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科研经费配置,不是没有程序而是领导操控程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42:28

[荐] 科研经费配置,不是没有程序而是领导操控程序

熊丙奇    发表于 2010年11月10日 11:01 阅读(664)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志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科技部发言人11月8日回应说,今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我们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科技部发言人表示,我国基础科研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新京报11月9日)

时隔两个月才对《科学》杂志批评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该文作者北大教授饶毅和清华教授施一公在文章中认为,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出回应,有人认为科技部的反应太过迟钝。我却宁可相信这是科技部的谨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文章所谈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才做出“严肃回应”。

如果确是如此,科技部的回应,十分令人失望,根本没有拿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与事实不相符合”。

比如,科技部回应称,“此类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就能说明立项、评审的公正性吗?专家委员会是怎样组织的?他们是否独立运作不受行政干预?事实上,《科学》文章质疑的不是没有项目规划、立项程序——如果没有这一程序,那就太荒谬了——而是质疑重大项目被幕后操纵,所谓的专家委员会,大多由学官组成,扮演了通过貌似公正的程序实现某些人的意图的角色。

就在今年10月,科技部公布了“973计划”2011年项目立项清单。有媒体统计发现,由大学承担的占63项。其中,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大学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等校级行政职务的共计16项。对此,科技部当做出认真的解释,因为按照该计划规定,“973”计划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领导下的项目专家组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对项目的执行全面负责。项目建议首席科学家一般为1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首席科学家应将主要精力投入项目工作,一般需保证70%的时间。试问,有哪一个大学校长能保证70%时间用于科研?“973”项目如此立项,连自己事先制定的规则都不顾,怎不引来关于公平公正的质疑?

发言人还表示,“我们重申对任何违反科学道德、科研诚信、违规违纪的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有举必查,查实必究,绝不姑息”。如果此前饶施二人的文章,只是谈了现象,不能算着举报,那么,关于113项“973”项目就有16名大学校级干部作为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则不得不查:这么重大的项目、这么高的科研经费给了校长之后,他们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只挂一个名,却交给其他人做?如果他们按“973”计划的规定,将主要精力投到该项目,不要说70%,只有50%时间,那么,教育部就不得不查:一校之长,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却去承担重大科研,他是大学校长,还是学科负责人?这样的校长怎可能管好大学?是不是涉嫌用行政权去谋求学术利益,瓜分学术资源?

人们担心的是,在“零容忍”的大旗之下,是权势交易的“零处理”,以及另一种“零容忍”,即对反映科学道德、科研违纪违规现象的人“零容忍”,要求大家不准对这些现象发表意见,否则没有好果子吃。科技部的回应中提到,“科技部作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行政管理部门,与各科研机构、学术机构、院校、企业、各学术领域科学家、科研人员等联系和反映问题的渠道是畅通的。热忱欢迎所有关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人们,就所关心的问题向科技部了解情况、交换意见、提出建议。”这样的弦外之声,身在科研体系中的人士不难明白。对于饶施两位大牌学者来说,这样的话语,可能产生不了威吓力,而那些目前还在科研最低层挣扎的青年学者,是不该轻易对科研经费的配置不公与学术腐败表达不满的,“惹怒”了领导们,今后将不受各路“专家委员会”待见,拿不到任何课题,通不过学校的考核,结局就是扫地出门。

作为掌管重大课题的科技部门,有此回应,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经费使用好坏,关系到其政绩。鉴于此,笔者建议,对于《科学》文章所揭露的科研经费配置问题,应由全国人大牵头组织独立的调查组调查是否存在权题(课题)交易和钱题交易,只有独立的调查,才可能做到“零容忍”。另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与评审,这需交给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实行学术共同体管理与评价。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空间的其他文章:
  • [个人日志]: 何时才有对肖传国的“最终处理”? ( 2010年11月10日 10:59 )
  • [个人日志]: 保研论文泡沫的教育悲剧 ( 2010年11月09日 13:34 )
  • [个人日志]: “重男轻女”教育观的转变 ( 2010年11月09日 05:32 )
  • [个人日志]: 基于统一高考的自主招生更有前途 ( 2010年11月09日 05:30 )
  • [个人日志]: 大学生还不是教育的“消费者” ( 2010年11月08日 10:19 )
  • [个人日志]: 对南科大该有的和不该有的期待 ( 2010年11月07日 08:09 )
  • [个人日志]: 北京幼儿园建设5年50亿多吗 ( 2010年11月07日 06:17 )
  • [个人日志]: “家委会”何以变为“收钱会”? ( 2010年11月06日 15:50 )
  • [个人日志]: 怎样理解家政服务也视同基层工作经历 ( 2010年11月06日 06:10 )
  • [个人日志]: 哪有什么“校长实名”推荐 ( 2010年11月05日 08:11 )
  • [个人日志]: 谨防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的负面效应 ( 2010年11月05日 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