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 任波:华晨迷宫(《财经》 2001-4-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2:40

华晨迷宫

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 王烁 任波

 

  2001年3月20日,上海华晨集团(600653)受让中西药业(600842)26.41%股国家股,俟审批通过,将成为中西药业第一大股东。

  3月14日,一汽金杯(600609)出资4.1亿元,认购广东发展银行3.43亿股股票,并出资4.4亿元参与设立民生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华晨集团发布了几乎同样的公告。

  3月中,德国宝马集团公司确认,正在与华晨集团"共同准备一份项目建议书"。这实际上证实了1月以来的关于两公司正在谈判组建合资公司在华生产宝马汽车的传言。

  去年12月16日,中华轿车在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金杯客车)下线。

  把所有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交易和事件穿起来的人,叫仰融,一个至少到最近之前行事低调得近乎隐秘因而并不非常知名但在业内非常富于争议的人物--他掌管着中国最大的轻型客车制造公司,也有人斥之为"不懂汽车";他在资本市场上颇多惊人出手,也有人认为其不过是"好为大言"。是耶?非耶?

  仰融,上海华晨集团董事长、金杯客车董事长、美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晨控股董事长……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华晨"迷宫--冠以华晨之名的公司不知凡几,浮出水面者有在上海、香港以及纽约上市的公司,在水下者则无从测知全貌,已知的有分散在内地的浙江、四川、辽宁及香港乃至百慕大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对于所有这些公司,仰融模糊地称之为"大华晨";"大华晨"的全部线索,可能只系于仰融。

  “华晨”之源

  赵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华晨“一开始就是搞资本运作的”。赵认为这再好不过:“他能运作来钱。”65岁的赵至今对仰融信任有加。

  35岁的苏强为仰氏左右手已有10年--苏强现为上海华晨集团总裁,1990年碰上仰融并加入华晨时,尚未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

  当记者问苏强发展中华轿车的资金--宣传材料称这一中国第一个自主整车知识产权的轿车项目将耗资50亿元人民币--是从何处筹措得来时,电话那头的苏强简单作答:从华晨;当记者追问哪一个华晨时,可能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苏强脱口而出:“所有的华晨!”

  所有的华晨?有多少华晨?

  仰融的自我介绍总是从1991年开始,1991年以前的经历在他的介绍中几乎是空白。所听知的仅有以下情况: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1985年5月至1992年1月曾任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在中国金融学院工作。

  1991年,一家名为“华晨控股”(Brilliance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买下了沈阳市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沈阳金杯")的4600万股股票,成为该公司举足轻重的大股东之一。华晨控股的董事长正是仰融。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大华晨”的第一次亮相。

  据两年后沈阳金杯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时披露的有关材料,这家华晨控股在百慕大群岛注册。但这公司的基地显然在香港,无论是仰融还是当时的沈阳金杯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希友,均把华晨控股称为“香港华晨”--它也是我们知道的最早的“华晨”,从时间以及它在“大华晨”中的地位看,它是所有“华晨”之源,到今天,也是“大华晨”的运作核心与关键性的主线。

  华晨控股大约1990年在百慕大群岛注册,因非上市公司,基本材料公众难以获知。直到2001年初,才在华晨向香港联交所披露的有关关联交易公告中看到,华晨控股的所有股权均由仰融代“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sset”持有,英文直译应为“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但是,仰融及苏强对记者的解释与此颇有出入。2月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当初进入沈阳金杯的“华晨”(亦即华晨控股)之渊源时,仰融告诉记者,“那是我们几个人在境外成立的一个机构,成立之后再回国内运行。”是你们自己成立的一个公司?记者问。“在香港成立的,是自己的资金。”仰融说。

  这些资金,据仰融和苏强说,来自于在其时中国内地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上的操作。“们可能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大鳄。”苏强半开玩笑道。仰融则称,因为当时华晨市场影响力巨大,名震一时的"杨百万"曾多方请托要与他们合作而不得(杨百万真名杨怀定,上海人,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民间投资者之一,以异地炒卖国库券起家。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对此事及仰融本人均无印象)。

