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00:23
中華人民共和國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轉到:導航,搜尋

依據方針,本條目已獲半保護直至2011年3月28日01時48分以免受到破壞。
請參閱頁面保護方針及保護日誌以獲取更多資訊。如果您不能修改此條目,您可以請求修改、在討論頁提出修改提議、申請解除保護、登入或創建帳戶。
本文介紹的是現在以「中國」作為國際代稱的國家。關於該詞的其他用法,詳見「中國 (消歧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
通稱: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國家格言: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國旗歌: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國土面積:9,640,821或9,672,018平方公里(世界第3/4名)
水域率:2.8%
首都北京市
中央政府所在地北京市
最大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最大城市上海市
地理最高點珠穆朗瑪峰(8,844.44米)
最長河流長江
最大湖泊青海湖
海岸線 14,500公里
時區北京時間,UTC+8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07年估計
總人口:1,352,851,888人[參 1][注 1]人(世界第1名)
人口密度:140/km2(世界第54名)
官方語言普通話[注 2]
官方文字簡化漢字
民族中華民族(56個民族)
曆法公曆
主要節日元旦丶春節丶清明節丶勞動節丶端午節丶中秋節丶國慶節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行駛
家用電源電壓:220 V
插座:A丶C丶I
頻率:50 Hz
政治文化
國家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
國家政權社會主義國家
政治體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參 2]
(代議制丶議行合一)
民主集中制
人民共和國[參 3]
共產主義[參 4][參 5]
法律體系歐陸法系
國家領導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胡錦濤
政府首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國家領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執政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
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
協商機關(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
經濟實力
GDP(PPP)
以下資訊是以2008年估計
總計:7,916.429 十億美元(第2名)
人均:6,546美元(第97名)
GDP(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08年估計
總計:4,327.448 十億美元[參 6](第3名)
人均:3566美元(第99名)
HDI
以下資訊是以2007年估計
0.801[參 7](第92名)-中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貨幣單位人民幣(CNY,¥)
吉尼係數 0.42(2005年)[參 8]
國家資料
立國歷史 立國日期:1949年10月1日
立國事件: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
國家象徵地標:長城丶故宮丶天安門
動物:大熊貓丶中華鱘
花卉(非法定國花):牡丹丶梅花
自然地理:黃河丶長江
國家代碼 CHN
國際域名縮寫.cn
國際電話區號 +86
現役軍人數 2,350,000(第1名)
外匯儲備24542.75億美元[參 9](2010年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包括港澳台;世界第1名);
基尼係數0.47(較大,2007年估計)
收聽此條目(詳細信息)
在媒體播放器播放/在瀏覽器播放
本錄音根據2010年01月16日的版本,以普通話錄製。它不會因條目後續的修訂而自動改變。(語音幫助)
更多有聲條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注 3],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首都為北京。中國與周邊14個國家接壤,陸地及湖泊的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參 10][參 11][參 12],是世界上面積第三或第四大的國家,其中陸地面積為世界第二,僅次於俄羅斯。人口超過13億,約佔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單一制國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政事,並由中國共產黨執政。[參 13]其最初的中央政府——原中央人民政府於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注 4]。全國劃分為23個省(其中並沒有對台灣省實際管轄)、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除港澳外的省級國家行政機關受國務院領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一國兩制政策實行高度自治。中華人民共和國跨越五個地理時區,但全部以中國標準時間,即世界協調時間快8小時 (UTC+8)為國家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多民族國家。國家認定的民族有56個,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1.59%,其餘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所有民族合稱「中華民族」、「華人」、或「華族」。中國有24種民族文字,八十多種民族語言。中國沒有明確規定國家級的法定官方語言,以漢語普通話和規範簡化漢字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注 5]。中國是以祖先信仰為主的國家,並具有儒釋道三教融合的宗教信仰傳統和特點,同時存在其它多種宗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出口國,擁有最多外匯儲備,亦是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世界上現役士兵最多的軍隊,軍事開支並列世界第二,擁有核武器,並具備發射衛星及載人太空的能力。
目錄
[隱藏]
1 名稱
2 歷史
3 地理3.1 自然資源3.1.1 土地資源
3.1.2 水資源
3.1.3 生物資源3.1.3.1 植物資源
3.1.3.2 動物資源
3.1.4 礦產資源
3.2 人文地理3.2.1 北方地區
3.2.2 南方地區
3.2.3 西北地區
3.2.4 青藏地區
3.3 環境保護
3.4 行政區劃
3.5 版圖
4 政治4.1 政府
4.2 政黨
4.3 國家主要領導人
4.4 政治制度
4.5 內政4.5.1 一國兩制與港澳特別行政區
4.6 兩岸關係
5 外交與國防
6 經濟
7 社會
8 交通
9 科技
10 人口10.1 民族組成
10.2 宗教
10.3 教育
10.4 人口控制
10.5 公民權利
11 文化11.1 公眾節日
12 腳註12.1 注釋
12.2 參考文獻
13 外部連結
14 參閱
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的稱呼是於1949年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確定,當初曾加註「簡稱:中華民國」,但司徒美堂等民主黨派人士認為新中國應確立新國名,以示兩次革命的根本意義不同。[參 14]因此直至9月27日政協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時,正式議決去除此加註。[參 15]
在大多數國際場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般通稱為中國,有時候也因其所處地理位置而被稱為中國大陸。在中國大陸,當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與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對比或有此涵指時,前者常被稱為舊中國(亦稱舊社會),而後者則常被稱為新中國;當在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做對比或有此涵指時,前者常被後者稱為大陸政府、北京當局、中國大陸或大陸,後者常被前者稱為台灣當局、台北當局或台灣[參 16];與港澳並用時則稱為中國內地、內地[參 17]。
但由於中國實際管轄領土目前未及台灣地區,且台灣的政治地位問題仍未解決,故中立人士多採用地理名詞「中國大陸」或「中國內地」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而在台灣的中立人士,則常常使用「中共」、「大陸地區」、「大陸」或「對岸」來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歷史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和中國歷史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
1949年,歷時三年的國共內戰主要戰役結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中華民國國軍[注 6],並已逐漸控制了中國大陸大部分省份。
經過數月的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同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召開。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參 18]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和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決定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北京、以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通過了由180人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名單,並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另外56位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2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由四川省成都市遷往台灣省台北市,並繼續統治台灣本島及澎湖、部分福建離島、東沙群島、太平島等至今。至此,中國歷史上於海峽兩岸分裂分治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決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獲得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席位。國共內戰未正式以和平協定終結,台灣海峽兩岸關係雖有發展,但兩岸在意識形態及台灣的政治地位問題上立場歧異,繼續處於分治的狀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伊始,中國曆經連年戰爭已近成廢墟;也有觀點認為1949年民國政府撤走時,留下了完整的滬寧杭和東北工業基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論點,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農村土地改革,抑止了國共內戰後期中國國民黨執政時遺留的嚴重的通貨膨脹,實行了統購統銷;從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此後又實行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有步驟地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在蘇聯的援助下,中國建立起一個初步完整的工業體系。同時,中國也開始逐步建立國民教育與基層醫療保障體系,發動了愛國衛生運動。外交上,中國實行完全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向蘇聯「一邊倒」)的方針,奉行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積極開展人民外交,通過萬隆會議、日內瓦會議等國際活動與第三世界國家及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或贏得支持。政治上,開展了大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三反五反運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在全國普遍設立的人民代表會議,並在此基礎上召開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於195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軍事上,1950年基本消滅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殘餘勢力,此後又逐步佔領了海南島、一江山島等;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在中國東北、中國西南等地剿滅土匪;開展抗法援越;1950年韓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了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為名義的部隊開赴朝鮮,與朝鮮人民軍一起與聯合國軍作戰,展開抗美援朝戰爭及抗美援朝運動,並在1953年簽署停火協議。韓戰使美國認識到中國的軍事能力,但也為中國與美國關係的發展蒙上陰影,深刻影響了兩岸問題及中國的後續發展方向。
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並提出史達林問題,中蘇論戰初顯端倪。1957年,毛澤東發動了「反右」運動,使國內的知識分子與民主黨派力量受到空前打擊。1958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社會主義總路線,發動了「大躍進」及「人民公社」運動,時稱「三面紅旗」;但同時也導致了「浮誇風」的大規模盛行,全民大鍊鋼鐵嚴重影響了農業收穫。1959年,中蘇關係發生波折,蘇援撤銷。1959年至1961年連續三年發生全國大規模饑荒,官方稱為「三年困難時期」。一般認為這場饑荒導致數千萬人死亡,批評者認為大躍進浮誇風是導致大饑荒的主要原因。外交上,中國積極推行革命外交路線,援助各社會主義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的共產主義活動。軍事上,發生了炮擊金門、中印邊界衝突。政治上,發生了1959年西藏事件。
在經過以「調整、鞏固、提高」為目標的經濟恢復期以後,1966年,毛澤東發動了歷時十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簡稱文革),對中國社會造成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文革初期盛行的紅衛兵的「破四舊」運動、打人殺人、抄家,以及各造反派間的「武鬥」等對中國的經濟、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文革也使中國大陸的民主法制建設遭到極大的破壞,連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及許多社會知名人士也遭受嚴酷迫害而死去,其間林彪成為毛澤東接班人,與四人幫相互勾結爭鬥。1971年,林彪之子林立果企圖殺害毛澤東,並發動武裝政變而最終失敗,林彪等人出逃後墜機身亡,林彪死後為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文革降溫。1976年,毛澤東去世,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政治勢力等所謂「反革命集團」被相繼粉碎,「文化大革命」運動就此結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決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並拜會毛澤東,1973年,中美互設代表處;1979年,美國與實際控制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的中華民國斷交,並與實際控制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全面的外交關係。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採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努力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政策,並確立了鄧小平在黨內的領導地位。隨後,在經濟迅速發展同時,出現較以往嚴重的腐敗、通貨膨脹等問題。1989年,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突發心臟病去世,悼念活動發展成六四事件並以流血終結,震驚國內與國際社會,亦使中國共產黨對於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態度趨於保守和謹慎。1992年,已辭去所有正式職務的鄧小平通過南巡講話,強調了解放思想、繼續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並批評了糾纏不清的市場經濟姓社姓資的爭論。同年秋,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此,中國大陸正式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2002年12月3日,上海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權。2004年,廣州獲得2010年亞洲運動會的主辦權。2010年2月南京獲得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2002年冬至2003年秋,SARS事件爆發,中國政府在初期階段應對遲緩、隱瞞且採取官僚作風,但在後期採取了嚴厲公開的措施,制止了疫情的蔓延,並最終消除了疫情。2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地完成了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2008年8月8日至24日成功舉辦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2010年5月1日舉行上海世界博覽會,2010年11月12日將舉行廣州第16屆亞洲運動會,2014年將在南京舉辦第二屆青奧會。經過逾半個世紀的發展,現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已成為世界政治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地理
主條目:中國地理

