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真谛 (已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00:58

幸福的真谛

    题记:奥运会会场就在我目前所居住的楼下。我没有能力为这场人类盛会奉献什么,就只能从我即将出版的书稿里挑选一些文字奉献给有缘的朋友们,愿大家都活在爱里,活在幸福里,愿我们一起真诚祈祷所有人都活在爱里,活在幸福里,愿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因你我的努力,一天比一天更和谐! ——胡奎一  不管我们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想做什么,不管我们从事的职业与工作有怎样的差别,不管我们身处何地、身居何位,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我们所有人终其一生的奋斗,都不外乎追求幸福;我们所有人在生产和生活当中的一切行为与努力,都应当是为了创造幸福!  追求幸福的人生,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享受幸福的人生,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创造幸福的人生,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目标。离开幸福,我们将无法理解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离开幸福,我们将无法面对自己得之不易的生命。离开幸福,我们将无法构建和谐的自我、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然而,现实的情况如何呢?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真正活在幸福的状态呢?我们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堪称是活在幸福里呢?我们所获得的幸福感配得上我们付出的辛勤劳碌与奋斗热情吗?我们整个社会的幸福感与13亿人的勤奋努力相称么? 二      我们多数人都习惯用“是否成功”来衡量自我和他人的人生状态。可是,今天的情况是:许多人看上去已经功成名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做官的登上了很高的位置,做学问的考上了博士、当上了教授,有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荣誉和社会影响……然而,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许多成功的人并不幸福,或者说,不够幸福。在北京两所知名大学的企业家总裁班上,我们看到,许多身家亿万的企业家,其真实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并不高:企业一堆的问题,家里一堆的问题,社会上一堆的问题,电话不断,烦恼不断,成天吊着一颗心,神经崩得紧紧的,难有幸福可言。       知识分子的情况又如何呢?不久前,北京某著名大学中文系的一位负责人在学校跳楼自杀,这是一位在学术上很有造诣、颇受同行和学生们尊敬的教授,刚到知天命的年龄,他的令人意外的自杀只是因为压力太大。类似的自杀案例在高校和高级知识分子中间近年来并非鲜见,令人痛心!  调查表明:大多数职场人士无法从职场找到幸福感,或者说,他们从工作当中获得的幸福感不高,甚至在下降。虽然他们的职位、工资可能在提高。  家庭的情况又如何呢?在经济挂帅的思想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富裕起来,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豪华,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曾经令我们的生命充满温馨与幸福的亲情到哪里去了?曾经亲密无间、无处不在、超越一切得失计较的爱到哪里去了?不管愿不愿意,许多看似优秀和成功的人不过是在劳碌中辛辛苦苦度过此生而矣。虽然许多人不乏聪明和勤奋,但人生的结果仿佛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二,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有不幸福的人,都是因为在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认知上出了偏差,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失之毫厘,缪之千里。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在这里,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两个基本观念:第一个基本观念:幸福应当是对于美好的生命品质与生命状态的描述。什么样的生命品质与生命状态最美好的?八个字:自主、自足、自由、自在。所谓自主,就是我们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受他人的主宰与管理。所谓自足,就是我们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来满足自己的生命需求,而不是依赖于一切不可控的外在。所谓自由,就是我们的生命处在完全放松的、不受任何外在束缚的状态。有自由不一定有自在。所谓自在,就是我们的生命没有拘束感,没有紧张感,没有干扰,保有安详、宁静、和谐的心灵。由此,我们可以给幸福下一个定义:幸福就是自主、自足、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      第二个基本观念:幸福应当是对于我与他人的关系品质与关系状态的描述。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你大概费不着用“幸福”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你完全可以用“快乐”。快乐比幸福要简单得多,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也可以很快乐;一个人在家里关起门来为所欲为,也可以快乐无边。