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就能被尝试出来的严峻的道德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3:32
一下子就能被尝试出来的严峻的道德力量(2010-11-04 18:16:09)转载 标签:

文化

 

一下子就能被尝试出来的严峻的道德力量

    ——读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

陈家桥

 

    我是如此喜爱《八月之光》。但我又是如此的怠慢它。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一点。至少在六年前,朋友就跟我近乎深入地讨论过这个小说,而那时我始终认为我在早时候读过这本小说的,当然现在我更明确的是,在那之前,我很可能没有全部地读完这个长篇。但是,至少我是读到过它的开头的。所以在那一次的谈话中,我们只谈论《八月之光》的开头,那个叫作莉娜的怀孕的女子,坐别人的马车,受到乡亲们的照顾,一路朝杰弗逊镇赶来,来寻找那个叫作伯奇的她的男人。她要为她那将诞生的孩子找到父亲,也就是说,莉娜有她的目的,而且是这样的鲜明,那个社会的风景与其个人的遭际有如此的契合,即使是有些破败、没落,贫穷以及特别的沾染着灰尘、枯枝败叶,以及城镇的某种冷峻,但是莉娜是朝向杰弗逊镇上来的。即使我几次都只读这个小说的开头,我仍然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个开头。

    是的,它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既包括写作上的,叙事上的,更重要的,它有一种一下子就能被尝试出来的道德的严峻力量。我之所以用到严峻,其实也来自于在那个时期,在福克纳所描写的那个美国南方社会的特殊年代,在一个既封闭有带有某种规矩形态的社会里,事物及其排列,城镇,乡村,人物以及被名状的各种存在,被限定在一个差不多同样是严整的范围里,所以莉娜前往这个镇子,就不仅仅是目的性的,它似乎先天就带有道德上的庄重以及由此形成一种反讽,不仅仅是对那个男人,那个被寻找者,更是对一个更广大的社会,对某种有可能的虚无,都构成了讽刺。我这样来写我的看法,其实已经一下子又来到了这一次,对于《八月之光》的全面的阅读。

    我是下定决心要把它读完,就像它本身从第一章过后就一下子严密地托出来的氛围性的存在,使得我感受到了小说的重量,时间的重量以及人物那难以去除的严峻的面容所包含的存在的实际重量,它们近乎残酷地诱导着我,必须去阅读它。当然,读的过程中,你就发现,它不仅仅是个意外,当我在前边提到莉娜前去杰克逊镇已经十分的明确时,我们后边才会发现那只是一个事件,或者说那只是这个小说的现在时态,它更大的时间空间的布置,必将要被拉入到一个更大的时空去。就像我们总可以从一个人的存在,透视他的一生一样,从每个人物身上,也都必然展示了全部的人生,然而这样的叙述又同时是必须的,有益的,而且仍然是小说核心的。对,就是核心。所以作为小说的创作来说,福克纳不愧为一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如果没有全部的阅读,你就不会找到核心,因为核心总是分布在一个全部存在被揭示和展现之后,才能被作为核心来提示的。因此在第五章之后,从大约第六章开始,我们才知道福克纳要写克里斯默斯的人生,也就是说这个杀了伯顿小姐,烧了伯顿小姐居所住在小木屋的私酒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前边已经写到了他的行为,他的方式,他的存在,他的决绝,他的选择,他的独立性以及他的现在时。

    那么,现在我们通过福克纳在第六章到第十二章,十三章,要写克里斯默斯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史,这是很少有作家敢于这样创作的,不仅离开了现在时,也离开了前边布置的那些小说人物,使得我们被强调到这个线索上,使我们认真地面对克里斯默斯成长的事实。这不是对决绝的人生的放弃,也不是对身份的描写,而是对他的生存境遇,一个统一的观摄之下的历程的细述。一个母亲由于和马戏团的墨西哥人私情而怀上的孩子,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一个吊诡的身份,一个被别的孩子怀疑的身份,因而被喊出来了,一个“黑鬼”。这才是他的问题集中所在,但他并不是黑鬼,就像他自己顾虑的那样,黑人并不承认他,他看起来像个白人,他也确实是白人的后代。但是他母亲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在后边大量出现过),在他很小时将其送走,他母亲死掉。他自此陷入了漫长的苦难人生,他的成长就是一个苦难史。而且这个苦难史,正是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的必然反应,是种族歧视、偏见的罪恶深渊里的一个极为现实的例子,因此无论是在收养所,还是被农民麦克优琴收养,其实他都是生活在歧视中的,养父那种清规戒律的生活,更加助长了他的冷漠,因而他为了一个叫作博比的妓女(讽刺的是,是他的初恋)而杀死了养父。于是加快了流浪,并最终到伯顿小姐住处,与其产生私情。

