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5:39

古籍常识

 

版本

版本 书院本  书棚本   家刻本 坊刻本 官刻本

 

装帧

简策 卷轴 经折装 旋风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版本

版本一词出现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约为宋代初期。宋人所写书中时见“版本”两字。如南宋文学家中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说:“版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版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遂不可正,甚可惜也。”当时所说的“版本”是与“写本”相对而言的,指的是经雕版印刷而成的书,而不是后来“版本学”中“版本”两字的含义。

随着雕版印书的发展,各种不同版本的书也多了起来。不同版本的书,在内容、装帧、质量等方面也往往有许多的不同。如:刻印年代不同、刻印地点不同、刻印者不同等。为了搞清各种不同版本书的真伪优劣,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必要对书的版本进行研究。这样便出现了版本学这一专门的学问。

随着版三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发展,其研究范围也有所扩大,而不再局限于对雕版印刷之书版本的研究。请如手抄本、拓本、石印本、影印本、活字本、手稿本等,后来也都成了版本学研究的对象了。

 

书院本

书院本是各地书院刻印书籍的版本。由于书院有官办、私办之分,故书院本亦有官刻、家刻之别。

书院起源于唐代后期,至宋代则大兴。北宋时,各地书院有数十所,其中著名者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称为四大书院。南宋时,书院达100余所,元朝时书院更进一步发展。明初由于朝廷的限制,书院一度消沉,并多次被禁毁。至嘉靖、万历的间又有较大发展。清初也曾受到朝廷限制,但康熙、雍正朝时,由于朝廷的提倡,又有恢复和发展。书买空卖空是高级教育机构,历代许多著名学者或创建、或主持书院,于书院讲学、传播各种学说,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人才。书院也是藏书和出版机构,书院刻书在版本选择、校勘、雕版、印装等方面,均为上乘,故书院本是较好的版本。

 

书棚本

浙本中的书棚本,就是杭州刻书业中以镌刻精良而著名的设在棚北的几家书铺所刊刻的书,其中以临安陈起开设的陈氏经籍铺最为著名。该书铺设于棚北大街睦亲坊。陈氏书铺所刻书卷末刻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铺印”等版记,世称为书棚本。

 

家刻本

家刻本是私人所刻的书,也称家塾本、书塾本。私家刻书是宋以来雕版印书的一个很重要部分。在校勘、刻印上比较注重质量,版本有较大价值。

 

坊刻本

坊刻本即书坊、书铺刻印的版本。宋以后刊刻图书进行销售的刻书粘大为发展,书坊刻书遍及大江南并。北宋时,京都汴梁是全国刻书业中心。浙江、四川、福建、江西等地刻书业很发达。浙江刻书业主要在临安、绍兴、吴兴、宁波等地;四川主要在成都、眉山等地;福建主要在建宁府的建安、建阳两县;江西主要在吉安、抚州等地。金代刻书中心在平阳,元代、明代时期,南京、北京等地刻书业兴起。坊刻本中著名的有浙本、书棚本、婺州本、台州本、闽本、建本、蜀本等各种版本。

 

官刻本

官刻本,即官府刻印的版本。由于各级官府都刻书,因此,官刻本的名目很多,大致可分为:

一、监本。是历代国子监刻印的版本。国子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构,也是最高学府。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宰相冯道、李愚奏请雕版刊行“九经”,由国子监校刻,故后世称之为“监本九经”,这是官刻本的开始,也是监本的开始。以后历代国子监也都刻印了许多书籍。这些书籍统称之为监本。明朝在南北两京都设立了国子监,故其所刻之书分别称为“南监本”、“北监本”。

二、藩刻本。明代分封各地藩王刻印的版本。明代277年中,先后分封皇诸子为王,其中50人受封为藩王。有不少藩王重视刻书籍,并多以明洪弄时起皇帝所赐宋元善本为底本刻印,版本质量较高。

三、经厂本。明代司礼监所设汉经厂(印经史子集)、番经厂(印佛经)、道经厂(印道藏)刻印的版本。由于经厂本校勘不精,讹误较多,故版本价值不高。

四、殿本。清武英殿刻印的版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敕于武英殿高设修书处,开始刊刻书籍,所刊书籍称为殿本,或武英殿本。

五、内府本。明清两代宫廷内部刻印的版本。在校勘、刻印方面均较精细。

六、局本。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各省官书局刻印的版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政府为加强思想统治,各地纷纷成立官书局,刊刻并销售图书。