  华晨控股收购沈阳金杯股权,价格不详,但4600万股股票毕竟总值不菲。时值1991年,深沪股票交易所均尚未启动,全国只有规模不大的国库券交易及股票交易场所,要容下华晨这般体积的“大鳄”而少为人知,殊为不易。

  “大华晨”亦有其他在香港注册公司。在位于香港金钟的香港公司注册处,记者查到一家“华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月17日,最初的名称为裕港国际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万港币,仰融担任董事长,苏强任公司秘书;一个月后公司方更名为华晨集团有限公司(Brilliance Group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同年5月,注册资本由1万港币增加到1亿港币。记者还查到另外一些冠以华晨之名的香港公司,如更晚些注册的华晨投资(Brillianc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也是1万港币。仰融、苏强的名字名列董事会名单之中。显然,它们都是华晨控股以后的衍生物。

  沈阳金杯组建于1988年,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希友自从1984年起就担任其前身沈阳汽车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很早就对华尔街作过多次考察,早受股份制和资本市场的洗礼。据赵希友回忆,1988年,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股票1亿股,公司本来打算在公司内部发行至少5000万股,但是认购极不踊跃。1991年出现在赵希友面前的仰融,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买主。

  赵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华晨“一开始就是搞资本运作的”。赵认为这再好不过:“他能运作来钱,而且我看得很清楚,将来中国的汽车业谁有钱谁就是老大。”65岁的赵至今对仰融信任有加。

  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打造过程

  “这样一算账,华晨就拿到了51%,让他们拿着金杯客车的控股权在海外上市。”赵希友回忆说

  大量持股沈阳金杯之后,仰融及华晨开始在这家本来规模不很大的地方汽车企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赵希友回忆说,沈阳金杯最缺的是资金,因此仰融提议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融资,而要拿出去的,就是当时集团最看好的项目--从日本丰田引进的海狮(Hiace)面包车。这在当时,是一个极为创新的想法。

  1991年7月22日,华晨控股与沈阳金杯联手创办了一家合资企业,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及的金杯客车。在合资公司,华晨控股以现金1200万美元入股,占股权40%;沈阳金杯以旗下生产丰田海狮面包车的资产入股,占股60%,总投资2998万美元。

  仰融回忆当时的情况:“金杯集团(指沈阳金杯--记者注)下面有30多个企业,其中有一个叫做沈阳轿车厂,是国有独资企业。他们跟丰田签了一个技术援助合同,引进丰田制造海狮的技术,同时租赁了日本设备和模具。但是当时这个厂的投资远远不够,金杯集团自己在治理整顿的环境下没有办法维持引进设备等资金,所以当时才要跟华晨合资,解决一部分资金。当时我们在探讨能不能把这个公司拿到海外上市以便继续引入资金,保证继续引入海狮车的需求。整个金杯集团我们也看了,只有这块业务是不错的,在当时是整个金杯的精华。如果把整个金杯包出去上市,也会不容易。1991年的3月,开始跟金杯集团进行合资谈判;7月,沈阳轿车厂作为中方,华晨作为外资,建立了合资企业。”

  1992年7月,沈阳金杯在上交所整体上市,第一大股东为沈阳市国资局,仰融本人也出任了上市公司常务董事。上市之后,沈阳金杯成为当时沪市上市企业中最大的异地股。

  在此期间,仰融启动了为海外上市而进行的另一些安排。

  1992年5月,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华晨、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投资集团四个单位。仰融担任基金会的副会长。基金会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前门东大街23号院东二楼,由华晨的北京办事处免费提供。据现在基金会人员介绍,当时两个单位是在一起办公。基金会的注册资金为210万元,其中10万元由央行教育司拨款,200万元来自华晨。华晨承诺还将向基金会注入400万元运作资金。 基金会成立后一个月,亦即1992年6月,仰融在百慕大群岛注册了一家公司,名为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Brilliance China Automotive Holdings Limited,CBA,下称华晨汽车),由华晨控股100%持股。这家华晨汽车的全部资产,就是华晨控股随即注入的金杯客车40%的股权。

