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损八益 ”不仅仅指房中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1:22:32


不少人用“七损八益”说明房中术。问题:为什么不是“五损六益”或“九损十益”?说白了,那些说法不过是借“七损八益”之名、兜售自己的东西。实际上,“七损八益”的意义远远超过房中术。这里,不做全面讨论,而只就其最基本意义之一做些讨论。


一、七损八益的来历。

中医《内经》有个篇章叫“七损八益”,说: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细心阅读,不难发现一个规律:

·女性身心状态变化的年龄段基数是七,共有七个年龄段;
·男性身心状态变化的年龄段基数是八,共有八个年龄段。

譬如: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云云,就是14岁(虚岁)的时候、女性特征开始和大体上“知人事”了;所谓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云云,就是16岁的时候、男性特征开始但对“人事”还是一知半解。如此年复一年,男女两性由弱至盛、由盛至衰,各年龄段有各自的身心状态特征。就此,《内经》有个警句:“女不过七七,男不过八八”,--- 女性过了49岁、男性过了64岁,就是享受责任回报的年代了,或说是生命意义开始进入结束年代了。

这就澄清了坊间长期流行的误解。譬如,把“七损八益”解释成房中术的男性如何通过“八益”来弥补自己的“七损”,就是个典型的汉代发生严重文化断代之后的望文生义。

所谓“七损八益”的“损”不是“损失”、“益”不是“获益”,而是借用历法律历中的“三分损益”之说,即以“宫”音为中心点、依照2/3做“损”和4/3做“益”来计算弦的长短和调整音准;然后,根据音准确定编钟,再根据编钟大小来确定全国度量衡标准的一套做法,简称“损益”。

从《史记》到《清史稿》三千的历史上,朝朝代代的皇室和宫廷大臣们都为历法调整使用的“宫”音和编钟大小而争执不休,甚至还有为此彼此杀头的事情,那背后的缘故就是编钟损益直接规定度量衡,而度量衡直接关系到财产大小和交易如何。譬如,假设市场要价一两银子买十斗米,那多少银子是一两、多少米是一斗?那度量衡标准就来自编钟大小,而编钟大小来自“损益”计算结果,而损益计算结果来自历法过程的律历中的“宫”音所开始的“三分损益”如何。

中医借用律历中的“损益”方法和术语,而且,既然女性年龄段基数是七、男性是八,所以,“七损八益”的本意就是:男人按“八”年为基数和女人按“七”年为基数的各自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状态自然法则来调整自己,以便达到长期共处的最佳匹配和最佳生活状态的目的。简而言之,“七损八益”本意并不是说作爱时候发生男有七个损、女有八个益、所以要男性考虑如何以“益”补“损”。

 

一、七损八益揭示了两性身心状态和生活责任的年龄段匹配规律。

由于先天生理缘故,女性对年龄段变化的生命意义的敏感性要比男性的强得多。看不到这一点,且不说文学创作难以捕捉种种悲剧喜剧,就是日常生活也可能遭受种种困扰。中医《内经》的七损八益学说则是为此提供了精辟的生命自然意义的说明。

让我们用那个学说做个女性角度的观察。若仅考虑生育,女性不需要结婚成家和委身于婚姻契约,更不必操心跟什么样的一个男人过一辈子而能不吃后悔药。然而,不幸,社会现状强迫女性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责任而必须屈服于本来没有的社会责任,为此还要操心选择哪个男人才能不吃后悔药。这就发生了最小风险的年龄段匹配选择问题。


一、自然同龄匹配的损益。

假设做了个自然同龄匹配选择,那么,根据《内经》七损八益学说,女性的一生所面临的状态就可以用“自然同龄的年龄段身心状态匹配进度”来表达,表一:

 


在这个表里,男女栏目的数字表示某个年龄的身心状态处在哪个年龄段。譬如,女性24岁处于第四年龄段,男性24岁处于第三年龄段,等等。

为表达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身心状态特征,中医用八卦方法做标记推算,比较复杂但很完整。这里舍掉不涉及的内容而试图简化,用颜色来表达,譬如:第一年龄段是天真烂漫未开窍,用白色表达;第二年龄段开始男女特征,青春期开始,用浅天兰色表达;第三年龄段进入青春成长期,用浅绿色表达;第四年龄段是身心状态成熟期,用草绿色表达;第五年龄段是身心状态全面旺盛期,用红色表达,……,等等。

从图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若女性选择同龄匹配,那么,法定婚龄后的时间里,两性身心状态等同的匹配年数很少(共约10年),大多数时间都是彼此不匹配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身心状态的差别越来越大。具体说吧:

