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篇丹江记者移民报告严重失实中想到的!! - 丹江口论坛 - 十堰论坛 - 东湖社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2:36
由一篇丹江记者移民报告严重失实中想到的!!查看:2512 回复:29 阿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阿诺. 当前离线

UID
530605 
帖子
11 
精华
积分
21 
经验
150  
威望
0  
金币
30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 
最后登录
2009-12-2 

列兵

帖子
11 
精华
积分
21 
1# 打印 tT 发表于 2009-11-13 13:56 | 只看该作者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天下无贼中,葛优的台词。在细数咱们水都发展的几十年,到也不缺少“人才”,但这些风流人物却偏偏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反面教材。古有铡美案的陈世美(虽然此人是杜撰),今有五毒书记张二江,以及引发丹江官场地震的前市委书记郭新民,昨天在水都论坛看了一篇记者移民报告严重失实的帖子后,(现已被封)又让我回忆起10年前的一水都“伟人”,此“伟人”堪称21世纪末的当代焦裕禄,甚至当年央视的新闻联播都有报道,来头不可谓不大,但就在全党轰轰烈烈的向当代焦裕禄学习之际,一场更大的闹剧却在上演,现将此人的丰功伟绩转下,好让水都网友缅怀之..............

                         题目就叫:丹江口市的全国假典型闵德伟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有一个官场现象,叫作“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是说,各级官员为夸大自己的政绩,没有节制地将各类经济指标翻番上报;而这些虚假的数字,又被层层加码。不是说官员们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假的,而是他们需要这些假的数字。事实也证明,虚夸多的官员往往官儿升得也快,“政绩突出”么!  

    除此以外,其造假造得几乎成了“天方夜谭”,就拿湖北十堰地区来说,报纸上曾揭露过,这个地方的官员为证明自己绿化有方,竟可以将大片寸草不生的山岸刷上绿油漆,让上方大员路过时,看见的是“满山青翠”。湖北房县为让上方视察时看到自己县里养羊的成绩,竟让小学生们到官员经过的山坡上,一人披一张装化肥的塑料袋,冒充羊群,简直是无奇不有。  

    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实际上还有另外一句话,叫作“官出典型,典型出官”。各地在发现、宣传自己地方的典型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闹成省级的典型好,能闹成全国的典型最好。重大的典型也是地方官员的重大政绩之一。  

    1999年4月16日凌晨,湖北省十堰市辖属的丹江口市,发生了一件“大事”,该市均县镇闵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闵德伟,因患食道癌去世。  

    4月17日,丹江口市市委书记闻讯,“连夜冒雨”率三位常委前往吊唁。  

    4月23日,丹江口市开展向闵德伟学习活动。  

    5月19日,十堰市在全市开展向闵德伟学习的活动。  

    5月28日,湖北省各新闻单位把闵德伟作为重大典型,从6月18日起集中时间宣传,为此组织了几十人的采访团。  

    丹江口市人民艺术剧院赶排了大型现代剧《汉江魂》,演出30多场;丹江口市组织编辑出版了《楷模——闵德伟同志事迹汇编》;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了报告文学《贫困山区的好支书——闵德伟》;闵德伟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各地巡回演讲。  

    人们听广播、看电视、听巡回报告团做报告,流泪、捐款、表态。  

    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树典型行动,可以说,死者的丧事都还没有办完,他就已经成了丹江口市的典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死者“步步高升”,先是成了十堰市(地区级)的典型,然后又成了湖北省的典型,继续运作下去,还可能成为全国性的典型。  

    2000年伊始,我们接到举报:关于闵德伟的一切都是假的,是一个弥天大谎。  

    这不是一般群众的举报,而是新华社《半月谈》的三位记者专门去闵德伟的家乡做了详细调查之后写成的报道。标题是《村霸可以被吹成全省“三讲”典型》,看了这篇调查报告,我感到某些地方官造假典型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我问新华社记者,这稿子为什么没有发表。他们告诉我,这篇稿子原准备登在新华社《半月谈》上,后湖北方面得知消息,“摆平”了此事,他们愤而将稿子转投本报“冰点”。  

    按说,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应当是可信的,我原准备在这个基础上编辑后发表,但晚上又接到新华社记者的电话,说因特殊情况,这篇稿子不能署新华社记者的名字,问我能否用化名发表。这当然是不行的,揭露性批评性报道,记者必须是实名。我告诉新华社记者,既然如此,我们将自己派记者到实地调查。  

    春节刚过,我派蔡平去调查此事。临行前,蔡平搜集了几乎全部闵德伟的报道。这些材料表明,闵德传的“政绩”主要是:闵德伟当村主任前是村里少有的富裕户,由于群众的推荐选举,他放弃一年6000多块钱当木匠的收入,去当了一年只有600块钱补贴的村主任。  