  这之后,仰融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沈阳金杯以11%的金杯客车股权,从华晨控股手中换得大约21.57%的华晨汽车股权。而华晨控股再将此11%股权注入华晨汽车。换股后,华晨汽车所持合资企业金杯客车股份从过去的40%上升为51%,成了绝对控股方;与此同时,仰融的华晨控股在华晨汽车仍保持绝对控股地位,因之又间接地绝对控股了金杯客车。在换股以前,华晨控股在金杯客车里只是一个占40%股权的小股东。

  “这样一算账,华晨就拿到了51%,让他们拿着金杯客车的控股权在海外上市。”赵希友回忆说。

  但是,最终于1992年10月9日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华晨汽车,其上市文件所披露的最终控股股东名单,既非华晨控股也非沈阳金杯,而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如此一来,华晨汽车在纽约交易所成为当时的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发行500万股普通股,IPO价格为每股16美元,筹集资金8000万美元,全部用于金杯客车。华晨汽车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仰融出任。

  对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股权问题,仰融对此的解释是,在上市之前,华晨以“捐赠的方式”把华晨汽车的控股权给予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不过,记者在国家民政部所查到的一份关于基金会的文件,则明确地称此为“受托”,而且是其当时主要的经营活动,并称基金会将从1994年起收取一定的管理和手续费。从华晨汽车1999年年报上看(2000年年报还未出),持股57%的大股东至今在名义上仍然是基金会。但还有一份文件显示,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党组决定,接受国有资产管理局意见,将在美上市的股权转交国资局。其间似彼此有出入之处,但仰融不愿详述。

  除了海外上市,按理说仰融的华晨控股还应当持有沈阳金杯的相当股份,但沈阳金杯国内上市的资料并没有披露此事。外资不能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是当时的明确政策,而据赵希友说,华晨控股的这部分股权后来套现了。1992年沈阳金杯上市时,仰融担任常务董事;到1993年年报上,仰融的名字消失了,套现可能就发生在此期间。

  华晨汽车成功在纽约交易所上市时,中国证监会尚未成立。华晨此举甚至先于1993年之后的大牌国企山东电力、华能电力等所谓“N股”企业,一时震动极大。仰融对记者极称过程之艰险,并称“许多事情尚未解密”。其中确有相当多隐情不为人所知,比如,华晨汽车上市未久,一起针对此次上市过程中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调查即行展开,据悉仰融曾为此遍访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部门进行解释。不久,沈阳金杯董事长赵希友抱病,并很快下台;而仰融与华晨随即恢复潜行状态。“我们决定全面转向香港。”仰融说。

  从此,华晨在国内绝踪近两年。

 http://archiv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079852&time=2001-04-05&cl=110  

华晨迷宫(二)

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 3月中,德国宝马集团公司确认,正在与华晨集团"共同准备一份项目建议书"。这实际上证实了1月以来的关于两公司正在谈判组建合资公司在华王烁 任波

 

  围绕沈阳金杯与金杯客车的攻防

  在一汽入主沈阳金杯前后,仰融、苏强成功地保住了金杯客车这一小块阵地。这也使当初主要作为金融投资者、“偶然进入汽车行业”(仰融语)的华晨发生角色转换

  仰融与赵希友原有约定:仰融负责融资,赵希友负责造车。随着赵希友不再担任沈阳金杯董事长、总经理,这一框架无从继续。而从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对沈阳金杯这样的地方汽车公司来说是一场无法熬过去的风暴。沈阳金杯步履维艰,到1994年,已是难以为继。

