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不要怨恨父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9:44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12,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发现父母有不好的行为,就应该细微、隐微地规劝,父母的思想不通,不听你的话,你还要尊敬他们而不违反自己的规劝本意,虽然劳烦而不怨恨他们。”

【说明】本节讲“孝”,但也是判断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老一辈的思想始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所以君子侍奉父母,是要规劝父母的,哪里对,哪里不对,要细微地做工作。即使父母不听从,还要尊敬他们,但不能违背规劝的本意,不能放弃规劝。虽然这样做很劳累、劳烦,但也不要怨恨父母。而小人侍奉父母呢?一般便是逢年过节买两盒“脑白金”打发了事,我买东西了,我送钱了,我也就尽孝了。至于父母的某些行为对不对,根本不过问,即使过问一下,也是要么埋怨不休,要么骂声不绝。“老顽固”,“老不死的”,“死脑筋”等等。孔子的这种思想,一直被后人误解,宋儒就提出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名训。此名训即来自于本节,宋儒的解释是尊敬父母也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而且“劳而不怨”。也就是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跟随父母错下去。这种解释延续了近千年,直到今天仍有这样的思想。

——————————————————

【注释】1.几:(jī基)《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诗·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维其几矣。”《管子·法法》:“几而不密,殆。”《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荀子·解蔽》:“危微之几,惟君子而后能知之。”《说文》:“幾,微也,殆也。”这里用为细微、隐微之意。

2.谏:《书·伊训》:“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书·说命上》:“群臣咸谏于王曰。”《诗·大雅·思齐》:“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诗·大雅·板》:“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周礼·司谏》:“以道正人行。”《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这里用为直言规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