    他一上任就提出“村务公开”,并成立村民理财小组,把干部开支、收钱的用途等等,在村民大会上公布。

当村干部六年,他始终把焦裕禄、孔繁森当成做人的旗帜,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不占集体的便宜。  

    他带领群众冰天雪地开发荒山,建设了几百亩高标准橘园。  

    ……  

    闵德伟一心只想着工作,他给自己所做的惟一“私事”就是打口棺材放在门前。他死了,几百人哭昏了头(另有版本说是男女老少1000多人哭昏了头)。  

    在进闵家沟的前一天,蔡平请来了一些闵家沟村村民在武当山脚下座谈,走访了些从闵家沟搬出来的村民。蔡平向他们询问闵德伟的事迹,没想到村民们竟异常愤怒:“假的,全是假的!他是个典型的村霸!”  

    村民们给了蔡平两份材料,一份是1997年元月的《请愿书》,检举闵德伟当村主任之后在村里的种种劣迹;另一份是1999年11月的检举书——《检举丹江口市均县镇树立的全省假典型闵德伟》,里面列数了闵德伟与宣传报道不符的27条行为。  

    “我们三年前就告他,结果现在他死了还是典型!”  

    蔡平根据报道中闵德伟的事迹,逐条向村民们询问。  

    “闵德伟当村主任,没有人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也没有选举他。”村民们说,“我们村当干部,从来都是上面指定,甭说村民大会,连小队会都没开过,如果上面不跟着人来,不打击报复,村里人谁都敢说实话。报纸上说副镇长当时三番五次找闵德伟谈,让他当村主任,那是闵德伟的表兄弟,他让闵德伟当,谁敢说不?!在我们村有这样的话:要致富,当干部,谁当干部谁致富。”  

    “说他公布过账目?我们敢用脑袋担保,从来没有!什么理财小组,我们怎么不知道?他和会计两人,一个管钱,一个管账,连现任村主任在1997年上告时都说,从没听他俩公布过账目。”  

    “事实是,他当了村主任之后,无论公事私事,没有一次不打条公款报销,究竟报了多少,只有他和会计知道,来来往往的人都在他家吃饭,没有一顿不报的,可是没有人下来认真查账。闵德伟在任时,曾有村民上告闵德伟的经济问题,上面要来查账,闵德伟告诉会计说,你赶做两本账,让上面来人查不出来。当时村妇女主任就在场,她可以作证听到了这话。”  

    一个全省上下学习的“重大典型”,他的事迹竟然是编造出来的!  

    “报道说他带我们开发几百亩橘园,编得也太离谱了,我们村70年代就有橘园,他闵德伟才干几年村主任?你可以到我们村去看看,十几年的橘树有多粗,几年的橘树有多粗?”  

    村民们向蔡平一一介绍每块橘园是由谁兴建的,是哪年兴建的:“上面为了宣传他,把我们村所有的橘园都算到他头上了,记者也真有本事。”  

    蔡平找到了报道中被闵德伟帮忙致富的“贫困户”周有春。他一五一十向蔡平讲述了这出闹剧的始末。  

    闵德伟死后,有记者来采访,问他由闵德伟资助的网箱养鱼在哪,让他带着去看。他说:“我没有养鱼,闵德伟也没有给我钱养鱼,不知道这是谁瞎编的。”  

    记者们惊讶了。  

    “这没办法,当时他们没教我,我也不知道怎样编。”周有春笑嘻嘻地对蔡平说。  

    干部们感到问题严重,立刻找他谈话:“怎么能随便说没养鱼呢,这个典型要砸了,你要负责任的。”  

    干部们给他一份材料让他赶快看。他看到其中“闵德伟把自己当木匠积攒的5000元给他,支持他养鱼”,有些害怕,问干部:“如果将来闵德伟家让我还钱怎么办?”  

    “你放心,我们给你作证。”干部对他打保票。  

    第二天,他来到镇上,见到记者时说:“我养鱼了。”  

    记者问他:“你昨天说没养,怎么今天又养了?”  

    他笑着说:“我昨天还以为你们是收税的,没敢说。”  

    接着,他按照材料上所编造的细节,向记者做了介绍,但最终还是动了个小心眼。他叼着烟卷说:“我最后把那5000元还他了,我怕将来不好办。”  

    镇上让他补拍养鱼的镜头,村里没有鱼塘,要到离闵家沟20公里外的养鱼基地去拍,他不去。村上让另一个人代替,结果被记者们发现了:“这不是那个人!”  