  1995年2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通过收购沈阳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所持51%国家股,成为沈阳金杯的第一大股东,随即将其更名为一汽金杯。多名省部级高官出席仪式,国家计委、经贸委、机械部纷纷发来贺电,庆贺这一当时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重组行动--当时中国最大的地方级汽车公司,就此消失在一汽庞大的身躯中。“一汽扫平东北,”仰融说。

  对仰融来说,重组的喜酒从一开始就是一杯苦酒。沈阳金杯是金杯客车的第二大股东,一举一动牵动金杯客车,前者需要及早寻求背靠的大树,其实是早已清楚的事情。但一汽是仰融最不愿意看到的选择。他们首选的目标是宝钢,其次是二汽集团。

  “在沈阳金杯寻找出路的时候,我代表沈阳去宝钢两次。宝钢当时想介入汽车行业,而且每年有三四十亿元的利润。”仰融告诉记者。上海市政府和冶金部否决了这个方案。“于是我们就考虑二汽。”二汽如果收购金杯,势必在东北也就是在一汽家门口插上一枚钉子。“从战略上讲,二汽进入沈阳好过一汽。”这一方案亦未成功。

  1995年1月,也就是一汽入主前一个月,华晨汽车接管其与沈阳金杯之合资公司金杯客车的管理权,仰融出任金杯客车董事长,苏强出任总经理。接管的口径是金杯客车亏损严重,大股东要对境外投资人负责。其实,金杯客车情况不佳,主要是因为引进的海狮面包车项目1994年还未发挥效益,就算是华晨汽车接管后的1995年,海狮面包车销量亦不过3000辆。

  幸运的是,接管之后,从1996年开始,海狮面包车项目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期。华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金杯海狮面包车产销量以每年50%的速度跳跃式激增,从1995年的9150辆激增到2000年的6万辆,连续4年居于全国轻型客车市场占有率榜首。2000年销售额70亿元,利润仅次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居汽车行业第三名--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在一汽入主沈阳金杯之时,仰融、苏强成功地保住了金杯客车这一小块阵地。这也使当初主要作为金融投资者“偶然进入汽车行业”(仰融语)的华晨发生部分角色转换,过去来自赵希友的支持不能再指望了,在这个产业中要继续发展下去,只有亲力亲为。

  清华园里的中华样车

  仰融开始进行富于感染力的、仿佛演说一样的介绍,当说到这车“开起来像宝马,坐起来像奔驰,而价格却像桑塔纳”时,演示厅里充满了惊疑或感叹之声

  1999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一间宽敞的展示厅里,一辆样车静静地停在展示台上。这是记者第一次看到这种一年后以"中华"牌名称下线的轿车。这是一次演示,也是一次游说的机会。受邀来此的客人们默默地钻进黑色的车里体会。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影响这车的命运。仰融开始进行富于感染力的、仿佛演说一样的介绍,当说到这车“开起来像宝马,坐起来像奔驰,而价格却像桑塔纳”时,演示厅里充满了惊疑或感叹的啧啧之声,介绍达到高潮。

  在决策自主开发轿车项目之前,仰融探讨过其他可能性。明显的选择是与一汽合作,在金杯客车生产红旗牌轿车。这很快被证明是一厢情愿。谈判差不多没开始就结束了,一汽没兴趣--“你们不懂汽车。”

  金杯客车的现实情况很好,海狮面包车的销售增长迅猛,为金杯客车提供了绝大部分销售收入和利润,但仅凭一类产品无法维持稳定的高速增长。美林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预测,由于竞争加剧,单台产品的年降价比例为5%到10%,金杯客车的未来年增长率将降到20%到30%。过去数年每年平均超过50%的高增长期就要结束了。未来的增长动力来自何处?

