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的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59:53

中国一词含义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等的代称出现。“夏”,在商、周以前有;“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是现存最早出现华夏二字并称的文献,其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言;按《说文》中的释义,“华,荣”,“夏,中国之人”。《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按照这里的说法,华是指华服,夏指有礼仪的大国,而“华夏”的意思就是“身穿华服的礼仪之邦”。而汉语“中国”一词,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带有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近代以来,“中国”一词作官方正式称呼始于清朝[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铭文记载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并营建东都成周的史实,其涉及“中国”部分铭文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篇铭文把“中国”指为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2]。在上古文献《尚书·梓材》中(前六世纪汇编),记载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是指当时周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时“中国”的含义仅仅是周朝人对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称谓,他们认为自己位于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则分别被他们称为。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自称“中国”,其中“国”就是各诸侯的封地,《孟子》记载了一次齐王的谈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此“中国”为都城之意。汉朝时则将其统治的中原地区称为“中国”,如《史记·武帝本纪》中的“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汉朝以来,“中国”一词逐渐演变称为正统的朝代的标志,例如在南北朝时期和宋朝,对峙双方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并不把“中国”作为国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独特的名称,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简称“中国”,[3]国字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国家,一是指都邑。后来中国作为京师的含义渐渐不用,而作为全国的含义却通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