    这时小说进入到一个最实质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要强于现时态中莉娜的出现以及伯顿现时态被杀房子被烧,为什么说他遇上伯顿小姐,陷入爱情,如此实质并重要呢,可能正是在这个结构点上,我们才会发现真正的最巨大的冲突在这个点上,展现了存在最深刻的悖论,他对伯顿小姐是有感情的,伯顿虽然有诸多南北创伤,宗族问题的阴影,但伯顿是真有感情的,不过克里斯默斯却对伯顿小姐说不,这个拒绝具有不容忽视的壮阔性,它几乎超越了我们前边谈到的偏见,种族歧视,没落社会,宗教等诸多问题,这个悖论具有对情感选择及生命态度本身的严肃的背叛和放弃,扬弃和留取。

    说简单点,抛却任何偏见不说,克里斯默斯仍可以对伯顿小姐说不,因为伯顿小姐要其与之结婚,甚至让他学习法律,管理她的家产,但是他宁愿吃厨房的施舍,宁愿流浪,他也不愿意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福克纳是这样描述克里斯默斯的视角,因为他看到伯顿小姐的头发都灰白了,她老了,她朽掉了,克里斯默斯的这个观察是生命的,至少是估量着生命力的,撇开伯顿小姐自身的创伤和怪异不说,就克里斯默斯自己来说,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他可以说不。但是,小说的严酷之处,却在于他为什么要杀死伯顿小姐呢,在一个自由主义社会,或者在一个落后社会,那使在那样的有问题的美国南方社会,在那样的时代,克里斯默斯真的一定要杀死伯顿小姐吗?我想福克纳的考虑是充分的,他对他杀死伯顿小姐的事实的描写本身是可靠的,但我们一定要从第六至十二章,他那漫长的长成史来考虑,正因为他几年来住在伯顿屋后的小木屋里,吃厨房里施舍的饭菜,在卧室里按她的方式与其厮混,再在她的引导下,与之爱情,并且被要求至与其结婚,那么克里斯默斯考虑过这一切处境的原因么,显然他明白他是个混血儿,他很清楚,那个被南北战争,以及战后重建留下创伤,那个父亲和哥哥被杀死埋在杰弗逊镇的伯顿家族,他们留下的精神创伤来自于这个社会最深层的种族偏见,仇恨和诅咒,这个诅咒是如此绝对,因而具有了普遍的伤害力,我们不难看出伯顿小姐在灌木丛中那近乎变态的性要求,因而被统统装上了诅咒之后,那完全的失败,那颓丧的坏的意志。可以说,克里斯默斯没有更多的选择,杀死伯顿小姐就跟那个诅咒是一样的,他可以说不,可以砸死养父,可以爱上妓女,可以仇视养母,当然他也冷酷得很少说话,所以他就那么做了,他杀了伯顿。

    在杀了伯顿,讲完了克里斯默斯的成长史之后,小说用第十四至第十八章的篇幅,叙述了他的逃亡,被捕以及随后被杀死,这个时态的叙述,充满了某种侦探味,同时的拜伦·邦奇,这个与莉娜寻找的伯奇名字相近的倒霉蛋却一直在与牧师海托华的对话中透露着现时态的莉娜如何面临分娩以及他对其产生的情愫。

《八月之光》的珍贵在于,没有人会想到,在重中还有重,在人生中还包含着特殊的人生力量,既包括自我的,也包括祖辈的,伯顿小姐和海托华牧师都如此,他们都有着耻辱的历史的阴影。克里斯默斯被杀死,莉娜在拜伦的帮助下,找到了伯奇,但这个改叫布朗的与克里斯默斯干活贩酒的骗子却再次逃跑,莉娜因而必须搭车继续上路。海托华在拜伦邦奇的要求下,为莉娜接生,他自己也似乎焕发了新力量。小说在十四章之后,回到了现时态,但难以忽略的是,克里斯默斯因为第六至第十二章个人成长史的漫长刻画,因而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人物力量。他主导着这个故事,既有他的苦难和悲剧,也有他的正当和必然性,小说在结构上,仍然随时在破立中并行,倒数第二章甚至专门描写海托华的人生,从他最早时讲起,祖父以及神学院,从而与前边开头第二章中海托华妻子的桃色新闻以及死亡作出呼应,并且海托华的人生遭遇具有了另外一种必然性的力量,超越了宗教,也超越了偏见,获得一种完整的人生存在。并且在第十四至第十八章逃亡及追捕中,写了摩前镇上的克里斯默斯的外祖父母,尤其是外祖父,我们从他身上看出了种族问题的典型呈现,由此我们不难想像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着克里斯默斯的人生悲剧。

    《八月之光》是个伟大的小说,具有一种深刻的同情,这种同情不是对哪一个人的,而是对所有人的,不是对哪一种人的,而是对所有的个体,这既像普遍的同情,又给予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灵魂,那种悲悯不是简单的给予和施舍,而是一种创造,它联系到的是人的尊严,是人对于自身存在的警示,因此你可以看出克里斯默斯一直是在选择的,相对于他所犯的错误以及杀人的罪恶,他的冷峻从没有减弱和变形,一种真正的冷峻是被那个社会普遍的道德感所决定的,即使这个社会深处于种族、宗教和法律的偏见与仇恨中,但尊严仍然是人的存在的面目。因此,冷竣本身也成为人的一种存在面貌。《八月之光》是个结构复杂,但讲述的异常具备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