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现实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3:53

    切入现实法



    “文道结合”。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有关语文方面的知识,比如文学、文化、语言修辞、文章的谋篇布局等等,逐步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比如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赏析、表达等能力,它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而这种熏陶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思想情感方面的因素进行挖掘,并且注意联系学生个人、班级、学校、社区乃至国家、世界的相关、相似、相反事件,联系文学、艺术、历史等等,联系古今中外,在仔细辨析、联想感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应该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好高尚,懂得真情、正义、意志、胸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等等的重要性。这种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做法,注重随时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感化的自然而巧妙的方法,注重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进行情感思想迁移的方法,是任何刻意的强加的空洞的思想道德说教所无法比拟的。(召之即来,点到即止,短平快,见实效。)

比如我在教《散步》一课时,不仅让学生通过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体会文中家庭成员间那种谦让爱护的浓浓的亲情,更强调了中间一代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文说:“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乍一看起来有些小题大作,同学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上这一课时,带领同学们反复朗读思考文章段落,体会其中的含义,并且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类似的平常而又感人的鲜活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日常生活中“散步”的小事,但作者以小见大,以真实的笔触写出了一家人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同时也写出了中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重大主题。让他们从感性的角度懂得了中年人是家庭的“脊梁”,祖国的“脊梁”,同时也明白了自己从小要树立责任心。

还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实际,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证所学的新内容,会使学生学得轻松、开心、有兴趣,掌握得扎实、牢固。例如,我在教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时,除了带学生欣赏诗中雪天奇妙的景色,同时也分析了古代送别诗的特点,这样自然而然地跟学生谈到文学上的这一现象:古人惜别的诗歌非常多,但大多数感情缠绵悱恻,低沉抑郁,即使像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浪漫诗人李白这样豁达的人,诗中也难免不流露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如“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而当代这类题材的诗文中,这种情况已极少见,这是为什么。要说清这个问题,李白被流放到夜郎的例子就相当典型、有说服力了。如果教师先让学生从网上查找一下李白的这段人生经历,跟学生一道了解、交流古代的经济、交通、医疗卫生条件等情况,再把李白从九江到夜郎的路程的艰险、困难、漫长跟一个现代社会出差的人从上海到贵阳的空中交通的便捷做一个比较,学生会恍然大悟、兴味大增。另外古代的典章制度、名物风情等跟今天的许多事物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用类比或对比的方法说清楚,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比如地名“申”、“黄浦”与今天的上海的关系,官职“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等与今天部长、副部长、司长、副司长的大致对应关系。) 同时通过古今对比也让学生了解了祖国今天的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这样,一节语文课,其实往往也成了一堂情感熏陶课,民族文化认知积累课,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