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9:54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它们均具有人格象征意义。松,“四季常青”,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象征;竹,“宁折不屈”,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傲雪挺立”,不与众芳争艳,凌寒而独放,冰清玉洁,美丽绝俗,是坚忍不拔人格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景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说到“岁寒三友”的由来,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后被安置湖北黄州管制。初来心情苦闷,后朋友家人来心绪渐好,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造屋。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的青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喻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是南宋末年,宋将要灭亡之时。仁人志士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

最有名的爱梅者当推“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他隐居杭州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逍遥自适的生活。曾在《宋诗一百首》读过他的“山园小梅”,作为该书的开首篇,其名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这两句也成为历代咏梅之绝唱。诗人妙笔生花,淋漓尽致地渲染出了梅花特有的气质和风韵:清浅的水边,梅花的疏影随意点缀,旁逸斜出;溶溶的月下,梅花的幽香悄悄弥漫,沁人心脾。

后来,松、竹、梅“岁寒三友”多出现在绘画中。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多具有象征的意涵。南宋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图”。在万木皆凋的严冬,松、竹、梅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

历代画家对梅更是颇为青睐,画梅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如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元末王冕的《墨梅图》,清代“扬州八怪”中金农的《万玉图》与李方膺的《墨梅图》等。据载王冕曾携妻儿隐居九里山,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他画梅咏梅,托梅明志。他的《墨梅图》,墨笔画梅花一枝,枝干挺然,花以淡墨点染。自题七绝云:“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里,画家与梅花物我交融,“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我欣赏竹子刚直、谦逊、潇洒、不亢不卑的风格。欣赏梅花“傲霜迎雪”的风骨,更欣赏梅花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淡然处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