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你爸不是“李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5:22

几年前的80后信“春哥”,近阶段的80后信“李刚”

提到“春哥”“李刚”等字眼,想必多数人知道,少数人了解,或者可以这样讲,同样作为一名80后在我所从事的行业中,我的受众人群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更别谈了解。但是80后,真的信:“李刚”吗?

  我是80后,但我不信,我也和无数的网友交流互动,最终的答案是,他们想要,但是不信。

  一夜之间,全国,网络,媒体,甚至连同事之间的调侃也牵扯上了“李刚”的字眼,公司把“李刚”当成了近期闲暇之余的便当,每当工作之余谈到最多的字眼,昨天我的同事还和我调侃说young,你今天下达了那么多的任务,今晚又得加班了,你爸是李刚?你这么狠?

  是的,我爸早些年是“李刚”但是就在前几年不是了,因为我很早就认识到做“李刚”的儿子是没有太好的出路的,可能和我的人生经历有关,或者我的经历被少数的一部分人看到可能会有些触动,在我童年的记忆力中,父亲是一个值得敬畏而且影响力极强的人,可以说在我家乡的县城里,就没有他做不到的事,因为他同样是县公安局的高层领导。也是正因为如此,我身边的外在环境十分优越,包括上中学的家长会上不是老师一个人再说,而是我的父亲再说。当我发现家里每年家里的饮料和零食在春节时堆满车库,然后再把把不好的送到亲戚和朋友家后,剩下的完全可以用到来年的中秋节,然后中秋节所收的礼品在持续到春节,93年刚上中学的时候就带汉显的传呼机,当身边有无数的人围绕着你的时候,年少轻狂的我也曾感叹,“活着真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发现曾经围绕着我转的那群人慢慢的疏远了我,他们都拥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因为他们的父亲不是“李刚”而是靠双手和大脑走过一个时代的一群人。而我在那个年代,名牌大学毕业后的我却进了县城的城建局。而我的父亲,也走向了事业的落寞时代,天价代价的升职而他选择了妥协后退居二线。我一直在思考原本风光的家族为什么会逐渐走向衰落。原来在这么多年中,身边的人们仿佛如一夜之间盖起了厂房,建好了车间,身边的人也在不停的忙碌着。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人生经历中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我所学的知识并不一定为了像我父亲那样去在政治背景下谋求出路,反而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就到市场上真正的去打拼一次。于是我断掉了自己的后路,放弃了自己安稳的工作,毅然的来到了北京开始我的创业梦想。

我想像我这样的经历会有少数的一部人有感触,因为向我这个年纪的问题青年不占少数,中国一直有句俗话叫做“学而优则仕”但是在我看来不完全是这样,或许这个时代是一直向“学而优则商”去做转变,因为每年递减的公务员录取比例已经说明太多问题。一个网上爆炒的“李刚”事件也同样暗示着以后此路可能不通。因为80后用不了太长时间一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一定是必然,不懂商业就没有太好的出路也同样绝非偶然。

那么现在我们去哪了?

30年来,我们的国家,经济,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家都太物质了,我们的国家物质,于是我们牺牲了教育,我们的经济太过物质,于是我们牺牲了能源与环保,我们的企业太过物质,于是我们牺牲了自律与节制,企业家太物质,我们牺牲了幸福和内心的安宁。

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的话,那么物质的背后,我们收获了什么?

其实一个“李刚”说明了很多问题,80后之所以浮躁?其实背后是以一个不以为人的意志的规律在起作用,物质的“李刚“之所以火爆,他是真正反映出了80后在这个年代最最想要的东西,因为他们没有,所以他们想要。我为了去更多的去了解80后的现状,曾加入了很多关于80后的“群”,在网上搜就会有很多,也曾参与他们的聚会,在他们的人群当中有也有富二代,也有北漂一族,也有社会中职业和收入最最底层的一类人群。但是不管怎样,越往深去探讨,我发现每个人都期待拥有像“李启铭”一样的生活,但是我们并不清楚的是,作为每一个80后,我们是时代推动的产物,原本那些物质是并不属于我们的,所以我们大家同样也可以用双手和大脑去创造我们自己想拥有的一切。不是我们不能,而背后的答案是其实我们不想。物质,物价,物权那是别人的事,是否拥有才是真正你自己的事。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告诉80后的读者,你爸即便不是“李刚”,只要你去创造,同样你会认为原来“活着真好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