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麦氏牵手蒋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3:05
原题:《朝鲜战争人物篇》之《麦克阿瑟握手蒋介石》
作者:文|李   辉(传记作家,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 

  麦克阿瑟突访台湾

  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使一度受到美国政府冷落、溃败到台湾的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重新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195087日出版的《时代》,选择时任台湾省长的吴国桢作为封面人物,报道开篇,描述的正是麦克阿瑟一周前,731日,对台湾的闪电式访问:

  本周有一天,在福摩萨(即台湾——译者)上空,盘旋着一架美国C-54型飞机。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台北机场。从巴坦号飞机上走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他受到蒋介石委员长的欢迎。蒋的坚毅面容,与麦克阿瑟莫测高深的愁容一样,多年来已为历史所熟知。麦克阿瑟由海军部副部长、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等陪同,前来讨论台湾的防务。美国已承诺协防来自红色的进攻。麦克阿瑟握着蒋的手说:你好,委员长,谢谢你来迎接我。(译自《时代》,195087日)

  关于这次访问,威廉曼彻斯特在1978年出版的麦克阿瑟传记《美国的凯撒》一书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

  恶劣天气使C-54飞机在台北上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最终降落了,将军与蒋握手——用右手,即蒋的部下所称的第一号握手,左手抚着蒋的右肘。你好吗,委员长?他大声喊道。你太客气了,亲自来迎接我。委员长不懂英语,但翻译到处都是。于是,美国军官们马上开始忙碌。这一天,与国民党军方同行一起研究军事地图,考察海滩障碍物,而他们的司令官与蒋一起会谈。这天结束时,麦克阿瑟说他相信找到了设计这座岛屿防御计划的感觉,并掌握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情报网。在一次正式宴会上,能讲流利英语的蒋夫人,还能叫出每个来访客人的名字。惠特尼回忆说:尽管她从未见过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只是通过官方介绍偶然知道我们,我不清楚她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译自《 American Caesar 》,第562页)

  麦克阿瑟此行访问台湾,主要是前来考察台湾的防务和国民党军队的实力,以权衡是否同意蒋介石在战争爆发伊始提出向朝鲜派兵参战的请求。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在其回忆录里曾认为,这一访问完全是麦克阿瑟的自作主张:

  上述这些事实看来已经够奇怪的了。81日华盛顿官方惊异地在报上看到,麦克阿瑟将军到达了福摩萨,吻了蒋夫人的手,并同她的丈夫进入了会谈。为查明是怎么回事,我打了个电报给威廉西博尔德,他是国务院派任的驻东京政治顾问。杜鲁门总统的评论引起我们大家的仰慕和钦佩。麦克阿瑟的说法是,使我惊奇的是,对福摩萨的访问以及我同蒋介石的会见受到热烈的赞扬。蒋委员长在福摩萨高兴地欢呼说,现在我们又可以同我们的老战友亲密地一同工作,胜利是肯定的了。麦克阿瑟也对蒋报以赞颂和保证中美两国部队间的有效军事协作。他未告知五角大楼就调派了三个喷气战斗机中队去福摩萨。随即有明确的命令传给了他,强调了我们关于福摩萨政策的限度,接着,哈里曼又去对这些原则作了补充说明。一个星期以后,810日,这位将军发表了一个声明,声称他的福摩萨之行曾经事前与美中两国政府的各部门进行了正式的安排和协作。他作出结论说,对于这次访问,那些过去一向宣传太平洋绥靖政策和失败主义的人们向公众作了恶意的歪曲报导。(《艾奇逊回忆录》,第29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

  不过,根据杜鲁门总统以及麦克阿瑟本人的回忆录,此次台湾访问,应是获得了杜鲁门的首肯。杜鲁门说:

  麦克阿瑟将军同意同盟军(恐应译为联合国军”——引者)划归他来指挥使用,尽管他认识到许多不同国籍的军队编在一起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但是,他的确曾经建议不要接受蒋介石所提供的三万三千名中国国民党军队。他的意见是,这些部队在朝鲜将起不了作用,因为都是步兵,没有大炮或其他辅助武器,而且还不知道素质怎样。他说,这些部队还必须由我们的兵站给予大量的给养,事实上在好几个月内会像沉锁一样拴在我们的脖子上。此外,他认为把这些部队从福摩萨调到朝鲜,将使那个岛屿空虚,可能引起敌人的进攻。他建议由他亲自去福摩萨一趟,向蒋介石说明这种情况。(《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第406页,世界知识出版社)

  麦克阿瑟说:

  我负军事责任的地区已经扩大到包括福摩萨和澎湖列岛,因此我感到有必要在月底前去访问该岛,以便确定那里的军事防卫力量。

  在讨论到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国民党中国迅速而慷慨地提出要派遣军队去参加朝鲜的联合国部队。然而,一切有关方面都认为,在这个时间采取这样的行动可能会严重地危害福摩萨的防卫,因此这样做是不妥当的。在我指挥下的美国部队与国民党中国部队已作好一切安排以取得双方之间有效的配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付敌人可能十分愚蠢地试图发动的任何进攻。在我看来,这样一种进攻,成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见到了上次战争中我的老战友,蒋介石委员长,我感到非常高兴。他那抵制共产党统治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引起我由衷的钦佩。(《麦克阿瑟回忆录》,第23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

  三人的回忆虽有差异,但共同说明了一点: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台湾成了麦克阿瑟乃至杜鲁门极为重视的焦点。

  鲁斯力挺这对老战友

  麦克阿瑟在其回忆录中,称蒋介石是他的老战友。其实,在他访问台湾之前,他们从未见过面。《时代》当年的报道,这样写到两人的历史渊源:

  他们两位已在历史所提供的不同战场上,作战将近四十年,但从未谋面。上周,在长期的战斗之后,两位战士终于在同一场战斗中肩并肩站到了一起。经过冷淡国民党台湾一段时间后,华盛顿开始认识到应该评估蒋的事实。台湾省长吴国桢尖锐地指出这一事实:在世界的这一地区,只有国民党政府才拥有一支规模可观、具有广泛号召力和战斗信念的军队。美国用了很长时间才得出相同的结论。(《时代》,195087日)

  朝鲜战争硝烟弥漫,麦克阿瑟访问台湾握手蒋介石,这一举动,无疑令多年来一直力挺两人的《时代》老板鲁斯为之高兴和鼓舞。早在1947年,当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时代》就在一篇报道中,极力主张驻扎日本的麦克阿瑟与蒋介石联手,以抵御共产主义在中国乃至亚洲的蔓延与胜利。《时代》写道:

  美国人会以什么样的军事知识、政治技巧和个人能力来实现这样的合作呢?

  如今,我们在远东有一位具有上述所有特点的卓越人物。如果杜鲁门总统能请求麦克阿瑟在现有职责和实力之外,再加上总统个人代表的大使衔,并让他飞往中国,与委员长制订一项合作计划,抵御苏联征服中国,那么,整个远东的天空,就将出现光明和希望。他的军事、经济、政治建议,会有助于解决上述报告所概括的问题。他会迅速与委员长建立同一战壕的两个战友关系。他们将为彼此共同事业而如兄弟一样并肩作战。

  这一事业当然是共同的。如果中国落入斯大林手中,整个亚洲,包括日本,迟早也会落入他之手。亚洲的人口和资源,会用来对付我们。美国的独立恐怕维持不到一代人,比中国的独立不会更长。(《时代》,19471013日)

  鲁斯的政治天平一直向蒋介石倾斜,他之所以力挺麦克阿瑟,乃是因为在反对共产主义、惧怕中共获得胜利、重视美国与亚洲的利益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彼此有着相当多的共同点。

  麦克阿瑟虽是军人,但在太平洋战争胜利后,他成为日本的太上皇,主导日本政治与社会的重建,从此,他表现出浓厚的政治兴趣,甚至特别想以他的太平洋战略思想来左右美国政府的亚洲政策。在这一点上,鲁斯及《时代》与之相当一致。19495月,当国民党溃败已成定局,中共即将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政权之际,《时代》 在59日发表过一篇报道,题为《日本:亚洲新门户》,突出叙述的正是麦克阿瑟的太平洋战略:

  开放的大门正在中国迅疾关上。只要红色势力的一声关上门,西方努力向亚洲大陆输送与推进西方观念的半个世纪的历史,也就随之尘埃落定。眼看着中共跨过长江,继续南下,无情地占领元气大伤的中国,美国在忧虑:亚洲接下来会怎么样?