 

简策

古人在龟甲、青铜器、石头上刻写文字,我们称之为原始的“书”,因为它们毕竟不是正式的书,应用和传播的范围也不广。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人发现竹木也可以利用来作为书写的材料,于是,简策版牍就出现了。这是我国最早的正式的书。用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的叫做“竹简”;用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的叫做“木简”;在竹简、木简上写了字的书叫“简书”。用木板板片作为书写材料的叫做“版”,在木板上写了字的书叫做“版牍”。写了字的竹木用绳编连在一起,叫“简策”(策与册相通)。简策版牍形式的书在我国通行了约170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们作为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为传播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卷轴

在纸发明以后,开始有纸写本。一部书写好后,将每张纸粘挡成一长条,在第一张纸前粘上一张较坚厚的白纸,或粘上绫、绢一类的丝织品,称为“包头”,起到保护书的作用。在最后一张空白纸上粘挡一根木棍,一般都上漆,是为轴。这就是东汉、魏晋、南北朝埋藏纸写书装帧的主要形式--卷轴形式。

 

经折装

经折装也称为“折子装”,这种装帧形式首先是比佛经开始的。卷轴形式的书,展开后如不用镇纸压住,会自行回卷。经书也是如此。和尚诵经时,打开的经卷必须压住,随诵随展随压,很不方便。于是在佛教界便首先出现了经折装这种形式。经折装就是将长条的纸,按照一定的宽度(或行数)一正一反地连续折叠,再在最前和最后一页各裱粘上一张厚纸作为护封而成。这种装帧形式比卷轴装简单,方便,它打破了数千年来的卷子形式,是以后向册叶装转变的重要一步。

 

旋风装

关于旋风装的具体形式,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旋风装就是在原来经折装的基础上,略加改变面成的。即以与书的厚度、长度和宽度相适应的一整张纸,一半粘在经折装书的第一页上面,另一半从收的右边包过书背,粘在最后一面的背面。这种装帧方法的改变,是由于经折装的书在经常翻阅中,折痕处容易磨损而开散,用这一整张纸包上,可以起到一些保护作用。如将书打开,折叠的页子如遇上一阵风,就会像旋风似地展开,故名“旋风装”;另一种认为,在一张比书页略宽的长条厚纸上,将写好的每一页逐页贴上,这就是旋风装。贴的方法是:第一张书页单面书写,全张粘贴在长条纸的右端,其余书页两面书写,在每一张书页的右边没有字的地方刷上胶,粘在前面一张书页左边没有字的地方。这样,一张挨一张地逐张粘贴,就像龙鳞一鳞压着一鳞似的,一张书页压着一张书页地排列。这样粘贴的书页可以两面翻看。收藏时,从首向尾、也就是从右向左卷起,外表仍像卷轴,但在长试上大大缩短了,悉阅也较方便。在展开时,书页受空气的震动,会如旋风似地翻动,故名旋风装,也叫龙鳞装。

 

蝴蝶装

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已经发展到了高峰,是雕版印刷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装帧形式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册叶装即在此时出现。了初出现的册叶装形式是蝴蝶装。雕版印刷是一叶一版,单面印刷,书叶正面有字,反面空白。雕版时,版面有一定的规格,版面中间有较窄的一行,称为版心,也称版口。蝴蝶装的折页方法是反折,即以版式心为中线,字对字地对折,有字的一面在里,列字的一面在外。再将每张书叶的中折处作为书脊,刷浆粘齐,而后用整张纸从书脊至书的上下两面凶上,在书脊处刷浆粘住,将书的上、下、左三边剪切齐,这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因其打开时书页似蝴蝶的两面三刀翼向两边张开,版心像蝴蝶的身躯,故名蝴蝶装。

 

包背装

到了南宋时期,又出现了包背装这一装帧形式的书。包背装和蝴蝶装最大的不同点,是一反蝴蝶装的书叶以文字在内对折的反折方法,而是以无字一面在内、有字一面在外进行对折的反折方法。装订的方法也和蝴蝶装的不同,蝴蝶装是在中折处作为书脊刷浆粘连,包背装则相反,将中折处作为书的外口戳齐,右边的里口作为书脊。不用刷浆粘页的方法,而在右边打眼,用纸捻穿订住。在书脊处剪切齐后,在书脊上刷浆,再用整张封面纸从书脊到书的上下两面包上,封面于书脊处粘住,将书的天头、地脚处剪切齐,这就是包背装。

