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屯》《蒙》,方知当今教育诸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0:34

解读《屯》《蒙》,方知当今教育诸弊

――教育官员必读,家长必读

张树旗  张树钦

    反复研读《易经》中的《屯》《蒙》两卦,猛然悟出教育原来是这样的。乾坤两卦之后是屯卦和蒙卦,《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乾是“万物资始”,坤是“万物资生”。 如何才能使之生呢?屯有孕育之义;蒙是出生后的蒙昧状态,需要启蒙,启蒙就是教。所以把屯蒙两卦放在乾坤之后,就是要讲育和教的问题。 过去一直认为,中国的教育学是从孔子开始的。其实不然,中国的教育学应该从《易经》开始。屯蒙两卦才是中国教育学的开山之作,同时包含了多种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还有些我们今天也没有做到。现在就来研究屯蒙两卦中的教育思想。 

    先看屯卦:卦象:上卦是坎,下卦是震。坎为水,震为雷,水雷屯。卦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译文:屯卦,象征孕育。本质上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能动,又要有所前往,利于建立诸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刚柔始交:指乾之初九交于坤之初六,而成屯卦的下卦震卦;乾之九二交于坤之六二,而成屯卦的上卦坎卦。动乎险中,震为动,坎为陷,陷即是险。草昧:未开化,蒙昧。)译文:《彖传》说:孕育,是说阴阳交合而难以出生,运动在危险中。大者亨通但必须守正,就象这雷雨将至,雷声乌云布满天空,雨虽然未降但一定会降。乾天创造的生命世界还未开化,因此宜建立诸侯而治理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云雷:下卦震为雷,上卦坎为水,云亦水,所以是“云雷”。 经纶,治理。)译文: 《大象传》说: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快要下雨但没有下雨,是孕育艰难的屯卦意象。君子可用此意象进行治理。  解析: “屯”的本义是种子正在孕育中,需要积聚能量,慢慢孕育才能出生,一不小心就可能夭折。说明屯卦是讲“育”的,是根据生物的发育要求阐明如何育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卦辞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教育要以“育”为本。卦辞首先提出“屯,元亨”,屯是育,元是本,亨是长。意思就是,育才是本;以育为本,才利于长。很明显,在育和教的关系上,屯卦认为,育是根本,教是手段, 育为主,教为辅,教必须服从育,促进育,保证育。从两卦的排序上看,屯卦象征育,在前,蒙卦象征教,在后,也包含“育在先,教在后;育是第一位的,教是第二位的”思想。屯卦的这一教育思想十分可贵,现在的教育仍然在坚持这一原则。如何才能做到以育为本呢?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观点:

    观点二,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屯为育,育的主体是发育者。“屯,元亨”的第二层含意就是,保证发育者在发育上的本来地位,才能亨通,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才能达到应该达到效果。换句话说,发育是发育者自己的事情,必须靠他自己去完成,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因此,坚持以育为本,就要做到以发育者为本。郭沬若说:“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吃什么肉,那只是外部条件,是教的问题。但最终要靠吃肉者自己消化,吸收,变成自身的肉,讲的就是发育靠自身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应当保证孩子的发育主体地位,让孩子能够自主发育。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孩子的家长恐怕都熟悉卢勤这个名字,因为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在全国影响很大。她在《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一书中说道:“首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是否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否承认孩子的大脑是有跟各位一样的具有能够思考、判断、感觉的特性并且是发育完整的构造体这个事实?大脑分明是孩子自己的,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却都不是自己大脑的主人。”卢勤这段话实际就是指出了当前教育不能以孩子为本的问题。怎样做,才是以学生为本呢?这又引出了第三个观点:

    观点三,教育要以人性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性为本。这里的人性指的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屯,元亨”的“元”,因为来自于乾,所以元就是先天性。对于人来说,就是人的本性,简称人性。人的本性因为来自乾,乾,健也。说明人具有自强不息的本性,积极向上的本性。孔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善良的善,还应当包括积极向上等先天成长因素。因此, 屯,元亨,利贞”的含意就是,孩子作为发育者,先天的本性是成长的,向上的,有强大生命力的,这是孩子发育的内在动力,根本动力。因此,教育必须保护和顺应孩子的天性,坚持以人性为本,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是: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安分”、“守纪”、“好好听”、“认真记”、“反复练”、“多做题”、“找标准答案”……。他们原本具备的成才素质被一点点地压抑、削弱,直至抹煞殆尽。加之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原本活泼爱动、勤学好问、勇于质疑、乐于探究的孩子们,竟成了一个个温顺听话、对“窗外事”熟视无睹、麻木不忍的知识容器、做题机器,有一些甚至成为无用之人,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那么,如何保护和顺应孩子的天性呢?这又引出了第四个观点:

