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奇企业家的发迹奥秘(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47:04
 中国十大传奇企业家的发迹奥秘

                      ——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自述成功秘诀

        

           《解放军生活》杂志推出增刊,讲述60位成功人士成就不平凡的奥秘

他从农村当兵,在部队任过卫生员、司药、会计、文书,退伍后自谋出路,历经近30年奋斗,将一个乡镇小厂打造成拥有资产几十亿元的大型股份制集团公司,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所持“金洲”商标在国内同行业中最先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从一个草根,如何成为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俞锦方有很多道道,还是听他自己说给大家听吧:

                   一针成名:自己在自己的手臂上扎针

我1957年在农村出生,1958年就赶上闹饥荒,最困难的时候,母亲讨饭养我。我父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对新社会特别感恩,我当兵走那天,他就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家是靠毛主席共产党翻的身,你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

从家到部队,我们坐了9天9夜的闷罐车,出发刚两三天,城市兵就有哭的了。我很乐观,闲着没事吹吹笛子,那么漫长的旅途似乎转眼就过去了。到了部队,吃大锅饭,别人不习惯,我却觉得太香了,当兵太幸福了!

在部队新训了四五个月,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好像进入了一种境界,还当了副班长,那真是脱胎换骨啊!

每天我都觉得自己浑身是劲儿,像要爆炸了一样。我们班有13个人,但只有12把扫把,我每晚睡前都偷偷往床底下塞一把,就为第二天早晨打扫卫生时能比别人多干一点,干得好一点。中午我们有两个小时午睡时间,我常常睡一小会儿就爬起来,冲厕所、擦玻璃,总要找点活干这一天心里才高兴。

每次部队下达艰巨任务,我就特别开心。秋天帮助老百姓割稻子,有一次我意外地陷进了沼泽地里,越陷越深,幸亏战友发现及时,把我拉了上来,自始至终我没害怕过,好像身体里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我。冬天帮老百姓放水抓鱼,冰碴子割破了我的脚,鲜血直流,我一点都感觉不到疼,心里骄傲地想:我是解放军,我为老百姓做事了!

其实,我当兵时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立功受奖,都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是无数小事累积的结果。我在卫生队当了4年兵,连续3年立三等功,9次获嘉奖。

新兵下连后,我分到了卫生队。那时我对医学还一无所知,一切专业知识都是从零开始学的。上岗前,部队对新卫生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最难的是静脉穿刺。为了积累实践经验,我们新卫生员之间互相扎针。开始手生,我总也扎不上,看着给自己的战友带来疼痛,我心里很难受,改拿自己做试验,每天往手背、胳膊上扎七八针,整个手臂扎得又青又肿。集训结束时,我学会了静脉注射。

我所在部队是工程部队,一线施工的战友非常辛苦,也非常危险,有人生病或受伤来卫生队打点滴时,我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扎好每一针,绝不给他们带来额外的痛苦。为了达到“一针见血”的程度,我还是通过反复扎自己的血管来练习。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一针成名”。那天,驻地老百姓家的小孩子发高烧,到队里打点滴,值班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扎进去,孩子疼得哇哇大哭。他急得喊我:“俞锦方快点来啊!”我过去,一针就给扎上了。这下我可出了名,部队和地方的人都知道我技术过硬,打针的时候点名要我扎。

因为我的手臂总是青肿着,练扎针的事被队领导知道了,了解情况后,他们把我树为典型,让卫生队的官兵向我学习。那时是1977年,年终总结时,我考核成绩突出,第一次荣立三等功。

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我收获了很多。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畏的精神,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等等,这些无法量化的东西都是军旅生活赋予我的宝贵财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当兵时的锤炼,就没有你们眼前的俞锦方,更没有今天的金洲集团!

