渐摸透了这些男人:男人的欲望永远是没有止境的,刚开始欣赏你,后来他就开始打如何得到你的如意算盘,可是第二个阶段是她最不愿意步入的。钱这个东西多了多花,少了少花,如果一味地为了金钱而把自己的心出卖了,作为女人失去的会更多。
那时Cindy还没有成家,也有很优秀的男孩追求,可是也许因为她的忙碌他们都望而却步了。每当静下来的时候她都在深深地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做一个事业和家庭都兼得的人?如果能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和自己有共同追求又同样适合做老公的人那该是多好的事啊,可是这样的机会太渺茫了。
她渐渐明白,为什么那些成功的优秀的男人会赏识很出色的女人,或者和她成为知己,但是永远都不会把她娶进门。她对我说:“再想想以我的性格,到底适不适合做这样整天忙碌周旋在男人中的生意?我开始很正式地思考这些对我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
Cindy需要好好想一想,她给自己放了个小假,回到了父母身边,看着父母朴实忙碌的身影,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也过得很幸福,很温馨。
这段时间的休息让她找回了更多内心深层最真实的自己。父母话不多,最多提到的是让她找一个合适的对象,成家。一个女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永远只是一方面,而在家庭上的不幸福却是永远的缺失和遗憾。
父母的话真的对Cindy的影响很大,回去以后把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完毕,她做了一个让任何人至今都不能理解和明白的决定——离开那个城市。她换掉了所有的联系方式,回到了家乡。
在家乡的半年让她放下和忘却了太多的东西。“原来我想做的就是做回自己这么简单。可能之前经历的也不少,看透了很多东西,也悟到了作为一个女人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作为自己该如何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选择。作为男人,先立业后成家;作为女人,先成家后立业。以我的素质和修养,我把对象定位为一定要有一定的事业基础,并且还要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共同的人生追求。”
后来,她无意中进入一家婚恋网站,因为好奇就注册了,择偶标准也还是一点没降低,就抱着玩的心态,瞎碰瞎转地遇到了她现在的先生。聊了不到一周他就拿着重礼千里迢迢到她家来了。两人说:“我们属于一见钟情,一见面就很投缘的那种。”后来她去了他生活的城市。工厂、别墅、私家车,女孩想要的都有。“他很有事业心,也很顾家。一切都像故事一般。”
如今,Cindy的小孩7个月了。她说:“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宝宝的早教,等到宝宝能脱手了,我就要工作了。有家庭、有小孩了后,我要考虑的方面就很多了,我的目标就是做好每个阶段女人该做的,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成就一个幸福的家庭,或者辅佐他,或者做自己想做的发展儿童方面的项目,我的情商和人际关系很好,我觉得对宝宝的成长也大有好处。”
“不要那么复杂地思考,经历那么多,我想要自己变得极致简单,且有深度。这就是我未来的目标。”Cindy说。
Cindy不到26岁,宝宝7个月,我们聊天讲述的过程不断被打断,她说要去给宝宝喂奶了,要去先抱宝宝了。幸福的模样一览无余。
现在有很多女孩子都在忙碌,追名逐利,这没有错。可是却很少有女孩能像Cindy这样停下来反思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问问自己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建议大家向她学习这点。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随波逐流,忙碌大半天后,发现自己得到的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这才是悲哀的事。
Cindy比其他的同龄女孩都早熟,她很清楚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男人,这样的女子,在找伴侣的时候就会节约很多时间,不会那么盲从。所以,现在的女孩子,不管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伴侣,都要多问问自己的内心。
做好每个阶段女人该做的事情,这看似很普通的话,实际上是蕴含着大道理的。上中学的时候就好好念书别想早恋,20岁的时候就去恋爱别不行动,该结婚生子的时候就结婚生子。这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如果在该恋爱的时候没恋爱,则可能错过最美的花期,在该生子的时候没生子,等想生的时候就困难重重。
所以,做一朵应季绽放的玫瑰,才会获得足够的阳光雨露滋养。
20岁女人要有爱,40岁女人…
好友kiki跟我说她很欣赏关之琳,我很吃惊。按理说,关之琳早期婚姻失败,后来成为富豪的玩物,屡当第三者也未被转正,可谓是失败的代表。怎么会欣赏她呢?