    观点四,教育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卦辞的“利贞”,又有利于正面引导之意。正面引导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方法叫“正面暗示”。明示是直接说教,人们不乐意接受。暗示是一种无形影响,人们最容易接受。据说,人生起作用最多的是暗示,不是明示。举一个例子。教育学上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这是古希腊的一个神话。罗森塔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8年他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前景的学生名单通知老师。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很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但他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这些教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把它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现在通常称罗森塔尔效应。实际是一种暗示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罗森塔尔效应证明,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本性和精神支柱;鼓励和赞美能增强自尊和自信,使白痴变成天才。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正面暗示,对保护和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同时也证明了屯卦提出的以正面引导为主的教育原则是完全正确的。有人也许会问:如果孩子有缺点,也能进行正面引导吗?这又引出了第五个观点。

    观点五,教师的本质是长善救失。长善救失,出自《礼记、学记》。长善,就是张扬先天的成长因素;救失,就是补救后天造成的缺失。《礼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大意是:学习的人有四种缺失(不足),教师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在学习中,或失于贪多;或失于太少;或失于轻率;或失于畏难。《学记》可贵之处不在于概括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这四种缺点,更主要的是它进一步揭示了产生四种缺点的原因,提出了积极的、辩证的教育方法。《学记》说:“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这四种缺点是学生心里原因不同造成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知其心",才能"救其失"。二是,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学记》虽然没有具体说明要张扬的是什么,但古人的注解中有过这样的解释:“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意思是说,“或失则多”,学习中贪多是坏事,但利于引向渊博;"或失则寡",学得过窄,孤陋寡闻是坏事,但可以引导向专深发展;"或失则易",轻率、漫不经心是坏事,但包含勇于进取的因素;"或失则止",畏难而止是坏事,但有安分守己,导向扎实的可能。学生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归纳起来,"不是失之太过,就是失之不及",""""""""本身来说,是四种""。但就它们所包含的"渊博""专深""进取""扎实"的因素而言,又可以说是优点。好与坏,得与失是辩证的统一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全面的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要坚持"两点论"。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克服后天的消极影响,化不利因素为成长因素,使先天的成长因素得到张扬。这就是"长善而救其失者"的含意。卦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实际讲的就是“长善救失”。“勿用”,是指要保护人的先天成长因素。为此要防止缺点、不足的消极作用,不能任其发展。 有攸往”,就是通过救失,达到长善的目的。先要摸清学生心理状况;然后因势利导,采用正面引导的办法,改变缺点的位置,使缺点成为优点。“利建侯”,是说利于有老师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质是长善救失,至于传授知识则是第二位的。所以,教师重在“为人师表”,教师的素质必须高。起码别人认识不到的他能认识到,比如能认识到缺点往往是放错了位置的优点,才能通过救失而长善。以上就是屯卦从“育”的方面,提出的五个教育观。卦中六爻,围绕卦辞的观点,又作了具体阐述:

    一、育人必须从基础抓起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磐桓:石柱。磐为大石,桓为古代立在宫前的大柱,类似现在的“华表”。形容稳固、稳定,不能动。互艮为石,故称“磐桓”。)译文: 初九:要象立于土中的石柱一样稳固不动,利于居守固定,利于建立诸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译文: 《小象传》说:虽然要象石柱一样稳固不动,但生长的志向是正的。以高贵之位而能尊重卑贱者,大得民心。 解析:初九是屯卦之主,象征刚刚孕育。就象刚刚栽的树苗,必须稳定根基,否则难以成活。爻辞的“磐桓,利居贞,利建侯”,都是强调稳固根基,强基固本。本卦有两个阳爻,初九和九五,中间夹的是互卦坤(二、三、四爻)和互卦艮(三、四、五爻)。坤为地,象征种子在地下刚刚孕育。下卦震为动,且初九是阳爻好动。但处在孕育期,不能动。互卦艮为止,上卦坎为险,这些都表明初九不能动,动则有险。所以必须稳,必须定,才利于发育。意指育人必须从基础抓起。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特别重要。初爻到五爻,两阳夹三阴,表明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能从基础抓起,保证从根本上发育,“三阴”就会过去,困难总会被克服,前途肯定是光明的。所以《小象》说:“虽磐桓,志行正也。”。

