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国市场“模范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6:49

浙江:中国市场“模范生”

作者:梅芳燕 时间:2010年11月10日 信息来源:市场导报

    浙江专业市场外向度居全国第一,省外市场、网上市场蓬勃发展,商品品牌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浙江专业市场发展在推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活跃商品流通、促进百姓消费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省内重点市场领跑全国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连续19年荣居全国专业市场成交额之首,已经成为联合国采购中心,被誉为世界超市。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中国小商品城全年总成交额411.59亿元,同比增长7.8%,再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绍兴中国轻纺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3大龙头市场总成交额达到536.82亿元,同比增长12.67%,全省28家省重点市场实现交易总额达1612.6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省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28%。其中,绍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199.89亿元,同比增长21.1%;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69.12亿元,同比增长7.8%;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成交额167.8亿元,同比增长8.6%。

    以绍兴中国轻纺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领衔的浙江省重点市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控制地位。

    2010年上半年,在龙头市场保持高位发展的同时,一批区域行业龙头市场也增长迅速,如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海宁家纺装饰城、上虞石狮商贸城等,分别实现交易额43.8亿元、24.1亿元和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2%和30.9%。其中,全球最大珍珠批发市场——华东国际珠宝城上半年成交额27.1亿元,同比增长52.8%,成为了浙江龙头市场的又一个后起之秀。

    省外浙商市场蓬勃发展

    1992年,义乌人施仲谋第一个将“义乌模式”复制到了外省。施仲谋以义乌个体劳协乌鲁木齐分会的名义,与当地国有企业新疆木材加工总厂合作,开设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成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第一个分市场,市场的名字由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局长曹天玷题写,施仲谋跨出了浙商造“市”的第一步。

    中国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经营大获成功,该市场最高年营业额达50亿元,至今依然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市场。

    如今,从乌鲁木齐、拉萨、呼和浩特、哈尔滨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商人和投资者。各地都有诸如“浙江村”、“温州城”、“义乌街”、“台州路”等浙江人群居之所。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6月底,浙商在省外、国外开办的市场有2000余家,年销售额达1万亿,每年带动浙货销售约3000多亿元,浙商在省外的市场经营户达400多万人。浙江产品通过省外浙商市场这一平台销售到省外或境外的每年达3000亿元以上。

    在广东、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江西、海南、山西、湖北、河南等地浙商市场已然成为“浙货走出去”的巨大平台,市场主销商品则是最具竞争力的浙江商品。浙江省外浙商投资规模在50亩以上的市场已经突破500家,更有浙商在海外办起了几十个市场,像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阿联酋的中国日用商品城分市场、首尔中国商品城……。外国人给这群海外浙商取了一个绰号,叫做“东方犹太人”。

    省内外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使浙货辐射全国乃至全球,把浙商民间资本与省外优质资源相结合,对浙江产业延展、产品辐射、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发挥了积极的反哺作用,使浙江走出了一条由市场大省向市场强省迈进的康庄大道。

    网上商品市场发展迅猛

    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商品市场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大力发展网络销售和网上市场,接轨现代物流,促进了市场整体业态的提升。截止2007年底,全省有163个市场建立网站,网上交易市场已有6家,通过网络开展交易的经营户达36859户,网上交易额达796.2亿元。

    “十一五”第三年即2008年,一场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在困难中保持CDP年均9%的速度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浙江商品市场抓住机遇,抢为人先,在危急中求提升,在困境中求发展,主动寻求市场发展新路子,网上商品交易市场异军突起。

    据统计,2008年全省登记的网上商品交易市场共十余家,交易额达到904.9亿元,规模已相当于全省有形市场年成交额的近十分之一,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余姚中国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实现交易额360亿元,走出了一条适合我省市场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与传统交易不同,网上交易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具有对生产要素如土地、房屋等依赖少,交易便捷,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市场建设周期短,发展快的特点。由于网上市场一般均采用会员制、网上竞价交易或网上商谈、第三方支付、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吸收了国际最先进流通业态的元素,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如浙江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工行、农行、招行等8家银行开通结算,实现了网上支付,保证了交易资金的安全;建设了浙江、上海、江苏、河北、广东、广西等地的28个仓库,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

    截止2010年6月底,浙江全省已登记网上商品交易市场名称40家,实现交易额394.5亿元。为了有效引导网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全省工商部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行出台“规范网络经济健康发展”八项举措,着重从扶持引导和规范监督两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网上市场有序发展。

    淘宝网、网盛生意宝等31家浙江网商联盟成员单位联合发布“构建网络商业文明、推动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宣言,就构建网络商业文明,中国网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达成共识。

