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富?不能光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53:13
富不富?不能光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
句悟
“浙江许多人均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通常被人们称作富省,可这个‘富’是相对的,是初级阶段的,绝不能因为一些平均数而忽略全省存在的贫困面。”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新华日报》2008年3月9日)
所谓“平均数”,它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看起来挺“漂亮”,但它与“大多数”所反映的实际情形误差却很大。因此,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能只在“平均数”上做文章,更要在“大多数”上下功夫,只有大多数群众都达到了“平均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经济发达的渐江,尽管该省去年人均生产总值就已接近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574元和8265元,但吕省长仍不忘“算细帐”,惦记着全省还有100多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琢磨着如何缩小东部沿海与西部山区的差距,使困难群众挖“穷根”、挪“穷窝”,改善增收的外部条件尽快脱贫。“绝不能因为一些平均数而忽略全省存在的贫困面”可谓一语惊人,不但道出了人民群众的之声,折射了执政理念之变,更是给许多沉眠于“平均数”的官员打了一针“清醒剂”。
可是,现在有些地方官员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简单地把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锁定在突破“平均数”上,误认为只要达到“平均数”便可以向上级交差,向百姓交帐。诚然,如果单纯从“平均数”上来看,一些地区显然达到甚至或超过了“小康”标准。事实上,如果仅以“平均数”当作“大多数”来考察和计算,则往往容易把穷人“平均富了”,也能把富人“平均穷了”,如此算法非但掩盖了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更严重的是真正低收入的群众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可见,这样的失去普惠性的“小康”并不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想、所要、所盼的小康。
当然,在衡量一个地方是否达到小康水平不可避免要提到“平均数”,但不能简单的以“平均数”取代“大多数”,而是要致力于怎样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为此,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特别要关心和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困难,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一张张免费的、保障的、投入的民生“清单”,就是要努力让“大多数”的城乡居民年收入达到“平均数”。只有大多数群众的收入水平达到“平均数”,才能说真正达到了小康标准,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富而不骄,实而不虚。各级政府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过程中,就是要像浙江那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算大帐”,更要“算细帐”;既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既要看“统计数”,更要看老百姓的感受指数,防止和纠正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的倾向,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