    二、育人不能“喧宾夺主”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邅如:抖动样子。:指初九,阳为马。:排列。匪:非。字:怀孕。)译文:孕育的种子在土壤中颤抖,因为骑着马的队伍在上面践踏,不能用象倭寇一样逼婚。女子才是怀孕的主体,这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女子要么不能怀孕,要么十年之后才能怀孕。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反,同返。) 译文:《小象传》说:六二的困难,是因为在阳刚之上,受阳刚侵逼。“十年乃字”,是指违反常道。解析:六二爻辞十分难解,众说不一。其实,本爻是以比喻说明孕育者才是孕育的主体,男子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取而代之。暗示教育要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是说孕育的种子受到地面马队的干扰在颤抖。意指孕育者的正常孕育,外力只能呵护,顺应,不能干扰,就象不能用强盗手段逼人结婚一样。“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意思是,女子才是怀孕的主体,这是无法改变的。贞,是固定不变之义。不字,女子不能怀孕,用强硬手段无济于事。十年乃字,十为盈数,盈为满。是说只有顺应女子怀孕的要求,满足怀孕的条件,才是返回怀孕的常理,才能怀孕。所以《小象》说:“十年乃字,反常也”。六二乘刚,故曰乘马。说明初九和六二之间的关系没有摆正,初九没有把六二当作怀孕的主体,才使六二感到为难。故曰“六二之难,乘刚也”。本爻实际是阐明育人要以孩子为本,家长和老师不能把个人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三、育人不宜负面引导。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即鹿:两层含义:一是,即,接近;鹿:麓,山脚下。互艮为山。二是,追赶野鹿。即:追赶。舍:艮又为止,止则舍。虞人:掌管山林的人。几:细微变化的迹象。本处作动词,代明智。)译文: 六三:追赶野鹿接近山脚无虞人引导,只身进入山林中。君子如明智,不如放弃。继续前往,会有遗憾。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从:随行。禽,泛指禽兽。穷,无路可走。)译文:《小象传》说:“即鹿无虞”,是因为随从禽兽。君子之所以必须放弃,前往会有遗憾,是因为会走向绝路。解析:六三,阴居阳位,又居震动之极,有贸然前行之象。处于互艮之中,且前行就是坎险,但六三为猎物所引诱,在无虞人引路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只身进入山林中。所以爻辞劝曰:“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本爻以打猎需向导为喻,说明育人需要引导。但引导必须是正面引导。不能搞物质引诱之类的负面引导,这样会使孩子走到危险道路上去。六三是因为“从禽”,为禽所引诱,才“惟入于林中”,离危险越来越近。如不及早回头,则会走到绝路。坎险就是绝路。一些少年犯就属于这种情况。本爻说明,正面引导,对孩子的发育成长非常重要;负面引导,将会危害孩子一生。 

    四、育人根本在育心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译文:六四:骑着马排成队,为了求婚,前往吉祥,没有什么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译文:《小象传》说:为了追求而前往,是指前面就是光明。解析: 六四,还在互坤中,班如,一排排,坤之象,此处指根系发达,跃跃欲试,准备出土。震为马,六四在震上,故称“乘马”。六四已到坤上,表明即将出土,故“往吉”。自下而上为往,向上即是九五,阴阳相合,故称“求婚媾。”《小象》曰:“求而往,明也”,这个“明”,就是指九五之阳。爻辞中的“求”,是追求;“往”,是向上,意指育人就是要增强孩子的信心,始终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说明育人根本在育心,使孩子有一个健全的心态,就能“往吉,无不利”。正如狄更斯所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100种智慧都更有力量。人类的文明发展史证明,人类的一切财富与健康都来自心态。《小象》曰:“求而往,明也”,是指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要让孩子看到光明,学会光明思维。光明思维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指学习主体善于使自己始终沉浸在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氛围中,使大脑处于活跃开放、正向求索的信念状态,从而调动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并导向成功的思维方法。分为三级:初级者:能够看到世界存在光明和黑暗的两面,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   中级者:不仅看到世界上有光明和黑暗,而且还能看到黑暗向光明转化的可能。   高级者:直接能透过黑暗看到光明,能够积极促进黑暗向光明转化。这一理论尽管现在才形成,但最早提出的应是《易经》屯卦。