技能层面上的收获也很多。在卫生队我的编制虽然是护士,但是只要需要,我什么都学、什么都做,开刀、缝线、看病、开方、拍片、冲洗……卫生队的活我都干遍了。部队真的是一所培养人的大学校啊,我当兵4年,相当于读了一个本科,不,何止一个本科。部队给予我的一切,让我受益终生。我退伍后第一次谋生,靠的就是在卫生队学到的人体X光拍片、冲片技术。

          

                        俞锦方的历史:从部队卫生员的华丽转身

我的中医中药知识挺丰富,这些知识的累积就是从为战友们挖药开始的。有一阶段部队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病,卫生队组织我们到山里挖当归。每天天刚朦朦亮,我们的“嘎斯车”就“咣当咣当”上路了,下午四五点钟才能开到目的地。在没有人烟的山里,到处是药材,我们拼命地挖啊挖,下雨了也不停,只拿草帽挡一挡。饿了,冷馒头就咸菜,馒头太干咽不下去,就把帽檐上的水往馒头上淋一淋,嚼起来也蛮香。我们20个人,每次都能挖上几十麻袋的当归,常常干到半夜才满载而归。

还有一回驻地肠道疾病流行,为了防病治病,我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挖刺黄莲。白天挖,晚上住在老百姓家,借着煤油灯的光亮把刺黄莲切成片,第二天一边晾晒一边接着挖。当地的红陶土特别坚硬,我们的手全磨出了血泡,但是谁都不在乎,一心想着多挖些。半个月后,我们开着几卡车晒好的刺黄莲回到部队。药材下发各连,熬成汤分给战友们喝,肠道病得到了很好的预防。

那两年,我在卫生队穆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了中医,能背下400多味中药呢。当兵4年中,我是那么渴望学习,像上足了发条一样,铆着劲儿学,我的眼睛就是在那段时间累近视的。

              工作无门:成了唯一戴眼镜种田的农民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多么不舍,我们终究要离开部队。记得退伍那天,政委给我们训话:“……退伍不褪色,要继续保持军人作风,把良好的军人形象带回地方去。听到了没有?”我们扯着嗓子响亮地回答:“听到了!”我是一步三回头地离开营区的,告别了我深深热爱的军队。

满怀激情回到家乡,在部队学了一肚子本事,我相信在地方一定会大有作为。我首先想到的是从医,到人民公社医院去,继续为患者服务。我先后9次找人民公社书记,表达我的意愿,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医院不需要人”。一盆冷水就这样泼在了我身上。

                         

               俞锦方在描绘金洲集团的未来

没人管我了!从一个有组织的战士到没人管的地方青年,这中间的落差实在太大了,我十分灰心,干脆种田去吧。于是,我成了十里八乡唯一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种田的农民。

有一天,我正在田间劳作,无意中看见一个骑自行车的城里青年背着相机四处拍照,我的心一下子被激活了,我在部队学过X光拍片,冲、洗全不在话下,何不利用这一技之长办个农村流动摄影点?

说干就干,我拿出全部退伍安置费790元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一架海鸥120相机和一些暗房材料,经过公社、区、市三级审批,两个多月后我拿到了营业执照,开始了我的流动摄影生活。

我的流动范围是湖州市周边的农村,那时正值80年代初,农民还不富裕,三年五载也不得进城照个像,我的流动摄影正好满足了大家的需要。我给乡亲们拍照最讲诚信,拍的时候不收钱,洗好了送到他们手上,先问一句:“像不像?”对方说“像”才收钱,只要谁说一句“不像”,我就把照片白送他,重拍,直到他满意为止。在拍照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阴衬阴,阳衬阳”的拍照模式,不管是晴天朗日还是阴雨连绵,都能拍出黑白分明的高质量照片。

现在,金洲集团有一个重要的经营管理理念叫“精品源于人品”,要打造诚信企业的金牌,领导者的品行、道德素质十分重要。真正的品牌不是空话说出来的,不是广告打出来的,而是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做出来的。实际上,这个理念在我第一次从事经济活动时就深深扎根在我心里了。

搞农村流动摄影很辛苦,乡村都是泥巴路,摩托车经常陷到泥坑里。农村狗多,发动机一响常常招来八九条狗一路追我,追得连人带车摔进水渠泥塘。但是我很快乐,享受着工作带来的乐趣。我拍照认真,又负责任,生意很红火,不到一年时间就拍遍了湖州市周边的所有农村。

我搞农村流动摄影一年后,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数逐渐多起来,但我的信誉好,拍照质量高,收入未受丝毫影响,生意做得热火朝天。

到了1982年3月,湖州金属制品厂在我们公社建厂投产。公社书记看我是高中毕业,又是部队上回来的,就让我到厂里当会计。重新回到有组织的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这对我太有吸引力了。我马上停了流动摄影点,进厂当了会计。

