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2:16
政治复习:
1、《反对本本主义》——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著作。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3、《改造我们的学习》——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
4、《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5、《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
6、《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对象之一/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各总政策。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8、《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
9、《五四指示》——把减息减租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0、《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系统地、科学地解决了“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
11、《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2、《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
13、《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政治报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14、《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发刊词》——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
1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1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
18、《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思想中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标志。
19、《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的政策文件。
20、《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
---------------------------------------------------
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
3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7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8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9 理在事先是--客观唯心主义
1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6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17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
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的哲学派别是--朴素唯物主义
3 将运动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5 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7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8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是--无始无终的
9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
10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世界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11 在对空间的认识上,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b
a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b空间是规律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 空间具有三维性
d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12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力量是--劳动
13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5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 必然的联系
17 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付诸实践
18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遵循客观规律
19 否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属于--二元论
20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1 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统一于物质
-------------------------------------------------------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2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 d联系具有能动性
3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4 在唯物辩证法中,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5 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6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度是质与量的统一
b度是质与量的结合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
d度即关节点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量变的是 c
a统一 b静止 c飞跃 d平衡
8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a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质变基础上又会开始新的量变
9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0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头”或“欠火候”,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11 在生活与工作中,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这符合哲学中--量变与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12 揭示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的辨证法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蕴涵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4 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和对立表现在承认--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1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b扬弃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c扬弃是辨证否定
d扬弃是彻底抛弃
16 在唯物辩证法中,扬弃是指--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17 下列选项中与否定之否定规律无关的是 c
a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b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c十个指头弹钢琴
d成绩与问题的统一
18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19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是--符合矛盾规律的正确观点
20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a内因是变化的内在根据
b外因是变化的外部条件
c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1 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讲的是要懂得--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4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5 不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d
a量变引起质变
b风吹草低,水滴石穿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以继日,冬去春来
26 关于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a同因异果,异因同果
b一因多果,多因一果
c有果无因,有因无果
d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27 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28 数学中对概率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可能性的定量研究
29 制定政策应该--从现实出发
30 在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中--内容活泼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31 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表面的,本质是共性的,内部的
b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c现象是表现于外的,可以为感性认识所把握,本质是隐藏于内的,只能为理性认识所把握
d现象是本质的根据,本质是现象的表现
--------------------------------------------------------
1 实践是人们的--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物质活动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践特点与性质的是 d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本能性
3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5 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
6 认识的客体是指--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做指向的对象
7 认识在本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9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具体性
10 不属于感性认识的是 d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11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
12 不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a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3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是因为--理性认识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
14 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本质上都是--先验论
15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本质上都是--反映论
16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17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8 真理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同一,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19 在真理与谬误关系上的正确观点是--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0 真理有相对性说明--真理也是要发展的
21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
1 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从事生产劳动
2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人类能劳动,动物不能
3 生产力范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4 不属于生产力中实体性要素的是 a
a科学 b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5 不属于生产力中“物”的要素的是 a
a 劳动者 b生产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6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7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生产方式中包含生产力
b生产力中包含生产资料
c生产资料中包含劳动资料
d劳动资料中包含劳动者
9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b
a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历史主体是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c历史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d历史主体是社会的改造者
10 历史的客体特指--历史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一切事物
11 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2 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13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不同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
14 历史上最早的被剥削阶级是--奴隶阶级
15 走向自行消亡的国家是指--无产阶级国家
16 国家本质上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17 国家政权属于--上层建筑
18 有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却超过了先进国家,这说明--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9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a哲学 b法学 c伦理学 d语言学
21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c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
健康积极的生活,为了爱,我们一定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6-9 22:32 只看该作者
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相对稳定的因素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7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或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8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决定作用的是 d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构
10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对经济基础的--服务作用
11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2 阶级斗争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1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 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5 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16 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历史是群众创造的
17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
18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9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d
a历史上的人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
b历史人物可以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c正面人物包括无产阶级领袖
d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20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根本上是因为--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
21 不属于 三个有利于 的选项是 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改革开放
-----------------------------------------------------
1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的全面发展
2 社会进步特指--既包括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也包括同一社会形态的调整与改革
3 社会进步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a社会进步是进步性与退步性的统一
b社会进步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社会进步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d社会进步似乎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5 关于社会进步曲折性问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人类的探索不可能总是正确的
b社会进步本身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c社会进步会遇到反动阶级的抵抗与破坏
d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次序是多样的
6 资产阶级革命中曾多次出现封建制度复辟的情况,这表明--社会进步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7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社会进步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8 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9 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11 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12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13 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14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15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价值
17 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有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18 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9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20 宿命论者的错误在于--只承认必然与自由的对立,不承认必然与自由的统一
21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共产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
b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c共产主义是一项社会活动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
--------------------------------------------------------
1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
2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队伍约有--200万人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4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5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前期
6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整的论述
7 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8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 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中共七大
10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1 要做到实事求是,其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1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不包括 d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13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
1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独立自主
15 毛泽东思想开始在中共中央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是--1935年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定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定
4 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入侵
5 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势力
6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7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8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9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是--陈独秀
11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无产阶级
12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五四运动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 中国革命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中共二大
3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6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7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11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12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的两面性是--革命性与软弱性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
14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5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
