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观一本书·三个段子·一首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5:54
上海书店出版的这套海上文库,断断续续读了不少。小开本精装,虽然封面设计未必尽如人意,但是拿在手上份量、大小都合适,用来醒神、助眠、消磨时光,都是好的。“手倦抛书午梦长”,这就是可以用来抛的书啊。美国小说家Joyce Carol Oates把散文粗分为三类,第一类“诲人不倦”(instruct),故属于opinion essays;第二类睹物思人,好往事追忆,可称印象派。第三类以“传递资讯与知识”(impar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为旨趣,或可名之为“务实派”。高谈阔论的第一类,我嫌它聒噪,风姿绰约的第二类,我嫌它扭捏,所以还是最后一类好,看得进的就记住了,有段子就笑了,睡着了就抛开了,开卷有益而了无负担。这也是我喜欢这套书的原因吧。
  
  刘绍铭先生的这本《浑家•拙荆•夫人》,收了他多年来为香港天地图书编辑的各家散文与小说系列而写的导言。涉及林行止、白先勇、黄永玉、夏志清、梁实秋、施蛰存、乔志高、王德威、余光中、李欧梵、张大春等名家,既有赏析品鉴的成分,却也没有像学院派论文般正襟危坐,杂花生树,里面的逸闻掌故信手拈来而浑然成趣,好看。
  
  黄永玉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见齐白石。白石老人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分别取出一碟月饼和一碟带壳的花生。在路上,李可染已经关照过,老人捧出来的这两样东西万万碰不得。黄永玉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觉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这两碟子久被妖魔化了的吃食,偏他理解了其中的礼数意义,黄永玉先生是个厚道人。
  
  乔志高原名高克毅,洋名George Kao。他自大学时代开始就是名副其实的双语作家,我昔日喜欢他翻译的《天使,望故乡》,刘绍铭先生介绍说乔的小品文灵巧幽默,可惜过去没看过。乔志高散文里记载过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哲学大楼学生合作社的一条告示:In God we trust, all others pay cash。笑翻。
  
  余光中是冷面笑匠,精于the art of irrelevancy,滑稽突梯,一点正经没有。他写《戏孔三题》,说孔老夫子、杜甫和韩愈分别收到“世界汉学国际研讨会”的请柬,需要印制中英文对照名片。Confucius是“孔夫子”的拉丁化尊称,不合印在名片上自吹自擂,幸好孔子字仲尼,因此翻为Johnny Kong。杜甫字子美,译为Jimmy Tu。韩愈号昌黎,因此叫Charlie Han。这个段子我见过多次,不想是余光中的版权。说起来余光中先生译的披头四,刘绍铭先生赞赏不已,全文照录如下:
  
  《当我到六十四岁》
  
  当我老了,头发掉了,
  好多好多年以后
  你还会送我一张华伦丁,
  生日卡片,酒一瓶?
  三点差一刻要是还没回
  你可把门锁好?
  你还会需要我吗?
  还会喂饱我,
  当我到六十四岁?
  那时连你也老了,
  只要你肯开金口,
  我就愿跟你厮守。
  我可以帮忙,修保险丝,
  当你的灯不亮时。
  
  你可以在炉边织毛衣,
  星期天早上去兜风。
  整整花园,除除杂草,
  我不会有更多的要求。
  你还会需要我吗,
  还会喂饱我吗,
  当我到六十四岁?
  每年夏天我们会租间小屋,
  在威特岛上,只要不太贵。
  我们会省吃俭用,
  看孙儿爬到你怀中,
  小薇、小丑和小呆。
  寄一张明信片,写一句话,
  告诉我有什么感想,
  把心里的话说个清楚,
  签上名字,别再耽误。
  就答应我了吧!填个表,
  永永远远做我的宝贝。
  你还会需要我吗,
  还会喂饱我吗,
  当我到六十四岁?
  
  
  言而总之,笑了三回,心里软了一下,我觉得把这么多小彩蛋藏在字里行间的刘绍铭先生,一定是很可爱的。哈。

 

      《浑家·拙荆·夫人》,刘绍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