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师546旅旅长---朱炎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5:22
朱炎晖(1901-1938)又名桂林,是为国捐躯的抗日爱国将领。瑞安城关人。祖辈在城关大街开一爿小杂店。他是二房独子,父亲早亡,母亲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读了几年私学便辍学了,但他仍坚持自学,喜读古文诗词,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更是常诵不歇。
    16岁时,朱炎晖借了两块银元出外谋求生路,决心要闯出 一番事业来。后来到了广州在第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戴戟部下当兵。没多久,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在与湖南、湖北军阀吴佩孚军作战中,英勇战斗,立了战功,被提升为连长。继而,在蔡廷锴任军长的十九路军六十一师任营长。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前夕,朱炎晖参加了蔡廷锴、戴戟等在龙华召开的营级以上紧急会议。蔡、戴在会上相继慷慨陈词,号召全体官兵与日寇血战到底,保卫祖国。会上群情激昂。朱炎晖深受鼓舞,决心誓死与上海共存亡。 
     战斗打响后,日军利用飞机重炮疯狂猛炸十九路军阵地。十九路军官兵浴血奋战,伤亡惨重。朱炎晖在这场血战中,死守阵地,冲锋陷阵,勇如猛虎,身负重伤不下火线。率领全营士兵奋战,三天三夜未曾合眼。官兵们称他为“虎将”。战后,受到蔡廷锴等嘉奖。戴戟还赠他一块具名的钢质墨盒。戴戟深知未炎晖平时爱好毛笔字,即使军旅生活十分紧张,总是抽空挥毫书写,练成一手好字。
     1933年,朱炎晖任六十一师二四一团团长,随十九路军至福建,支持军长蔡廷锴等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第二年进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习。毕业后调任武昌陆军整理处任上校参谋兼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炎晖对日寇侵占我国领土,残杀同胞的罪行,义愤填膺,曾多次上书请缨上战场杀敌。1938年他晋升为五四六旅旅长。这时,国民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抗日战争指挥中心。日寇也把进攻的矛头直指武汉,每天派飞机狂轰乱炸,形势十分紧张。朱炎晖患病在身,奉命进驻金牛地区,担任阻击日军的作战任务。他深知形势的严峻,爱国爱家两难兼顾,便毅然决定派人送夫人和子女返回瑞安老家。朱炎晖送走家属之后,不久,病情加重,他躺在担架上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于11月3日英勇牺牲,壮烈殉国。朱炎晖的遗体停放在湖北省石首一寺院。日军占领武汉后,竟然去开棺鞭尸。此一惨绝人寰的暴行,也正反映出朱炎晖恨敌之深,歼敌之勇。解放后,蔡廷借将军特地写信给瑞安县城区人民政府,证明朱炎晖。曾在福建奉行联共、抗日、反蒋;保卫武汉时,为国牺牲”。要求政府照顾遗孤。1987年8月12日,人民政府追认朱炎晖为革命烈士,瑞安市人民政府在陶山林系重修朱炎晖夫妇的坟墓。温州市江心屿烈士纪念馆、省烈士纪念馆,均陈列朱炎晖的遗容和事迹。英名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