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师的"造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46:56
北大教师的“造反”
余杰
教授群體奮起反抗
最近,一份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全院大會的會議紀錄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只要是關心北大、關心中國高等教育的人,無不仔細研讀這份文件。人們關注的重點不是院長張維迎的表功報告,而是教師們對張的嚴厲批評。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教師們奮起反抗,既是為了挽回北大及光華管理學院的聲譽,更是為了捍衛自身的權益與尊嚴。
長期以來,中國知識分子被歷次政治運動打斷了脊樑,他們成為最軟弱、逆來順受、唯唯諾諾的一群人。在近年來中國大學急劇膨脹和急劇腐敗的過程中,大部分大學教授都保持沉默,除了作為外來和旁觀者的丘成桐、丁學良等人直陳中國大學的危機之外,在本土只有陳丹青、陳平原、錢理群、張鳴等寥寥可數的幾名教授站出來說出「皇帝什麼也沒有穿」的真相。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北大,是學術腐敗和教育質量直線下降的重災區;而「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光華管理學院,則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張維迎主持光華管理學院的工作以來,光華日益淪為富豪與官僚鍍金的中轉站,以及見錢眼開的賺錢機器,在社會上口碑不佳,讓北大也一同蒙羞。與中國的其他部門一樣,大學校長、院長的職務是自上而下授予的,而非自下而上選舉的。因此,校長、院長便自然而然地成為權力不受制約的「土皇帝」,以張維迎為例,他標舉改革者的旗幟卻成為光華的獨裁者;教師們只能對學院的怪現狀敢怒而不敢言。
魯迅說過,作為被壓迫者,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光華的教師們終於在沉默中爆發了。在此次會議上,何志毅、單忠東、蔡劍,楊東甯、江明華、曹鳳歧、張紅霞、王立彥、劉力、胡健穎、朱善利、王亞非、陸正飛等人相繼上台發言。這些人當中,有的是光華的老人,有的是剛從海外回來不久的新人,有的是埋頭書齋的學術帶頭人,有的是黨務系統的官員,也有的是工會的負責人,甚至還有與張關係密切、被張所提拔的人士。他們的背景及立場各不相同,他們的言辭或尖銳或溫和,但都對光華的現狀相當不滿,對光華的改革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意見與建議,並期望中國大學能夠建立起一套民主的管理制度來。
知識分子群體維權
在我看來,此次北大光華教師的「起義」,與廈門市民反對化工項目和上海市民反對磁懸浮項目一樣,是中國近期中產階級勇敢維權的三個醒目的亮點。過去,人們一提起「維權」一詞來,便聯想起權利受到最大程度侵害的、底層的工農大眾。如今,維權意識已經拓展到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群體之中。廈門和上海兩地的市民,不惜冒著被誣蔑為「非法集會」的危險,挺身而出保護家園。他們以手機短信和電子郵件等新興的聯絡方式,迅速傳遞信息,召集有共同訴求的民眾,或聚集在市中心的廣場上,或「集體散步」,或徵集簽名信,或參加聽證會,終於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地方政府作出一定的讓步。這兩個事件展現出中國人公民意識的普遍覺醒。中國民主化的破局,不能仰望一個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式的人物的出現,而只能「返求諸己」。換言之,中國民主轉型源源不斷的動力,就蘊藏在這個正在站起來的中產階級群體身上。光華管理學院的教師們所要反對的,不僅僅是張維迎「這一個人」,而是造就「張維迎現象」的滯後的大學管理制度。
問題的關鍵在於目前中國大學的權力結構和管理體制,而解決之道是將官僚治校變成教授治校,將個人的獨斷專行變成透明的民主討論,將大學從官僚和商賈的附庸變成創造思想、文化和精神價值的「獨立王國」。如果知識分子沒有敏銳的權利意識,不敢公開捍衛被侵害的權利,那麼它就無法成為時代的先鋒,而會被時代所拋棄;如果作為社會的「思想庫」的大學,自身不能率先成為一個「民主共同體」,那麼它就無法為社會的進步提供任何具有前瞻性的意見,從而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工會開始發揮作用
這次光華的會議有兩個引人注目的亮點。第一個亮點是工會的出場。長期以來,中國的「工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部門,工會主席則是安置即將退休的官員的一個閒職。在行政官僚與教職員工的極端不平等關係中,工會從來都是無足輕重的旁觀者,它沒有也不可能將分散的教職員工組織起來,凝聚成一支可以同官僚系統對峙的力量,因為它本身就是官僚系統的一部分,不過是非常邊緣化的一部分而已。在此次光華全院大會的紀錄中,我特別注意到了光華管理學院工會主席張紅霞教授的一段簡短發言:「光華現在出現了這麼多問題,聲譽受到了很大損害,一些老師自發的提出來一些倡議,工會把群眾的聲音整理成了《倡議書》。大家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民主的、和諧的、快樂的光華。」同時,她還表示:「今後學院的工會確實應該依照《工會法》、《教師法》在監督民主決策上多做一些貢獻和工作,更多地保護大家利益,能夠讓大家在光華過上一個非常快樂愉快的生活,然後再埋頭幹活。」這段話讓人看到了微茫的希望。以工會對抗學閥,大概是光華的教師們「絕地反擊」的一次機會。雖然到目前為止,工會尚且軟弱無能,但人們一旦努力將其激活,它未嘗不可能成為「體制內護法」的渠道之一。而工會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工會,大學或許可以成為先走一步的「試驗田」。如果工會的角色和功能首先能夠在大學中得以復原,如果工會能夠積極運用相關法律來幫助教職員工的維權行動,那麼大學的民主化就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對此,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從制度上改革大學教育
第二個亮點是在大會上公佈的一份《光華管理學院教師建議書》。這份建議書提出了許多具體建議,主要有以下四條:
第一,成立學院教師委員會,由全體教師選舉產出,學院行政班子決定的重大事項,需經教師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生效。第二,保持學院學術委員會的相對獨立性,增大學術委員會的代表面,行政領導在學術委員會中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二十,以保持學術委員會的相對獨立性。第三,響應許智宏校長的學術見解和觀點,在光華管理學院施行院長輪值制度,教學研究人員兼任的學院院長和副院長實行輪值,任期四年不得連任。第四,建立完善學院行政管理制度,重大問題實行投票制,學院行政班子每年度應向全體教職工大會進行述職,聽取意見改進工作。
這是光華教師的一份「權利宣言」。我相信,如果以上四條建議都能實施的話,光華就有可能掉轉船頭,駛向正確的航道,並對北大乃至整個中國高等教育界帶來正面的啟示。即便未來有不堪的人物當上光華的院長,他也無法給光華帶來巨大的傷害,因為有一套完整的、嚴格的制度來監督和制約之。「院長」的一舉一動將不再是所有教職員工矚目的中心,因為「院長」僅僅是一名全院成員僱傭和選舉的「短期服務生」罷了。學者謝泳曾經指出:「中國大學擴張不到十年,矛盾已如此尖銳,確實需要反思和改革中國大學制度中不合理以及不近人情的地方。在辦理大學事務中,今天中國教育管理者的智慧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明顯下降了,大學如果不能獨立,教授不能治校,學術也不可能獨立和自由,這樣,期待中國大學出世界一流的學者和成績是很難的。」如果此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師們的「造反」能夠讓人們看到大學實現教授治校的前景,那麼曾經掀起新文化運動的北大,又將成為大學制度更新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