  无人能回答。但有一个答案似乎正在酝酿之中,这一答案容量巨大但又暂时模糊,确定它的人是一位美国人,其容貌像一位年长影星,他有着政治家的视野和伟大士兵的英姿。他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驻日盟军总司令、日本的美国佬皇帝(按照日本人的说法)。

  四年以前,麦克阿瑟不系领带,笔挺地站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军舰上,从一群不着军装、只穿燕尾服的矮个子那里,接受日本投降书,此时,他或者他的国家,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一场新的战争。

  大多数美国人至今不了解麦克阿瑟的日本目标的意义。然而,有一件事情足以让他们明白:当美国在欧洲费力地筑起大坝阻止共产主义的蔓延时,红色潮流已经在亚洲掀起波澜,正威胁着世界一半的人口。在整个亚洲,弱小的战败国日本,尚是美国依然稳固立足的一个地方,那里还有机会改写西方在东方令人遗憾的失败和混乱的记录。

  麦克阿瑟在东京对从美国来的一位客人说:

  美国的前线在亚洲。我们不能像把欧洲扔给共产主义那样,再把亚洲抛弃给共产主义。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一样,我们也应在两个前线同时作战。不管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在亚洲还有机会,我们拥有惟一的机会是使日本人民进入到一个好的社会。亚洲有个俗话——日本是亚洲的未来。亚洲接下来的百年历史,乃至接下来的千年历史,可能要在日本这里得到确定(《时代》,194959日)

  鲁斯当年通过《时代》所提出一系列力挺麦克阿瑟的主张,并没有影响杜鲁门和马歇尔政府的对华政策。于是,他在1947年所设想的麦克阿瑟和蒋介石的握手,三年之后,才在台湾变为现实。

  北朝鲜的意外“帮助”?

  根据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从南朝鲜陆续撤军,是麦克阿瑟不愿意却不得不做的一件事。美国学者德瑞克•李波厄特在《五十年伤痕——美国的冷战历史观与世界》一书中,叙述战争爆发前南朝鲜当时的军事状况:

  就像1949年3月麦克阿瑟向全世界所说的那样,美军驻留南朝鲜的代价超过了其有限的战略价值,美国将于6月底全部撤出。美国于该年向南朝鲜提供的1000万美元军事援助计划用来维护过时的大炮部件、小武器和美军撤出后遗留的需要严格配置的弹药。人们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即所有美国想做的就是“大大方方地休息一会儿”。

  

  在1950年初,首尔(当时称汉城——引者)有理由急躁不安。苏联培养出来的“伟大领袖”(金日成)控制了朝鲜北方,补充了258辆T34型坦克、178架飞机和1600门大炮,支援由红军中的年轻军官率领的至少8个战斗力强、训练有素的现代化作战师。大约7万名全副武装的朝鲜族士兵从获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抽调出来。南朝鲜自己有8个作战师,但是装备差,军需供应不足,剩下的美军顾问都不承认他们是一支军队,外交上的准确名称是警察部队。南朝鲜既没有坦克,也没有反坦克武器。(《五十年伤痕》,第87-88页,上海三联书店)

  即便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麦克阿瑟仍然固执己见,不断强调重视远东对于美国的重要性。鲁斯显然非常赞成他的主张。朝鲜战争爆发两个星期后,《时代》马上选择麦克阿瑟作为封面人物,并对他的太平洋战略主张、他对华盛顿来访人员的游说等,做了具体报道。《时代》以明显的倾向性这样描述战争爆发前麦克阿瑟的活动:

  麦克阿瑟一直拥有一个信念:“世界没有所谓安全,只有机遇。”凡与他交谈过的人,均对此印象深刻。

  从抗战胜利日的凯旋,到水原之日的绝望,其过程令人晕眩不已。共产主义早在胜利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跨越亚洲的行进,使用了多样军事手段、政治煽动以及冷酷的组织形式。如在中国、印度支那、马来亚、缅甸等地一样,在朝鲜,本土的共产党高喊自由和独立的口号,为他们的人民套上亚洲最沉重的奴役枷锁。

  面对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发展,美国最近五年没有采取果断和明智的反对行动。美国一直昏昏欲睡在一种安全的假象中,受那些说亚洲问题过于复杂、难以解决的人的影响(他们有的是懒于思考,有的则情况更糟),认为亚洲的共产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

  麦克阿瑟却不傻,其职责就是守卫在亚洲混乱的边沿,他从来不相信面对红色的挺进,美国会是安全的。他向许多来到日本的美国人,不断陈述他的预测。所有特别访问的内容都未获准公开,但其要点由他洪亮的男中音表达出来。譬如:“不管你喜欢与否,人类的大多数都生活在环太平洋地区,在亚洲,有着伟大的使命、巨大的危机和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一切都被美国忽视了。在中国,我们已经犯下了令任何士兵都为之惧怕的致命错误:低估敌人。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共产党会统治中国,不然就会容忍蒋介石的固执和自我膨胀等那些所有我们对他的感觉。从我个人而言,我一直非常尊敬蒋。”

  不管如何,两个月前麦克阿瑟最终成功地说服国防部长约翰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利,接受他的大部分亚洲计划。在访问东京一周后,约翰逊和布拉德利飞回华盛顿,带回了措辞激烈的备忘录,做好准备就美国向太平洋地区提供大量援助而展开争论。就在他们抵达华盛顿还不到十二小时,共产党便入侵了南朝鲜,正是共产党帮助麦克阿瑟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争论。(《时代》,1950年7月10日)

  根据上述活动和细节,《时代》得出结论: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印证了麦克阿瑟的预见。换句话说,是北朝鲜的行动,从侧面“帮助”麦克阿瑟说服了杜鲁门。

  战争爆发有利于麦克阿瑟,也就意味着他的对立面,艾奇逊国务卿的失败。《时代》写到了这一转变:

  去年(1949)1月,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政府不再向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顾问??台湾的资源,足够他们拥有保卫这座岛屿所必需的物资。”

  国务卿艾奇逊说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反对麦克阿瑟的建议,美国不应该再介入台湾的事务。他进行了一次有名的争论,说,如果俄国按照其方式进入亚洲,共产主义就会越来越不受亚洲人民的欢迎,相反,美国则会因为其善意的不干涉政策而备受欢迎。

  红色力量入侵南朝鲜,使这一论述化为泡影。总统否定了自己,以相当明确的语气宣称,绝大多数军方人士愿意告诉每一位美国人,台湾一旦落入红色之手,将是对“太平洋地区安全的一个直接威胁”。(同上)

  战争从来都会改变历史。这一次,也不例外。硝烟弥漫中,远东政治格局再度洗牌,台湾海峡风云变幻,中美关系起伏跌宕,未来半个多世纪的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将因这场突兀而来的朝鲜战争而改变。

  就个人而言,一切也重新开始。无论是此时踌躇满志的麦克阿瑟,还是因麦克阿瑟的来访而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的蒋介石,两个人的台湾握手,对于他们,都是一个转折。只是,握手之际,他们都无法预想到麦克阿瑟的出局,竟会来得那么快——几个月后,麦克阿瑟因重新考虑使用国民党军队参战,继续把战线前移等原因,被杜鲁门总统突然解除职务,一夜之间,结束一生的军事、政治使命,铩羽归国。

  从此,麦克阿瑟与蒋介石的台湾握手,成了历史大场面中的一段小小插曲。(来源:文史参考)