  至迟到1997年,仰融做出决策,要自主开发轿车项目。这是一个巨大的赌博,风险是庞大的:巨额的资金需求、从小型客车厂商转而生产轿车带来的巨大技术压力、完全不确定的审批前景。仰融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大华晨"资源。

  重返国内证券市场

  “华晨汽车一年五六亿元的利润,如果注入到一个国内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当时收购申华之后,第一个意愿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华晨汽车。”仰融说

  从1992年华晨汽车上市后,华晨与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之间的关系可谓渐行渐远。作为基金会副会长的仰融几乎从不登门,“都不知道基金会的门朝哪儿开了”。

  但在需要的时候,华晨能自如地运用基金会的名义行事。1998年底,华晨重返国内资本市场,这是事隔6年的回归。1999年3月,一家名叫“珠海华晨控股”的公司在几天之内火速成立。仰融没有告诉记者珠海华晨的结构,只是称其采用了托管给国内自然人的方式。这与记者从华晨汽车1999年年报中找到的资料并不一致,在该年报中关联公司项目下的一个注释里,称珠海华晨控股是金融教育基金会全资拥有的公司。

  不论从珠海华晨控股往上的渊源为何,从珠海华晨控股往下,仰融开始构建“大华晨”在国内的另一金融链条。下一环是申华实业(上交所代码600653)。

  华晨汽车当初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确曾仰仗中国概念的一时风光,但远离母国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至1999年,该公司每日平均成交量已萎缩到只有2万股左右,市盈率为七八倍,筹资功能根本无法彰显。在中国,华晨汽车1996年以来业绩增长相当迅猛。“通过珠海华晨打到明面上这条线”(仰融语),正是为了寻求一个把华晨汽车注入国内上市公司的机会。

  “华晨汽车一年五六亿元的利润,如果注入到一个国内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当时年收购申华之后,第一个意愿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华晨汽车。”仰融说。

  入主申华据仰融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详情不得而知。人们只看到,珠海华晨的进入使当时申华实业大股东君安证券与申华实业董事长瞿建国似乎不可解的矛盾迎刃而解--珠海华晨收购了君安证券旗下的君安投资,后者在申华实业持股15%,从而成为申华实业第一大股东。仰融及苏强再次表现了“火中取栗”的技巧。

  1999年3月19日,君安与申华在董事会上通过了双双出局、让位于珠海华晨控股的决议。就在同一天,申华实业发布公告,董事会一致同意以公司自有资金和配股募集资金出资9.4亿元,收购珠海华晨控股持有的887万股华晨汽车股份,占华晨汽车总股本51%。同时,苏强进入申华,担任总经理。晚些时候,仰融接任申华实业董事长。

  记者得知,其时珠海华晨并未拥有这887万股华晨汽车股权。据说,原计划是等到方案获得批准后,方转移这部分华晨汽车股权。但此计划未得推进便被放弃,在一个月后举行的申华实业股东大会上,收购华晨汽车的提案甚至并未提交股东大会表决。事后,仰融解释说,申华只有6个亿净资产,而华晨汽车的净资产高达20多亿,市值更高达70亿元,"收不下来"。但知情人士称,此宗交易未获证监会批准才是关键。

  这并不奇怪,直到差不多两年以后,人们才看到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已同意H股企业到国内发A股的说法。在两年前让本来就备受争议的纽约上市公司华晨汽车重入中国证券市场,当然很难如愿以偿。

  不过,仰融很快就为美国的华晨汽车找到了新的出口:香港。

  1999年8月,华晨汽车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两地上市的A1申请表;10月,成功上市,承销商为法国里昂信贷,发行了1958万股股票,募集资金6.5亿港元。

  同月,申华实业更名为上海华晨集团。虽然注入华晨汽车的策略未能执行,仰融和苏强仍在为其一步步注入其他资产,逐步改造。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已然打开,使用只待时机。

http://archiv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079850&time=2001-04-05&cl=110 

华晨迷宫(三)

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 王烁 任波

 

  明线与暗线

  中华轿车项目的开发,亦是处于上市公司序列“明线”上的华晨汽车与处于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线”上的华晨控股合作的产物