厂子主要生产镀锌管,钢管购进后,把铁锈敲掉,放到酸洗池中清洗,再用铁钳夹住滚烫的钢管,人工抹锌。耗锌量大,质量还难保证。但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由金属公司统一收购,销路不成问题。

厂子是三方投资,企业领导没有自主权,加上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1982年底,另两方抽回资金,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公社。厂子停产,我又重新失业了。

1983年2月的一天,公社下了红头文件,任命我为金属制品厂厂长。捧着文件,我倍感意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多么大的信任!我感到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厂子又可以开工了,但害怕我如果做不好,就辜负了大家的信任。当时,要干好的决心特别大,为了回报这份信任,拼上命我也在所不惜。

我把铺盖卷搬到了厂里,虽为厂长,还身兼供销员、技术员、搬运工……百废待兴,难题成筐,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技术和经验,加上采购来的钢管质量不高,锌一直镀不均匀,表面出现黄豆大的斑点,时间一长就生锈。同时,原材料紧缺价高,如果不能提高产品合格率,亏损就避免不了。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我几天几夜蹲在车间里跟工人们搞攻关,但收效甚微。这时,我打听到上海劳动钢管厂能解决这个问题,就马上赶往上海,找到那个厂的技术处长求救。那时乡办企业根本没地位,人家不放在眼里,去了几次都吃到“闭门羹”。我不甘心,要是求不来技术,真不想活了,也活不下去了,必须破釜沉舟办成这件事。我记得那年快到大年三十时,上海下着大雪,我又一次来到处长家,他不在,我就站在屋檐下等,从早上一直等到傍晚。他家人很感动,让我进屋,我不进,硬是把处长等到了。事情就此有了转机,他抽空到我们厂,检查了工艺和设备,掌握情况后派了一位退休老工人来厂指导。半年后,我们终于解决了镀锌脱落问题,质量一下子上来了。

80年代初,有质量意识的乡镇企业还很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必须看得远,必须出精品。那个年代,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认识。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是靠单一产品打天下的。我当时有很强的危机感,只靠生产镀锌管,万一遇上市场波动,企业生存就成问题,而员工又要面临失业,所以必须马上寻找新的项目。在近30年的企业经营中,我一直保持着超前的危机意识,多少次危机来临时,企业仍能较好地规避风险,获得稳健发展。

那时上海产的凤凰牌自行车特别畅销,买车得用票,光是车票就要200块钱。我当时想,我们厂要是能跟它沾上一点边儿多好。1985年初,机遇来了,因为自行车畅销,上海自行车辐条厂生产的“K”字牌辐条供不应求,急需外围合作,我马上跟他们接洽,准备搞联营生产。

人民公社公办主任知道这个意向后大发雷霆,说你刚刚搞出一点成绩就翘尾巴,弄不好非把厂子亏给人家不可。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我签下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许赢利,不许亏损”的“军令状”,他才同意联营。

1985年8月,在上海自行车辐条厂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厂自行车辐条生产线投入运行,不到两个月,产品质量就达到“K”字牌标准的要求,当年就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厂子达到这个高度不容易,工人们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尽心尽力,一丝不敢马虎,当时大家有一个共识:谁砸了我们的饭碗,我们就砸谁的饭碗。

1987年5月,经过上海市轻工业局等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我们厂生产的“K”字牌镀铬自行车辐条通过考核和全面强化测试,获得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达到出口标准。那年12月,我们生产的自行车辐条开始批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精品。

在与上海合作生产名牌自行车辐条过程中,我对“名牌”有了新的认识,那时,我立志要创造一个中国管道产品的名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经过近20年的奋斗,2004年我梦想成真——“金洲”商标成为管道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

正所谓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这么多年,我在产品质量提高方面向来不遗余力,我经常跟员工讲:“就是做一枚大头针,我们也要做成世界最好的!”荀子说“好一则博”,意思是,从狭小的范围内生出极博。媒体说我是经营企业“好一则博”而获得成功的典范,这是虚誉。我们公司从1986年开始生产管道,现在仍在生产管道,我可以自豪地说,在管道这个领域我们站到了世界的前列,完全可以和全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媲美。我想,如果我们国家各个产业都能“好一则博”,那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为期不远了。

                      守护生态:打造云南旅游的绿色航母

我在云南当兵4年,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那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94年我故地重游,游到西双版纳,我看到了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和浓郁古老的民族文化,很美很震憾,但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却十分困难,部分深山农家还点着煤油灯。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生存,农民开始砍伐森林种粮、种橡胶,原始森林的面积日渐缩小。