    第五,育人要循序渐进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贞:定。膏:指代贵重之物。)译文:九五:囤积他的膏脂。对小者肯定吉祥;对大者必定凶险。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译文: 《小象传》说:“屯其膏”,是指还未能施放光明。解析:孕育到了九五阶段,已出互坤,阴已变阳,象征苗已经出土,发育有了一定效果。阳为实,故称“屯其膏”。九五为二阴所夹,使光明不能施放,所以《小象》说“屯其膏,施未光也”。膏乃油脂,是人体发育必要之物,但不是多多亦善。适当少一些,能为人体吸收,利于发育,所以“小贞吉”;油脂过大,不能吸收, 囤积体内,则会造成肥胖症,所以“大贞凶”。这是通过健康饮食阐述发育的道理。其实育人也是如此。“屯其膏”,象征积累。比如知识的积累,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因此,知识的传授宜“小”不宜“大”,必须一点一滴地传授,使之能够消化,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那种不顾学生的“消化”能力,一味加重作业负担的做法;那种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搞所谓“课外辅导”的做法等等,至少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甚至会葬送孩子的肉体生命。学生为教育的弊端之“阴”所夹,难以自然发育成长,这就是“施未光”的含意。

    六,育教必须结合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班:此处作徘徊不前讲。)译文: 上六:骑着马儿不能向前,哭得血泪涟涟。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译文: 《小象传》说:“哭得血泪涟涟”,怎么能够长久呢?解析:上六乘刚,故称“乘马”;刚要出坎,因处卦极,前行无路,所以“班如”。既不能进,又不能退。在进退两难,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嚎啕大哭,“泣血涟如”。上六之所以如此表现,是因为他不懂得“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不知道这种穷途末路的状况是不可能长久的。正如《小象》所说:“泣血涟如,何可长也?”说明上六正在“出生”(出坎),进入蒙昧无知的童蒙期,因此,接下来必须对其进行启蒙。启蒙就是教。这是下一卦蒙卦要讲的内容。本爻意在指出:教随育而生,育须教配合,育和教必须紧密结合。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教育”一词。