kiki赶紧证明道:“关之琳可聪明了,非常有投资眼光,现在已经是炒楼女王了。我就欣赏这种会投资赚钱的女人。”我搜索了新闻,果然是这样。
原来,关之琳宣布息影后,似乎全心投入炒楼事业。港媒指出,独具慧眼的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代表作属1999年以5000万港币,购入铜锣湾附近店铺,2008年再以1.87亿港币售出,9年光景,一转手净赚1亿多港币,获利率达2.7倍,获利能力惊人,这还不包括这9年所获取的租金。虽说最近她没有拿下星爷手上的那幢楼盘,但虽败犹荣。毕竟能够与炒楼天才星爷一决高下,也足见关之琳投资策略超群。
此外,关之琳还靠自己明星的身份,利用为房地产代言的机会与一些建筑商搞好关系,这对自己炒楼很有利。不过,大美女炒楼有个特点就是她更看重该房产出租和短时间转手带来的利益。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炒楼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眼光,还要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对整个市场近期和远期的影响。
说实话,以前我还真不怎么关注关之琳,就觉得她是一个大花瓶,演戏没演技,感情也失败。这下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精通金融理财的kiki说道:“不是每个人都能靠投资成为富翁的,否则遍地都是富翁。在很多人都折本的时候,关之琳却大赚,实在不简单。”
看来,关之琳并非花瓶,脑袋确实很好使,眼光也很独到。至于为啥演技差?可能是心思没用在这上面吧,那时候的她正困在感情的漩涡当中。是的,20岁的女人要追求爱,30岁的女人要建立家庭,40岁的女人一定要有钱。年过40岁的关之琳,现在已经成为真正的有钱人,而且还可以很大气。虽然第一桶金靠男人,但是后来的投资获利都是靠自己,也算是很有眼光了。
一个40岁的女人,保养得再好也会面临美人迟暮的局面。这个时候,再想从男人身上寻求安全感似乎有点不太可靠了,除非是碰到了一个好男人,而且还得有前面20年的付出才可能换来老来伴。如果一个女人到了40岁,没貌又没钱,还得倚老卖老强颜欢笑,那可能真的有些凄凉。
这时候,最能给女人安全感的,莫过于金钱。这个时候,金钱比爱更实在,更靠谱。其实,从来都是金钱比爱更靠谱,只是女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轰轰烈烈地爱一场。毕竟,渴望被爱是女人的天性。
kiki在msn签名上写着:“财务自由才能心灵自由。”
的确,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拥有财富,才能守护心灵。关之琳年轻时在情场上没少折腾,20岁结婚并闪电离婚,然后几度成为富豪的第三者。年轻时候找老男人,现在找小男人。也算是看得透彻了。
之前以为像李嘉欣那样屡当第三者最后仍然嫁入豪门的女人才是绝对的聪明,绝对的有魅力。如今看来,关之琳也是聪明的。殊途同归,只是投资的对象不一样而已。李嘉欣投资男人,关之琳投资楼盘。李嘉欣走好男人这步棋,关之琳走好投资这步棋。
或者在她们看来,男人或者楼盘都是生意而已。也许这才是本质。
别把爱情当作事业去经营
一位老朋友“絮♀翩”对我说:“格羽,我看了你所有的博文,发现你漏掉了一群女人。”
“是吗?哪一类?”我问。
“有一种女人,她们对外非常精明,能干,社会能力比较强,智商都很高。但是她们对于爱情的智商,甚至比一般女人还低。”“絮♀翩”说。
的确,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她们一面很风光一面很孤独,颇有点“败犬女王”的味道。
这一类女人,她们如同男人一般去战斗,所向披靡。
男人的思维多偏理性,而女人的思维方式多偏感性,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注定了男人的社会属性较强,而女人的自然属性较强。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更多的女人开始追求社会属性,加入属于男性的竞争行列中,不知不觉中,她们的思维方式会变得和男人一样,即比较理性。比起一般的女人来,她们更会控制情绪,更会长远规划,更会统筹逻辑,更会深谋远虑。她们的社会能力比较强,在社会上闯荡,能够自如地应酬各种人情世故。
可是在爱情上,她们却屡屡受挫。
她们也会拿着过于理性的逻辑来衡量和看待感情。比如:她们固执又单纯地以为,付出总会有回报。把这个逻辑运用在爱情上即:只要我对他好了,我是真的爱他为他付出过了,他就一定会爱上我的,我和他就会美满地过一辈子。
对此“絮♀翩”有她的独到观点和经典论述:“殊不知,别人是否会对你产生爱情,和你对他好不好没有直接关系。爱是一种情感,而情感的产生必是感性的,不一定依靠理性的换取而获得。就好比有人会对你一见钟情,而在此之前你却什么都没有为他付出过。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决定主动去追求这个男人的时候,他有为你付出过什么吗?你又凭什么会爱上他?爱情可不是数学题,不是1+1就绝对等于2,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她们(不是说所有能力强的女人都是这样,是说其中一部分)却不知道,因为她们依赖的是让她们产生强大自信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在感情世界是截然相反的。”
听完她的分析,我不禁暗自佩服她分析得鞭辟入里,颇具专家风范。我也在想,是不是智商高的女人,通常在爱情上都是低能儿呢?我在思考这个问题。莫非这真的是遵循上帝的公平原则,智商高了就不许她情商高,情商高了就不许她智商高,只有极少数的女人才会智商情商都一样高吗?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说道,这世界上事业是可以靠努力、靠勤奋争取的,唯独爱情不遵循这个法则。这一类女人,无疑是把爱情当作事业去经营了,这就大错特错了。
事业会随着你的付出呈正比的,永远不会给你失望。而爱情会随着你的付出,可能呈上升,也可能呈下降,甚至是平行。
所以,用理性来对待爱情,用经济学、投资学的方法去看待爱情,注定会失望!