 

线装

线装书的折页方法和包背装相同,主要不同处在封面和订书方法上。线装书的封面不是用一整张纸包上,而是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不包书脊。线装书的订书方法,是将书的外口戳齐,书脊剪切齐后,在书脊处边上打眼订线。自明清时期一直到现在,线装书都是采取四眼穿线装订的方法。有的采用包角的方法,使线装书既显得庄重大方,又很坚固,不易开散。有些线装书还加上书套,将线装书装在书大部分,既保护了线装书,又啬了装帧美。

 

古籍之最

古籍之最

1 最早的类书——皇览

2 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3 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4 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5 最早的政书——政典

6 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

7 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

8 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

9 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0 最早有内容提要的书目——别录

11 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12 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

13 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中经新簿

14 第一部正式作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隋书·经籍志

15 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郡斋读书志

16 现存最早著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

17 现存第一部详记版本的书目——读书敏求记

18 最早的丛书目录——汇刻书目

19 最早的专录佛教译经的书目——汉录

20 现存最早的佛经书目——出三藏记集

21 现存最翔实的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

22 第一部道经总目录——灵宝经目

23 现在最大的一部经籍目录——经义考

24 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医藏目录

25 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史籍考

26 最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27 最早的书后索引——本草万方针线

28 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29 第一部有体系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明儒学案

30 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31 现存最早的佛学论文集——弘明集

32 第一部刻印的佛经总集——开宝藏

33 现存最早的道教总集——太平经

34 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正统道藏

35 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

36 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

37 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38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39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40 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41 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42 第一部历史学评论专著——史通

43 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畴人传

44 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

45 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集古录

46 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专书——考古图

47 现存最早集古器物大成的专书——宣和博古图

48 现存最早钱币学专著——泉志

49 最早的地理专著——禹贡

50 第一部河道水系专著——水经

51 第一部潮汐学史专著——海潮辑说

52 现存最早的完整古地方志——华阳国志

53 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方志专书——元和郡县志

54 最早的地名辞典——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55 现存最早的纸写书——(晋抄)三国志

56 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书——(唐刻)金刚经

57 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唐刻)陀罗尼经咒

58 现存最早的雕版历书——(唐乾符四年)历书

59 现存最早泥活字印书——泥版试印初编

60 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

61 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宋诸臣奏议

62 现存最早的套印绘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

63 现存最早的有文字的套印本——(元资福寺刻)金刚经注解

64 第一部论述图书馆活动的专著——藏书纪要

65 现存最早的写本围棋著作——棋经

66 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著作——忘忧清乐集

67 现存最早的象棋谱专书——梦入神机

68 最早的字书——史籀

69 第一部辑录甲骨文字的专书——铁云藏龟

70 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书——契文举要

71 第一部词典——尔雅

72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73 最早的韵书——声类

74 现存最早的韵书——切韵

75 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

76 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

77 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

78 现存最早的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79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0 现存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

81 现存最早且最大的古代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82 现存最早刊刻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

83 第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84 最早的小说丛书——古今说海

85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86 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单篇——典论论文

87 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

 

谥号

谥  号

逸周书

谥法解: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皇、帝、王、公、侯    文    元    成    孝    定    明    武    忠    贞

思    威    哀    刚    桓    恭    庄(壮)    惠    景

 

皇、帝、王、公、侯

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秦之前,古有三皇者,曰天皇、地皇、泰皇,一说燧人、伏羲、神农;有五帝者,曰白、青、黄、赤、黑【注:黑帝乃汉高帝所立,见史记封禅书】,一说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始皇兼采皇、帝二字,自号皇帝。后历朝天子之谥,皆配以皇帝号;亦有加谥皇帝者【注:权既称尊号,谥坚曰武烈皇帝。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

仁义所往曰王

秦之前,天子之谥皆配王号【注:战国后,诸侯僭王爵,故谥配王。】。汉复谥法后,以王爵而薨者,谥配王号;亦有追谥王者【注:黄初五年,追赠谥冲曰邓哀侯,又追加号为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立志及义曰公

秦之前,诸侯之谥皆配公号。汉复谥法后,以公爵而薨者,谥配公号;亦有加谥公者【注:郿戴公子整,奉从叔父郎中绍后。建安二十二年,封郿侯。二十三年薨,无子。黄初二年追进爵,谥曰戴公。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执应八方曰侯