若一到法定年龄就结婚,那么,在女性即将第三年龄段之时,男性却是刚开始第三年龄段。这就难免刚结婚、两口子就开始打架了。过了三四年同年龄段的磨合,刚有个平安日子,女性进入全面旺盛的第五年龄段、而男性还处在走向成熟的第四年龄段,于是,两口子又开始打架。由于这个时期两性都倾向旺盛,所以,这打架比刚结婚后的首次打架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即此时的越墙离婚的可能最大。从文学角度看,这段生活的悲剧喜剧也是最生动活泼的;而若不了解七损八益所披露的生命意义,就难以捕捉到此时此刻生活戏剧的境界真蒂。

就自然同龄的匹配选择而论,女性过了‘七七’49岁,跟老公就再没有对等身心状态的匹配了。这时候的女性生命意义进入享受回报的阶段,也没有再打架的自然资本了。而男性呢,49岁还在盛期,不但有继续打架且也有再做新婚的自然资本。从文学角度说,此时此刻及以后,女性的生命意义已经进入完成时,而男性的生命意义还在进行时,因而,若没有子女血缘社会契约等连接,婚姻名存实亡的可能性极大。难怪《内经》警告说“女不过七七”。


一、古代社会的两性身心状态的匹配损益调整。

中国古代居民很早就看到了两性生命匹配的自然意义和社会责任的两难问题,并试图给出两全其美的答案。《周礼》记载了3100年前开始的周朝的硬性规定:30岁的男人和20岁的女人结婚为必行责任,若不能按规定年龄结婚就要给出可以原谅的理由,否则,就会受到严厉惩罚。

这个男30与女20的结婚年龄的规定,即两性差别10岁,其实就是按照《内经》七损八益学说而做的两性的自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年龄段匹配调整,如下表:

 

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按照《周礼》规定,婚后经过一两年磨合后,男性身心状态总比女性提前进入下一个年龄段;在女性到了“女不过七七”49岁的时候,男性也进入衰弱和走向“男不过八八”64岁年龄段了。照文学的话说,这种规定安排使婚姻中的男性比女性更“成熟”、从而可以发挥老公保护老婆的作用,随着女性的安全感大大增加而使家庭稳定得到了最大可能的自然生命状态的保障。

说到这里,细心读者不难根据上面七损八益的表格看到,所谓“三十而立”之说的来源并非儒家,而是《周礼》医学规定;也很明显,所谓“三十而立”说明的是男性为中心的和歧视女性的社会。至于“四十不惑”的说法,则是孔子儒家不懂装懂、把男性第五第六年龄段的交替当成第四年龄段了,整个是乱弹琴。

当然,《周礼》的婚姻规定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和歧视女性的社会现实:女性要婚姻安全感和家庭稳定保障吗?那您就得服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范,要作男人的附属品和要服从男人的身心状态。在那种社会条件下,为了极为有限的生命意义能得到最大保障,女性往往被迫牺牲匹配自由选择的机会、以此期望能换到安全。从文学角度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次出现为女性地位打抱不平、却始终没有象西方文艺复兴那样形成女性自由平等的社会思想和女性身心自然美感的美学理论的重要缘故之一。换句话说,中医七损八益的学说,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提供了不可抗拒的生命意义方面的背景说明。


一、当代社会的两性身心状态的匹配损益调整。

在当今社会,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女性匹配选择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数女性的选择是:25岁左右结婚,老公结婚年龄为30岁左右;婚后磨合一到两年后开始生育。就此,几乎整个学界解释都集中于生理卫生和社会心理的分析说明;而中国的中医七损八益学说、则给出了自然年龄段身心状态的生命意义的背景说明,如下表:

 

同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女性有了自由选择权而大体确定的男女婚龄和开始生育时间,为双方提供了最大可能和最长久时间的身心状态的对等匹配。就表格来具体说吧:

女25岁和男30岁,都是处在青春最旺且足够成熟的身心状态;在生活方面,都经过了无责任年代而进入了有责任年代。在这时刻结婚,两性都处在生命自然力最强时机,且婚后极短时间就共同进入下一个同等年龄段,即共同完成了踏入有责任年代的过渡而成为实在的责任承担者。这一来,婚后身心状态磨合的消耗最少,责任感几乎同时发生和同时进入责任实践状态。

就此过日子,女性到了“女不过七七”49岁之前,两性身心状态几乎是年年对等的;男性到了“男不过八八”64岁前,只有极少年份出现年龄段接替差别,其余时间也都是两性身心状态对等的。换句话说,婚姻责任是生命自然责任和公民社会责任的结合,而女性自由选择为这个结合提供了身心状态匹配生命意义的自然背景或自然基础。

当然,TRADE-OFF(有利就有弊)不可避免。这种匹配选择明确标明,女性35岁是整个匹配的自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中心点时刻。这个中心点在不同社会产生了不同效应。譬如,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数招工者认为,35岁左右的女性是最好招聘对象;很明显,那是男女平等和女权运动的积极结果,有意无意也是非常符合中医七损八益的理论学说的。而在中国社会,招工却明摆着排挤歧视35岁及以上的女性;很明显,那是歧视女性的传统发扬,也是违背自己历史发明的中医七损八益学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