爱情,从来就不是公平的。这也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唯一不公平的事情。其实是不得不接受的。
婚姻就像齿轮,一凸一凹才…
记者问赵雅芝婚姻幸福的秘诀,赵雅芝说:包容。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其实,如果女人真正懂了“包容”,那么离婚率将会降低很多。
包容,就好比水的特性。水包容人间乃生命的源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无所不在,无处不流,体现人对自然的永恒追求。水,无色无味,无欲无争。水本为万物之源,滋润万物,孕育所有生机,这其中也包含人类,构成人身之主体的就是水。水拥有如此大的能量,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一个女人,如果有水一般的宽阔温暖的胸膛,那她一定是水立方女人。这样的女人能够保持心胸宽广,眼光深远;能够以“慈爱”的方法来待人接物,真心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能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样的女人往往是家庭幸福的缔造者。
安澜和杨岚是一对心理学家夫妇。安澜说,“她就是打开我心锁的钥匙”。杨岚说,“我们潜意识都在交流”。我不禁好奇,老夫妻之间竟然能如此真情地赞美对方,他们是如何培养起来这样的默契和恩爱的呢?
原来,安澜在遇到杨岚之前,也谈过一些恋爱,走过很多路,看过很多风景。但那时他对于自己的婚姻仍然是一无所知,毫无概念。第一次见到杨岚,那是在他设立的“心灵成长小组”里。“第一眼看到杨岚,我觉得她很女人,具有那种包容和承载气质,我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虽然之前我也对爱情很迷茫,不清楚什么样的女人适合我,但是我很清楚什么样的女人不适合我,比如女强人以及太过天真幼稚的女人就不适合我。”
这对夫妇认为,婚姻最好是两人发展同步而且是共同进步的。如果和一个比自己幼小或者强大的人生活,那都不太协调,或者说更累。而只有处于同一心理时段,两人的相处才最自然、最轻松、最平和。
婚姻中都会碰到争吵,谁都有闹情绪,甚至理亏的时候,此时,女人的包容就变得格外重要。对方有火,另外一个就得是灭火器。如果两个人都是火,那肯定就炸了。
安澜和杨岚都承认,其实作为心理咨询师,和普通人的恋爱和婚姻的差别并不大。“我们也会争吵。只是当争吵发生时,我们更懂得察觉。”
作为女人,杨岚说:“面对争吵,我以前会很礼貌,会尝试把矛盾压下去,不过我现在会表达出来,而且会及时地表达,免得给彼此造成更大的不愉快。沟通肯定比不沟通好。只要有感情基础在,我觉得争吵不是问题,一辈子不争吵的不一定是好夫妻,他们可能更冷淡。相敬如宾虽然有道理但不一定完全对。我觉得女人偶尔耍性子发脾气,心理学上叫做迁怒,这个是有利于婚姻的。所以当先生找茬时,我会知道他是遇到了不快,而并不是我的原因,只是转移到我身上的,所以我就不会太较真,这可能是心理咨询师多的一份理解吧。”
所以,杨岚就是水立方女人的代表。她包容对方的缺点,包容对方的坏情绪。不仅能处理好争吵问题,还能够良好地沟通,那么这段婚姻肯定也是很良性的。正如她所说,婚姻有问题时,不要回避问题,要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逃避只会让问题积少成多。这就好像牙疼,平实偶尔的牙疼我们总会选择忍,但时间久了,最后疼到必须要拔牙就可惜了。
也许你会说,心理学家懂得观察人的心理,我们普通人哪里有那么多技巧。
不是心理学家没关系,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夫妻相处的基本法则。
比如,我们要易察觉,会懂得控制情绪。如果男人赚钱很累很辛苦,发脾气说重话,我们就听着,端上好茶好饭,帮助他情绪好起来。他有再大的怒火,再大的抱怨,我们心胸开阔,包容就是了。从这点来看,其实天下的男人都是孩子。
比如,我们要像心理学家一样,学会担当和承受。只有懂得爱,才更具有爱的能量,更能够承担,而且会更懂得承担爱的风险。因为了解爱的本质,所以自身很强大。
比如,我们要懂得关心人。正如安澜的心理成长小组有个宗旨:“不解决问题,只关心人。”这跟治病是一个道理。不就事论事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关心人的角度倾听,理解。让婚姻中有问题的人,通过催眠、画画、舞蹈以及沙盘游戏等,得到释放,从而找到自己。当她自己轻松了,那么一切问题和阻碍就迎刃而解了。
水立方女人的包容,更像是一种母亲的包容,男人更像是自己的孩子。如果一个女人有这样的情怀,做到了这样的境界,世界上有哪个孩子会抛弃自己的母亲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水立方女人,是永远不会被抛弃的。因为无论多大年龄的男人,其实都是孩子,孩子永远都依赖母亲。
