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人欺负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4:54

孩子被人欺负怎么办?

1

 

孩子被人欺负,挨了打,是奋勇还击、以暴制暴还是委屈求全、非暴力不合作?应该说,这是世界级的教育难题。鹰派的观点自然是奋勇还击,从小培养尚武精神。鸽派的观点自然是委屈求全,从小培养忍耐品质。家长选取哪种观点,除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外,还要尊重一下孩子的天性。

 

有些孩子天性比较胆小,内向,应该说,大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自信,但这种自信最好来自运动,学业,才艺等等。通过打架培养自信和胆量,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打架比的可不光是勇气,还有力量以及心理特质。

 

我们先从心理特质的角度看,有些喜欢欺负弱小的孩子有多动症、攻击性人格的倾向,更有一些孩子有反社会人格的倾向,尤其是后者,跟这种人打架绝对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反社会人格者攻击性强,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对别人的感受麻木不仁,对危险的事情也比常人麻木。常人理解不了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可心理学家理解,因为这些人有着不良甚至变态的人格。

 

我小时候有一次与人打架,那个孩子比我弱小,我揪着他的头发使劲打他,可是我看到他痛苦的表情,哀怨的眼神就停手了。此后这一幕一直在我心中。我的这种心理感受反映了我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别人痛苦的感受能够传递给我。所以,虽然我也比较顽皮、好斗,可由于这种同理心和同情心在,所以我不喜欢打架。一方面不想去惹比我强大的,另一方面打弱小的下不了手,打疼了别人自己也痛苦。

 

可有些孩子缺乏这种同理心,所以他在欺负弱小孩子的时候不仅不会感受到那种痛苦,反而会有一种快乐。大家说,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怎么可能斗得过这种孩子呢?

 

打斗中,你的孩子不忍心下重手。可对方却可以毫无顾忌的下重手。这不是胆量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人性,是有无同理心和同情心。

 

2

 

有人说,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人太少了,就是因为小时候被教育不要打架。这种认识十分片面。

 

见义勇为跟正义感有很大关系,这种正义感的源泉是什么?

 

我看过一些见义勇为英雄的报道,几乎看不到那种打架大王。他们之所以见义勇为,

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同理心和同情心,那些受难者承受的痛苦让他自身也感到痛苦。

这种同理心和同情心才是正义这种力量的源泉。

 

反而那种平时喜欢打架的人,是很少能够见义勇为的。因为他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

怎么可能指望这种人见义勇为?

 

耶稣也好,佛陀也罢,以及各个时代慷慨赴难的英雄,都是有着强烈悲悯心的人。

苍生之苦也是他们自己的痛苦。今天的社会见义勇为的人少了,不是因为爱好打架的人少了,

而是太多人走向了麻木。

 

3

 

在西方的学校里,校园暴力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教育学者给家长出的主意,我从没看到主张以暴制暴的。

我看到更多的策略,就是电影《阿甘正传》的一个主题字:“run”(跑)。

 

对待欺负,最好的策略就是绕开,躲开,跑开。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

而跑开之后不是消极的一直弱小下去,而是积蓄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变得强大。

强大之后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而是不被别人欺负。阿甘做到了这点。

 

王明不会run,差点让红军全军覆没。毛泽东善于run,结果建立了强大的国家。

 

4

 

有一句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不是弱者的心理安慰,而是有其社会心理学依据。

欺负别人的人,他也没法判断哪类孩子属于悲悯心强的,

哪类孩子属于反社会人格倾向的。所以,他在欺负前者的时候,可能屡屡得逞,

但是,终有一天他会遇到后者。后者与他火并的结果,或是两败俱伤,或是一方惨败。

 

1930年,在许多红军将领对未来感到悲观的时候,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指出列强的火并是中国革命的机遇所在。事实果然如此。

九年之后,二战爆发。列强之间疯狂火并,实力大为削弱。而弱国纷纷独立。

所以,与其说毛泽东的run是一种逃避,不如说是一种等待。

而且,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等待,而是不断积蓄力量,积极的等待。

 

5

 

季羡林在批斗到来之前下定决心自杀。可就在实施前的半小时被突然拉去批斗。

批斗过程令人痛苦难忍,可经历过这种痛苦后,季羡林却改变主意不自杀了。

 

这是我活了五十多年第一次受到的批斗。它确实能令人惊心动魄,毕生难忘。它把人的残酷的本性暴露天遗。然而它却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我一条命。“这样残酷的批斗原来也是可以忍受得住的呀!”我心里想。“有此一斗,以后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是活下去吧!”我心里又想。可我心里真是充满了后怕。如果押解我的红卫兵晚来半个小时的话,我早就爬过了楼后的短墙,到了圆明园,服安眠药自尽了。(选自《牛棚杂忆》)

 

没有吃过任何苦头的人对苦难的想象力不足,往往吃了一点点苦就觉得难以承受了。

 

最近接连曝出各类学生自杀的新闻,原因都令人觉得难以理解,

有的是老师批评了,有的是工作被撬了,有的是工作太累了,有的是导师给的任务太重了。

在谴责学校与社会的同时,家庭教育也难辞其咎。

 

现在,许多家长别说体罚,就连老师对孩子的口头批评都难以接受。

孩子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温室里,走向社会怎么办?

 

让孩子学会忍耐,学会对待挫折,学会处理欺负,也是孩子在学校里的一门必修课。

 

全部博文                 家庭教育-思路-理念-方法         

情商-价值观-人格-网游      慧商-批判性思考-思维方式      

智商-大脑-天才-神童        质疑-杜曼-七田真-珠心算-读经

小学-阅读-作文-数学        儿童英语

0-6岁早期教育             当神童走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