中國綜合衛星圖片

珠穆朗瑪峰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邊界從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起,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止,總長2萬多公里,與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14個國家接壤。中國的陸地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其中渤海是中國的內海,另外有渤海海峽、台灣海峽、瓊州海峽三大海峽。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分為三級階梯,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別是:高原33.30%、山區26.04%,平原18.75%,盆地11.98%,丘陵9.90%。地勢成三級階梯:西南部是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全球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自此向東向北下降為一系列高原和盆地,為第二階梯;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線以東多為平原,為第三階梯。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長江為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80公里,長度及徑流量排名世界第三。其他主要河流有黃河、黑龍江、珠江、淮河、松花江等。[參 19]
主要湖泊[參 20] 湖名 所在省區 面積
(平方公里) 湖面高程
(米)
青海湖青海 4583 3196
鄱陽湖江西 3583 21
洞庭湖湖南 2740 33.5
太湖江蘇 2425 3.1
呼倫池內蒙古 2315 545.5
洪澤湖江蘇 1960 12.3
納木錯西藏 1940 4718
色林錯西藏 1640 4530
南四湖山東 1266 35.5~37.0
博斯騰湖新疆 1019 1048
中國南北方向跨緯度較大,南北氣溫有一定的差異。冬季,中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最冷月均溫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縣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氣溫相差接近50℃。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各地7月平均氣溫大多在20℃以上。中國冬季溫度最低的地方在黑龍江省的漠河鎮,1月平均氣溫為-30.6℃,極端最低氣溫-52.3℃;溫度最高的地方在西沙群島附近,1月平均氣溫為22.9℃。中國夏季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7月平均氣溫為33℃,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艾丁湖底49.7℃。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中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致是:北段大體沿著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部)一線,南段比較接近於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線(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這條線的東南部是外流區域,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河流水量佔全國河流總水量的95%以上,內流區域約佔全國總面積 的1/3,但是河流總水量還不到全國河流總水量的5%。
主要河流簡表[參 20] 河流名稱 長度
(公里)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流量
(立方米/秒)
外流河
太平洋水系
黑龍江 3420 1620170 8600
松花江 1927 545000 2530
嫩江 1089 283000 824
烏蘇里江 890 187000 2000
綏芬河 254 10004 60
圖們江 520 33168 268
鴨綠江 795 63788 1005
遼河 1430 164104 302
灤河 877 44945 149
海河 1090 264617 717
黃河 5500 752443 1820
洮河 669 31400 172
大黑河 274 13679 5.7
汾河 695 39400 53
渭河 818 107340 292
沂河 322 11555 122
淮河 1000 185700 1110
長江 6300 1807199 31060
雅礱江 1500 129930 1800
大渡河 1070 90700 2033
岷江 735 135788 2752
嘉陵江 1119 159710 2165
烏江 1018 86815 1650
澧水 372 18872 553
沅江 1060 88815 2158
資水 590 28899 797
湘江 817 96738 2288
漢水 1532 150710 1792
贛江 744 82068 2054
錢塘江 494 54349 1484
甌江 338 17543 615
閩江 577 60992 1980
九龍江 258 14741 446
韓江 325 34314 942
珠江 2210 452616 11070
柳江 730 54205 1521
鬱江 1162 90720 1700
桂江 437 19025 569
北江 468 38362 1260
東江 523 25325 700
鑒江 211 9433 270
南渡河 340 6841 180
元江 640 39840 634
瀾滄江 2153 161430 2354
印度洋水系
怒江 2013 124830 2000
雅魯藏布江 2057 240480 4425
北冰洋水系
額爾齊斯河 546 50860 342
內流河
烏倫古河 715 22032 35.6
伊犁河 441 65000 410
瑪納斯河 406 4056 40.5
阿克蘇河 419 35871 195
塔里木河 2137
喀什噶爾河 507 11500 61.9
葉爾羌河 1037 48100 203
和田河 1090 28232 142
車爾臣河 527 18119 16.4
格爾木河 419 15477 23.5
疏勒河 540 20197 26.4
中國除天然河流外,還有許多人工開鑿的運河,其中有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京杭運河。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縱貫京津兩市和冀、魯、蘇、浙4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801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對溝通中國南北交通曾起過重大的作用,過去由於缺乏保養,很多河段已經斷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運河進行了整治,目前江蘇、浙江兩省境內的河段(山東省濟寧市以北斷航),仍是重要的水上運輸線。同時,運河還發揮灌溉、防洪、排澇等作用。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它被用作長江水源北上的輸水渠道。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個。湖泊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
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中國地形圖