另外,快乐的一个“快”乐,表明这种喜乐是易逝的,因为这种喜乐是以得失为代价,得不到的想得到,得到了就快乐,但也只能快乐一阵子而矣,因为所有得到的东西,我们都不一定守得住,于是我们的心情就在这患得患失的过程中起伏着,它不稳定。快乐是以个人的物质名利得失及由此引起的感官与情绪刺激为衡量标准的。幸福不一样。幸福应当是一种稳定的喜乐状态。当我们说一个人幸福的时候,应当是基于一种关系——至少是两个人的关系。伴侣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朋友关系,组织关系,等等。离开关系,我们很难有幸福可言。离开关系,则无所谓幸福。而关系的最佳品质与状态是什么呢?爱!爱基于信任,又是对信任的升华。爱是我们在人间的终极追求。爱是一切关系障碍的解答。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不管做什么,本质上都是在追求爱的满足。一个具足爱的生命将是一个和谐、饱满的生命。爱的馈乏是生命最大的馈乏。哀莫大于心死,而所有心灵的死亡都是因为对爱的彻底失望。假如有一种能够起死回生的力量,那就是爱。如果你看过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先生的试验报告《水知道答案》,你就知道,爱是宇宙能量的核心。爱是我们与世界万物之间的生命纽带。当我们真正以爱来与世界万物进行联系和沟通时,我们就会进入一个真正和谐的世界。只有爱才能令我们的生命变得饱满和丰富,只有爱才能令我们的生命真正富有价值、意义和活力。由此,我们可以给幸福下另外一个定义:幸福就是爱的关系。或者说,幸福就是爱并被爱着的生命状态。      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不自主、不自足、不自由、不自在,究其根源,其实都是反映了我们爱的能力与智慧的局限——爱自己的能力与智慧,爱别人的能力与智慧。而爱人与爱己,本质上是合一的。一个人只有先懂得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别人。而当一个人真正懂得爱自己的时候,他一定会懂得爱别人。生活中那些看似“自私”的人,其实都不懂得“自私”,因为他们并不懂得爱自己。一个真正懂得自爱的人,他会完全地了解并完全地接纳自己。当我们懂得如何了解和接纳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如何修正、丰富和完善自我。一个懂得了解和洞察自我的人,才会懂得了解和洞察他人。一个懂得全然接受自己的人,才会懂得全然地接纳他人,而不是对他人指指点点、挑三挑四。这样的人,他会活在自己生命的中心——真我的世界。只有在真我里,我们才会经验到生命中真正的幸福感——那种不依、不求、无忧、无惧的幸福感。所以,活出真我,是生命最大的勇气。这种勇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勇敢,它是幸福人生的真智慧,是真正的了悟和觉知到生命意义和世界本质之后的大智慧。这种智慧能成就自我,当然也就能成就别人,乃至成就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事业。《大学》云:“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意思是说:内心里真诚地追求那种智慧境界,虽然现在还达不到,却已经离得不远了。懂得追求这样的智慧,下决心、下功夫去修炼这样的智慧,这是我们获得幸福人生的根本保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私”的人——他知道如何去过一个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他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品质达到最佳,他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意义达到最大,他知道如何去追求那至真、至善、至美的幸福之境。 四      就社会哲学的基本逻辑而言,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理解:一切有形的社会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本质内涵,都应当是幸福感。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工作,不管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多大差别,其本质内涵都应当是创造幸福——我们通过自己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来帮助他人获得想要的幸福感,即带给他人生命需要的满足和生命品质的提升,然后我们获得他人的回馈,这些回馈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渴望的幸福感。      这就是说,“服务——利润”的社会生活公式,本质上是“他人的幸福——我的幸福”的交换。这其中揭示了一个基本法则:因果法则。服务是因,利润是果;“他人的幸福”是因,“我的幸福”是果。      因此,幸福人生的基本模式应当是:只有先帮助他人获得幸福,才能帮助自己获得想要的幸福;或者说,在给予他人幸福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事实上,我们稍稍想想就不难知道:如果你身边的人不幸福,如果你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不幸福,如果你周围都是不幸福的人,大概你也很难独享幸福,不管你本事再大、智商再高。也就是说,“他人的幸福”与“我的幸福”本质上是一体的,其内涵不是二,而是一,其中惟一的区别是孰因孰果,孰先孰后。故《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末、先后、始终,都是说因果。世间万法皆空,惟有因果律不空。因果律就是“道”。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一万年前的因,一万年之后必有果。因具足,则果圆满。所以有句话说:“菩萨种因,众生求果”。谚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只要时时给出爱和幸福,我们就会时时收获爱和幸福。