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6:37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 发布:2010-03-30 |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 作者: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发布会主席台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

市教委主任薛明扬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介绍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薛明扬说,备受社会关注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本,自3月29日至4月29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08年8月,国家正式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海等9个省区市与国家同步,分别制定地区规划纲要。2008年10月,上海正式启动《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俞正声书记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具体指示,韩正市长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并亲自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殷一璀副书记和沈晓明副市长具体主持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

  自2008年10月至今,历时近一年半,《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历经调研准备、形成初稿、修改完善及形成征求意见稿等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家战略、上海特点、全局高度、人民满意”的工作原则,并按照“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的要求,采取政府、学术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及教育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平行研究起草的工作方法。这些做法,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和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教育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创新进步的源泉,是成就未来的决定性力量。当前,面对全球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等形势,上海教育必须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自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不断增强主动适应、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支撑经济转型、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创造上海教育新辉煌。这是《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规划纲要》由序言、正文、实施与评估等三个板块构成,正文共包括“总体战略”、“重点任务”、“体制改革”、“重大项目”以及“领导和保障”等五个部分。

  在序言中,《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总体战略”部分,立足上海教育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规划纲要》提出了上海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16字工作方针。同时,确立了上海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该目标具体有四个方面的主要标志,一是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二是形成激发受教育者发展潜能的教育新模式,三是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四是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布局。

  在“重点任务”部分,围绕上述核心理念和总体目标,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规划纲要》确立了11个方面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德育方面,提出要“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学前教育方面,提出要“为儿童幸福和发展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义务教育方面,提出要“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高中教育方面,提出要“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高等教育方面,提出要“让学生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方面,提出要“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特殊教育方面,提出要“让残障和超常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继续教育方面,提出要“为成人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智慧源泉”。教师队伍方面,提出要“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教育国际化方面,提出要“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教育信息化方面,提出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规划纲要》不仅在11项重点任务中贯穿了改革的要求,而且用一个专门的部分,突出强调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体制改革”部分,《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活力,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市民广泛参与的教育公共服务新体制。为此,《规划纲要》具体提出了教育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以及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和举措。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边制定边实施”的要求以及韩正市长关于《规划纲要》应当区分中期和长期目标并聚焦本届政府任务的指示,在“重大项目”部分,《规划纲要》围绕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本届政府的目标任务为重点,规划设计了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项目,提出从2010年到2012年启动实施10项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和10重点发展项目。这些项目基本覆盖了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全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为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项目的贯彻实施,在“领导和保障”部分,《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健全教育法制环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改革发展构建良好环境。

  在“实施与评估”部分,强调《规划纲要》是指导上海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切实建立健全实施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监督考核,有效推进《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和组织实施。

(二)

市发改委副主任叶明忠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叶明忠就《规划纲要》的总体战略思考和重大发展项目作了补充介绍。

  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编制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规划纲要》对于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在着力推进 “四个率先”、加快“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关于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考

  教育在促进人的全民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未来上海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战略思路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如何推动教育服务更加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第二,如何形成教育事业自身良性发展的格局,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证;第三,如何进一步建立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机制,为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发展目标上,主要体现四方面内容:第一,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人人学会终身学习,终身享有教育机会,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第二,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扩大,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激发受教育者发展潜能的教育新模式;第三,政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开放多元的教育新格局;第四,与城市人口、结构及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布局。

  二、关于重点发展项目

  依据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本市将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启动建设一批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点发展项目。主要有:一是通过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将在郊区、大型居住社区等新建400所幼儿园、150所小学和120所初中,迁建或新建10所左右优质高中及分校,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合理布局;二是通过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中(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更好地培养适应上海产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三是继续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工程,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及学科创新平台工程,重点建设一批一流学科专业和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水平学校,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的科教综合优势;四是通过教育国际化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在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软件建设,实施包括加强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优化市民终身学习、加强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和学生健康促进等一系列工程,为上海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发改委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修改,并认真落实相关的任务,使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发展纲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教育一定能够为加快“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提高坚实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三)

市人保局副局长毛大立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人保局副局长毛大立就提升上海人力资源水平,加强高素质优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了补充介绍。

  上海的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和促进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本次起草的《规划纲要》,紧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的需求,聚焦国家和本市确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和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等优先发展产业和重点支持项目的需要,对本市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市教委等有关部门,着眼于提升上海人力资源水平,加强高素质优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逐步建立高等学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引导机制,形成与上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卓越教育计划,培养有针对性的各类人才。

  二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工程、经济、卫生、教育等领域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任办法,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积极稳妥地在各类学校中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四是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继续在各类应用类高校、高职和中职院校中推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同时,继续在本市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中推进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五是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员工和转岗、再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开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培训项目,大力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倡导新的择业观和成才观。

  六是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加大外来农民工补贴培训资金保障力度,对参加本市社会保险且正在缴费的外来农民工实施补贴培训,鼓励其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工作技能和岗位竞争力。

  七是有序推进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实训资源。坚持前瞻性和科学性原则,合理统筹规划、有效整合资源,探索一套公共实训基地与大教育体系相结合的新模式,真正满足广大劳动者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

 

(四)

市财政局副局长田春华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财政局副局长田春华就逐步建立健全财政保障和完善教育领域民生的长效机制作了补充介绍。

  近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财政教育投入的规定,不断完善投入增长机制和财政对教育的保障能力,并从财政经费保障的职能出发,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努力,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完成了地方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等工作。

  在这次《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中,市财政局根据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研究形成“两个完善、两个优先、两个着力”的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健全财政保障和完善教育领域民生的长效机制。