華北平原的油菜田

華東地區的農田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中國地形、氣候複雜,土地類型複雜,有利於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全面發展。但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0%多些。
在廣闊的東北平原,漢民族多利用耕地種植高粱、玉米等雜糧,而朝鮮族則多種植水稻。山東適於種植花生,河南、湖北則種植芝麻收益較好。在相近的自然條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就形成了全國性的桑蠶飼養中心。
水資源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人均徑流量約4000立方米。長江流域稍高於全國平均數,約為2300~2500立方米。海灤河流域是全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人均徑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40%,而水資源只佔全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係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複雜。在東部季風區,為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中、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以及亞高山針葉林、溫帶森林草原等植被景觀。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區,有乾草原、半荒漠草原灌叢、干荒漠草原、灌叢、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叢等植被類型。植物種類,據統計,有種子植物300個科、2980個屬、24600個種。其中被子植物2946屬[注 7]。比較古老的植物,約佔世界總屬的62%。某些植物,如水杉、銀杏等,在世界其他地區現已絕滅,僅存於中國。種子植物兼有寒、溫、熱三帶的植物。此外,還有豐富的栽培植物。用途上,有用材林木1000多種,藥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澱粉植物300多種,油脂植物600多種,蔬菜植物不下80餘種。
動物資源
據統計,全中國陸棲脊椎動物約有2070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的9.8%。其中鳥類1170多種、獸類400多種、兩棲類184種,分別佔世界同類動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北部—秦嶺山脈—伏牛山—淮河與長江間一線以北地區,以溫帶、寒溫帶動物群為主,屬古北界,線南地區以熱帶性動物為主,屬東洋界。由於東部地區地勢平坦,西部橫斷山南北走向,兩界動物相互滲透混雜的現象比較明顯。大熊貓等珍稀物種目前僅存於中國。
礦產資源
中國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為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
人文地理

中國西南地區的青藏高原

海南省毗鄰南中國海

廣西桂林市的灕江
中國可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三個自然區。其中東部季風區由於南北緯度差別較大,以秦嶺-淮河為界,又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因此全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注 8]、安徽北部[注 9]。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本區的範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這一地區國境線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崙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不足全國的1%。這裡是中國藏族聚居的地區。西藏自治區同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相鄰。
環境保護
中國長期重發展輕環保的結果,使得全國環境污染普遍嚴重,主要江河水質日益惡化,大部分城市的空氣質量急需改善,草原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江河上修建的水壩阻斷魚類洄遊,相當一部分野生物種瀕危。2005年,因吉林省吉林市化工廠事故導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松花江段出現水質污染,導致全市部分人口在數天之內無法獲得可供飲用的純淨水。
此類事件引起了政府高層的關注。現在政府對可持續發展和和諧生態建設投入力度加大,對一些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進行整治[參 21],繼續綠化和還林還草建設,正朝緩解環境壓力方向努力,但治理難度相當大。中國規定所有商品零售場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禁止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並於2008年6月1日起開始執行。中國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工作,整頓關停了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和單位,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奧運會期間,北京市還創造性的對市區機動車進行單雙號限行,以減少尾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從而保證了奧運期間的大氣質量。奧運會後,北京將單雙號限行措施改為按牌照尾號每周限行一天。
行政區劃
主條目:中國行政區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示意圖
中國行政區劃
省[注 10]河北省(冀)、山西省(晉)
遼寧省(遼)、吉林省(吉)、黑龍江省(黑)、江蘇省(蘇)、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省(閩)、江西省(贛)、山東省(魯)
、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廣東省(粵)、海南省(瓊)四川省(川、蜀)、貴州省(黔、貴)、雲南省(滇、雲)
陝西省(陝、秦)、甘肅省(甘、隴)、青海省(青)、台灣省(台)(未實際控制)
直轄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重慶市(渝)
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蒙)、廣西壯族自治區(桂)、西藏自治區(藏)、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特大城市
東北瀋陽大連撫順鞍山長春吉林哈爾濱齊齊哈爾
華北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太原包頭
西北西安蘭州烏魯木齊
中南廣州武漢鄭州洛陽長沙深圳汕頭佛山南寧柳州
華東上海南京常州蘇州無錫徐州杭州湖州寧波溫州南昌合肥淮南福州廈門濟南青島淄博
西南重慶成都昆明貴陽
主要城市
下面行政區域的人口表格,是根據2007年的調查資料列出(只記載了城市人口數,不含郊外)。
位置 城市行政區劃 城市人口 位置 城市行政區劃 城市人口

