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毛泽东(13)]自白:我以我的方式祝贺主席圣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9:19
[反思毛泽东(13)]我以我的方式祝贺主席圣诞

作者:公论 - 笔公 电影《开国大典》中有一个描写蒋公在1949年的今天晚上(12月25日)忧心如焚的镜头。他说明天就是共产党的圣诞节了。

我对这个西方圣诞之后的共和国圣诞,也有一份特别的感情。

再过二个小时就是12月26日了。明天早晨,我想去北京看看老人家——一个在天安门广场的一座精致卧室里躺了二十九年的伟人。

随身带着我在这之前就他而写成了十二篇文字草稿。那是我以一个并非史学专业者但却是中国革命史“票友”的“考证”之作。

这份考证可能会写出几十万字。现在已经有了十万多字的草稿。这些草稿被发送到一个博客网站暂时保存。因为网站的推荐,这些文章已经有了十几万的点击和五六百篇评论。

还有十几篇已经列了题目和题纲——比如《毛泽东一生的十大得意之作》、《毛泽东的争议》、《毛泽东基于抗日的军事崛起》、《威望论:以毛泽东为例》等——开写但还没有形成“草稿”形态。我希望草稿已经可以一个相对完整的构思供人评判。因为每天都泡在对毛泽东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阅鉴品评中,还有许多灵感会化做不同的题目。比如《孤高:毛泽东的性格魅力和悲剧》、《毛泽东的“国家主席”情结》、《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绝配”》、《毛刘三十年政治同盟检讨》等。

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毛泽东史”爱好者,我的研究环境既有利也有诸多不方便之处。有利在于主席去世还不到三十年,超过三十岁的每一个中国公民还都算是毛泽东时代的受众。我可以从纷繁的各类述说和著述中去选择自己认为是可信的资料从事这样的专题史论。不利之处则在于,这些资料中的大部分呈现出过分夸张的倾向性,既可能因为毛时代的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人们更多的是只说好话而不管这种好话可能近于谄媚,也可能因为后毛泽东时代的思想宽松而让某些人信口开河甚至近于胡说八道。

我愿意在坚持“价值中立”的前提下去考证和发掘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妙笔、工笔、损笔、疑笔甚至败笔。他绝对高于他的同事和同代人太多,可他却真得不是神。事实上,神也就不可敬了。可我确实对他老人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我想把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去还原。

我的这个系列想写得比国人更“郑重”,郑重到尽可能不是过于偏激地去抒发感情而是有史有论、倚史为论。

我喜欢外国人的汉学著作的那种“穷尽史料”、“无一字无出处”,所以在我的这些文章还没有把每一个自己的观点和引征资料都说明出处并加以核对之前,永远都称作“草稿”。可我还是希望有足够的可读性和贴近感投给预期的读者们,也就是说我不会全面接受外国毛学作家们的一本正经或正襟危坐。

因为是有了可以支撑一篇文字的史料和灵感就开始写一篇相应的题目,这使得我的思想仍然在变动中。更多的观点找到了更有利的佐证,另外一些则可能有些改善。

我没有办法挣脱我被其他的毛泽东宣传者、批判者、研究者所加的“洗脑”。于是我的观点中还会有一些看上去“老生常谈”或与其他人“暗合”。但我会努力地保持思想和观念上的独立,争取在某一天将这些文字打造成为典型的、独互一家的笔公风格。

从上月二十四日后的每一天,我的阅读和写作重点都是“毛泽东”。这一过程可能会坚持到我实在不能产生出新的灵感而把精力放在对已经写出的一些草稿进行中期和后期制作。中期制作是继续扩充史料和观点,后期制作则是进行足够的学术化规范。

我还没有把这些文字发到公开论坛(更不要说正式发表了),因为这些草稿还不代表我的研究和写作水平。暂放在个人论坛和博客中,我还特别谢绝转载。因为新的灵感一直在生成着我还没有精力去把它们扩充成为一篇篇硬伤较少和理据分明的最终产品。

令我高兴的是,已经有数以十计的网友对这些还不成熟的文字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有些是十分中肯定的,甚至可以看作是对我文章的修改和补充。我特别欢迎这样的指正。我也特别地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对“毛泽东史”或称毛学的研究中来。

临此主席圣诞前夕,我想向“老爷子”呈上我的生日祝福。我将用、而且将继续用我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毛先生伟大一生的敬仰。

我还想对他说:感谢毛泽东先生,他没有对我的祖辈和父辈造成特别伤害和特别益处的这一点,确保我拥有了比其他某些人更为平和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对于一个从事当代人物研究的票友而言,应该是特别的必要。

我对毛主席的巨大好感可能是无由查考的。可我的姓名与他的某个名字有许多的共同点这样一个巧合,却让我偶尔觉得我们之间缘份不浅。这可能会鼓励我对他多一些“理解之同情”。

敬祝毛主席生日快乐!

笔公写于2005年12月25日晚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