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宋太祖为何瞧不起“万人迷”关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6:03

赵炎:宋太祖为何瞧不起“万人迷”关羽

文/赵炎

    读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个故事很有趣:干德元年,赵匡胤去武成王庙,看两廊所画历代名将,感觉很是不爽,他对身边大臣说,白起这个人,“不武之甚”,连投降的人也杀,让他受飨,莫非脑子“秀逗”了?随即,白起下岗,张飞下岗,共有二十二人集体丢了“饭碗”。令人好奇的是,史上口碑极好的万人迷关羽,也在下岗的队伍里。

    需要提示一下,武成王庙是供奉姜子牙的,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肃宗李亨下诏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太公庙立刻鸟枪换炮,升格为武成王庙,与孔丘的文宣王庙对等。一直到朱元璋洪武二十一年(1388)罢祀之前的657年间,武成王庙是绝对的“牛庙”,里面的“牺牲”,不是谁想享用就能享用的。谁能和姜子牙在一庙受飨,说明此人也很牛,在军事上有过杰出成就,曾经影响过历史,有着显赫的历史地位。反之,就只能到外面凉快去。还好,关羽“被凉快”的时间并不长,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他又进去了。

    关羽毫无疑问是位历史牛人。《三国志》说他是“万人敌”,有“国士”之风,表明关羽武艺超群,才能卓绝,对汉室忠心耿耿,不是一般人。至于他有没有影响过历史进程,在古名将排名中能不能进前50,我不好说,也说不好。反正在有宋之前,有关关羽的各种野史、话本、戏剧、传说等已经铺天盖地了,民间对关羽极为推崇,尽管那时候还没有《三国演义》。这一切,赵匡胤不可能不知道,可是,他仍然瞧不起关羽,这是为什么?据赵炎分析,原因不外乎四点。

    关羽缺乏自信,胸怀不够宽,不会得赵匡胤青眼。赵匡胤是个很直率很宽容很自信的人,有事情喜欢摆在桌面上说。他的“杯酒释兵权”很有名,不用汉高祖和明太祖的伎俩去屠杀,也能达到目的;他对投降过来的俘虏也很优待,五代十国那么多被他征服的小君主,在他身边都生活得很好;另外,现在许多人很艳羡的宋朝不杀文化人的规矩,就是赵匡胤定下来的。关羽在这方面实在比较差劲,经常犯目中无人的毛病,在蜀汉阵营里几乎没什么朋友,尤其与文化人搞不好关系。

    关羽有投降和与人争妻的污点,《三国志》有写,不是我乱说的。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赵匡胤自然希望手下的兄弟们不要学关羽。不管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总之,投降就要挨骂。与别人争老婆就更不好了,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男子汉大丈夫,找个女人有何难哉?用得着争来争去吗?争老婆的后果很严重,兄弟反目,朋友成仇,对家国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赵匡胤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在后周做将军,投降想都没想过,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在继承权问题上也不与兄弟争,母亲杜氏一句话,他弟弟赵光义就接了班。至于后世传说的“杯弓蛇影”故事,毕竟悬念太多,无历史依据,当不得真的。就算是真的,也是赵光义的问题。

    关羽在军事上并无突出建树,没有韬略,起码在赵匡胤的意识里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的武功再高,那也是个人的本事,与带兵打仗上战场完全是两码事,“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肯定是传说,现实战场上谁曾见过?关羽是“万人敌”,却没打过多少像样的胜仗,连荆州也守不住,毁了刘备的战略根本。赵匡胤就不同了,他也武艺高强,骑马射箭均是第一流能手,传说他的赤眉棍很是厉害,还发明了“太祖长拳”,这些且不说,单说他领兵打仗,未做皇帝前曾以大将的身分亲自参加战斗,收复了不少北方失地,在位十七年中着重以军事力量,削平了南方独立或半独立的许多小国家,使得北宋没有继五代之后成为第六个短朝代,说明赵匡胤有韬略,眼光远。

    最后一个原因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关羽的人生不够成功。赵匡胤褒贬历史人物,爱推己及人,关羽正是吃了这个亏。赵匡胤认为,“功业始终无瑕”的人,才能算真正的成功人士,才有资格进入武成王庙,这也是他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宗旨,虽然他并不稀罕自己进入。其实,历史上有没有“功业无瑕”的朝代,有没有“功业无瑕”的人物,还不一定呢。赵匡胤自己就不见得“功业始终无瑕”。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古人,那些以悲剧结束的英雄们就要吐血了,何况关羽还败走麦城,掉了脑袋?

    历史就是这样的有趣,这则小故事如同发生在眼前。其中蕴含的意味,当时的人或者看不透,或者摄于皇帝的权威看透了不敢说。宣和五年拨乱反正,关羽又成为名将,又可以享用人间祭祀了。明清之际,随着《三国演义》的传播,关羽后来居上,最终取代了姜太公,把武庙变成了自己的自留地,赵匡胤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想。现在仍有许多人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来安慰自己或安慰别人,如果看到赵匡胤褒贬关羽的这个故事,一定会汗流浃背:成功就是成功,失败就是失败,有过失败,你就不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