上海

北京

廣州
1上海上海市 14,530,000 11成都四川省 3,750,000
2北京北京市 10,300,000 12新界香港特別行政區 3,730,000
3深圳廣東省 11,820,000 13九龍-香港島香港特別行政區 3,387,665
4重慶主城重慶市 8,420,000 14青島山東省 3,200,000
5廣州廣東省 7,050,000 15唐山河北省 3,200,000
5東莞廣東省 6,450,000 16南京江蘇省 3,110,000
7天津天津市 5,190,000 17淄博山東省 2,900,000
8武漢湖北省 4,890,000 18福州福建省 2,600,000
9哈爾濱黑龍江省 4,754,753 19長沙湖南省 2,520,000
10瀋陽遼寧省 4,420,000 20南昌江西省 2,440,000
注1:由於重慶城市的特殊性,其數據來源根據統計口徑的不一可能存在差異,該數據為官方發言中「主城區」城市人口數。按該市2007年公報城鎮常住人口為13,613,500,戶籍人口為8,422,470。
注2:表中把香港新界和九龍-香港島視為兩城市,僅作國家統計之用,並非正式的行政區劃,一般會將由新界、九龍和港島組成的整個香港特別行政區視為單一城市(總人口為7117665)。
版圖
中國宣稱領土面積達960多萬平方公里,居全球第三位,[注 11]其中領陸面積為世界第二位。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域面積為473萬平方公里。陸界長2萬多公里,從東北部到南部,分別與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等14國接壤。 大陸海岸線18000公里,沿海島嶼有5,400多個,總面積3.87萬平方公里。[參 22] 中國的疆域四極為:
方位 主張 實際控制
東 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的黑龍江省撫遠縣黑瞎子島中部(約東經135度) 同左
西新疆烏恰縣以西的帕米爾高原(約東經73度40分) 同左
北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河川航道中心線至北點(北緯53度31分) 同左
南南海諸島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約北緯4度15分) 南海諸島西南部的華陽礁(約北緯8度51-52分)
領土爭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下列現今未實際控制的地區宣稱擁有主權: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東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和中洲島(實際由中華民國控制)
釣魚台列島(實際由日本沖繩縣控制)
藏南(即中國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政府從未認可的麥克馬洪線的以南部分;實際由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控制,中國不承認該邦)
南沙群島(實際由多方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部分島礁)
黃岩島(實際由菲律賓控制)
蘇岩礁 (實際由韓國控制,並稱其為離於島,中國政府認為其是中國海域內礁石)
同時,其它政府對於以下中國所管轄的地區宣稱擁有主權:
阿克塞欽、喀喇崑崙走廊(印度宣稱擁有主權)
西沙群島(越南宣稱擁有主權)
除此外,韓國民間對長白山 (白頭山) 也宣稱擁有主權。
政治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民族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宣傳活動、中華法系、一國兩制、中華民國政治、香港政治及澳門政治
政府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
最高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
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
主要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大政黨,具有憲法序言指定的領導地位,是1949年建國以來唯一合法執政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單一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並負責產生國家主席及國家的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檢察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常設立法機關,自身亦負責憲法的解釋與合憲性的審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包括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和民兵預備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
政黨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
執政黨:中國共產黨
八個民主黨派[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允許中國國民黨在大陸發展,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詳見國共關係):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與中國國民黨無隸屬關係)、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未被承認的政黨團體:
中國民主黨
中國泛藍聯盟
特別行政區黨派:
香港各黨派
澳門政治團體
國家主要領導人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
現任國家主要領導人:
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家副主席:習近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回良玉、張德江、王岐山
國務委員:劉延東、梁光烈、馬凱、孟建柱、戴秉國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錦濤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
政治制度
參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圖
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執政黨,並由中國共產黨主導將這個規定寫入憲法各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制度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或一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雖然憲法的正文並未提到中國共產黨,但是在序言則多次出現中國共產黨及其指導思想,如2004年版序言中有「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等語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公民的言論自由作為憲法中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不過,在共和國建國歷史上,公民的言論自由一度遭到嚴重的忽視和侵犯。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推進政治體制的漸進式改革的同時,部分放寬了信息管制和公開言論的控制,有人認為其試圖通過漸進的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但部分民眾對公開言論的限制不滿,中國民眾一般對於政府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經濟的目標表示肯定,但對具體舉措則有不同意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公眾對於言論自由受到限制而在各種不同場合表達出的不滿,亦反而證明了最近幾年來民眾對於言論自由的意識正逐漸提高,而這些呼聲在各大媒體和不同場合不斷出現,亦說明了言論在一定程度上的逐漸趨向自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國家元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五年,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實行總理負責制。
根據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北平改名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公布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根據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後來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章 第一百三十六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各級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鄉鎮、縣一級和不設區的市人大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其他人大由下級人大選舉產生。但國際上有相當多質疑聲稱,中國目前的政府並未經過真正公開公正公平的選舉得到人民的授權。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選舉法對城市和農村的選票比例做出了比例限制,2010年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會會期中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的修正案,正式規定城鄉同票同權,但仍然未讓農民工的選舉權能更為便利的行使,是本次修法的局限所在。由於選舉制度的未完善,中國地方選舉中容易出現問題,但總體來說區縣、鄉鎮級的人大代表選舉均是正常進行的。
內政
中國大陸各地均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少數民族比例相對較高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設立各級民族自治政府,使當地民族具有較高自治權,但西藏獨立、新疆獨立等問題仍然存在。
一國兩制與港澳特別行政區
主條目: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是由鄧小平為了實現中國統一而創造的方針,自1997年與1999年起分別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並派駐軍,在香港和澳門分別成立特別行政區實施自治。中央與港澳存在河水不犯井水的默契,香港、澳門皆可享受比國內省級行政區更多的自治權利(高度自治)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特區可有自己的基本法,司法獨立,行政長官經過選舉後由中央任命。
兩岸關係
參見: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
台灣問題與兩岸關係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重要議題。目前兩岸政府皆聲稱自己為中國的合法政府,但現況是大陸與台灣政治對立,各自統治。
1945年聯合國創建,中華民國作為中國的代表,是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1971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自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相繼與全球約168個主權國家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則逐漸減少。現時,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支持或表示將承認、尊重或注意到一個中國的原則。
國共內戰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退守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屬於非法的叛亂組織,不能代表中國,可以代表中國的乃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此一主張在冷戰局勢下,也獲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承認,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戰後大概有三十年左右的時間,無法以國家名義參與國際社會活動,直到冷戰結束,國際形勢發生變化,西方國家方始承認早已經建國近三十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中國代表權。
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華民國政權,認為其已經在1949年走入歷史,認為台灣問題乃是內戰遺留問題,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唯一合法代表,堅持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與他國建交時,一定要求其他國家對此予以承認、認知、理解、尊重、留意或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此一立場或主張。此一作法與先前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持續有效的統治台灣和福建離島,而在台灣的民主化運動以及本土化運動以後,部分台灣民眾對於爭奪中國代表權已無興趣,但是地處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從未宣告放棄大陸地區的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認知到民族意義的中國尚未完全統一或分裂分治。海峽兩岸繼續處於政治對立狀態,台灣獨立運動亦在推進,但兩岸在經濟與文化上的交流則日漸頻繁。
2008年,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大選中獲勝的馬英九上任後致力於改善兩岸關係,在兩岸問題上採取「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參 23],在堅持「九 二共識」的基礎上,促成了雙方中斷近九年來的首次正式會談。隨後,兩岸周末直航包機和台灣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亦相繼啟動,標誌著兩岸正式進入「融冰時代」,關係日趨緩和。
外交與國防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會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宣稱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曾經創造性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萬隆會議)、「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和「三個世界」的劃分。立足第三世界,積極援助發展中國家;放眼世界,切實維護本國利益,與各國平等友好往來;提倡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至2007年10月為止,中國共有1400個友好城市[參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宣稱: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為各國與中國建交和交往的前提。
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宣言,提倡全球無核化和外太空非軍事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一旦獲得外國國籍則自動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深圳號驅逐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組成。領導中國武裝力量的最高軍事機構是中央軍事委員會。一般認為這與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委員會是同一套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武裝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中成立,以後歷稱中國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1946年10月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由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是所謂「黨指揮槍」。解放軍現包括陸軍、海軍、空軍、二炮和其他技術兵種的合成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創建於1950年,歷稱中國人民公安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公安軍、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83年4月重新組建後改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武警部隊屬公安系統,擔負國內安全保衛。
民兵預備役是逐步發展起來的一支群眾武裝力量,先後用過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隊、紅衛隊、自衛隊、民兵等名稱。1984年後,中國實行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制度,民兵不僅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而且是預備役的基本組織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中國實行義務兵役制為主體的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有嚴重生理缺陷或者嚴重殘疾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按規定服兵役。
近年來,中國軍費有較大幅度增長,2000-2007年的軍費分別為1207.54、1442.04、1707.78、1907.87、2117.01、2446.5、2979.31、3509.21(預算)億元人民幣。中國軍費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遞增。不過國際上有相當多的質疑聲稱中國未將許多與軍隊相關的開支計入軍費,中國實際的軍費開支有可能達到此公開數據的3倍以上,但中國政府否認此說法。[參 25]
中國2007年軍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1.7%左右徘徊,在世界上屬於較低水平,低於美國2007年的軍費占國民生產總值3.9%的比例。[參 26]
經濟
主條目:中國經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1978年,鄧小平發起了對中國市場的改革政策。

