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45:38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分享
作者:玫瑰有毒 已被分享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1)">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1
',2)">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2
',3)">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3
',4)">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4
',5)">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5
',6)">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6
',7)">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7
',8)">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8
',9)">
家庭医生(完整视频)- 9

 
世界最长寿的人——李清云!活了256岁!震惊世界
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160多岁,其实这个并没什么,我国的一位老中医,李清云先生,就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李清云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英国、法国及荷兰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对枸杞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枸杞中含有一种没见过的维生素,便取名为“维生素X”,也称之为“驻颜维生素”。经动物实验证实,维生素X,对人及动物的脑细胞和内分泌腺有激活和新生作用。法国政府为此开始大面积种植并加强研究。
枸杞子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盐酸、抗坏血酸等多种有益人体的维生素。研究证明,枸杞具有抑制脂肪在纤维内蓄积、促进肝细胞的新生、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枸杞的“返老还童”作用表现为:可刺激性腺及内分泌腺,增加荷尔蒙的分泌,强化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生理功用,还可避免人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血中积存毒素的现象,从而维持休内各组织的正常功能。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上、中、下焦)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
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时间延长;若是置于风雨中,则时间必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清云讲到善养生与不病善养生的两种人情形时说,善养生者,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息有时,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而那种不善养生之人,以酒水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逆于生乐,务快其心,饮食无节,起居无时,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必然不到半百就会龙钟衰老了。
他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一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李清云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他也十分欣赏老子下列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李清云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根据古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所谓慈,即人心慈善,不害物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年也。
所谓俭,即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深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免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
所谓和,即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致祥之道也。
所谓静,即身不过劳,心不轻动。
李清云在讲到自己的起居饮食时说:“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眼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燥,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李清云最后告诫说,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于言延龄。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于言长生。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行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往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于富贵,素贫贱行于贫贱。无遇不安,无入不得。能如此,则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
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此乃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觅头寻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炼性,如理摇琴。慢则不应,促则玄断,。紧慢得中,则琴调美。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钢铁得中,则剑利矣。真旨如此。炼真性者,宜深体而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私欲浑忘,即超欲界。尘境荤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能手敬信,即是圣贤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可见圣人亦从次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般聪明,皆为所蒙。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于是乎纷纷扰扰,尘缘扰人,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此大忌也。古人曰: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蒙于心,则尘缘自断矣。古人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静则生慧,动则昧矣。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愈远。若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心与道合,名曰归根,归根不离,名曰定静,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看,外似无为,不垢不净,毁誉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各守其中,各行其常,与时常息,此为上智。夫心犹眼也,纤尘入眼,眼常不安,小事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愈深,易随起随治,勿令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往坐卧,应事接物,着意安之,心若得定,继续安养,勿令烦恼,少得安逸,渐渐训狎,惟益清远,此乃收心之道也。
简事,即凡事不宜求过之谓也。如食中珍错,衣中绫罗,财中金玉,身中名位,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乱我心神者,宜远避之。简事之旨,如是而已。一寐一餐,损益寄之。一言一动,福祸随之。能先见者,时刻防微杜渐,而消之于无形。然事有不可费,物有不可弃者,亦虚怀受之。勿以妨心,生烦躁,自病其心。最难除者,莫过****。当知色有想生,想若不生,终无色事。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已冰冷,何事不除。有真见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
故曰观真者,达人之先觉。夫定者,出俗之极地,至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者事毕。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不定。故称之为泰定。
心乃载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自生。慧生于本性之固有,故曰天光。因心乱而昏,心静而明。慧即明矣,勿以多智而伤定,生慧非慧,生而不用者难。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庄子曰: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养,而和理出其性。恬知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知不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备矣。知此十道,则长生之诀尽其秘。能如此,则陆地神仙不难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