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粮仓”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9:07
“黔北粮仓”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http://www.gog.com.cn  10-11-05 08:06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专题】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
“黔北粮仓”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遵义“七个一百”工程观察
记者手记:山区农业可以做大文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遵义实施的“七个一百”工程,无疑是实现山区农业突破的有益探索。
遵义报道组选择“百万亩辣椒”、“百万亩有机红粮”、“百万亩茶园”三个工程切入,走进遵义调研。所到之处,感受到了辣香、茶香、酒香、米香、烟香弥漫的味道,当地受访者都说这是黔北农业的优势。遵义实施“七个一百万亩”工程,做大规模、提升标准、做大产业、通过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目的就是把这些优势更加突出,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乡村采访,发现专业种植、养殖大户多了,地种得越来越多、猪羊鸡牛也养得越来越多,农民的观念变了,种养业不再是为了一家的简单生活,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当百万富翁。而另方面,农业生产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新的行业,即使在土地上工作,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成了打工工人。
诚然,对于偌大的市场,农业要走市场化的道路,农民还是小学生。也没有少交学费,甚至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农民也因此认识了“什么是市场”,他们不但没有退缩,相反是汲取教训更加自信地向前走。
市场不可能没有失败,成功属于勇敢的探索者,遵义市正在摸索一条发展山区农业的大文章。当地干部群众认为:机遇就在眼前。
决策者声音:
采访对象:遵义市分管农业副市长田刚
“七个一百”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遵义市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油料、烤烟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七个一百”工程,做大做强竹、茶、药、辣椒、蔬菜、干鲜果、高粱“七个一百万亩”特色优势产业,畜牧业产值上一百亿元,发展特色、精美农产品,集中力量建基地、围绕基地培育龙头、围绕龙头建加工园区,完善产地市场体系。
遵义农业自然条件良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湄潭翠芽、“茅贡”牌大米多次荣获全国金奖;遵义市多个县是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以茅台为核心的有机红高粱生产基地,成为国酒茅台第一车间;遵义辣椒因香辣闻名全国……如何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的优势?
田刚说:“没有规模就不能形成有优势竞争力的商品,遵义将依托优势,率先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上实现突破,以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工业,通过工业发展来反哺农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十一五”期间,遵义已发展竹林288万亩、茶园93万亩、红高粱62万亩、中药材106万亩、蔬菜100万亩、辣椒107万亩……
采访印象一:
采访对象:遵义晚报记者李光伟
发展不力被问责
10月20日上午,记者到遵义县农业局采访,一问领导都下乡了。记者从三合镇追到尚嵇镇,再赶到新民镇,才见到局长王健。
新民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告诉记者:乡镇忙得恼火,弄不好就会被问责,自己还因此上了报纸。问及其中个由,他说:是遵义晚报记者李光伟写的,找他最清楚。
李光伟说:2009年,遵义县下达给新民镇菱角菜种植计划任务为1000亩。然而,到当年11月初,该镇的实际种植面积为922.7亩,新民镇在统计上报菱角菜种植面积时,并没有进行核实,而是把上报面积定为1179.7亩。为此,今年1月镇领导班子成员被集体诫勉谈话,分管副镇长被警示诫勉。
三合镇党委书记挂帮领办120亩辣椒,推广漂浮育苗新技术,不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检查、监督措施不到位,致使育苗失败。为此,书记及党委班子被诫勉谈话,农技站长被免职。县电视新闻播了一星期。
采访印象二:
采访对象:遵义县尚嵇镇建设村水木坑组种养大户陈恩来
最“牛”农民年纯收入60万元
10月20日下午,走进“恩来种养场”,看见场主陈恩来和他聘的几位工人正坐在房前的藤椅上。陈恩来说:“最忙的时间过了,已经开始冬闲,正在筹划来年的事。今年,纯收应在60万元。”记者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陈恩来:“500亩烤烟、200亩辣椒,养猪已出栏500头、还存栏130头,加起来产值300余万元,纯收入应该在60万元左右。钱基本上已揣进了荷包。”
记者:“60万元利润具体怎么组成?你搞种植养殖多久了?”
陈恩来:“烤烟收入120万元,利润20万元;辣椒收入80万元,利润20万元;剩下是养猪的利润20万元。大概各占1/3。烤烟和辣椒今年才开始种的,养猪已有4年。之前,在广东打工。”
记者:“平时生产是如何组织管理?用工怎样解决?”