古语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农夫只要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插秧的时候秧,该浇水的浇水,这些耕耘的事务按时做好了,除开特殊的天灾人祸,到了秋天自然会有收获,何必天天想着收获的事呢?同样,只要我们时常播种幸福的因,耕耘好幸福心田,收获也不求自来。老子指出:“反者,道之动”,皮球撞到墙上,就会弹回来;你想要跳得高,就得往脚底下用力;所以,你要想为自己着想,就得先为别人着想。所以老子又指出:“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你越是懂得为别人着想,越是懂得给予别人,你越是能够得到更多。这是财富创造的秘诀,也是幸福创造的密。它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五      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作出过著名的反思: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然而,教育的失误在哪里呢?老人家并没有说清楚。在我看来,教育失误的根本,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今天的中青年人,绝大多数从小到大都在思想品德课、公民课、政治学习课上反复不断地接受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但效果如何呢?回过头来看,今天“和谐社会”之所以不和谐,我们在个人身心、家庭生活、组织生活、社会生活当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归根到底都是源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混乱。          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呢?除了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生命观”教育的缺乏。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本质的生命观。在我们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学校教育里,生命观的教育基本是上空白。到底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每个人肉体的生命与心灵的生命是怎样的关系?心灵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到底是谁?为什么我是“我”? 我这个生命体与父母、祖宗的关系?我这个生命体与人类其他生命的关系?如何看待自然界其他一切生命?……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些基本的生命问题上获得正确的认知,我们就不可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也就不可能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      惟有基于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才可能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为人父母者给子女的全部教育的内涵,不过是告诉他/她如何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而学校教育的宗旨,最终也应当是“幸福智慧”的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即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科学发展观,除了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人性的规律这三大规律外,落实到个人,其根本要旨,就是每个人要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而树立科学的幸福观。而科学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离不开我们对于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人性的规律的基本认识。这三大规律在中国文化观念里,一言以蔽之,就是“道”。 六      幸福的人生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如是说。但他只说对了一半。事实的情况是:幸福的人生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也总是相似的。      虽然人们的人生形态、命运表现千差万别,但在他们的幸福与不幸福的表象背后,有着在本源上基本相似的生命模式与心智结构。每个人的生命模式与心智结构,皆来源于童年时代的成长环境与模式,来源于我们童年时代的家庭生活、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一个不能够从职场找到幸福感的人,往往也很难从家庭和个人生活当中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因为人生的一切,不过是在处理关系。一切幸福障碍,本质上都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卡在某些关系上。而我们认知、建立和把握关系的能力,来自家庭,来自幼儿时代与父母亲的相处。我们幼儿时代与母亲和父亲的关系质量,决定了后来我们在潜意识里对于女人和男人的基本认知。因此,好的父母,首要责任是给子女提供一个幸福人生的示范。自身不幸福的父母,往往很难教导出幸福的子女。      实际上,假如一个人从婴儿时代开始就一直与父母有着完善的亲蜜关系,假如他从小到大一直活在充沛的爱里,在饱满的爱与幸福的阳光雨露下长大,那么可以设想,他将身体健康、身心和谐,他将自自然然地懂得爱,懂得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他的生命将充满阳光与活力,他将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他自然懂得怎样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因为父母已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给他提供了一切的示范——超越教导的幸福人生示范。