汉以封列侯以上者,谥配侯号;未封列侯者,不得谥。亦有追谥侯者【注: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

曹丕:观‘初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者,知帝重贤;见‘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槥椟殡敛,送致其家,官为设祭。’、‘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食廪以振之。’、‘鳏寡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赐谷。’、‘以冀州饥,遣使者开仓廪振之。’、‘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者,知帝愍爱;察‘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者,知帝好学博闻。有此数者,取“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愍民惠礼”谥曰文皇帝。

张昭:‘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群书。’(吴书七?张昭传)。以“道德博闻”谥曰文侯。然观‘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容貌衿严,有威风,举邦惮之’,复参以陈寿评‘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者,或当以“布义行刚”、“耆义大虑”谥曰景侯为宜。

 

中兴元功曰元  能思辩众曰元  茂德丕绩曰元  始建国都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  主义行德曰元

曹奂:‘陈留王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于晋,比之山阳,班宠有加焉’(魏书四?三少帝纪)。‘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崩,谥曰元皇帝’(魏世谱)。盖晋以奂有禅让之美,民悦其义,故取“行义说民”谥曰元皇帝。

曹真:‘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帝追思真功,诏曰:“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也。”’(魏书九?曹真传)。故取“主义行德”谥曰元侯。

傅嘏:‘傅嘏用才达显’(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评);‘傅嘏识量明辈,寔当时高流’(三国志注?斐松之)。以嘏有论人才性同异之能,故取“能思辩众”谥曰元侯。

高柔:柔居陈留,知张邈必背曹操;为丞相仓曹属,料韩遂、马超必反;为法曹掾,识卢洪、赵达等必擅作威福;为廷尉,发焦子文之奸。论人必中,故取“能思辩众”谥曰元侯。

 

 

安民立政曰成

钟繇:观三国志所载:‘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自天子东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魏书十三?钟繇传),有安民立政之实,故谥曰成侯。又魏略云:‘有司议谥,以为繇昔为廷尉,辨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由于(定国)、张(释之)之在汉也。诏曰:“太傅功高德茂,位为师保,论行赐谥,常先依此,兼叙廷尉于、张之德耳。”乃策谥曰成侯。’【注:于定国,字曼倩,东海人。西汉宣帝时为廷尉,哀衿鳏寡,罪疑从轻,后代黄霸为丞相。张释之,单字季,堵阳人。西汉文帝时为廷尉,司马迁称之守法不阿意,可着廊庙。后人有:‘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之语。】

王朗:‘策以(朗)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着。’、‘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文帝即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上疏劝育民省刑。’(魏书十三?王朗传)。明帝营修宫室,朗亦上疏以谏。事多类此,故取“安民立政”谥曰成侯。

任峻:‘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遗孤,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任峻始兴义兵,以归太祖,辟土殖谷,仓庾盈溢,庸绩致矣。’(魏书十六?任峻传)。以峻恤灾民,辟土地,兴农事,致使府库充盈,民赖以安,故取“安民立政”谥曰成侯。

卢毓:以‘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知民所以安;以‘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以为法宜一正,不宜有两端,使奸吏得容情。’知政所以立。故谥曰成侯。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崔林:以‘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又见孟康称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魏书二十四?崔林传)。事类此,故以‘秉德不回’谥曰孝侯,宜也。【注:回者,违也】

 

大虑静民曰定  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张绣:绣初降曹操,后叛之,又复降。以依违之态而得谥曰定侯,惑也。若参以绣于二降后,能思前愆,于官渡之役力战有功,必欲加以美谥,或以‘彰义揜过曰坚’、‘追补前过曰刚’谥曰坚侯或刚侯为宜。【注:彰义揜过者,明义以盖前过也。】

董昭:以昭修古建封五等之议,复以上疏陈末流之弊之说,颇符‘安民法古’之意,故谥曰定侯。

杜袭:‘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袭自知恩结于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魏书二十三?杜袭传)。事若此,知袭安民之功;又以‘同郡繁钦数见奇于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乃见其虑。故以‘安民大虑’谥曰定侯。

 