其实,婚姻中的包容,就好像一场凹凸游戏。当他凸的时候,你就凹下去,刚好承载他的凸;当他凹的时候,你就凸出来,恰好填补他的孤独。两个都凸,肯定闹矛盾,两个都凹,那肯定不亲密。一凹一凸,才能亲密无间。就好像两个紧密配合的齿轮,承载着“家”这艘巨轮驶向幸福的彼岸。
恋人间为什么爱说“你是我的…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告白:随着年龄的增长,待嫁女性可能对爱情会越来越绝望,不再奢望遇到那种令人销魂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我过了天真地相信爱情是生命全部的阶段,于是我渴望一种归属感,一种男人带给我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来自于对这个男人的完全的信任,毫无保留的坦白,真实而不做作的柔情。
而且,她还发誓:遇到这样的男人,我会戒了酒吧;遇到这样的男人,我会情愿赖在家里;遇到这样的男人,我会变成不折不扣的小女人,然后弱智掉;遇到这样的男人,我愿意把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托付给他,听他哄我听他骗我,然后傻傻地在他的温柔怀里老去,等子孙满堂的时候,我依然是他手心的宝。
相比男人崇尚自由的天性,女人其实一直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属。可能这种归属感区别于爱情的特征,就在于它不单单是爱,更是一种真真实实,触手可及的安全感吧。
归属感和安全感相似但有所不同。通常来说,一个女人有了归属感就会有了安全感,但有了安全感却不一定是因为找到了归属,找到了归属只是安全感来源的一种途径。归属感是两个人的互动,而安全感则更多是来源于自身。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的描述都是:你属于我,我属于你,我们相互交融,不分彼此,合二为一。
恋人们最爱说的话总是:你是我的,我是你的。
于是,美好的性爱过程,实际上就是互相属于的过程,身体的互相属于,互相占有,相互交流,继而升华。
对于女人来说,从她懂事那一天开始,都在寻找这么一个人,一个心甘情愿地属于对方的人。
如果找到了这个人,她的身体不再流浪,心不再漂泊。于是,身心有了栖息之处。有了归属感之后的女人,愿意为心中的他做任何事情,再苦都不会觉得累。有了归属感之后的女人,看不到别的“树木”更不要说“森林”,就好像身心都被打上了感情的烙印。
一个有了归属感的女人,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她都会觉得这是值得的,是快乐的,是有意义的。
当然,从这点看来,女人的这种归属感和女人的奴性意识比较类似。但一旦女人有了归属感之后,幸福意识就会增强。
我相信,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是在苦苦追求这一份归属感的,只是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中途不小心丢失了,有些人却一辈子都没有找到。当女人大声地说“我不属于你,我不属于任何人!”的时候,那只是因为她还没找到这个人而已。
很多女人,在没找到这一份归属之前,只好把一切交给了自己。自己属于自己,看似很强大,实际上是无奈。
武则天够强大,慈禧够强大,她们似乎不再需要归属感了,其实则不然。就如同寻求爱情一样,她们一样也有寻求归属感的阶段,只是她们求而不得。当到了那般境地,她们也不仅仅为自己活着,或者说是为了活着必须要牺牲别的愿望。
在我看来,再强大的女人,在爱情面前,都是虔诚的,甚至是卑微的。强大与弱小的区别在于她们的疗伤能力、恢复能力以及抗伤害的能力。
《孔雀东南飞》里结尾:“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是一份超越生死的归属,羡煞了不少人。
女人要宠爱,男人要崇拜
宋美龄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
很多人说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是“中美合作”,是政治联盟。实际上,两人是有感情的,宋美龄对蒋介石也是一见钟情。
她于1933年在重庆时曾对人谈起和蒋婚恋的经过,说她为什么爱上蒋介石,最根本的原因是她自幼就崇拜英雄。她多次听到二姐夫孙中山夸奖蒋介石,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当她在孙中山家里第一次遇见蒋介石时,也确实感觉到他是个英雄人物,而且比二姐夫长得英俊。因此她当即给予青睐,假以辞色,几度用上海话和他交谈,并应蒋的要求,告诉了他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后来,宋母过生日,是宋美龄亲自电话邀请蒋来家做客的。