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小在各种各样的精神污染、心理垃圾和心灵伤害中长大的。在我们不懂世事的时候,在我们缺乏基本的是非识别判断能力的时候,大人无意中的一句话:“我不要你了”,“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大人暴怒下的一个巴掌或一顿打,大人有意无意中对我们形成的羞辱、冷落与不公,会沉淀为我们内心深层的生命记忆。这些幼儿时代受伤害的经历,令我们幼小的生命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为了摆脱恐惧与不安,我们就会在意识或潜间识里想方设法拼命保护自己,形成各种各样的生命防卫机制。当防卫产生的时候,攻击就开始了。这就是“我”——一个手里拿着戈(武器)的人。当这个世界充满“我”的时候,就会充满无处不在的防卫、攻击与对抗,怎么会有和谐呢?当一个人活在充满恐惧与不安的“我”里面时,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会充满紧张、矛盾和对抗,怎么会有爱与幸福呢?障碍我们获得幸福感的一切自私、自卑、自大等人性弱点,皆源于“我”。       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不幸福都是一种“病”——我们的生命有了病,我们的人生有了病,我们的心灵有了病。这个病的最初的和根本的病因,是在童年,是源自童年的伤害记忆。这些伤害记忆构成了我们生命的阴暗面。如果我们过往的生命有过太多伤害,如果这些伤害不曾得到有效的疗治,如果我们被伤害的生命能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我们就会时常被阴暗的精神旋涡所包围,我们就会时常情不自禁地活在恐慌里,活在不安里,活在紧张里,活在忧郁里,活在妒忌里,活在怨恨里,活在愤怒里,活在讨好里,活在攻击里……活在狭小的自我里。     绝大多数人都曾经受过各种各样的生命伤害,绝大多数都曾经或正在被曾经的各种伤害所折磨,这就是绝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他们生命的能量被过往的伤害锁住了、卡住了。他们精神的房屋里充满了生命成长过程中众多伤害所制造的浊气、阴霾、灰尘和废弃物,许多人的精神房屋从来没有被认真的打扫过。换个比方说,就象黄河河底里的淤泥越积越厚,以至使神圣的母亲河成为“悬河”,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致命的洪灾,许多人内心的情绪淤泥已淤积已久,越积越厚,导致他们动不动情绪失控、发脾气,呈现出诸多让人们感到不舒服的坏毛病,乃至歇斯底里。人们通常只看到他们情绪动荡、脾气不佳的外表,并因此而对他们心生嫌恶。浑不知他们其实都是经未治疗的“病人”。在他们看似成熟的身体内在,住着一个受伤的、孤独的、害怕的、压抑的、未长大的小男孩、小女孩。这个小男孩、小女孩需要用爱去疗育,使他/她真正长大。他们所有的情绪动荡和发脾气,其实都是在呼求帮助,心灵的救助。这是连他们自己都难以觉知的事实。       幸运的是,世界上没有不可疗育的伤害。每个受伤的心灵都可以得到拯救。每个人都可以幸福起来。每个人都天生具足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正如一个三十年没有打扫的房屋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打扫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座积蓄多年的水库可以在短时间内开闸倾泄掉所有的水,一切伤害皆可以通过正我的自我认知得到疗治。地狱和天堂往往只是一念之间。通往幸福的道路,不在外在,而在自我,不在过往,而在当下。        我的良师益友、著名的培训师吴甘霖先生曾指出: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父母亲在肉体上把我们生下来,第二次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生下来——在精神、人格、心理、灵魂上把自己生下来。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感到幸福,是因为他一辈子都没有完成第二次出生。第二次出生,就是超越一切生命过往的伤害故事,重新赢回我们自己,使我们回到自已生命的中心,使我们有能力、有智慧活出那个真正的自己。第二次出生,意味着我们内在深处的那个受伤的小男孩、小女孩终于长大了、成熟了,变得无惧无畏、勇敢自信、平和有力。所以,假如你现在还不够幸福,那么就请你放下一切担心与忧郁,满怀喜悦做好准备,来等待和迎接你自己的第二次出生吧!       要开心,先“开”心。幸福的路从心中生长。每个人的心都可以开出幸福的花朵,只是花期不同而矣。花开了,蝴蝶自然来。只要转过念头来,就会发现,一切过往的发生,皆有助于我们生命的丰富与成长;一切过往的经历里,皆饱含着可以帮助我们的生命成长和丰富起来的养份。 七       人生可以什么都有,但不要有烦恼;人生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要没有智慧。通往幸福的桥梁是智慧。障碍幸福的杀手是烦恼。智慧增一分,烦恼少一分;烦恼少一分,幸福增一分。       我的良师益友、著名财经作家成君忆先生在《渔夫与管理学》一书中提出:“爱是惟一的管理智慧”。有一些人士对这个观点不太理解。我对这个观点高度赞赏。在我看来,还可以进一步理解:“爱是惟一的人生智慧”。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在追求爱,因此,每个人的生命品质和幸福感,即取决于他的爱的智慧——是否懂得付出爱与接受爱,是否懂得爱自己和爱别人。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是人生的基本课题。爱是一切的解答。我们与一切人际关系的障碍与症结,都是因为爱的能力与爱的智慧的不足。在任何的关系当中,只要有一方具足爱的能力与智慧,这个关系就很难出现大的偏差。因为人心如灯,只要有一颗心足够亮,就可以扫除黑暗,照亮他人和周遭。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懂得对自己的命运负全责,也一定懂得对围绕自己所发生的一切关系负全责。