陈恩来:“我常年雇了5个固定工人,平时每天用工一般在60至70人。用工大多是本地农民,他们将土地流转出来,又在土地上打工,每天可以获得40元收入,按年计每年可得1万元。”
记者:“作为种养大户,你认为什么是现代农业?”
陈恩来:“能赚钱的农业就是现代农业?”“必须上规模、做成产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要根据市场生产。”今年的鲜椒行情特别好,往年每公斤2.6元左右,今年均价在5块以上。明年我准备把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
记者:“大规模种养是不是有很大市场风险?”
陈恩来:“烤烟是合同收购,只要把握好生产、烘烤技术环节的工作,保证了质量就可以避免风险;辣椒是订单生产,与商家签订最低保护价每斤8角钱,亩产保守算4000斤鲜椒,可卖3200元,应该还有利润。土地由政府部门帮助流转,田、土每年分别500元和400元承包费,农民把土地流转出来,专门打工比自己耕地更划算。”
记者给陈恩来算了一笔账:遵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多元,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而他作为农场主一年的收入比120位富裕农民的纯收入总和还多。
采访印象三:采访对象:遵义县山岔镇红光村党总支书记肖忠西
科学技术的威力
2007年,在遵义县山岔镇红光村场坝、大碑、燕子窝、四方井4个村民组的县辣椒科技园亮相,核心区面积572亩。该县通过辣椒科技园项目在全县推广辣椒提纯的新品种和漂浮育苗种植新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通过172个引种品比试验,科技园成功筛选出高产的正椒12号和正椒10号(老百姓称“白椒”)及两个韩椒品种,栽培借鉴烤烟漂浮育苗的新技术。
肖忠西介绍: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种子、育苗专用肥、地膜、农药、劳动成本,以及耕田、掏箱起隆等费用,加起来共860元;白椒收益每亩正常鲜椒产量2000公斤,平常价每公斤3元,产值6000元,扣除成本纯收在5000元以上。而传统种植珍椒,亩产150公斤干椒,平常价每公斤10元,毛收入只有1500元。
遵义培育30万亩红色经济长廊(辣椒产业),全县层层办示范,镇(乡)村干部不仅亲自办,还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算,通过艰辛努力,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县范围推开,农民种辣椒收益大幅提升。
红光村土地面积4600多亩,辣新品种种植达320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辣椒专业种植村,今年辣椒收获季重庆、成都及当地辣椒加工企业,都在村里设立收购点。
2009年,红光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965元,科学技术发挥关键作用。
采访印象四:采访对象:遵义县虾子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吉洪
农民闯出大市场

虾子镇上到处是辣椒
以遵义县虾子农民为主体的3000辣椒生意人,在全国闯出了名堂。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小镇——虾子,因为辣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虾子辣椒市场,因辣椒在这里集散而闻名全国,成了“中国辣椒城”、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
1999年修建占地2.2万平方米、库房208间的辣椒市场,2006年辣椒交易量5.5万吨,交易额6.5亿元;2009年达6.8万吨,交易额1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超出5万吨,年交易额预计超过10亿元。
走进虾子看见的都是辣椒,小镇弥漫辣椒的味道。镇长张正伟告诉记者:一年前,仅镇上辣椒脱把工每天一般都在7000人左右,多的时候上万人,仅这一项收入至少7000万元。今年合作社用140台机器脱把,工人也不下3000人。
采访蔡吉洪不容易,他是一个大忙人。见到记者,他感叹:“不忙不行!与‘老干妈’签了独家供货合同,每年卖辣椒10万斤以上。前晚上(10月19日),刚从河北、山东回来。今晚要装两车货约45吨运到成都。”
蔡吉洪告诉记者:成都五块石市场和菜篮子市场做辣椒生意的都是虾子人,大约200人。基本上是两人一组,一个在虾子组织货源,另一个在成都组织销售,年销量在200万公斤左右。“虾子做辣椒生意的人在成都购买的商品房有五六十套,几乎都买了车子。”
蔡吉洪说,他与另外两个股东投资1200万元,分两期修建4000吨级的冷库,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合作社还要修建占地12亩的辣椒脱把场,目前,政府正在帮助协调土地。
虾子的专业辣椒经纪人有五六百,小贩平时有1000余人,交易旺季做辣椒生意的在2000人以上,他们的身份均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