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山斋”话苏扇 - yunheng80181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31:00

“海涌山斋”话苏扇

默认分类 2008-01-19 14:04:58 阅读18 评论0   字号:大小 订阅

360docimg_0_

  当你漫步苏州枫桥,被琳琅满目的苏扇所倾倒时,你是否会感叹其精逾鬼斧、巧夺天工?但你可曾料到,这些其实大多是粗放的“机制品”,苏扇真正的技艺精华几近淹没。然而,这里却有一位中年男子独自经营着一家纯粹手工制作的苏扇店,以微薄之力固守着苏扇艺术这个神奇的王国……苏扇店名日:“海涌山斋”。主人叶德华,一副国字脸。交谈之下方知他是地道的苏州人,原是苏州扇厂设计室主任,在扇子王国已漫游了四十余年。
  老叶收藏有千余把扇子。据介绍,苏扇、湘扇、粤扇,当属苏扇首屈一指。一把极普通的苏扇要经过30多道工序。明清两代为苏扇鼎盛时期。史载,当时苏扇作为进贡皇帝的贡品,亦成为身份的象征。书生用的扇子边板纤秀,武士用则宽大,和尚用的扇子底部是个大圆头,俗称“和尚头”。苏扇往往用红木、紫檀、湘妃竹等高档材料制成,或镶有银丝、象牙,更显其高贵。小小方寸之间成了历代名家的“必争之地”,集造型、字画、印章、诗词、雕刻、镶嵌于一身。
苏扇在五、六十年代形成规模生产,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在国外参加大型展览,更是被大量争购。最令叶先生得意的事有两桩:一是70年代与同事们一起,制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扇子。“扇面足有两个乒乓台那么大,人就爬在扇面上画。共画了7幅,每幅耗时半个月”;二是花了1个月搞写生,设计出堪称苏扇一绝的《苏州百景图》,将100个苏州实景雕刻在狭窄的扇片上。国外有人愿高价买下,叶先生硬是没答应。
  叶先生双眼有点老花,见他执笔,两手微微颤抖,记者不无担忧,苏扇技艺会否后继无人?叶先生也痛心地说:“在皱折的扇面上写字作画,好比在瓦砾上跳舞,难度颇大,这种技艺早已今不如昔;传统扇骨髹漆的花色也所剩无几,菠萝漆早已失传;传统扇面过去还有发笺扇面,如今只剩下了最简单不过的市矾扇面。珊瑚色扇面等的颜色需经精密调和,其秘方沦落也不知去处了。
  不过,老叶虽惨淡经营,却总有意外惊喜。有两位香港客人进店,高价买下4把扇子。坐定之后才透露缘由:“我相中了你的品位。”
  说也奇怪,老叶的这副国子脸颇有人缘,不少顾客慕名而来,都说:“看见你就觉得非要买你的扇子不可。”叶先生也不负众望,当场现配,当场题字作画。
  对于苏扇的偏爱也使得老叶多了几份忧思:“我一直呼吁建一个扇子博物馆,而且我也始终考虑,日本的扇业如此发达,正是因为他们多为手工作坊。”
平时,老叶常穿梭于民间老艺人门庭之中,鼓励高手施展绝技。“苏扇还是有生命力的”。正是这种信念,促使叶德华如此执着!
  《解放日报》记者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