上海浦東特區

債務地圖=(外匯和黃金儲備) - (債務外國人)(資料來源:2009年「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
1978年末,鄧小平改變經濟政策,將經濟從舊有的蘇聯式計劃經濟體制轉為市場導向的經濟模式,並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但政府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在改革政策下,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取代了原先的人民公社,允許城市的工業企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允許私人經營一些行業,並打開國門,引進外資。
1978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迅速。每日生活費用不足1美元(購買力平價)的人口貧困率,已由1970年代末的約64%降低為1990年代後期至今的不足10%。[參 27]2007年,以平均購買力計算,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參 28]中國亦是國際貿易的重要一員,其2009年出口額居世界第一,進口額和貿易總額均居世界第二。[參 29][參 30]中國政府不斷強調增加個人收入,並鼓勵採用新的管理模式來提高產量。政府也將外貿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因此20多年間建立了五個經濟特區和超過2000個規模不一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外資提供更寬鬆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國資本。改革開放的政策十分成功,1978年以來中國內地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增長近十倍。[參 31]按國際滙率計算,200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額則僅次於美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參 32]又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00年至2006年,中國內地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11%左右。[參 31]中國於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80年代,設立深圳、汕頭、珠海、廈門和海南等經濟特區。1990年,設立浦東新區。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又在重慶成立了兩江新區。
億人民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年國內生產總值
2008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的通脹水平居高不下,而次貸危機導致的外需減少出口下滑,國際油價飛漲、豬肉短缺和其它食品價格飛漲,以及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加速了通脹的上升。中國國家統計局在2008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通脹水平已連續第4個月回落。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使中國政府可以將遏制商品價格上漲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同時促進經濟增長方面。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少數有核國家之一、也是有載人太空能力的國家之一,人口眾多、經濟高速增長,中國有發展成為世界強權國家之潛力。但在經濟社會政治進展過程中,可持續發展、收入不均、民間維權運動等,也都是目前中國政府須審慎處理的問題。
社會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問題
參見:中國貧富差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體制改革
在1980年代以前,中國所採取的是社會主義方式的封閉式福利,工人以及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享有醫療等福利待遇,農民則普遍享受農村合作醫療、教育等福利待遇,但其標準與城市居民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自1980年代開始,由於鄧小平、趙紫陽等領導人制定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半開放制度,許多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的原有福利待遇不復存在。
目前,中國大陸的社會福利問題是整個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依據現階段制度,戶口以及就業單位不同的居民所享受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以及養老保險等)在實際上分屬於不同級別,如目前公務員可以享受報銷比例較高的公費醫療,而擁有農業戶口的公民僅可以參加合作醫療[參 33]。除此之外,畢業生高失業率的問題在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後更加顯著和明顯;教育以及房地産的高昂費用也使社會的壓力日益膨脹,特別是近幾年的房地產,使很多市民無法享受到住房保障;另外,還存在著股市的不公平發行原則等等。上述問題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國政府試圖通過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讓民眾通過較低的費用得以獲得基本的醫療保障,但實際上仍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醫療需求。此外在城市和鄉村,中國政府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但是大部分地區在義務教育過程中仍存在各種名目的亂收費現象,如向非本地戶籍生源徵收非戶籍地擇校費等。在公共住宅方面,政府積極推行價格相對較低的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兩大住房保障措施,但由於申請和發放過程中透明度不足[參 34],使得工薪階層住房問題仍然存在。
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顯示,中國的殘障人士已達8300萬,佔全國人口的6.34%。涉及2.6億家庭人口,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殘疾人生活在農村。目前,中國政府已著手在多方面改善殘疾人的待遇,例如:到2015年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參 35]。但圍繞著殘障人士所受到的歧視以及為殘疾人所提供設施的缺乏(尤其是在農村)仍然是一個較嚴重的問題。
交通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
中國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有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其中,鐵路是最為重要的運輸方式。總體來說,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密度大,陸、海、空交通運輸網發達;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密度較小。
科技
中國設有眾多公立的科研機構,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許多研究型大學。每年都有大量國家撥款用於科研。1960年代起先後掌握了「兩彈一星」[注 13]技術。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超級計算機、太空、可控熱核聚變等方面均具備一定國際競爭能力。其中,2003年神舟號飛船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及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2008年,首次進行了飛船艙外活動(太空漫步)。
近年來太空事業高速發展,成功建立了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其在民用及軍用上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總體科研水平比起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在數控車床等核心工業技術上劣勢明顯,工藝相對粗糙。在高速鐵路、汽車和機車製造、民用飛機製造等重工業方面缺乏核心競爭力。
人口

白族姑娘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5年1月,不包括香港、澳門的人口已逾13億。
1949年後,由於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大陸人口急劇增長,給自然環境及社會發展帶來重擔。1959年至1961年大躍進及人民公社時期,浮誇風及大煉鋼鐵氾濫,蘇援撤銷,出現三年困難時期,釀成全國性的大饑荒。這個期間由於飢餓和強體力勞動,農村出生率達到最低水平。
民族組成
參見:中國民族列表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政府官方登記的中國民族共有56個,有漢族、壯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等,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1.59%(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因而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參 36]。但如革家人、僜人等民族在中國未獲得官方登記,被稱為未識別民族。
中國少數民族除回族聚居區分散在全國幾乎所有省市自治區外,其他民族的聚居區分布得均較為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國西北、西南、東北地區。
宗教

呼和浩特五塔寺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
中國大陸官方實行無神論宣傳教育,同時憲法規定中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是社會世俗化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和日本、越南、北歐、東歐、西歐等地一起組成了全球無宗教及反感宗教(包括將宗教信仰視為落後迷信等負面評價)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宗教發展較蓬勃的國家之一,其中尤以佛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在中國的信徒數量最為龐大。中國的宗教文化,有「儒釋道」三教之說;一般的中國人,在祖先崇拜的基礎上,都受到儒、釋、道三教思想的影響,稱之為中國民間信仰。同時有一定比例的人信仰各種宗教,一些信息來源認為信徒總數超過1億人[參 37]。獲得官方承認的有組織的宗教,除了佛教、道教,還有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非組織性的中國民間信仰也獲得了官方的承認;勢力較弱的東正教在中國東北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也獲得承認。
道教是中國主要的本土宗教,形成於東漢,並在後來產生了眾多的派別,如正一道、全真道等等,還有各地民間道教。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興盛,並和儒、道思想發生了交融,形成了漢傳佛教,並形成了禪宗、華嚴宗、淨土宗等八大宗派。佛教和道教都具有長達約2000年的悠久歷史,留下許多著名的寺廟宮觀,至今香火旺盛,多數同時作為旅遊景點向遊人開放。總的來說,在中國南方,傳統信仰的氛圍略濃,無論是祖先神靈信仰,還是道教、佛教。藏傳佛教在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甘肅省、青海省、山西省五台山、河北省承德市、北京市等藏族、蒙古族、土族、漢族等民族的聚居地區具有相當大的傳統影響力。南傳佛教為雲南省等地的傣族、布朗族、崩龍族等民族所信奉。

中國現存最早的清真寺——泉州清淨寺
中國伊斯蘭教起源於穆罕默德的叔父帶領使團出使中國,並且修建了世界最古老清真寺之一的懷聖寺。[1]著名的穆斯林有鄭和、遏制蒙古族重掌中國的藍玉將軍以及帶領設計和修建汗八里(今為北京)的也黑迭兒丁等。現今中國穆斯林人口計有2千萬人,為世界第三大穆斯林少數人口。[2]近年,伊斯蘭教的復甦與發展帶動了許多清真寺的修建以及更好的族群協調。[1]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群主要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個民族。
基督教最早在唐朝傳入,當時稱為景教,是中古三夷教之一。現在的基督教主要為近代以來傳入,分為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官方統計信奉基督新教的有1800萬人,信奉天主教的有500萬人(屬於三自愛國教會),但實際上還有為數更多的信徒屬於未登記的場所(稱為家庭教會)。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在各省的分布相當懸殊,基督新教信徒集中的6個省份是河南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蘇省、山東省和福建省,天主教信徒分布在包括西藏自治區在內的全國各地,共有百餘個教區,最集中的省份是河北省。少數民族中,傈僳族、苗族和朝鮮族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的比重較大。東正教的信徒目前基本上集中在中國東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海市的俄羅斯族、漢族等人群中。
教育
主條目:中國教育、香港教育和澳門教育
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新疆一所公立小學

清華大學
中國教育組成通常為小學6年,初級中學3年,高級中學3年,以及高等教育4年本科。另外還有為了適應小學學習等提供的幼兒園、託兒所或者學前班,以及很多特長教育學校。
其中小學6年和初中3年合起來定為九年義務教育。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少年)應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並且其監護人有義務讓孩子接受教育。但是因為部分地區由於教育經費不足(尤其是農村地區),以及家庭經濟困難等原因,事實上導致了一些適齡兒童未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自2005年開始,各級政府正努力提供經費,通過減免學雜費等方式,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參 38]。從2007年秋季開始,所有西部地區的農村都免收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另外,旨在籌集社會資金幫助辦學的希望工程也一直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而針對高校貧困生比例較大而高校社會化辦學傾向越來越明顯的困境,國家推出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措施幫助生活較為困難的學生。但大多數中國家庭仍然認為子女的高等教育是沉重負擔,且大學擴招後畢業生就業日趨艱難。
中國內地大學水平隨區域性相差較大,按級別具體分為「985工程」副部級重點院校、「985工程」非副部級重點院校、「211工程」重點院校、一般重點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民辦二級學院、大專、高職、民辦(私立)高校八個層次。
其中綜合類重點院校中排名領先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合併省屬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後)、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等。
專業類中理工類排名靠前的高校有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農學類排名靠前的有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財經政法類排名靠前的高校有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外文類排名靠前的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師範類排名靠前的有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美術類排名靠前的有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音樂類排名靠前的有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體育類重點的有北京體育大學。
人口控制