                       








                             这些可爱的动物都是来自俞锦方开创的动物王国

在西双版纳,我得知当地有一片3万亩的原始森林已划为森林公园,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建设,且管护艰难,面临着遭受破坏的危险。经过与公司几位主要领导商议,我决定投资开发这片森林,搞生态旅游业。我的一位战友得知后劝我:“你到那个穷地方投资等于把钱往水里扔,还不如到杭州开发房地产,发大财。”其实,我去投资西双版纳是出于双重考虑,不完全为了经济效益。艾菲尔铁塔可以复制,凯旋门可以复制,可是,西双版纳的热带沟谷雨林一旦没了,再高明的科技也复制不了。另外,管道制造业是个消耗性行业,而生态旅游却是一个“无烟工业”,刚好可以两下平衡。当时集团定下的开发原则是:既要保护好原始森林,又要使这里成为金洲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5年,集团租赁下西双版纳3万亩国有原始森林70年使用权,投资8600万元兴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这在当时是浙江投资最大的西进项目。公园建成后,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400多人就业;资助了数百万元的设备,解决了当地群众用电、用水、通讯等问题。

这个原始森林公园在建成后的12年里一直都没有利润,直到近3年才扭亏为盈。但是这个投资是非常有意义的,云南省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评价说,如果金洲不搞这个项目,这片森林今天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原始森林公园附近出现的光秃秃的山峰便是对照。

随着西部大开发热潮的掀起,集团逐步增加对云南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陆续建成了云南野生动物园、中缅边境勐景来景区、基诺山景区、野象谷景区、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普洱国家公园等高等级旅游景区,并创建西双版纳金三角旅游航运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湄公河国旅率先开发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开通了西双版纳至泰国清盛的定期航班。其中野象谷景区——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惟一的野象聚集地——在2006年“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我们到西部去,对西部的就业也好,对发展生态旅游业也好,对西部开发的引导也好,我们都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今后,金洲集团还会为保护野生动物、发展生态旅游、造福西部人民,促进边疆稳定继续贡献力量。

俗语说“穷活志气富活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所有的财富全部来源于社会,企业发展好了,要有“德”,也就是要有良心,不能忘了回馈社会。我一直认为,一个企业不仅肩负经济责任,更负有社会责任、政治责任,要懂得回报国家,贡献人民。在金洲集团,“责任、奉献、爱心”是企业宗旨,“百年金洲,报效祖国”是企业理念。如果没有这些精神作为支撑,企业将只是资源的大杂烩。

我的老乡,春秋末期越国人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到齐国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在古代,千金相当于今天的几十亿元,范蠡十九年中,三次通过经商获得几十亿的资产,然后三次分散给昆山的贫困兄弟。三聚三散,他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以社会为己任的企业家精神,值得我们当作标杆去学习。

在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我曾就企业的社会责任谈过一些看法: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义务,那么先富起来的人帮助未富的人也应该是个义务。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全体成员有权利平等地共享一个地球,少部分人优先占有资源,先富起来了,尽管事前没有协议,但是受益很多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受益很少的人呢?

就金洲集团来说,每年消耗几十万吨钢铁,相当于几百万吨铁矿石,还有电、水、土地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全社会共有的资源,我们使用了,先富起来了,如果不去关心、扶持还不富裕的地区和人民,是说不过去。这些年,我们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到延安勘探石油,成本收回后就撤出,把效益很好的十几口油井交还当地;到云南边远地区开发旅游资源,短期内集团是看不到效益的,但是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实惠;为了保护家乡的蓝天碧水,我们投资2000多万元,健全环保中心,使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些都是金洲集团“报效祖国”企业理念的具体体现。

近30年,金洲集团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3000余万元,我们还做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像捐资助学济困,设立慈善基金,投资拍摄国防教育题材电视连续剧《狼烟》,汶川地震后代养卧龙大熊猫等等,我觉得这都是在履行企业的一个社会责任,就像企业要纳税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最后,我引用阿里巴巴CEO马云的话,与各位即将开创新生活的网友共勉:对很多创业者来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只要根据社会形势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一个点,然后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相信,三年后你一定会有成果,但是请记住,千万不要在两年半的时候选择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