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拒绝社会介入,反腐将走向死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5:03
孙立平:拒绝社会介入,反腐将走向死路http://view.QQ.com  2009年07月28日11:03   经济观察网  孙立平  我要评论(2603)

原标题:再谈官员财产申报问题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接连写了两篇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短文,似乎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但总还是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其实,早在我写这两篇短文之前,各种媒体上不计其数的相关文章,就已经把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说到了。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多么困难的事情,俄罗斯说搞就搞了,阿富汗也说搞就搞了,就更不用说许多国家是在没有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条件更差的时代,就建立了这项制度。而我这里言犹未尽的感觉,其实并不是关于这个制度本身,而是与出台这个制度的相关联的那些事情。

尽管人们对这项制度能够在短期内出台几乎都不抱乐观的期望,但我还是要说,事情已经到了需要做一个抉择的时候了。近年来,腐败可说是越演越烈,这说明没有根本性的制度措施是不行了。而国内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表明,民众对腐败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腐败已经明显在侵蚀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肌体,瓦解着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在诸多的所谓群体性事件中,弥漫的对腐败的愤怒和对公权力的不信任,不但表明造成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正在形成,而且我们体制解决问题和维护秩序的效能也在不断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牺牲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将真正有效的反腐败的措施和制度加以实施,从而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一个基础,还是仍然在这个问题上打太极拳,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将真正有效的反腐败措施无限拖延,最后可能造成我们的体制甚至整个社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无疑是我们必须做的一个抉择,也是一个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儿。

应当说,无论有关部门如何言之凿凿,关于条件和配套制度的说法已经不被人们所接受,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人们都心知肚明。如果继续重复这些理由和论证,结果只能是政府公信力和威望进一步受到损害。而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体制来说,显然是一个过于沉重的代价。有网友在相关的留言中称,“什么都不要说了,根本不是条件的问题,这个制度能不能出台,是检验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否是真的执政为民的试金石”。试金石虽然是个老话,但用在这里却是非常妥切的。

其实也不仅仅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这样的试金石,公车改革等其实也都是这样的试金石。这块试金石能够试出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反腐败的问题,甚至也不是改革在碰到既得利益阻碍时能不能推进的问题,这块试金石能够试出的,实际上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某种状态:人们通常所说的利益集团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某些 “阻力”是不是已经到了能够阻碍必需的社会变革的程度;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没有克服这种“阻力”的能力等等。或者换言之,这块试金石检验的是民众对政府和体制的信心,检验的是这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会不会左右这个社会的进退取舍。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我这里说的是公开申报,其实质是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于社会。这些年来我们反腐败的力度不能说不大,领导层对腐败危害的认识不可谓不足,甚至一些反腐败的制度也不可谓不细,但尽管如此,这些措施和制度却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是将反腐败设定为是 “我们自己的问题”,民众和社会不能介入,要靠“内部人”来解决。而在“我们”的框架内,反腐败就不能不受到多方面的掣肘,一些根本性的反腐败措施就会因不合时宜而被束之高阁,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就不得不出于某种考虑而虎头蛇尾。因此可以说,如果不能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反腐败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就是一些看起来严密的制度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当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的时候,很多的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就是一些看起来简陋的制度,也会有效发挥作用。在这次关于财产申报制度的讨论中,有人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你们假装申报,我们认真监督。”尽管这句话也透露出某种无奈,但也触及了事情的关键之处。一些人总是将制度的完善作为推迟制度出台的理由,其实包括像财产申报等制度,关键的问题不是完善不完善,而是有没有公开和外部的监督。

之所以要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是因为没有来自社会对权力的监督,反腐败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任何一个社会,如果还能有基本的秩序,都必须有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