    蒙卦卦象:上卦是艮,艮为山;下卦是坎,坎为水,称“山水蒙”。卦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要求启蒙儿童,而是儿童求教于我。第一次求问,可以告知。再三就是亵渎。亵渎,就不能告知。利于正。《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卦上卦艮为山,为止,下卦坎为险,所以说是“山下有险,险而止”。 刚中:指下卦九二阳爻。《易传》认为,易卦六爻,自下向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其中二、五分别为上下卦中位。)译文:《彖传》说:蒙昧,山下有危险,有危险不明白如何行,这就是蒙昧。“蒙亨”,是用启蒙之道使人明白如何适时把握中道而行。“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指心志能够相应。“初筮告”,是指九二阳刚坚守中道。“再三渎,渎则不告”,因为这是对教育的亵渎。以教养育正道,这是神圣的功业。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水即泉,所以是“山下出泉”。)[] 《小象传》说:山下涌出泉水,象征蒙昧变为开通,因此是蒙卦的意象。君子据此在行必果中培养道德。 解析:蒙卦的蒙,有蒙昧和启蒙双重含义。出生之后的幼童是愚昧无知的,所以本卦称那些象幼童一样幼稚愚昧的人为“童蒙”。正因为如童之蒙,才需要启蒙。启是开导的意思,启蒙就是通过开导,使人明白事理,去除蒙昧。开导就是教导。所以蒙卦主要是写“教”的。“蒙:亨”,《彖传》解释说:“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卦认为遇险而止,不知如何行,就是蒙昧。这时候要“以亨行时中也”,亨即通,通则明,明于行。意思是教是用以让人明白如何适时把握中道而行的。说白了,就是教要立足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而明白怎样做人。这是“蒙亨”含义,也是教的宗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不能求童蒙,要让童蒙来求我。我,指教师。这句话听起来好象教师怕承担责任。其实是在指出,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是一对矛盾,其中学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内因。教依赖学,没有学,谈不上教;学不主动,教不会成功。因此,教学要以学为重,这是教的原则之一。《论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童蒙求我”的典型的教学案例。现在的课堂教学,老师“包打天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不听就要“挨打”,这就不是以学为重,而是以教为重,严重违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是违反了自然规律。《彖传》对这句话解释说:“志应也”。意思是,坚持教以学为重的关键,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要相通,志趣要相应。比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将其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做到“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这是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教的原则之二。这个问题解决得好,知识的传授就容易得多。据了解,现在沟通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热门字眼。“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这是以卜筮作比,提出的一种基本教学方式:。筮,实质就是问,而且是怀着虔诚、庄重之心去问。学生能问,是主动求知的表现。有问必有应,这样才能做到“志应”。“学问”一词,就有学要靠问之义。为此才提倡“不耻下问”。你仔细观察儿童平时的学习,没有人有意识去教,主要靠他怀着好奇心去问。记得有人曾发表文章,呼吁中国教育改革要从“问”开始。可见,问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5000年前蒙卦能提出这样的教学方式,实是难能可贵。“再三渎,渎则不告”,同一问题,回答了两次,还在问,说明事情的性质变了。学习不再是以学生为主,而是以老师为主了,不是以学为重,而是以教为重了。所以“不告”。不告就是不能改变以学为重的教学原则,因为那样会使学生失去自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时应当怎么办呢?爻辞回答说“利贞”,意思是:利于在不利中要看到有利,正确加以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张扬先天成长因素,真正做到“蒙以养正”。卦辞从教的角度提出了总的教学宗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而爻辞则从学的角度,进一步阐明卦辞提出的观点,也体现了教学以学为重思想: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发:本义射箭,引申为开始。 用刑:执法。说,即脱,解脱。桎梏,刑具,吝:不吉,凶险。)译文:初六:一开始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象执法者教育犯人一样,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尊法守纪,摆脱刑具。利于以“法”,如果象以往(不懂法律)一样,没有标准,会有凶险。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教育的最先阶段要教育他们遵纪守法,要懂得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译文: 《小象传》说:“利用刑人”,是指用以正人的方法。解析:本卦六爻都是接受启蒙者,简称受蒙者,其中两个阳爻象征受蒙有效者,九二又兼有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刑,指的是法。法,从水,意思是象水一样公平,就是“法”。因此,法是衡量行为的水准、标准。“利用刑人”,就是利于以公正为标准做人。爻辞接着说,如果“用说桎梏”,即脱离公正标准,象以往一样没有标准,各行其是,就会“吝”。初爻就是“初筮告”,告诉的就是如何行才公正的问题。说明教学一开始就扣住了宗旨,立足于行,立足于如何做人。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克:治。)译文:九二:包住蒙昧,吉利。容纳阴柔,吉利。孩子能够治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刚指九二阳爻,柔指初六阴爻。)译文:《小象传》说:“子克家”,是阳刚和阴柔配合得当。解析:“包蒙”,是指阴被阳所包。九二是阳爻,其伏爻是阴爻,阴爻为蒙。现在是阴伏阳现,故曰“包蒙”。 纳妇”,妇指阴爻,阴为蒙昧者。纳妇,就是阴为阳所“纳”,说明明智已经代替蒙昧。“包蒙”、“纳妇”都指启蒙取得了一定效果,蒙昧渐渐退去。并且达到了“子克家”的目标。所以,爻辞连用两个“吉”给予充分肯定。下卦坎为次子,指中爻,因为中爻为坎卦卦主。初六启蒙后进入中位,中位为管理位,故称“子克家”。克,就是管理、治理的意思。“子克家,刚柔接也”,是指九二与初六相接,意思是要从两爻的连接上理解子克家的含义。表明初六经过启蒙,到了第二阶段,已经具备了治家的能力。看来“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教育的目标。齐家是初步目标,平天下是最高目标。有人认为,刚柔接是九二与六五相应,不对。六五是尊位,应代表更高目标,克家不是六五所代表的目标。说明克家之子就是指九二,刚柔接是初六和九二相接,不是六五和九二相接。为什么初六到了第二阶段,启蒙取得了明显成效?需要对初六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初六处在童蒙期,但其伏爻是阳爻,即天性来自乾。乾,健也,说明初六的天性是自强不息的。而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从另一角度可以把九二看作教师)刚柔相济,能“包”、能“纳”,即坚持以人性为本,注重保护孩子的天性,老师与学生志趣相应,所以教育能够取得成功,孩子很快具备了克家的能力。本爻是以孩子的成长说明在教育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即坚持教育“中道”。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取:通“娶”。 金夫:有钱的男人。见:现。躬:自身。) 译文:六三:不要娶那个女人。她见到有钱的男人,就没有了自我。没有什么好处。《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译文:《小象传》说:“勿用取女”,是指她的行为与中道相背。解析:女,同妇一样,指的是蒙昧者,这里指六三。六三阴居阳位,阴柔不正,隐含“再三渎,渎则不告”之意,故曰“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见,相对伏而言。坎的伏卦是离,离又可代乾,乾为金,故称“金夫”。如果坎伏离现,六三即会阴转阳,六三自身也就不存在了。故曰“不有躬”。这里是以女人见了有钱的男人就以身相随,失去自我为例,比喻在学习上不能让学生失去自我,否则,“无攸利”。也就是说,必须让孩子永远成为学习的主人。《小象》说:“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六三乘刚,刚指九二,代表正确的教与学之道。乘刚,是逆比,说明六三与正确的学习之道相违背。故曰“行不顺也”。如果把九二看作教师,行不顺也,则指师生关系不顺,志不相应。尽管主要责任在六三,但还需进一步沟通,尽量做到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六四:困蒙,吝 译文:六四:困于蒙昧,遗憾。《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译文: 《小象传》说:“困蒙之吝”因为他独自远离了实践。解析:六四,阴爻,是蒙昧者;向上是艮止,向下是坎险,进亦难,退亦难,故称“困蒙”。困蒙,就是困于蒙昧之中,未得到开化。原因在于“独远实也”。阳为实。从卦象看,六四距上九和九二两个阳爻最远,又不相应。故言“独远实也”。这句话的含意是:学,方知不足。不学,不知道自己糊涂;学了,什么都想搞清楚,但又搞不清楚,仍然糊涂。因此,心中感到遗憾。鲁迅先生说的“人生识字糊涂始”,就含此意。原因在于教育脱离实践,困在了书本中,困在了理论中,违背了学习要立足于行,立足于实践的宗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求索。