  在纽约与香港两地上市的华晨汽车大股东名单里,股权超过5%的大股东仅金融教育基金会,看不到华晨控股有任何股权参与。华晨控股只是华晨汽车的管理者。根据华晨汽车1999年年报,当年华晨汽车向华晨控股支付的管理费用为475万元。

  但华晨控股与华晨汽车的关系远比此密切。1999年全年,华晨汽车向华晨控股及其关联公司作短期借款超过12.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比上一年度猛增10亿元左右。而华晨汽车当年销售额中,有28.9亿元是通过华晨控股关联公司进行。

  中华轿车项目,亦是处于上市公司序列"明线"上的华晨汽车与处于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线”上的华晨控股合作的产物。

  1997年6月,中华轿车开发的M1工程启动。同年7月,华晨控股全资拥有的一家在百慕大注册成立的CAC(China Automotives Company)与意大利设计公司签订设计合同,由其创建人--曾经为宝马、凌志、现代设计过成功车型的设计师久加诺主持设计。车型设计费6200万美元,包括轿车和同一底盘的多功能厢式车。按照协议,CAC拥有造型和工程设计的完整知识产权。直到2000年12月28日,中华牌轿车下线后,金杯客车向CAC支付了6.81亿元人民币,所有相关权利方被转至金杯客车从而间接转至华晨汽车名下。

  谁买下了一汽金杯

  一汽金杯即将恢复原名沈阳金杯。仰融笑称:金杯客车是华晨汽车和沈阳金杯的合资公司,中华轿车是在金杯客车产生的,"我现在两边都能说了算。"

  在中华轿车项目面世之前,仰融只剩下一个安排没做,这既是战略上必须做的准备,亦将解开仰融和华晨与一汽之心结。

  2000年11月24日,一汽金杯再次宣告易主。11月24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及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沈阳新金杯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一汽将其持有的32683.36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29.91%,转让给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转让总价为49481.23万元;同日,一汽将另外一部分12019.96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11%,转让给沈阳新金杯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总价为18197.70万元。

  受让的两公司中,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受托行使该公司的股东权利。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沈阳新金杯投资有限公司为国有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由沈阳金圣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沈阳汽车工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成立于2000年9月10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

  此次股权转让看上去只是一汽退出一汽金杯,将其还归沈阳市,但在事实上,一汽金杯已经归于华晨之手。股权转让结束后,公司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仰融告诉记者,华晨正是此两宗股权收购的实际出资人,第一及第三大股东总计41%的股权其实已操于华晨之手,除了6.7亿元的股权收购费用,华晨还承担了一汽金杯两亿多元的负债,总计出价9.43亿元。之所以采用如此特殊的安排,仰融的说法是,“一汽有要求,不跟我们签署协议。”

  据说,为了满足一汽不与华晨直接签约的要求,华晨贷款给受托签约的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沈阳新金杯投资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再将所受让的股权质押给华晨。毫无疑问,此举得到沈阳市的强力支持。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向姿态强劲的一汽来说,此次撤出可谓罕见的让步。

  9.43亿的资金相当庞大,华晨内部不无疑虑。“我的财务总监建议我不要收购。我说从战略上一定要收购,一定要拥有这个公司。”仰融说。所谓战略,眼前是指发展中华轿车项目的报批须通过金杯公司,而一汽是金杯公司的大股东,“这块绊脚石一定要搬掉”(仰融语)。不然,除中华轿车之外,连1月初开始曝光的与宝马公司的合资谈判都无从谈起。将来,这会是华晨在国内汽车行业以新姿态崛起的必需平台。

  一汽金杯即将恢复原名沈阳金杯。仰融笑称:金杯客车是华晨汽车和沈阳金杯的合资公司,中华轿车是在金杯客车产生的,“我现在两边都说了算。董事会,说句笑话,其实不用开了。当然,一言堂也不行。”