没办法,镇上又写条子让他来,还让一个村民组长负责将他送到。拍摄之前,让他将“台词”反复背诵,拍摄中,有人专门教他做养鱼的动作,为了更像真的,记者们要求他脱下衣服。  

    不得不承认,在锻造闵德伟这个典型当中,当地媒介起了很坏的作用。  

    有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村里叫来两个村民,其中一个年龄较大。记者说,老同志,你按一锅旱烟,装满些,我们电视记者少见这个形象。老人照办了。在抽烟时,记者又说,老同志,你的眼上有渣子,你拨拉一下。老人就用手擦。记者说,还没擦掉。于是老人又擦。这样拍下之后,就成了闵德伟死后,老党员痛哭得很痛心的镜头。  

    一个老党员告诉蔡平,闵德伟死后,镇里区里来人召开党员会,告诉他们,来记者要围绕着闵德伟的事迹说,谁把闵德伟的事说破,就罚款。  

    蔡平要到村子里转,村民们吓得要死,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决定让蔡平外套一身破工作服,把她领进村,就不再管她,任她自己转。  

    蔡平在村子里东一脚西一脚地巡查,简直不能相信这是什么“小康村”。村里最显眼的,是闵德伟家的白色小楼,其他村民住的房子破败不堪,不知道是哪个年代建的。在村里听到看到的,足以证明这个典型是彻头彻尾的假典型。  

    本来,按照调查性报道的规则,还应该向村、镇、市的各级领导做当面质询,把他们的说法也写在报道里。但是,鉴于他们竟然有能力“摆平”新华社,这项工作就没有办法做了。好在采访到的东西非常扎实,村民的说法或许会有些出入,但事实是不可更改的。实际上,这是一次暗访。直到蔡平离开时,村民们都不知道她从哪儿来,是哪家报社的记者。他们只知道,外面有人要来了解闵德伟事迹的真相。  

    蔡平回到北京,很快写出了稿件,经反复打磨,上了大样。标题为《世纪末的弥天大谎》。  

    对这篇报道可能具有的风险,我们做了估量。闵德伟是个小人物,却是湖北省的大典型,报道发表后,一定会引起强烈反弹。但是,调查是很扎实的,尽管没有按常规同时登出树闵德伟那些人的说法,但事实就是事实,说破天去也改变不了这些事实。  

    2000年3月22日,《世纪末的弥天大谎》发表了。很快,我就接到了许多十堰市读者发给“冰点”的邮件。读者确实看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揭露这个典型。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贵报3月22日《冰点》专栏文章读后,让人既惊且忧、亦愤尤悲。  

    去年暑期,闵德伟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县师范礼堂召开,身为闭塞山区的中学教师,很是被这位实不多见而长久渴盼的“清官”感动,因而慷慨捐泪;当时,更感谢能把这样的典型人物挖掘出来奉献给草民的记者。时至今日,经贵报披露事实真相,才知这完全是政治运作。读罢文章,有三点疑问直涌心头。  

    其一、闵德伟的“典型形象”,从丹江口树到十堰市,再树到湖北省,劣迹变成“事迹”,假的变成了“真的”,村霸变成了“青天”,这颠倒黑白的事,谁能做得来?为什么要拿来做?这道理明摆着:闵德伟活着的时候,他是某些所谓领导捞钱的工具;这些人捞得顺手了,就是老闵死了,也要利用死人做最后一回文章,捞取政治资本,给自己脸上贴金;这哪里又是宣传闵德伟,他闵德伟“德才兼备”,还不是某某领导“慧眼识人”:一要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二要为下一步自己选人用人订个标准。  

    其二、也许大家都还明白一个道理:一个闵德伟并不要紧。朱总理两会期间答中外记者问时说了:中国人多,腐败分子可能就看起来多了些。是的,一个闵德伟不可怕,但闵德伟后面那一群才可怕。要是只有闵德伟,下有人民群众的反对,上有领导的监督,他敢?!问题是人民反对他,可“领导”不能监督他,还成了他胡作非为的后台和靠山,你有什么办法?!有人会反对说:跟他有染的只有“副镇长”啊,市的、省的都受蒙蔽嘛!当然啦,闵德伟跟“副镇长”有染,“副镇长”跟“副市委”有染,“副市委”才跟“副省委”有染,这恐怕也应当是上下级的关系,要讲个层次的。在这其中,“有关领导”绝对是一个绳上的蚂蚱!

其三、中国有句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依现状看,这个“时候”恐怕已很难把握。这些人今天露馅了,是因为他们做得过分了;假如闵德伟死了,这些人罢手了,按照中国人思维传统,一了百了,事情也许就会烟消云散。如此,还有多少是做得“恰到好处”,该收手时收了手的?他们恐怕永远不会有报应,而这恐怕最是可怕的。老百姓在猜测:“闵德伟事件”揭露后有多少会倒?笔者倒认为:只要对策对头,不会有什么事的。  

    不信咱们走着瞧!  