1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2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最基本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3 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的政策是--既联合又斗争
4 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5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7 党的建设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党的思想建设
8 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9 毛泽东首次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是在--《论联合政府》
10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队伍最小的时期是--土地革命时期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3 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
14 整风不包括--整顿作风
15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16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17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8 正式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古田会议
19 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
20 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的选项是 d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加强思想教育
--------------------------------------------
1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揭开土地革命战争序幕的是--南昌起义
2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八七会议
3 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八七会议
4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将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着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湘赣边界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 不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的选项是 d
a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
b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
c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6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确立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三湾改编
7 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9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是--瑞金
10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
11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发动工人运动
12 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斗争经历的是 d
a百团大战 b整风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土改运动
------------------------------------------------------
1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根据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共产党员占到三分之一
3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7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大特点是--民族资产阶级
8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10 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瓦窑堡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11 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工农共和国口号变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三三制政权
13 1945年4月,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的政治报告是--《论联合政府》
14 宣告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覆灭的事件是--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5 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16 在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
健康积极的生活,为了爱,我们一定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6-9 22:34 只看该作者
1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合作化
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和平赎买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5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内容不包括--反偷税漏税
6 在建国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我国开展的社会运动中不包括--四清运动
7 “五反”运动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欺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8 1953年6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 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0 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1956年
12 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3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
-----------------------------------------------------
1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以后,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 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6 在政治思想领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是--“团结-批评--团结”
7 对彭德怀进行错误批判的会议是--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
8 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陈云
9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0 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1 毛泽东在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提出和论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
1 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在党的--十三大
3 “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五大
4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6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 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
9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10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
12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是在--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五大时期
-----------------------------------------------------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改革
4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 共同富裕意味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7 下面哪一个不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的重要思想 c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9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10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条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11 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1980年
---------------------------------------------------------
1 在我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使用了“初级的阶段”这一概念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协议》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3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经济建设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第一次全面系统的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党的十三大
10 第一次科学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十三大
11 第一次系统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十五大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点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14 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
1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2 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
3 按照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d
a工业 b农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4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比例协调
5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的要素是--科学技术
6 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7 经济增长的速度、比例、效益的相互关系是--速度是前提、比例是必要条件、效益是中心
8 我党正式确立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9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是--农业
10 关于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有以著名论断,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 我国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4 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5 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6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
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 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
9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a
a股份合作制企业 b私营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
-------------------------------------------------------
1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2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3 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
4 个体经济中的个人收入主要是--劳动收入
5 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按劳分配
7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9 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范围主要是--公有制企业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应坚持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1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在分配方式上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
12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3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4 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计划和市场是--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4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5 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政府
6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7 生产要素市场不包括 c
a资本市场 b劳动力市场 c商品市场 d信息市场
8 我国改革前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9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10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它不具有独立的社会经济性质
11 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公司制
12 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中的“放小”是指--放开搞活小企业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是--以间接调控为主
14 在规范的公司组织制度中,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15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政企分开
---------------------------------------------------
1 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是--对外贸易
4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5 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6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 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7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8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是--无始无终的
9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
10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世界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11 在对空间的认识上,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b
a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b空间是规律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 空间具有三维性
d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12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力量是--劳动
13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5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 必然的联系
17 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付诸实践
18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遵循客观规律
19 否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属于--二元论
20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1 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统一于物质
-------------------------------------------------------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2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 d联系具有能动性
3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4 在唯物辩证法中,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5 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6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度是质与量的统一
b度是质与量的结合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
d度即关节点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量变的是 c
a统一 b静止 c飞跃 d平衡
8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a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质变基础上又会开始新的量变
9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0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头”或“欠火候”,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健康积极的生活,为了爱,我们一定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UID
26262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6-9 22:35 只看该作者
11 在生活与工作中,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这符合哲学中--量变与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12 揭示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的辨证法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蕴涵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4 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和对立表现在承认--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1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a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b扬弃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c扬弃是辨证否定
d扬弃是彻底抛弃
16 在唯物辩证法中,扬弃是指--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17 下列选项中与否定之否定规律无关的是 c
a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b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c十个指头弹钢琴
d成绩与问题的统一
18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19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是--符合矛盾规律的正确观点
20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a内因是变化的内在根据
b外因是变化的外部条件
c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1 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讲的是要懂得--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4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8 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9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的基本国策
10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
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 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4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6 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7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8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
12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 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4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
5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所以就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
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2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原因是--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1982年
4 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1984年12月19日
5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 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7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 邓小平多次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3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的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7 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8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