中國人口趨勢圖(1961年-2003年)
參見:計劃生育政策
在1950年代初,中國直接套用蘇聯的人口政策,即提倡多生育,生育子女多的婦女將被授予「光榮媽媽」的稱號。中國人口迅速膨脹。
在1950年代後期,提倡「除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傳和推廣節制生育,提倡有計劃地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過重的生活負擔,使子女受到較好的教育,並且得到充分就業的機會」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
1970年代初,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發行生育指標,提倡「一個不少,兩個最好」的家庭計劃。在城市,避孕知識逐漸普及,避孕措施逐漸被人們接受和採用,但在農村多數人尚未接受計劃生育政策。從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5.8億,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已突破10億。平均年人口增長1.9%。
1979年以後,中國各省陸續實行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只規定「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2007年之前,各省大體如下:
城鎮地區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次子女(多胞胎不算超生,下同)。
農村地區的漢族,若第一胎為男孩,則只能生育一次。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則可以進行第二次生育。
大部分城鎮地區少數民族,可以生育兩胎,少部分達到特殊規定可以生育第三胎等。
大部分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可以生育三胎。
在西藏地區實施特殊的計劃生育政策,藏族幹部和城鎮居民一對夫婦可以間隔地生一至兩胎,對廣大農牧區藏族和其它少數民族不限制生育胎數。
由於在財產繼承和家族延續上,東亞地區普遍存在的對男性的傳統偏好,因而部分夫婦有衝破法律而超生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大體跟各省各地的文化、經濟發展及婦女在日常生活中所承擔的角色有關。
由於非法的胎兒性別檢查,並選擇性的進行人工流產,導致比例的失調(2005年新生兒男女比例116.9:100)。為應對此問題及提倡男女平等,法律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參 39]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http://zh.wikisource.org/wiki/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應該認為,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的主要任務,是對抵消前一時期光榮媽媽的政策的惡果。經過約30年實行後,該惡果正逐漸被消弭掉。可以預見,在未來數年後,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將會從進行適當的調整,回到中間路線。中國已經開始思考新出現的人口問題(如人口老齡化及人口比例失調等)。
2007年之後,除河南省外的省市區大體上都頒布施行了新的計劃生育條例,條例中規定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可以生育兩個孩子。
公民權利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
與1960年代相比,當今中國對經濟和社會的控制已大為放寬,然而政治自由仍然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嚴格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的「基本權利」包括: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受公正審判權(英語:right to a fair trial)、宗教信仰自由、選舉權和財產權。然而,當國家對犯人進行起訴時,這些規定並未產生行之有效的保護。[參 40][參 41][參 42]中國人權的另一嚴重問題在於中國公民目前並不受到《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保護。中國國家元首雖在1998年於該公約上簽字,但迄今全國人大仍未批准該公約。2004年1月,胡錦濤表示,一旦條件成熟,中國政府將向全國人大提交批准該公約。同年5月,溫家寶訪問歐洲再度回應說儘快批准。[參 43]三年之後,在2008年3月,有記者詢問溫家寶政府準備何時提請全國人大正式批准該公約,溫家寶回答正在研究,儘快批准。[參 44]
政府公開和經常地進行政治言論和信息審查,[參 45]特別是出版控制。無國界記者認為中國是全世界出版自由度最低的國家。[參 46]政府有對團體、組織和信仰的限制政策,在自己認為他們有害「社會穩定」時就會採取各種手段予以壓制,如六四事件、強行以觸犯顛覆國家政權罪為由拘捕發表人權言論的異見人士(如劉曉波等)。
一些外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經常批評中國,稱其普遍侵犯公民權利,包括黑獄,逼供,拷打,虐待囚犯,限制言論、集會、宗教、新聞自由以及勞動權益。[參 45]中國的死刑在全世界最多,2004年90%的死刑發生在中國,[參 47]在2005年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指數中,中國排名在167個國家中排名第159。[參 46]中國記者何清漣在她2004年出版的《中國媒體控制》一書中介紹中國政府控制網路和其他傳播介質。[參 48]
中國政府回應認為,人權概念應考慮到一個國家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貧窮的國家更多精力應放在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參 49]應該注意到,人民生活水平在上升,掃盲指數和平均壽命在過去三十五年裡有所進展。[參 50]在抗擊自然災害方面,如常年的長江洪水泛濫也有較大改善。[參 49]
文化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史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若從黃帝時代算起,已約有5000年的國家歷史。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中華文化對中國周邊的東亞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相對獨立的中華文化圈。因中國為多民族國家,漢族文化雖開創了中華文化起源但並不能完全代表中華文化,中國將中華文化定義為中華各個民族的文化總匯[參 51]。
公眾節日
主條目:中國節日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中國的法定假日與節日,依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實行。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已經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首度被列為法定假日。除此之外,中國實行雙休日和八小時工作制,即每星期六、星期日放假(雙休日),每天工作八小時。每逢「元旦」、「春節」和「十一國慶節」等特殊節日的時候還實行「調休」。
腳註
[幫助]
注釋
^1.01.1Islam in China (650-present)
^Muslim Population
^ 僅限中國內地或大陸地區,未含港澳地區。
^ b.^  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明確規定國家級的法定官方語言。200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中確定以現代標準漢語的普通話標準為「國家通用語言」,規範簡化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
^ 關於「新中國」等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術語,請參見新舊中國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在第一次會議中,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宣告:「自一九五零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的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 2000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 按照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憲法》,軍隊形式上實行了國家化,中國國民黨撤銷了國軍中的黨務組織,並將國軍移交行憲後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指揮。
^ 被子植物屬佔世界被子植物總屬的23.6%
^ 分界線為秦嶺-淮河一線,於江蘇具體位於淮安市
^ 南北分界線於安徽北部,具體位於蚌埠
^ 政府主張23個省而實際管轄22個省 ,省級行政單位後的括號內為簡稱或別稱。
^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中國面積為9,572,900平方千米,美國面積為9,518,287平方千米;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百科全書的記載,中國面積為9,561,000平方千米,美國面積為9,166,598平方千米
^ 「民主黨派」指在中國大陸範圍內,除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八個參政黨」的統稱。中央統戰部
^ 即飛彈,核彈和人造衛星。
參考文獻
^China [2008年12月14日10:00] (英文).
^ 翟小波.代議機關至上的人民憲政——我國憲法實施模式的解釋性建構:以憲法觀丶行憲歷史和條文類型化為基礎. 清華法學. 2007, 2007 (2) [2008-02-05] (簡體中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丶審判機關丶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第3條)這表明憲法確立了是以人民主權之國體(其具體內容取決於對人民的界定)為基礎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之政體。".
^China.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10-03-15]. "Form of government: single-party people's republic with one legislative house".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hina. The World Factbook. 美國中央情報局 [2010-03-15]. "Government type: Communist state"
^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China (10/09). Background Notes.美國國務院. 2009年10月 [2010-03-15]. "Government Type: Communist party-led stat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09: Nominal GDP list of countries. Data for the year 2008. 國際貨幣基金 2009-10
^Human 人類發展指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05 October 2009].
^ 世界銀行WDI資料庫.居民收入分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2010-7-25] (簡體中文).
^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外匯儲備數據--2010年
^中國版圖. 中國政府網. 2005-06-15 [2009-02-05].
^Population by sex, rate of population increase, surface area and density.聯合國 [2009-04-01] (en/fr).
^China.美國中央情報局. 2009-03-19 [2009-04-01] (英文).
^ Walton, Greg;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Executive Summary. China's golden shield: Corpo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ights & Democracy. 2001:  5 [2009-08-29].ISBN 9782922084429.
^ 中國歷史掌故發現,216頁
^新中國國號誕生內幕揭秘:為何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新聞網引自《新聞午報》. 2006年07月17日01:57 [2008年12月14日10:00].
^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
^中共黨政軍機關企業學術機構團體旗歌及人員職銜統一稱謂實施要點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詞》,人民日報,1949年9月21日第一版或《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5頁。「我們團結起來,以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
^中國概況——地形.
^20.020.1中國政府網 河流和湖泊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2009-05-03].
^ 《中國統計年鑒2007》,中國國家統計局編,第一章《行政區劃和自然資源》:1-2、自然狀況
^馬英九提出兩岸關係新三不原則:不統不獨不武. 網易引自人民網 [2008-08-26].
^中國已與世界各國建一千四百對友好城市.
^ 中國軍費問題參考文獻:世界應客觀看待中國軍費增長
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
2005年中國軍力報告
^中外軍費開支透視兼駁中國威脅論.
^ David Dollar.Poverty, inequality and social disparities during China's economic reform (中國經濟改革過程中的貧困、收入不等、社會差距).世界銀行. 2007年.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The World Factbook, Rank Order - 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2008年2月28日].
^The world fact book, Rank Order - Export [2008年2月28日].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The world fact book, Rank Order - Import [2008年2月28日].
^31.031.1 《中國統計年鑒2007》,中國國家統計局編,第三章《國民經濟核算》:3-4、國內生產總值指數
^ 《中國統計年鑒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附錄2-6、中國主要指標居世界位次
^http://www.infzm.com/content/44062. 南方人物周刊 [2010年4月27日].
^福州經濟適用房公示現疑雲-一人可不可以購三套經濟適用房. 中國青年報 [2007年9月20日].
^中國2015年將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中國新聞網 [2008-09-11].
^中國民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5-7-26 [2009-1-7].
^中國宗教. 新華網 [2008年5月7日].
^ 呂諾.今後5年將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2182億元. 新華網. 2005年12月28日 [2008年1月27日].
^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 中國政府網 [2008-08-30].
^[1],人權觀察組織,2009年世界報告
^ Will the Boat Sink the Water?: The Life of China's Peasants /Chen Guidi and Wu Chuntao (2006)ISBN 1-58648-358-7
^ Empire of Lies: The Truth About Chin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uy Sorman (2008)ISBN 1-59403-216-5
^  法律學者建議全國人大批准通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南方周末》 2008年1月10日
^溫家寶答記者問
^45.045.1China Human Rights Fact Sheet (March 1995). Retrieved 16 April 2006.
^46.046.1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 Annual Worldwide Press Freedom Index - 2005
^http://www.commondreams.org/headlines05/0405-07.htm 5 April 2005. Accessed 23 June 2006. The Independent/UK article, republished.
^Media Control in China published 2004 by Human Rights in China, New York. Revised edition 2006 published by Liming Cultural Enterprises of Taiwan
^49.049.1"China's Progress in Human Rights" July 2005, Accessed: 18 April 2008.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motes human rights, says premier". 11 December 2003.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trieved 28 April 2006.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政策.中國網.2009年12月15日
外部連結
從維基姊妹計劃了解更多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容:
維基詞典上的字詞解釋
維基教科書上的教科書和手冊
維基語錄上的名言
維基文庫上的原始文獻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多媒體資源
維基新聞上的新聞
維基學院上的教育資源
概覽
中國政府網:中國概況
人民日報:中國一覽
BBC新聞-國家檔案:中國
《世界概況》上有關中國的條目
政府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網—中國官方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旅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
Wiki旅行上的中國旅遊指南
地圖
Google 地圖 - 中國
Google 地圖 - 中國
維基媒體的中國地圖集
照片
Flickr -標籤為中國的照片
Flickr -中國群組
參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首頁
中國
台灣
新舊中國
中國歷史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中國人
中華民族
中國共產黨
中國國民黨
先前政權:
中華民國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1971年- 後繼政權:
目前代表
哈薩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俄羅斯
蒙古俄羅斯
北韓
阿富汗/瓦罕走廊
巴控克什米爾
印控克什米爾黃海/韓國
東海/日本
台灣海峽/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尼泊爾
印度錫金邦
不丹
印度東北部緬甸寮國越南南海/菲律賓
馬來西亞
汶萊
印度尼西亞
新加坡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首都:北京市
直轄市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慶市