照临四方曰明  思虑果远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曹睿:‘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魏书三?明帝纪评);‘孙盛曰:“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魏书)。取之‘思虑果远’、‘谮诉不行’谥曰明皇帝。【注:思虑果远者,有为政自任多,近于独专之隐意。】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曹操:‘太祖运筹演算,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魏书一?武帝纪评)。以操纵横寰宇,一匡中原,翦平祸乱之功,取‘刚强直理’、‘克定祸乱’谥曰武皇帝。【注:刚强直理者,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危身奉上曰忠

夏侯惇、曹仁:二人皆以勇略称,随操日久,虽多险难,终身不悖,又攀以宗族之亲,特见爱重。魏臣得美谥忠侯者,唯此二人。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   不隐无屈曰贞  直道不桡曰贞

郭嘉:操表献帝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魏书十四?郭嘉传)。盖操擒吕布、破袁绍、斩袁谭、荡乌丸、枭袁尚,皆由嘉谋。故取‘大虑克就’谥曰贞侯。

恒阶:初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刘表举州应绍,而阶劝长沙太守张羡应操拒表,后绍果败;关羽围樊城,徐晃救之不解,曹公欲亲征,因阶以樊城之围必解之论,乃止,后羽果退。陈寿赞之曰‘识睹成败,才周当世’(魏书二十二?恒阶传评)。取‘大虑克就’谥曰贞侯。

陈矫:‘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俱官备礼,一日皆办。’(魏书二十二?陈矫传)。乃知‘大虑克就’;‘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魏书二十二?陈矫传)。乃知‘不隐无屈’。以‘大虑克就’、‘不隐无屈’,故谥曰贞侯,宜也。

徐宣:‘宣曰:“七十有县车之礼,今已六十八,可以去矣。”乃固辞疾逊位,帝终不许。青龙四年薨,遗令布衣疏巾,敛以时服。诏曰:“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魏书二十二?徐宣传)。事若此,乃知宣‘清白守节’得谥曰贞侯。

常林:‘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叙,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踖而退。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魏书二十三?常林传)。又魏略有云:‘林少单食,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林性既清白,当官又严。’。以林‘清白守节’‘直道不桡’谥曰贞侯。

裴潜:魏书二?裴潜传云:‘正始五年薨,追赠太常。.....遗令俭葬,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余一无所设。’。又魏略:‘每之官,不将妻子。妻子贫乏,织藜茈以自供。.....又以父在京师,出入薄辇车;群弟之田庐,常步行,家人大小或并日而食。’。以潜‘清白守节’谥曰贞侯。

郭淮:‘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恩威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魏书二十六?郭淮传)。以‘大虑克就’谥曰贞侯。然余以为,以淮决策行陈,临变不乱,降虏安民之功,取‘胜敌志强’曰庄(壮)、‘有功安民’曰烈,谥曰庄(壮)侯或烈侯为当。

胡质:‘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魏书二十七?胡质传)。以直素行清正,取‘清白守节’谥曰贞侯。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曹植:‘景初中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又魏略云‘初植未到关,自念有过,宜当谢帝。’。植以文才见宠,然肆行放迹,终成嫌隙,淹流外籓,祸由自取,虽悔何及?乃以王爵终,尚取‘追悔前过’得谥曰思王,未加恶谥,厚矣。

刘禅:‘公恢崇德度,身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信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蜀书三?后主传)。后主降于魏,而终于晋,而复得以‘追悔前过’谥思公,盖以魏虽曹氏,政由司马,降魏即降晋也。

 

猛以刚果曰威   猛以强果曰威   强义信正曰威

曹彰:‘少善射御,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诏曰:“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以‘猛以刚果’、‘猛以强果’谥曰威王。

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袁谭出战,士卒多死。太祖欲缓之,纯曰:“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且县师深入,难以持久。彼胜而骄,我败而惧,以惧敌骄,必可克也。”太祖善其言,遂急攻之,谭败。’、‘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蹋顿。’(魏书八?诸夏侯曹传)。以‘猛以刚果’、‘猛以强果’谥曰威侯。

郭修:‘诏曰:“.....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也。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魏书三?三少帝纪)。以郭修身为执虏,犹不忘国,刺蜀相费祎于广坐之中,取‘强义信正’追谥曰威侯。呜呼,臣二国而复行刺,豫让耻而不作,而修为之。豫让虽败,所行者正;郭修虽成,所行者诈,魏主乃以诈者为忠,则孟达亦可为忠乎?