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凡事从自己开始检省。把一切好与不好的发生,皆当作自我修身受与磨炼智慧的功课。如此,则人生无所谓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一切境皆心境。一切场皆道场。一切的发生皆会有助于我。我是一切的源头。本着这样的意念,人生就会无时、无处不幸福。本着这样的心境,好人、好事、好运就会被我们吸引而来。此所谓:相由心生,运随心转。这里的“相”,不仅指我们的面相、体相,还泛指我们的人生、事业的格局之“相”。心相决定运相。人生一切的好坏,最终不是被外物所牵引,而是被我们内在的意念所吸引。这就是幸福人生的重要法则:吸引力法则。假如你现在不够幸福,请你好好考量你自己:我是否具足吸引幸福的能力?我哪方面的吸引力不够?       而我需要请您相信的是:一切缺陷皆非真正的缺陷,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只要你具足信心和勇气,只要你愿意全然地接受你自己、爱你自己,进而去全然地接受你身边的人、爱你身边的人,进而去全然地接受你可能遇到的一切人、爱一切人,你会发现,一切将悄然而变,你的心理、身体乃至命运格局都将悄然而变。这就是幸福的密码:她将由内生长,由你的心田生长。只要你愿意,你的心田从此刻开始就是福田,不管你以前种过什么、收获过什么,当你现在开始用心播种幸福的种子,幸福的花朵和果实不久后就会充满你的生命。 八       幸福需要管理,管理创造幸福。       幸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生命管理智慧。这种生命管理智慧通用于家庭内外和职场内外,通用于生活和人生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度。       今天人们还必须面对的情况是,家庭、个人生活与职场早已不是界线分明,而是越来越模糊。从生命管理的角度去探析,所有的职场问题与所有的家庭问题都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所有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企业管理问题也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最终都是指向同一类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在人群当中活出那个真正的最好的自己?这是幸福管理学所涵涉的三个基本问题。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的认知,决定着我们每个人在家庭、职场和社会所能获得与建构的生命品质,也决定着所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境界。      幸福管理智慧,也就是我们的生命管理智慧,它涉及到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幸福观。假如我们不幸福,原因不过是我们对于自己人生品质和生命品质的管理暂时出了问题。生命管理智慧是需要修炼的,也是可以修炼的。在这方面,我们古代的至圣先贤早已提供了众多的法门。《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是修身为本”。当我们真正懂得“修身”之道时,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换言之,人生的根本功课是“修身”,“修身”的功课做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不在话在,这些都是副业,捎带手的事情而矣。而“修身”之要,在于“致知——格物——诚意——正心”。心正则人正,心正则世界正。正己心,然后才能正人心。       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和切实应用这些法门,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当我们简单地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简单地对待我们。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很简单,是那些不够聪明却又自以为聪明的人把它弄得太复杂了。       反过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问题一定要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幸福就是如此。幸福就在简单、宁静、自在的心灵里。       如果这样的感受和喜悦在你读完这本书后油然而生,你的身上将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出幸福的光,你会经验到被这光照耀和护佑的幸福感,你豁然开朗地发现,你不需要就象小猫追尾一样去拼命地奔跑、追逐,你只要停下来、静下来,好好看你自己,好好地跟你自己在一起,你只要敞开心全然地接受这个世界给你的所有礼物,你只要全然放松地去感受那父天母地从未松开的温暖的拥抱,就象小时候全然放松地躺在爸爸妈妈地怀抱一样——当你经验到这一切美好感觉的时候,你发现:原来幸福从来就没有远离过你,她就会你身边,就会你身上,就在你心里。是的,幸福就象向不竭之泉,从你简单、宁静、自在的心田里沽沽流淌出来,流经你周身的每一个血管、细胞和毛孔,流经你充满爱的活力的五脏六腑,流向你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和每个角度,流遍你的生命与宇宙万物联通的每个管道……是的,就是这份感觉,请你在生命中时常保有这份感觉!      而我,所能送给尊贵的你的惟一的礼物,就是由衷地恭喜你——活在幸福里!活在爱里!      是的,其实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自己、不去爱别人、不去爱这个我们生长、生存、生活在其间的世界。      是的,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和世界,就从心心相印的你我开始。      是的,愿我们所有人都活在爱里,活在幸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