省河北省 |山西省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1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2 |海南省2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台灣省1
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3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注釋:1.台灣省全部和福建省部分區域未實際統治,參見台灣問題和中日海上邊界問題。 2.廣東省和海南省的部分區域未實際統治,參見南海諸島。 3.西藏自治區部分區域未實際統治,參見中印邊界問題。
顯示▼隱藏▲
亞洲
東亞及北亞/東北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1 ·日本 ·北韓 ·南韓 ·蒙古 ·俄羅斯2
東南亞緬甸 ·汶萊 ·柬埔寨 ·東帝汶3 ·印尼3 ·寮國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新加坡 ·泰國 ·越南
南亞孟加拉 ·不丹 ·印度 ·馬爾地夫 ·尼泊爾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中亞哈薩克2 ·吉爾吉斯 ·塔吉克 ·土庫曼 ·烏茲別克
西亞/西南亞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2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2、5 ·巴林 ·賽普勒斯2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2、5 ·喬治亞2 -阿布哈茲共和國2、6 -南奧塞梯共和國2、6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巴勒斯坦國7 ·卡達 ·沙烏地阿拉伯 ·敘利亞 ·土耳其2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葉門9 ·埃及4 ·希臘2
備註
關於其他獨立和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和地區,請參閱境外領和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列表。
1 亦因地理位置或國際政治因素而被稱為「台灣」或「中華台北」。不被聯合國和多數國家承認,請參閱台灣問題。
2 地跨亞、歐兩洲或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3 地跨亞、大洋兩洲或被認為是大洋洲國家。
4 地跨亞、非兩洲或被認為是非洲國家。
5 未被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6 未被聯合國和除俄羅斯、尼加拉瓜以外國家承認。
7 疆域未定且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請參閱按巴勒斯坦問題。
世界地理索引 -非洲 -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各國首都列表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現存社會主義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古巴共和國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三個世界」
顯示▼隱藏▲
第一世界
超級大國美國(美帝國主義)蘇聯(蘇修社會帝國主義) ·潛在超級大國
行為模式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邊主義 ·金融資本主義
爭霸妥協冷戰 ·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反彈道飛彈條約
發展議題美國醫保改革 ·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顯示▼隱藏▲
第二世界
除美國外的
已開發國家(北方國家/工業化國家)
高度發展國家
歐洲四大老牌工業國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
北歐五國瑞典挪威丹麥芬蘭 冰島
西歐和中歐五大小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瑞士奧地利
英聯邦三大移民國家澳洲加拿大紐西蘭
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友國日本中華民國韓國新加坡以色列
較已開發國家
伊斯蘭世界的產油國汶萊巴林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
獨立國協的主要工業化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
東歐的主要新興福利國家斯洛維尼亞
其他已開發國家
發展議題老齡化 ·就業 ·福利國家 ·同性戀
國際組織七國集團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歐洲聯盟 ·西歐聯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獨立國家國協
顯示▼隱藏▲
第三世界
發展中國家(南方國家)
新興市場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巴西越南印尼南非 土耳其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埃及匈牙利約旦墨西哥摩洛哥巴基斯坦秘魯菲律賓波蘭泰國
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虎 ·金磚四國 ·展望五國 ·未來11
其他發展中國家
最不已開發國家
亞洲馬爾地夫 尼泊爾緬甸柬埔寨葉門不丹寮國阿富汗東帝汶
(撒哈拉以南)
非洲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查德幾內亞賴索托馬拉威馬利尼日盧安達烏干達坦尚尼亞中非甘比亞幾內亞比索吉布地獅子山葛摩多哥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剛果民主共和國尚比亞安哥拉塞內加爾衣索比亞蘇丹維德角厄利垂亞赤道幾內亞聖多美普林西比索馬利亞賴比瑞亞
大洋洲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萬那杜吐瓦魯吉里巴斯
美洲海地
「失敗國家」「警戒」級別 ·「警告」級別
發展議題南南合作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進口替代政策 ·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北京共識 ·和諧世界 ·人口控制
國際組織南方共同市場 ·上海合作組織 ·經濟合作組織 ·東南亞國協 ·非洲聯盟 ·太平洋島國論壇 ·中非合作論壇 ·第三世界科學院 ·二十國集團 ·不結盟運動 ·七十七國集團
顯示▼隱藏▲
參閱
相關標準人類發展指數 ·國民收入 ·失敗國家指數 ·暴政據點
其他世界格局理論世界體系理論 ·文明衝突論
顯示▼隱藏▲
國際組織成員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常任理事國
(否決權)
顯示▼隱藏▲
1945-1991
雅爾達會議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國與聯合國關係)蘇聯解體四國聯盟(聯合國改革)
1945-1971中華民國法國英國蘇聯美國
1971-1991中國法國英國蘇聯美國
1991-    中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美國
非常任理事國
顯示▼隱藏▲
1946-2009
1946-1946埃及墨西哥荷蘭
1946-1947澳洲巴西波蘭
1947-1948比利時哥倫比亞敘利亞
……………
2007-2008比利時義大利南非印尼巴拿馬
2008-2009布吉納法索哥斯大黎加克羅埃西亞利比亞越南
2009-2010日本 土耳其奧地利墨西哥烏干達
2010-2011黎巴嫩奈及利亞加彭巴西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世界貿易組織(WTO)