    湖北省竹山县第一中学王骏  

    报道发出的第三天,湖北方面报来消息,说湖北省委以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为负责人,组成了“闵德伟先进典型情况联合调查组”,将立即赴闵家沟村调查。  

    这是一个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的举动。很明显,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否定这篇报道,在各级领导的高压下,他们会搞出一个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来,是可以想见的。我们不能坐等。我当即向总编辑提议,立即组成本报调查组,再次进入闵家沟,这次将不是暗访,而将和每一级领导做面对面的质询,必须派出强有力的记者。经商议,报社决定,由卢跃刚、贺延光和蔡平组成本报调查小组,再次进入闵家沟,越快越好。  

    赴湖北途中,本报调查小组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组不期而遇。原来,他们看了本报报道后,也立即出动。这等于由中央电视台和本报联合组成了调查组。电视的好处是,你无法否认,一切都在你面前,“原装”的。  

    《新闻调查》的这部片子后来在诉讼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任何看到过这个破败村子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小康村”,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画面”:  

    《新闻调查》采访了那个“被闵德伟帮助致富的养鱼专业户”周有春。周讲了他当年是如何在镇干部的导演下做假的。王志将这件事拿来问镇委副书记李乾华。  

    李乾华说:帮助村民养鱼致富的事儿是有,但是当时把人搞错了。那个人叫周有根。  

    王志:那么这是不是弄虚作假呢?  

    李:只要有这个事实,不管是谁都可以。  

    那好,这个周有根在哪儿呢?《新闻调查》再去找这个周有根,结果村民说,周有根搬出这个村子已经有二三十年了,那时闵德伟还穿开裆裤呢。  

    这次调查再次核实了所有的数字,拍摄大量的现场图片,《新闻调查》拍下的与各级领导的当面质证更是异常精彩。本报调查组回来后,立即形成了调查报告。  

不知道各位看官看完全文,是不是有种想被雷死的冲动,一个村霸甚至村民嘴里的流氓,为何能上中央电视台,甚至被全党列为学习目标??其实这件10年前的往事,在当时对于我等百姓来说,无非是个茶前饭后的谈资,本想一笑而过,但事实是当这个流氓成为正面典型后,咱丹江的各企事业单位,却纷纷被强行捐款,不知道看文章的网友有多少被强行捐款,反正我是被强行捐了100,如今想想真比吞吃了苍蝇还恶心,为了死难的汶川兄弟姐妹,我不会犹豫,为了拯救被海啸夺去生命的印尼国际同胞,我也不会犹豫,可是为一个十恶不赦,甚至死有余辜的假典型捐款,难道我国政府就是要求人民来助纣为虐的??

敬告咱们水都的记者们,人在做!!天在看。你们的失实报道会不会在造就一个新的闵德伟,你们的职业道德与水准,是不是已经低到了水平线以下,拿着国家的公信力来干着利己勾当的官员们,你们是不是该反思下自己的行为与为官之道。
由一篇丹江记者移民报告严重失实中想到的!! - 丹江口论坛 - 十堰论坛 - 东湖社区 -... 中国军界强人——国防部长梁光烈语录 - 丹江口论坛 - 十堰论坛 - 东湖社区 ... 中国汽车行业排名,希望东风再上新台阶 - 十堰论坛 - 东湖社区 - Powered by... 襄樊—逐渐逝去的怀旧 ~~~ - 襄樊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能看不能读的文章,绕死你 - 鄂州论坛 - 鄂州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襄樊在新中国的历史方位 2 - 襄樊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襄樊会馆,尘封的记忆 - 襄樊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盘点襄阳2010最给力的事件 - 襄阳论坛 - 东湖社区 - Powered by Dis... 关于设立孟浩然村 孟浩然镇的建议(转) - 襄樊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 研究发现,手机号码暴露您对生活的态度,不可不看! - 襄樊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林彪事件问题--由毛泽东喜欢的一首诗想到的 - 党史风云 - 历史论坛 由宝马奔驰国产车型入围中央采购名单想到的[桂林人论坛] 王石川:由“抓的就是记者”想到总理支持曝光 生活在闻一多故乡喜得春联 - 浠水论坛 - 黄冈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温家宝总理两会间为什么爱用中华古典 - 浠水论坛 - 黄冈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黄冈是七彩虹,黄冈是幸运地 - 黄州论坛 - 黄冈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怎样打飞机?别笑喷了! - 宜城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魅 力 之 城 - 襄樊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航拍大片登陆《城市地理》 - 襄樊论坛 - 襄樊论坛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转)北大第一医院中年女教授死亡之争引发的思考 - 大武汉 - 武汉论坛 - 东湖社区 -... [转贴]在美国论坛中一篇分析中国人的帖子 [转贴]在美国论坛中一篇分析中国人的帖子 [转贴]在美国论坛中一篇分析国人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