    我省网上市场的异军突起,极大地拓展了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空间,这种新型的网上电子交易模式有力助推了我省商品市场实现新一轮的提升。

    专业市场拉动浙江经济

    专业市场是浙江经济结构的重要一极。它与民营经济是共同构架浙江经济的两个最具活力、最具时代意义的特征。“商品交易市场的兴盛和繁荣成了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浙江市场的总成交额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随着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轻纺指数、茧丝绸指数等一个个指数的诞生,浙江市场更是全面进入指数时代,在激烈竞争中掌握了话语权。浙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大省”,一大批辐射面广、产业带动能力强、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龙头地位的大型市场,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张张金名片。

    浙江的市场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民营经济创富的摇篮。相当一部分浙商的创业轨迹就起于“鸡毛换糖”的小生意,逐渐成长为商界、实业界乃至资本市场的弄潮儿。

    浙江一大批专业市场都是紧紧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的繁荣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加工和生产基地全面发展,造就了“一村一品”、“一乡几业”、“专业城镇”的块状经济,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浙江的区域特色经济。

    “一业兴,百业旺。”浙江充分利用市场的导向机制,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打造自主品牌和行业标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浙市走天下,浙货销天下。”浙江市场坚持走商贸先导型的发展路子,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为浙货畅销全国、全世界搭建平台,为提升浙货知名度和认同感创造了条件,使浙货既能抢占即期消费的先机,又能在潜在的消费市场中抢占新的份额,真正发挥了浙江专业市场引领浙货消费的强大功能。据不完全统计,仅省外市场每年就带动浙货销售约3000多亿元。

    浙江市场在长期的经营和建设中,形成了以商业文明为主体的独特文化,诚信、科学、公平的经营方式为浙江赢得了庞大的信用资源和人脉资源,在市场本身改造提升、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浙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凡是市场办得早办得好的地方,当地百姓就富裕得更早、更快。而市场巨大的容纳力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路。

    年均增长10%的增长目标提前完成

    2006年11月,浙江“十一五”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两个增长”和“三个提高”的发展目标,要求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亿元以上商品市场个数占全国亿元市场总数10%以上,重点培育10—15个具全国影响力的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市场上市商品品牌率达到50%以上,星级市场覆盖面达30%以上,四星、五星级市场超过50个。

    “十一五”前4年,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出市场总数增多、成交额不断增长、单个市场规模扩大的良好态势,市场专业性进一步增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底,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64个,成交总额8247亿元,同比增长14.9%。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538个,其中超十亿元市场125个,超百亿元市场13个,同比分别新增5个和3个,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市场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底,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家,比2006年增加32家,总成交额达9325.2亿元,比2006年增长13.1%。全省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达到574家,新增36家。其中超十亿元市场133家,新增8家;超百亿元市场15家,新增2家。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2008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国内外市场,努力提升发展层次,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有4087家商品交易市场,比2007年减少7家,实现交易总额9794.2亿元,同比增长11.3%,外贸出口额419.2亿元,同比增长6.9%。全省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市场585家,新增11家,实现交易额8157.6亿元,占市场成交总额的83.3%。其中超百亿元市场15家;超十亿元市场139家,新增6家。

    2009年底,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232家,全年成交总额11688亿元。全省累计已建立乡镇连锁超市1843个,已有14109个行政村开设便利店16776个,覆盖率为47.2%。

    2010年上半年,在外贸形势向好和国内消费强势拉动下,全省各类商品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喜人景象。1—6月,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253家,实现交易总额5760.7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20.4%,年底有望再破万亿大关。商品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链接

    浙商专业市场价值实现模式的内在逻辑

    专业市场把需求与分散的生产联系起来,统一在一个销售平台上,通过销售平台发现价值、提供价值、实现价值、延伸价值。这种贴近市场、尊重市场、理解市场、满足市场的商业模式,注定是有市场生命力的。浙商通过专业市场这一通路,将原有的“以产定销”的流通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的现代流通模式,这也是浙商通过市场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

    在浙商的成功中有一条特别的经验,那就是“商品不分大小,东西不论贵贱,”凡是市场需要的商品,浙商都愿意去提供和满足。也正是从小商品做起,浙商创造了一种小商品、大市场的创富模式。

    浙商专业市场价值实现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一、从自发到自主,坐商到行商,复制到连锁的组织形式创新。

    二、实体与虚拟,商务与电子,网下与网上结合的交易方式创新。

    三、需求链、供应链、信息链、管理链整合的服务功能创新,实现一种以批零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和高度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专业市场的功能

    一、带动企业、产业和块状经济发展

    二、推进跨行政区域的商业社会进步

    三、产生具有行业价格话语权的市场指数,增进市场中的主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