乐进:‘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魏书十七?乐进传)。以进骁勇之功,多至不可论数,取‘猛以刚果’、‘猛以强果’谥曰威侯。

臧霸:‘.....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东州扰攘,霸等执义争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魏书十八?臧霸传)。‘猛以刚果’谥曰威侯。

马超:‘.....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翼)德并驱争先。”’(蜀书六?关羽传)、‘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蜀书六?马超传)。马超以勇力称,取‘猛以强果’谥曰威侯。

 

蚤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办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又魏略:‘文帝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盖冲宽仁恭厚,不幸早夭,取‘恭仁短折’追谥曰哀王。

 

强义果敢曰刚    追补前过曰刚

苏则:‘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苏则威以平乱,既政事之良,又矫矫刚直,风烈足称。’(魏书十六?苏则传)。以苏则刚直不阿,取‘强义果敢’谥曰刚侯。

张辽:以张辽勇烈,长于行陈,有大功于魏,吴人举邦惮之,谥不曰壮而取刚。或以辽尝随吕布数窘曹操,谥刚者,有‘追补前过’之寓欤?

李通:‘通妻伯父犯法,.....,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魏书十八?李通传)。以通秉义不贰,决断刚直,取‘强义果敢’谥曰刚侯。

黄忠:观‘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蜀书六?黄忠传),忠以勇见称,谥曰刚侯者,除取‘强义果敢’,或因忠尝逆刘备于长沙,有‘追补前过’之隐喻。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

张飞:张飞久随刘备,常为爪牙,征战无数,有‘辟土兼国’之功;严颜身为执虏,以壮色骄飞,飞不以为杵,复礼以宾客,‘辟土服远’又何远哉!。故取‘辟土服远’、‘辟土兼国’谥曰桓侯。

孙策:策以数千之兵,荡定东南,威震三江,大开孙吴基业,复知贤能用,养尊纳士,远近傧服,百姓归心,取‘辟土服远’、‘克敬动民’、‘辟土兼国’谥曰桓王。

 

尊贤贵义曰恭   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爱民长弟曰恭   执礼御宾曰恭   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

曹洪:见‘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知洪所以‘敬事供上’谥曰恭侯。然洪乃一武人,‘恭’者常谥文不谥武,洪竟得之,何也?复观‘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就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今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涕泣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洪得赦,乃上书以谢,无乃‘既过能改’之叹乎?

韩暨:‘时新都洛阳,制度未备,而宗庙主祏皆在邺郡。暨奏请迎邺四庙神主,建立洛阳庙,四时蒸尝,亲奉粢盛。崇明正礼,废去淫祀,多所匡正。’(魏书二十四?韩暨传)。以暨迎四庙神主至洛阳,有‘敬事供上’之劳,以崇明正礼有‘执事坚固’之功,谥曰恭侯。

蒋琬:‘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蜀书十四?蒋琬传)。取‘执事坚固’,谥曰恭侯。

 

庄(壮)

兵甲亟作曰庄  睿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  武而不遂曰庄

曹休:以休督军杨州,破吴将于历阳、烧吴营于芜湖、击吕范于洞浦、斩审德于皖城。取‘胜敌志强’谥曰壮侯。然休受周鲂之欺,败于石亭,恚愤而终,亦有‘武而不遂’之叹。

张郃:见‘郃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魏书十七?张郃传),魏略:‘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又‘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书十七?张郃传)。乃取‘睿圉克服’、‘胜敌志强’、‘死于原野’谥曰壮侯。【注:死于原野者,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徐晃:晃久为将,灭吕布、破袁绍、逆周瑜、荡马超、降张鲁、走关羽、击诸葛瑾,每战必与,功多至不可胜数。取‘胜敌志强’、‘屡征杀伐’谥曰壮侯。

文聘:‘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州。文帝践祚....与夏侯尚围江陵,使聘别屯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御贼有功。...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余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魏书十八?文聘传)。取‘兵甲亟作’、‘睿圉克服’、‘胜敌志强’谥曰壮侯。

许褚:‘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魏书十八?许褚传)。取‘胜敌志强’谥曰壮侯。然余意以为,褚折冲左右而不任方面,盖以勇力多于将略,而武臣之谥,‘威’不及‘壮’,‘壮’不如‘武’,当谥以威侯为当。

庞德:‘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魏书十八?庞德传)。取‘死于原野’、‘武而不遂’谥曰壮侯。

 

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钟毓:观毓所行,得谥曰惠侯,吾不知其所以然。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