宋美龄曾说她的婚姻绝不是大姐宋蔼龄促成与包办的,自始至终是自己主动的。作为一个长期在美国接受教育的新女性,在对异性的追求上,重视自己的选择,不为父母之命的传统所束缚,敢爱、敢表白,完全合理,也完全正常。
所以,宋美龄是崇拜蒋介石的,因为和崇拜的男人在一起,所以她觉得做什么都是快乐的。
其实,女人都有崇拜情结,尤其是爱上“英雄”的情结。崇拜情结是全世界女性的特质。美国影片《超人》中,当超人救女主角于水深火热腾空飞起后,镜头上呈现的总是女主角以感激崇拜的眼神凝望超人,然后安心地靠在超人的怀里。相同的还有蜘蛛侠、蝙蝠侠以及佐罗等。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结合,又何尝没有崇拜?赵四小姐不崇拜张学良吗?许广平不崇拜鲁迅吗?女人对于喜爱的男人,会不由自主生出崇拜之情,这里面完全没有卑微和屈辱,反倒是信任和依赖,是发乎于情的。可见,崇拜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值得你爱的人才值得你崇拜,而值得你崇拜的人更值得你爱。
在崇拜面前,年龄差距不是问题。由此可见崇拜的魔力。
崇拜情结,源于女人对于自己没有的才华和特质的吸引。女人从图腾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真实世界中对男人的崇拜。
女人因为崇拜可以成就自己,但也可能害了自己。一切以崇拜开始的恋情,就算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女人都不会察觉,甚至不会承认。
幸运的女人崇拜的男人刚好宠爱她,这就好比琴瑟之合。我看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女人是拿来宠爱的,男人是拿来崇拜的。”
崇拜是什么?崇拜就是——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尊重你的男人意味着即使与他意见不一致也要尊重他的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是大还是小。也就是说无论他选择穿什么样的袜子或是买哪只股票,吃什么样的食物或是交什么样的朋友,偏爱什么样的艺术或是倾向什么样的观点,你都应该尊重他。但这并不代表你要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也不一定非要发出“你好棒哟!”的欢呼。
生活中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全才”的英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忽视英雄的“不足”。在《我们仨》中,杨绛回忆说她有一次住院,钱锺书来看她时曾郁闷地告诉她,家里的台灯不亮了。她反而安慰说,没关系,有我呐!她回家修好台灯的一瞬,他在一旁兴奋得像个孩子——因为是心甘情愿,所以付出的时候就有成就感,付出的时候就是一种快乐。
因为崇拜,让男人更男人,于是男人对女人更爱怜更体贴,于是女人得到了双重的快乐。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
崇拜的爱情其实也有致命的弱点,如果对方不再崇拜了,那感情就覆灭了。除非永远让“崇拜”存在着。
崇拜的故事,太平时代适用于艺术家(画家、作家、明星、赚钱天才等)这样天才的人物,而乱世则适用于英雄。
不幸的女人,则是自己崇拜这个男人,可这个男人根本就没把她放在心上。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讲的是一位将近不惑之年的作家在他生日的那天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叙述自己十多年来对他的暗恋。女人13岁就爱上了他,后来还生下了他的孩子,可是他却一直不知道她的存在。在儿子夭折和自己弥留之际,女人终于写信告白自己的感情——因为最后的告白不会给她的爱人带来任何困扰。“我的孩子昨天死了,我们的孩子——现在我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爱,只除了你。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也没有认出我是谁,你从我身边走过,犹如从一道河边走过,你碰到我的身上犹如碰在一块石头,你总是走啊,走啊,不断向前走啊,可是叫我永远等着。”
所以,这时候,崇拜是一种毒,是一种比爱更致命的毒。因为崇拜比爱更持久更死心塌地。
当然,就算发生了这样的不幸,这个女人也因为这种崇拜而快乐。因为她有精神栖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