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关于主持那点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0:40
在“观众来信”年代,想和观众达成真正交流是件不易的事——无论是看信还是回信都很费周章。当年我读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时,听倪萍大姐讲座,她说每天收到的信成麻袋计,别说回信啦,就是看也看不过来。记得当时还有位同学很天真很认真地问:“那这些信你们都放在哪儿呢?”大姐抿嘴一笑,算是回答了。不然怎么说,说送纸厂变纸浆了?那多伤感情啊!那是电视的黄金岁月,人们娱乐不多,给电视主持人写写信也算是个寄托和排遣吧。现在当然不必,也不会重现当年的情形了。正如李宗盛歌中唱到:时光不再,时光不再哎……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再来。自尊自重的传统媒体从业者不会再留恋曾经的辉煌。过去已成传说,往事却并不如烟。譬如观众来信。我的博客现在成了我的公开邮箱。“来信”虽然都很短,殷殷之意却甚长。在博客的纸条或留言栏提问或有要求的,只要没超出本人能力范围,基本都能回复。整理了一下,所有提问中有三类问题最突出:一是我的家庭状况;一是关于主持人和主持的;还有就关于我维权的。正好,“新浪央视互动”的斑竹金娱也搜罗了一堆类似问题给我,藉此一并作答。
第一个问题简单。本人已婚。有一个18月大的女儿。我们俩的生日是同一天,公历和农历都是一天。我的第一篇博文就发在她出生的那天上午。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博文《一个段子的生命力》里已经提到她了。拜大家祝福,该女生目前长势喜人。
关于我维权的问题,因为诉开发商一案的二审还在进行中,等结果出来再一并说明。
第二个问题复杂些。关于“主持和主持人”,大家提了太多。我挑了其中一些具代表性的,一并作答。恕不一一作复。

问:怎么都开玩笑说主持人是“猪吃人”呢?莫不是这行当真的需要啥特殊本领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主持人呢?有啥硬杠杠吗?
答:“猪吃人”?很耸动的调侃。此一情形比“人咬狗”还难想象。呵呵。
你提到了“这行当”,我想你说的应该是职业主持人吧。广义的主持人外延宽泛,不一而足。譬如会议的主持人、活动的主持人、项目的主持人等等,都可以称作主持人。记得当年一位资深电视人要策划一档关于主持人的节目,请董卿、老毕、马东和我出主意。我说只做广电主持人题材单一,应扩大范围。比如婚庆主持人、丧仪主持人、活动主持人等等。董卿和我争了个面红耳赤。她主张只有广电主持人可纳入节目范围。争论没有结果,因为我们说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关注的是选题的多样性,她在意的是职业主持人的资格认定。
职业的广电主持人的硬杠杠很简单。至少要有两个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证(由国家语委组织的各级机构考试并颁发)、主持人上岗资格证(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各级机构考试并颁发)。通常用人单位也会有相应的岗位准入制度和部门。譬如在中央电视台就有一个出镜资格审查的专门机构。
如果你不是吃广电这碗饭的,则大可不必为考证和准入发愁。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主持人。至于特殊本领吗,也很简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眼活泛即可。你就像一个容器,或者是一个场,你得张罗,你得照顾到视听所及的一切。

问:请问赵普先生,这播音员和主持人到底有啥区别没有?
答:即使在广电系统内部,此一问题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有一种观点认为:一般说来,播音员是以播读他人稿件为主的岗位,创造和发挥的空间有限;主持人则是以表达自撰、或自撰与他撰结合的内容为主的岗位。姑且听之吧。
在实践中,过去这两个有一定区别的岗位,现在分野也愈来愈模糊。这实际说明该岗位需要你“说”和“播”的能力都得具备。自韩剧泛滥,我们这行现在最时髦的叫法是“主播”。其实干的还是原来那摊事儿。

问:我现在是一个网络互动专区的主持人,人气还挺旺的,呵呵。不过也有人说我的主持很业余,虽然本人皮厚些,但被别人评价业余,心里总是不爽!这职业主持人和业余主持人真有那么大的的差别吗?
答:哪有那么大的差别啊!对你来说,业余不业余不是重点,人气旺才说明一切。从就业的角度看,指着他养家糊口的就是职业的。如是玩票,一个爱好而已,本来就属主业之余嘛。你对“业余”的评价大可不必理会。

问:普哥好!我在工会工作,也常干些主持的事,但总觉得不得要领。百度过主持人的条目看,但还是没搞清楚主持人到底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答:这其实是个大问题,因为主持人分很多种。不同的主持要求也不一样。譬如我的节目《朝闻天下》,我们负责的就是播报和串联,当然也会有直播连线和评论,但主要还是播报和串联。
你在工会工作,大概常会主持些单位里的活动。这类主持除了要表达某活动的应有之意外,最重要的就是气氛!气氛的营造是一门学问。不在于你多么能说,而在于你能否说在点上,说进别人的心里。差别就在于你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央视过去有在年关大办年会的传统,是一年一度的员工盛会。这种活动的主持就会明显有别于电视节目主持。它的诉求是认同、释放和开心、消遣。主持人和参与者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暴露本我,娱人娱己而已。
从操作层面讲,如果你是主持一台节目。那么主持人就好比是盘子,而节目就是盘上的菜。不管你是金盘子还是银盘子,你终究只是个盘子。盘子是用来装菜的,或者说是衬托菜的。这“盘子”要是巴望着也被人吃掉,就是喧宾夺主了。