  一切水到渠成,股权协议签后20天,中华轿车在金杯客车厂区内下线。

  只有一个问题:“大华晨”的哪条线出了这笔钱?上海华晨集团?华晨汽车?作为上市公司,它们均无相关的信息披露,看来不可能;很大的可能或者是珠海华晨,或者是华晨控股另行绕道。仰融、苏强对此问题及记者的猜想均拒绝置评。

  等待审批的中华与宝马

  去年12月中华轿车下线时,仰融曾说预计将于7月间推出市场。现在,这一日程已被推至9月。据记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许可证仍未下来

  去年12月16日,在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厂区举行的中华轿车盛大下线仪式上,仰融介绍,中华轿车的开发,“在观念上有三个突破”:一是车型不一味追求特定地区的“民族风格”,而是强调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二是融合世界先进企业的技术标准,所有零部件的标准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三是投资1亿元人民币,在清华大学建立中国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并捐出中华牌轿车产品的所有技术和图纸。

  对于部分国内关心汽车行业的人士来说,华晨的轿车雄心,是一种了不起的在一汽和二汽之外的模式:无国家巨额投资,主要依赖大胆、精巧的资本市场融资;并且,一种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已放在眼前。这简直是正在发生的奇迹,而他们乐见其成。

  但倾华晨之力而为的中华轿车项目,在资本市场上得到的反应不一,其中不无疑虑,在其目前主要的上市地香港,至少有两家投资银行调低了华晨汽车的评级。原因首先是对主业为轻型客车的金杯客车能否驾驭轿车项目感到不安;并且,他们注意到,无论是印度还是印尼,试图发展本国独立品牌轿车的努力都受到了惨重的挫败。印度的Tata车2000年最后一个季度仅销出2000多辆。他们担心华晨汽车走上覆辙。

  他们更关注的是1月间透露出来的华晨宝马合资谈判的进展。德国宝马集团的一名负责销售的高级副总裁在新加坡证实了谈判正在进行的消息,乐观的投资银行分析师认为如果宝马合资成为现实,华晨汽车的股价将大幅上扬--实际上,当消息传出后,短短三天内,华晨汽车股价上扬25%。

  宝马公司日前发布正式新闻稿,驻华首席代表董显铨确认谈判正在进行。“宝马集团正在和华晨集团共同准备一份项目建议书,该建议书将报送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地方和中央主管机构审批。”

  不过,中华轿车项目本身从华晨与宝马的任何可能合作中都不会获益很多。董显铨提及有数名宝马公司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正在为中华轿车生产工艺流程方面提供帮助,但表示这在宝马是常事。“宝马对该项目的介入仅限于为华晨取得稳定的生产流程方面的支持,并没有参与到车辆本身的研发工作。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华晨的汽车和目前正在研发的可能在中国合资生产的宝马汽车之间,都不存在任何技术联系和转让。”

  至于宝马合资项目,仰融相信最快可在6个月内完成审批程序。但美林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宝马合资项目最早也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启动,所以要待观察中华轿车上市之后的表现,才会考虑是否调高对华晨的评级。

  对于中华轿车来说,生产许可证仍是一个问题。去年12月中华轿车下线时,仰融曾说预计将于7月间推向市场。现在,这一日程已被推迟至9月。据记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许可证仍未发下来。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令人焦灼不安的等待。

  “民生担保”平台

  仰融说:“人家建议我--你该冒出来了”

  显然是因为形势不同了,华晨此次重返国内资本舞台,一改过去低调的风格,其动作也跨出汽车行业,成为多舞台的运作,远则有进入申华,近则有进入中西药业。

  3月20日,中西药业(600842)和上海华晨集团(600653)各自刊登公告称,上海中西药业国家股股东代表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将向上海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公司国家股5693989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41%。在股权转让报批期间,这批股权已托管给上海华晨集团。中西药业将于4月2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改选11人董事会中的8名董事。仰融、苏强的名字已出现在中西药业董、监事候选人名单中。