    六五:童蒙,吉 译文: 六五:以“童蒙”自居,吉祥。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巽:谦逊。)译文:《小象传》说:“童蒙之吉”,因为他温顺而又谦逊。解析:六五在尊位仍以童蒙自居,正如毛泽东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所以吉祥。这里不仅指学生要谦虚好学,而且作为教师,作为领导,更应以童蒙自居,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象传》说:“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六五处互卦坤上,坤为顺,上承阳刚上九,下应阳刚九二,乃顺之象。六五的伏爻是阳,从六五伏爻看,上卦为巽,故言“巽”。表明六五有“巽”的一面。巽即逊。这是根据卦象解释六五爻辞。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击:攻破。寇:指代坏人坏事。)译文: 上九:击破了蒙昧,不仅不会做坏人坏事,而且还能抵制坏人坏事。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译文: 《小象传》说:“利用御寇”,是指上下关系和顺。解析:初爻为发出,上九为击破。初与上的爻辞都是呼应的。这里表明启蒙到了上九,蒙昧已被击破。因此,“不利为寇,利御寇。”坎为寇,与上九不应,故言“不利为寇”;艮为止,故言“利御寇”。这里之所以用“寇”字,是说通过教育,已经达到“平天下”的目标。“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互卦坤为顺,顺即从,有率众之象,表明上九“御寇”得到众人响应,是平天下的象征。上九,实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通过教育,使孩子成了“平天下”之材。说明在教育中,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必须有为国家、为天下百姓培养有用人才的目标。综合两卦,屯卦写育,蒙卦写教,这部中国教育的开山之作,包含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很值得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