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高考状元职业大调查:基本不是顶尖人才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9:27

30年高考状元职业大调查:基本不是顶尖人才-1

2010-07-02 20:21  转载文章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背景资料: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77-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2年来,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日益明显,理科状元阵地男性尚能坚守,文科状元阵地已是女性天下;北大和清华是高考状元就读“首选”,经济管理专业成状元“最爱”;早期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现今高考状元“曝光率”偏高;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公众心里,高考状元毕业后应该能“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职场状元”。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蔡言厚教授指出,分析显示,部分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多随大流奔热门、少立志长远,结果很多高考状元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这应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自身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选最流行最热门的专业,只选最好最适合的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引导、注重培养、给足支持、鼓励拔尖、追求卓越、实现创新。

1977-1998我国部分优秀高考状元职业状况

时间

姓名

就读大学

 职业现状 1977 董运庭 西南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1977 郭方 北京大学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1977 胡小钉 北京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1977 黄宗瑜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77 李沛然 东北师范大学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77 刘学红 北京大学 中青在线总经理 1977 宋安澜 清华大学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1977 童星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1977 韦坚 中国科技大学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 1977 余乃明 华南师范大学 中学教师,现退休 1977 袁均英 复旦大学 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1977 袁启鸿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1978 高贤均 北京大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当代》主编,现去世 1978 韦成枢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1978 萧柏春 南京大学 美国长岛大学教授 1979 陈通文 清华大学 IEEE Fellow,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1979 霍永忠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1979 蒋国兵 清华大学 美加两国双料博士依移居加拿大 ,现去世 1979 宋新宇 北京大学 易中创业董事长 openBC中国 区总经理 1979 吴滢 中国科技大学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79 周南平 西安交通大学 美国遗赛国际公司创始人 1980 蔡申瓯 北京大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1980 邓勋明 中国科技大学 美国Toledo大学教授 1980 马晓光 北京大学 国台办某局副局长 1980 戚学勇 北京大学 山东省外经贸厅某处处长 1980 吴欣 中国科技大学 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 1980 许仁 北京大学 美国尤他州立大学教授 1980 于彦智 北京大学 北京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