阿爾巴尼亞 ·安哥拉 ·安地卡及巴布達 ·阿根廷 ·亞美尼亞 ·澳大利亞 ·巴林 ·孟加拉 ·巴貝多 ·貝里斯 ·貝南 ·玻利維亞 ·波札那 ·巴西 ·汶萊 ·布吉納法索 ·蒲隆地 ·柬埔寨 ·喀麥隆 ·加拿大 ·中非共和國 ·查德 ·智利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哥倫比亞 ·剛果共和國 ·哥斯大黎加 ·象牙海岸 ·克羅埃西亞 ·古巴 ·剛果民主共和國 ·吉布地 ·多米尼加 ·多明尼加共和國 ·厄瓜多 ·埃及 ·薩爾瓦多 ·歐盟1 ·斐濟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加彭 ·甘比亞 ·喬治亞 ·迦納 ·格瑞那達 ·瓜地馬拉 ·幾內亞 ·幾內亞比索 ·蓋亞那 ·海地 ·宏都拉斯 ·中國香港 ·冰島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以色列 ·牙買加 ·日本 ·約旦 ·肯亞 ·韓國 ·科威特 ·吉爾吉斯 ·賴索托 ·列支敦斯登 ·中國澳門 ·馬達加斯加 ·馬拉維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馬利 ·茅利塔尼亞 ·模里西斯 ·墨西哥 ·摩爾多瓦 ·蒙古 ·摩洛哥 ·莫三比克 ·緬甸 ·納米比亞 ·尼泊爾 ·紐西蘭 ·尼加拉瓜 ·尼日 ·奈及利亞 ·挪威 ·阿曼 ·巴基斯坦 ·巴拿馬 ·巴布亞紐幾內亞 ·巴拉圭 ·秘魯 ·菲律賓 ·卡達 ·盧安達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聖文森 ·沙烏地阿拉伯 ·塞內加爾 ·獅子山 ·新加坡 ·索羅門群島 ·南非 ·斯里蘭卡 ·蘇利南 ·瑞士 ·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 ·坦尚尼亞 ·泰國 ·多哥 ·千里達及托巴哥 ·突尼西亞 ·土耳其 ·烏干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美國 ·烏拉圭 ·委內瑞拉 ·越南 ·尚比亞 ·辛巴威 ·維德角
歐盟27個成員國均為WTO成員:奧地利 ·比利時 ·保加利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愛爾蘭 ·義大利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荷蘭(荷蘭歐洲部分和荷屬安的列斯)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英國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
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中國香港印尼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
秘魯俄羅斯新加坡中華台北泰國美國越南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上海合作組織
創始成員國
上海五國
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
烏茲別克
觀察員國蒙古伊朗印度巴基斯坦
對話夥伴斯里蘭卡白俄羅斯
參會客人阿富汗獨立國協東南亞國協
工作語言漢語俄語
顯示▼隱藏▲
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IOR-ARC)
會員國澳大利亞 ·印度 ·肯亞 ·模里西斯 ·阿曼 ·新加坡 ·南非 ·印尼 ·馬來西亞 ·馬達加斯加 ·莫三比克 ·斯里蘭卡 ·坦尚尼亞 ·葉門 ·孟加拉國 ·伊朗 ·泰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觀察員國 中國 ·埃及 ·法國 ·日本 ·英國
國際組織觀察員環印度洋旅遊組織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不結盟運動
成員國阿富汗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 ·巴哈馬 ·巴林 ·白俄羅斯 ·貝里斯 ·貝南 ·不丹 ·玻利維亞 ·波札那 ·文萊 ·布吉納法索 ·蒲隆地 ·喀麥隆 ·維德角 ·中非共和國 ·查德 ·智利 ·哥倫比亞 ·葛摩 ·剛果 ·象牙海岸 ·古巴 ·剛果民主共和國 ·吉布地 ·多明尼加共和國 ·厄瓜多 ·埃及 ·赤道幾內亞 ·厄利垂亞 ·衣索比亞 ·加彭 ·甘比亞 ·迦納 ·格瑞那達 ·瓜地馬拉 ·幾內亞 ·幾內亞比索 ·蓋亞那 ·宏都拉斯 ·印度 ·伊朗 ·牙買加 ·約旦 ·肯尼亞 ·科威特 ·寮國 ·黎巴嫩 ·賴索托 ·賴比瑞亞 ·利比亞 ·馬達加斯加 ·馬拉維 ·馬爾地夫 ·馬里 ·茅利塔尼亞 ·模里西斯 ·蒙古 ·摩洛哥 ·莫三比克 ·緬甸 ·納米比亞 ·尼泊爾 ·尼加拉瓜 ·阿曼 ·巴基斯坦 ·巴拿馬 ·巴布亞新幾內亞 ·秘魯 ·菲律賓 ·卡達 ·盧安達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沙烏地阿拉伯 ·塞內加爾 ·塞席爾 ·新加坡 ·南非 ·斯里蘭卡 ·蘇丹 ·蘇里南 ·史瓦濟蘭 ·敘利亞 ·坦尚尼亞 ·泰國 ·東帝汶 ·多哥 ·千里達托貝哥 ·突尼斯 ·土庫曼斯坦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烏茲別克斯坦 ·萬那杜 ·委內瑞拉 ·越南 ·尚比亞 ·辛巴威
觀察員
國家
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波赫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哥斯大黎加 ·克羅埃西亞 ·賽普勒斯 ·多米尼加 ·薩爾瓦多 ·哈薩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 ·墨西哥 ·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 ·烏克蘭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 ·聯合國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
10個分類:社會主義國家 |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 |APEC成員經濟體 |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成員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 |1949年建立 |核武國家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金磚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