  在收购目标处于某种漩涡之时切入,并迅即“摆平”各种相关的麻烦,是华晨金融收购的特色,亦是仰融长袖善舞之金融才能之最神奇一面。1990年进入金杯、1999年进入申华,都是如此,此次更不例外。中西药业正陷入吕梁事件(参见今年2月号封面文章)后遗症的泥沼之中。记者一再追问,苏强不愿细讲进入的动因,“价格合适就进”。

  有媒体开始讨论华晨是否能摆脱中西药业第二大股东北京中科--吕梁事件的核心机构--的可能纠葛,但在事实上,仰融相当知道此事的深浅。 据仰融说,早在去年,吕梁就试图说服仰融与之合作。仰融认为吕梁有两大问题而拒绝合作:一是金融链条太长太脆弱;二是没有建立真正的团队,对合作者及追随者缺少激励和约束的手段。此次进入中西药业,虽可谓“明知山有虎”之举,毕竟已经少了许多吕梁时期的长链条。以仰融、苏强的行事风格,此事当已谋定而后动。4月20日临时股东会上,如无意外,华晨似当能成功入主,而中西药业似亦将成为“大华晨”旗下最新之上市公司。

  随着入主中西药业,“大华晨”之线索似正日趋繁复。但在扩张之时,仰融整合华晨各条线的努力也在最近启动。

  3月14日,一汽金杯发布公告,宣布出资4.1亿元,认购广东发展银行本次增资扩股的34300万股,占其增资后总股本的9.8%,并出资4.4亿元投向民生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华晨集团发布了几乎同样的公告,宣布将出资4.1亿元,认购广东发展银行增资扩股的普通股,出资4.4亿元参与民生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这是华晨系直接进入金融业的举动。广东发展银行原总股本为22.9亿元,本次总股本增资至35亿元。此次增资,华晨系仅一汽金杯和上海华晨即承担了8.2亿元,占到总股本的19.6%。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生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简称民生担保)。该公司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一汽金杯、上海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新金杯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金10亿元。今年1月8日,全国工商联正式批准并下文件组建民生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2月23日,国家工商局就正式批准,注册地在上海浦东。”仰融说。

  目前,已知民生担保有一汽金杯和上海华晨所投资8.8亿元,占88%的股权。仰融设想,民生担保的下一步是将注资册本扩展为30亿元,而最终目标,是成为整合“大华晨”的平台。

  这将是一个繁重的计划。多年运作之后,华晨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已达200亿元。“各个公司没有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形成一个拳头,难以进行更大的资本运作。去年11月我形成了一个战略,就走民生投资信用担保这条线。五家上市公司根据它不同的功能来完成不同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在民生担保这个统一的平台上。”

  此外,华晨在多年积累中发展起来的资产,也需要一个归属。仰融告诉记者。“原来我们打的是华晨牌,是国营还是民营,说不清楚,民生大家都知道是工商联的,是民营的。”--虽然工商联只会有比例不大的投资。

  “大华晨”的三条主线,未来将可能次第通过此平台进行整合。“实际上,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是一条线(记者注:指基金会-华晨汽车-金杯客车这条线),收购申华实业之后打在明账上的是一条线(记者注:指上海华晨集团这条线),第三条线就是原始资本和产业的积累(记者理解是指非上市的华晨控股及其关联公司这条线),后面这条线不明显,是我们资本和产业的积累。”仰融说,“(这条线)人家建议我--你该冒出来了。”

  仰融的计划是越快越好。“在今年12月份,完成全部重组。”那个时候,想必中华轿车的生产许可证及宝马合资事宜也已有了结果。新华晨的格局就此大定--这会是华晨迷宫之解吗?抑或是华晨迷宫之升级版?

  根据华晨汽车1999年年报,仰融今年44岁。他说,准备于2010年退休。■

  http://archiv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079851&time=2001-04-05&cl=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