问:在我们这有很多用方言主持的地方节目,也很受大家欢迎。我问过外地的朋友,他们也听得懂啊。做个主持人真的必须要字正腔圆吗?
答:有些方言节目我也喜欢看。但方言终究是小众和地域性的,没必要也不可能推而广之。至于你所指的字正腔圆应该是指普通话的字正腔圆吧,因为方言也是可以字正腔圆的。
普通话作为法律规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在公共传播平台上使用是有强制性的。他和文字统一的必要性是一样的。这事儿的合法性和进步性,自秦以来的两千多年已被证明。
有些时候,即使是非专业人士,说好普通话也是必要的。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不明高烧,急诊入院。当时该医院已经使用电子处方,也就是医生只能通过局域网下单抓药。一种很重要的药名中有个“钠”字。这位医生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愣是打不出这个字,以为这种药已经用完,生生耽误了半个多小时,我那朋友差点送了命。

问:我看过您的故事,说您当年练普通话很刻苦,天天抱着《新华字典》看,是这样吗?只有这样才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吗?
答:即使到今天,我们也视《新华字典》为良师益友。出长差时通常会带上它。入门之初就更是如此了。
我谈不上有多么刻苦。要想成为职业主持人,普通话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你想学习普通话,建议你收听、收看两个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加油!

问:总听人家说某主持人声音有磁性,那怎样才能有磁性呢?声音如何才能变得好听呢?还听说主持人工作状态时的气息控制和唱歌是一回事,是这样的吗?
答:“磁性”只是个形容,是个主观感受。所谓“磁性”,没有客观标准。举个例子,譬如你正在热恋,你听对方或对方听你就是带“磁性”的。不过要想使声音悦耳,还是有办法的。播音、主持专业有专门的课程,建议你最好去听听。
唱歌和说话的用气发声不太一样。比如共鸣吧,唱歌会用到胸腔、口鼻腔、头腔。说话一般口鼻腔就够用了。初学者也有弄混的,为了显示共鸣优越,用美声或话剧腔说话,易被人以为脑子出了问题,要谨慎啊朋友!

问:赵老师好!我是个教师,糟糕的是连续说话超过半小时声音就会暗哑,声带就好像是猴皮筋被抻松了一般。有什么好办法吗?还有就是咽炎的困扰,在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问题。你们那么早上班,声音还那么清亮,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绝招吗?
答:没什么绝招。我们也会暗哑。休息不好或用嗓过度,包括不节制辛辣饮食都可能影响声音。我也有咽炎。推荐个我常用的好方法:临睡前用温的淡盐水仰脖漱口。坚持半月,必见奇效。

问:赵老师您好!我是学主持专业的,今年大二,不好意思,我的学校不是什么名校。前两天和一位学长聊天,他建议我换个专业。他说播音主持太难找到工作了,他还说现在各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岗位早就饱和,根本就进不去。斗胆问一句,中央电视台还需要主持人么?如何才能成为中央台的主持人?
答:坦率的说,目前的专业生源量和实际用人岗位量严重不成比例。这些年播音、主持专业很热,很多高校一拥而上,有没有条件都办。到毕业的时候,学生发愁,家长发愁,用人单位也发愁。只有学校无所谓,因为学校无须为就业负责。但是咱自己要想好,真打算走上这条路并能坚持吗?你有充分的准备吗?
我听说中央电视台还是需要主持人的。只要是优秀的人才,哪个单位会拒绝呢?我和同事碰了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概有六种来源:毕业分配、公开招录、地方台挑选、参加比赛、经人介绍、转岗。譬如我就是通过比赛进来的。

问:普哥好!问个您可能介意的问题。您觉得主持人特别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流露自己的感情吗?我是学新闻的,您当年哽咽的事都成了我们的考题了,现在又成了教材。听说后来您又哽咽了?拜托能跟我们说点心里话吗?当然,您要不愿回答就算了。打扰。
答:我不介意这问题。从汶川大地震到现在,我已经被问了无数遍了。一般说来新闻要保持客观,不在于主持人的格外表达,因为事实就是最好的态度。但电视新闻包罗万有,怎可能只是一副面孔。比如最近发生在台湾的苏花公路灾情,面对同胞罹难,你能无动于衷吗?我面带微笑或面无表情?所以说到态度和情绪流露还得看面对的是什么事。
我不能保证今后就不哽咽了,但目前只有发生在汶川大地震期间的一次。至于什么玉树地震和西南大旱的哽咽,不知是谁替我哽的。本人虽然心肠颇软,但也不会掠人之“哽”啊。今年九月我去拉萨公干,又被人问到“哽咽事件”是否为精心设计?我说这问题你不该问我的,应该扪心自问。因为每种心地的答案都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