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补充:感恩的黑哨就别吹了(南方周末 2008-4-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54:23
感恩的黑哨就别吹了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04月03日 来源: 南方周末
□令狐补充
球场上的黑哨,哨声再嘹亮,也突不破球迷的嘘声,相当可笑。但更可笑的,是在生活的竞技场上,某些优越感超强的运动员,一旦没讨到便宜,就忍不住要生猛地卖乖,陡然掏出自备的哨子,冒充裁判,吹一曲对手犯规的黑哨。区别是,黑哨怎么黑,也拿过裁判的资格。
如果你不觉得好笑,那就对了,于我心有戚戚焉。这笑话确实让人笑不出来,而是该浩叹世道浇漓,人心不古。近日央视某编导因44个位卑名微的嘉宾不肯配合,就网上发文指责他们不懂感恩。这44位乘大巴回家过年的人,春运雪灾中被困在京珠高速路上,饥寒交迫之际,得到一位叫刘吉桂的农民的无私援助。灾后某地方卫视在元宵晚会上直播了灾民和救助者相聚的感人情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为了弘扬“小人物的大精神”,央视某栏目虽然没有第一个吃到螃蟹,却敢于嚼别人嚼过的馍,勇气可嘉。只是,比起财大气粗来,算不了什么。瞧编导写的:“对于44个人中每一个愿意来现场的,栏目均表示报销来回的车费及在北京的交通食宿费用。尤其对那两位重点邀请对象,我们甚至提出希望报销他们往来的机票以节约他们的时间。但结果依然,因此我们无语。”
奇怪啊,既然“无语”,话还这么多?而且吹响了感恩的黑哨——非得上了自己的栏目才算感恩?那究竟是感刘大哥的恩呢,还是电视台的恩?发自肺腑的感激在地方电视台含金量就不够,非得到你那里梅开二度?44位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人,你一声号令就得整齐划一地进京?包了路费食宿就能弥补给国家建设和个人收入带来的损失?再说了,时间这么急,他们得在京逗留几天?如果三天以上,来得及办暂住证么?
为了避免堕落成十万个为什么,我得住嘴了。但还有一个疑问和一个建议,必须说出来。倘若有人真去参加节目了,我对他们的日程就忍不住好奇:电视台会不会带他们到运输部门和气象部门登门感恩?建议也很简单,如果编导真有平等待人之心,就该用同样条件,先把慈善家比尔·盖茨召来,问问他那些窝在非洲不肯来演播厅的人懂不懂感恩,再吹哨判决不迟。“谦卑”、“感恩”是近来的热词。但数千年以降,“谦卑”和“感恩”从来都是由下对上:全县子民要谦卑地对父母官感恩戴德,满朝文武得屈膝跪谢皇帝老儿隆恩……最近终于稍有改观,“从谦卑出发,从感恩做起”,一位即将身居高位的人,向民众如此表白,让人感到温暖。这晚了点儿,但依然值得欣慰。
谁知又冒出这么一档子事来!借此提醒一下电视台,独此一家的日子正渐行渐远。所有电视台都应该谦卑点,懂得没有一台独大,只有观众最大。这样,才能真正学会感恩,而不是黑哨嘹亮。
http://www.infzm.com/enews/20080403/ed/fm/200804/t20080402_41840.htm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zm/content/20080403/ArticelE29007FM.htm
令狐补充:感恩的黑哨就别吹了(南方周末 2008-4-3) 令狐补充:《科幻世界》的魔幻现实(南方周末 2010-3-24) 令狐补充:全民盛会,费用几何?(南方周末 2008-3-6) 令狐补充:议案,提案,多多益善!(南方周末 2008-3-20) 令狐补充:民主只需要8岁的智商(南方周末 2008-5-1) 令狐补充:含笑劝告不满滥用“大师”头衔的人(南方周末 2008-9-18) 令狐补充:白社会的黑色幽默(南方周末 2010-7-28) 令狐补充:喜看今日之域中已非愤青之天下(南方周末 2008-4-24) 令狐补充:赵本山的公益和春晚的私利(南方周末 2010-2-25) 令狐补充:重庆上空的地下情(南方周末 2009-1-14) 令狐补充:我比总局还着急(南方周末 2008-2-21) 令狐补充:先夸央视,再赞百度(南方周末 2009-2-4) 令狐补充:网络的力量不仅仅在数量(南方都市报 2008-4-26) 令狐补充:人口普查员请注意了 令狐补充:利益猛于虎(南方周末 2007-10-25) 令狐补充:中国式“诚信”的硬伤 令狐补充:一顶救灾帐篷引发的疑案(南方都市报 2008-5-26) 令狐补充:“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怪叔叔(南方都市报 2008-11-1) 令狐补充:暴力拆迁背后的“先发制人”逻辑(时代周报 2010-4-22) 令狐补充:网上恶搞,何必当真(南方都市报 2008-4-8) 令狐补充:张柏芝也没有阮玲玉那样软弱(南方都市报 2008-3-11) 令狐补充:从“行政足球”到“脑瘫足球”(南方周末 2007-8-2) 令狐补充:陕西林业厅还有机会输得不难看(南方周末 2007-12-6) 令狐补充:为“绿坝—花季护航”献计(南方周末 20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