  “两个完善”,一是完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在加快建立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长效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健全与本市财力相匹配、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努力做到市与区县两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拨款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确保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逐步增长。二是完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从公办学校到民办教育等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完善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财政帮困助学体系,完善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政策体系。

  “两个优先”,一是优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市级统筹体制和机制,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置标准统一、学校经费标准统一、教师队伍配置标准统一、教师收入标准统一。二是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和促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的有效实施。

  “两个着力”,一是着力改进教育经费管理方式。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健全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动态调整机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健全生均经费综合定额体系,引导学校统筹安排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投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着力加强政府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监管。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制度,加强专项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并逐步、有序地向社会公开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和使用情况。

  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市财政局将对上述财政工作作进一步完善,并与各相关部门一起积极努力,进一步推动本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创新发展。

3月29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国青年报:4%的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门槛,国家近几年一直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我想问一下上海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田春华:有关教育投入占到GDP4%的情况,国家《纲要》中提出明确的目标。国家《纲要》也提出,这是必须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但是也有一定的难度。从上海地方来讲,这里面存在一个口径问题。中央提出这个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和所产生的财政收入是相互对应的。从地方来讲,地方生产总值所产生的财政收入并不全是地方的,按照目前分税制的做法,有一部分是要上交中央。所以地方可用财力和本地的生产总值是不对应的,和中央的整体口径不一样。从上海来讲,保证教育民生是财政部门重要的职责。从《纲要》里面所讨论的内容看出,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投入的规定,特别是要实现“三个增长”。在实现增长的同时,还很有必要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加大工作,使之产生更大的效应。

  因此,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把上海经济做上去,把蛋糕做大,对上海的教育投入也会有很大的增加和提高。

  东方网:问一下叶主任,刚才您提到关于重点发展项目里面会迁建和新建10所优质的高中,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另外,现在国家层面和上海都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上海如何在“十二五”规划中体现和落实这个政策。

  叶明忠:关于具体的高中学校,现在还没有确定。“十二五”期间,主要是解决城乡、市郊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的矛盾。我们重点考虑要在一些新城、新的大型居住社区中建一些幼儿园、小学、中学,让全市人民都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我们在《纲要》编制过程中,特别重视两个方面的衔接:一是与本届政府的工作相衔接;二是与当前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主要的建设任务将在“十二五”规划中体现。

  薛明扬:我补充一下。2009年在秋季开学的时候,向明中学浦江校区已经正式开学了,这是中心城区优质高中资源向郊区、向大型居住区重点倾斜的举措。

  今年又推进了两所,一所是交大附中,在嘉定新城办分校,还有市二中学在闵行区梅陇办分校。至于还有哪些学校,有一个布点的问题。我们最近已经关注到了,比如准备在浦东的三林地区,奉贤的南桥新城都有办学的计划。这需要教育部门进行统筹协调结对。下一步我们将会组织中心城区的品牌学校到一些大型的居住社区即将建成的公建配套的学校开展对口办学,同时还要深化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对口合作交流项目。另外,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到郊区任教。

  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辐射,还需各方面的举措一起跟上。谢谢!

  上海电视台:教育公平是社会很关心的问题,这次在纲要里面对教育公平有些什么新的制度和政策措施?请薛主任介绍一下?

  薛明扬:教育公平确实涉及到各个方面,当前人民群众比较多的谈到“择校”问题。这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这个问题有复杂的背景,有深层次的原因。当然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些差距,有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有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差距,这些差距是历史上客观形成的。背后反映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在不断提高。就像我们所讲的,过去是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要让孩子们能够上学,现在是都能上学了就要求“上好学”。在这种情况下,对教育的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教育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择校问题现在之所以成为热点问题,成为难点问题,也就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不是看到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就回避。这次《规划纲要》提出了几点。第一,率先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的教育要均衡发展,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第二,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特别是加大对财力困难的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的支持。要探索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我们目前推进的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主要是想缩小学校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达到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第三,把中小学教师纳入到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在这个区域内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执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实施以后,使得我们在区域内推进中小学教师的统一管理、合理流动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第四,推进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的标准化、均等化,背后的含义是要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县财政投入的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考虑到2020年基本可以建立市级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体制。

  最后,除了谈义务教育,还有必要谈一下高中。目前对优质的普通高中,强调每年招生计划按不少于60%的比例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上海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程度会逐步提高,也将会有效地缓解当前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经济观察报:上海有大量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但是有一个问题,上海高校招生大部分都是面向上海的生源,新的纲要里面有没有对外扩招,以及服务全国这方面新的制度?

  薛明扬:到目前为止,上海高校的招生还是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的,所以“大部分面向上海的生源”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上海的高校一共有60所,其中有8所是部属高校,就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有30多所地方高校;有21所民办高校,其中有两所是本科院校,14所是民办的高职高专,5所是公办学校所举办的独立学院。这三类学校共同构成了上海高校的教育资源。10年前上海高校的在校学生不超过20万,现在为止已经超过50万。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上海的招生是按照教育部的招生计划来的,不是哪一个校长想招多少就招多少。

  第二,这些年上海已逐步加大对外省市的招生计划。这既有国家的要求,也有上海主动提出服务于全国。因此,现在相当多的上海院校新招生的学生中超过50%来自外省市。由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总数是不一样的,最近上海应届高中毕业生生源逐年下降,一年大概下降1万左右。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正因为生源的下降,原来的招生计划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安排,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换句话说,空出来的招生名额都纳入到向全国各地招生,而且最主要是向中西部倾斜,这几年对中西部招生,上海的高等院校贡献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公办学校,也包括民办的高职高专。谢谢。

  陈启伟: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_教育信息化部分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_教育信息化部分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附表格) 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3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4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7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10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11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12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14 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